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助人為樂的教學設計篇一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怎樣看待人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怎樣將剎那化為永恒雷鋒有句話說得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種意識就是雷鋒精神,它是能夠永遠流傳并作用于物質軀體的永恒動力。
鴨子鋪社區有這樣一位群眾,他叫周林澤,男,生于1969年,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骨子里滲透著與生俱來的真、善、美。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鑄就了他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生品質,他的愛心與奉獻受到人們的傳頌。
他是帶頭致富的先鋒。1990年前,他和所有的農民一樣,每一天過著種地、做木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時做木工基本上都是斧頭、鋸子、鑿子,沒日沒夜的干活,只能勉強度日。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復蘇,辦起了養豬場,由于他勤奮好學,鉆研技術,為人誠實,生意日益越做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事業有成后,應對上門借資金、要種苗的,他總是十分熱心給予大力幫忙扶持。
他是社會的活雷鋒。周林澤只要看到有困難或需要的人,都會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愛。在“5。12”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他總是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在長沙市開福區鴨子鋪愛心輔助會啟動儀式活動中,捐款捐物他總是身先力行,為群眾樹好樣貌。周林澤所住的周圍,老年人比較多,有時看見哪個老年人拎菜,只要被他看到,他都會幫忙老人把菜送到家里。到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時候,他會慰問社區困難的孤寡老人,陪老人們說說話、下下棋、打掃衛生,做一頓飯給老人們吃,也會送上一些慰問品給老人,每當這時,老人們總是拉著他的手說:“這個世上怎樣會有你這么好的人呀!多謝你來看我們呀!”,正是這一句句感動的話,讓他更有了堅持下去的決心。大家都夸他是當代的活雷鋒。
他是社區禮貌的傳遞員。周林澤進取擔當禮貌宣傳員,幫忙社區干部發放宣傳品,帶頭維護社區公共秩序,對一些不禮貌的行為,他還進取勸導,當起了禮貌勸導員。
他是公益活動的帶頭人。周林澤把8小時外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實,他不但自我進取報名參加社區公益活動,還帶動家人、鄰居參加。由于鴨子鋪社區位于瀏陽河畔,所以社區還保留了傳統的習俗—劃龍舟,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龍舟賽。從2000年開始,他成立了龍舟協會,并擔任了龍舟協會的會長,每到端午節前,他都會組織人員劃龍舟,安排人每一天訓練,在比賽的當天,還在河岸設鏢臺,只要龍舟經過,他就讓人綁兩條香煙在一根長長竹篙上,經過竹篙遞給龍舟上的劃船手。此刻,每年龍舟費用已經到達5萬元以上,大部分的費用他都能夠得到贊助,可是如果實在活動資金少了,他都會從自我的口袋中掏錢補貼。
周林澤同志就是這樣一個助人為樂的人,他把“助人是歡樂的”當作一種信念,當作一種心態。他給人們的印象是他優秀的品德,是他耐心、溫和的心境,是他熱情、友善的心態,是他真誠、真摯的善舉,他就是我們身邊助人為樂的典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脊梁。
是的,周林澤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他不計付出和回報,全心全意地為自我的社區做事,為鄉親們的幸福生活服務,那些點點滴滴助人為樂的“小事”,貫穿著周林澤的日常生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未曾改變。
助人為樂的教學設計篇二
說是這樣說,我還是很緊張的。在去老師辦公室的路上,我心里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是上次作文沒交?還是這次在白墻上踩了一個腳印?讓哪個打了小報告呢?老師輕易不叫人到辦公室去,看來這次我真的要倒霉了。
哦,是這件事呀!我腰一下子挺得筆直:“老師,這是我應該做的。”
“是!”我敬了個隊禮,把老師逗笑了。
一出老師辦公室,感覺天空一下子更晴朗了。我心里快樂極了,原來給人以幫助是多么快樂的事啊!
助人為樂的教學設計篇三
秋日的黃昏,習習的涼風,吹拂在過往來去匆匆的人們臉頰上,使得忙碌了一日的燥熱逐漸消散。天邊,赤紅的晚霞無定的飄蕩著,為天地間的一切渲染上火紅的色彩。仿佛一位活潑的少女,向人們綻放她美麗的微笑。
我的目光在穿行的人流之中停下了,那是一個有些矮小、無助的身影,在人群中,顯得尤為的醒目。上前兩步,發現他正努力地將一輛對于他來說尤為笨重的自行車推上階梯。無論他如何使勁,車依舊不動,他卻早已漲紅了臉。四周的人群仿若未見一般,一個接一個地從他身邊經過,卻無一人駐足,出手相助。由此可見世態的炎涼。人們或許早已忘記了這個傳承已久的中華傳統、為人美德。亦或是在不斷地失去信任,也失去了那顆助人為樂的赤子之心。
一個人,在助人為樂的道德實踐中,會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一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壞。”世界是個展覽。我們從人品的“展覽”中看到:世間的助人為樂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所以,從現在起,讓我們為中華助人傳統美德的傳承做出一份貢獻,為人與人之間和睦的交往做出一些改變。
病人之病,憂人之憂。
助人為樂的教學設計篇四
人有很多種心情,“樂”是其中一種,這個周末我便感受到了這種快樂。
周末,媽媽托我送一盤牛肉去外婆家。我踏著石子路走去她家,經過30棟樓的時候,我突然聽見一聲“小姑娘”,我便停下腳步,傾耳細聽,可那個聲音卻消失了,正當我以為自己聽錯的時候,那個聲音再一次響了起來,這一次我聽得真真切切。
“我……我”,看著那么高的樓層,我的心里犯了難,并不情愿,況且我們素不相識,我憑什么要幫你?我下意識地想要拒絕她,正當我準備轉身的時候,突然間想起了老師曾經說過——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應該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
于是,我回過頭撿起外套送上了樓,讓我意外的是,阿姨給了我一顆糖。
我吃著這顆小小的糖果,心里卻格外香甜,好像有什么東西讓我整個人都變得快樂起來。
哦,原來這是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啊!
助人為樂的教學設計篇五
有一天,小花貓在一棵大樹下玩。突然,小花貓聽“嗚嗚嗚”的哭泣聲。是誰在哭泣?小花貓到處找。小花貓抬頭一看,原來是大樹伯伯在傷心地哭了。
小花貓奇怪地問:“大樹伯伯,您為什么哭了?”
大樹伯伯傷心地說:“我生病了,難受得很。小花貓,你能請啄木鳥醫生來幫我看看病嗎?”小花貓答應了大樹伯伯。
小花貓趕緊往啄木鳥醫生家里跑。它把啄木鳥醫生請來給大樹伯伯看病。啄木鳥醫生看了看大樹伯伯的身體,它把尖尖的嘴巴伸進大樹伯伯的樹洞了啄了啄,啄出來一條大蟲子。原來就是這條蟲子讓大樹伯伯生病了。
小花貓很高興,因為它幫助了大樹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