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編制需要考慮時間分配、課時安排和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在下面的教學計劃范文中,你可以看到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資源的應用,為教學活動增添了活力。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一
1:復習。
1.回答:
(1)7米是10米的幾分之幾?(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幾分之幾?
2.說出下面各個分數的意義,并指出哪個分數表示具體數量,哪個分數表示倍比關系。
(1)一張桌子的高度是米。
1、教師舉幾個百分數的例子:這次期中考試,全班同學的及格率為100%,優秀率超過了50%;體檢的結果顯示,我校的近視人數占全校總人數的64%??像100%、50%、64%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
2、同學們能舉出幾個百分數的例子嗎?說說在生活中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到百分數?
3、展示學生搜集到的資料。
4、舉例說說百分數表示什么,并歸納出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5、討論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及區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關系,它的后面不能寫單位名稱。
6、教學百分數的寫法: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
如:百分之九十寫作:90%;百分之六十四寫作:64%;百分之一百零八點五寫作:108.5%。
_(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
7、教學百分數的讀法:百分數的讀法和分數的讀法大體相同,也是先讀分母,后讀分子。
活動3:練習。
1、完成教材78頁“做一做”第二題:讀出下面的分數。
2、完成教材78頁“做一做”第一題:直接在書上的橫線上寫出對應的百分數。
3、完成教材79頁練習十九第4題:讀出或寫出報欄中的百分數。
4、“做一做”第四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分數和百分數在意義上有何不同。
第2課時。
活動4:布置作業練習十九的練習題。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系。
3、經歷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系分析過程。
教學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小黑板、多媒體。
教具準備:。
主題圖、小組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應控制人口增長并需要保護好耕地。據統計,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2/5。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誰愿意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積極舉手發言)。
師:這是用分數乘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進行有關的知識的.學習,揭示并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一)。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從題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什么?
2、要解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條件和問題,怎樣分析呢?(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師出示課本的線段圖。
3、你會表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嗎?(生動手畫圖指名板演)。
4、給大家說說你是怎樣表示的?
5、從線段圖中你還知道什么?(師出示)“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指多名說)。
(師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6、你們會算嗎?動手試試。(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為什么要這樣算?還有其它方法嗎?(預設:2500÷5×2)。
結合計算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一頭鯨長28米,一個人的身高是鯨體長的2/35。這個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單位“1”,誰能解決,動手試試。
3、列式解決,講評。
4、練習四第2題:讓學生先找出題目中隱藏的單位“1”——全世界的丹頂鶴數只。
5、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先找到單位“1”,再獨立列式解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你們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誰能說說?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三
師:你們的春天真美!汪老師眼中的春天是生機勃勃,百花爭艷。
1、教學例2。
(1)師在黑板上先擺一朵花。
師:瞧!黑板上現在就開了一朵花!這朵花有幾片花瓣呢?
生:5片。
(板書:5)。
師:老師再來擺幾朵!
(2)師在第二行擺2朵。
師:看,第二行我擺了幾朵花呢?
生:2朵。
師:第二行用了幾片花瓣呢?
生:10片。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擺一朵花用5片花瓣,擺兩朵花要用2個5片,就是10片。
師:2個5片是10片。(板書:2個5)。
師:10和5比,10是5的幾倍呢?
生:2倍。
師: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個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個)。
師:說得真好!誰再來試一試呢?
(板書:10是5的2倍)。
(請3~4個學生回答)。
(3)學生擺花。
師:如果老師給你們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能擺幾朵呢?
生:3朵。
師:是嗎?我們同桌合作擺一擺。
師: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們擺了幾朵?
生:3朵。
師:沒擺之前你們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個5片,就是15片。
(板書:3個5)。
師:15和5比,你也能這么說嗎?
生:15是5的3倍。
師:你真是聰明,誰還能再來說一說呢?
(請個學生回答)(齊說)。
師:那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為15里面有3個5,所以15是5的3倍。
(4)練習。
師:全體男同學來回答,28里面有()個4,28是4的()倍。
(5)學生擺花。
師:如果我有20片花瓣擺花,說說這樣的花我能擺幾朵呢?
生:4朵。
師:你是怎么想的啊?
預測1:
生:因為4個5是20,所以是4朵。
(板書:4個5)。
預測2:
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因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師:現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幾倍,你能列算式嗎?在草紙上寫一寫。
(5)教學除法算式。
20÷5=4。
師:我請一位同學說說算式是怎么寫的。
師:你們都是這么寫的嗎?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個5;20是5的4倍!
師:真行!誰能把這兩句話完整又流利地說一說!
(3~4個)。
師小結:求20是5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
師:這里汪老師還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寫。
師: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寫在草稿紙上)。
生:15÷5=3。
師:這個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個人)。
師:真不錯!看來求10是5的幾倍沒問題了吧!我們一起來列算式!
(板書:10÷5=2)。
師:同桌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師:我想聽聽你們怎么說的,可以嗎?
(5)小結。
師:同學們,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倍數問題,我們通常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下面跟隨汪老師走進生活,去找找生活中這樣的數學問題,去解決這樣的數學問題。
(板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嘗試運用,解決數學問題。
(1)師:春天可是個鍛煉身體的好季節。
電腦出示運動圖片。
師:瞧!這里可真熱鬧!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師:跑步有幾人呢?拔河的有幾人?
師:那么拔河的人數是跑步的幾倍呢?誰來說一說?
生:4倍。
師:怎么列算式呢?
學生列式:16÷4=4。
師:誰來說說這個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個4,16是4的4倍。
師:越說越好了!
(2)師:操場的這里也很熱鬧,你都看見了什么啊?
師:數一數,丟手絹的有幾人,唱歌的有幾人呢?
師:丟手絹的人數是唱歌的幾倍?
師: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師:異口同聲告訴我算式。
師:這里有兩個8,除號前的8表示什么?除號后的8表示什么?
師:解釋得很清楚,求丟手絹的人數是唱歌的幾倍,列式時就得是丟手絹的人數去除以唱歌的人數。
1、師:我們身邊的倍數問題還有很多,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了知道了什么?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一個有關倍數的數學問題嗎?
師:聽清楚了嗎?好,誰愿意再來說一說!
師:在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2、統計圖中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嗎?認識嗎?
生:統計圖。
師:我也發現了,你們看!
小結:同樣一張統計圖,但隨著同學們知識的增長,發現統計圖中還有倍數關系。
3、師:好,下面咱們走出校園到郊外去看看!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數學問題呢?
師:同學們不僅問題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錯,所以送你們幾個燦爛的笑臉。
4、涂一涂,涂出倍數關系。
師:白色的笑臉有幾個?
師:下面拿出準備好的兩支水彩筆,在笑臉上涂一涂,涂出倍數關系。
學生涂色。
師:紅色的笑臉有幾個?綠色的笑臉有幾個?他們存在什么倍數關系呢?
1、師: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啊?
生:4倍。
師: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去年媽媽的歲數是小朋友的幾倍呢?
生:7倍。
師:你怎么算出來的呢?
3、師:在美好的春天,聽著同學們這么精彩的發言,我感到特別的溫暖。希望同學們趁著好季節多出去走走,去發現更多身邊的數學問題。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四
本節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讓學生畫線段圖來分析題意,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從而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種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為下一步學習稍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打好基礎。
本節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例2分析一個數量的兩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確定把什么看作單位1學生不難理解,教學時,要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學生就不會感到有太大的困難了。例3分析的是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與例1相同。
1、使學生掌握解答稍復雜的求一個數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思路,并能正確解答。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單位1及誰是誰的幾分之幾。
分析和理解兩個數量的比校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些。
備注。
活動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題意。
1、教師出示例2的情境圖。
2、讓學生結合圖敘述題意。
活動二:動手畫圖,分析題意。
1、你能不能用上節課我們講過的學習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來分析一下這道的意思呢?
學生動手畫線段圖,分析。小組交流。
與教師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畫線段圖。(教師板書)。
重點讓學生明確誰是單位1。
2、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確定解題的思路。
3、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思路。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訂正。
5、問:這兩種解法有什么區別?有什么聯系?
活動三:教學例3.
教師出示例3。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根據這句話應當把什么看單位1?
3、學生試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4、學生自己解答。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析的?與全班交流。
活動四:鞏固練習。
1、完成21頁中的做一做。
教師要求學生畫線段圖。
2、完成練習五中部分練習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析的思路。
活動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五
1、求幾分之幾和百分之幾。
2、求多或少幾分之幾和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解答后,小組交流,最后區分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也就是這節課的重點。整堂課學生在討論中輕松愉快中結束。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六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并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
2、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整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并能證確計算。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2/3×2表示的意思是()。
2、計算分數乘整數時,用分數的()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母()。
3、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1/8×3。
3/10×4。
7/24×12。
二、情境創設。
1、教師讓學生思考這個題,并對學生進行提問。
3、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4、學生自己動手填完課本例題上的方格。
5、怎樣表示笑笑的蘋果數?
6、教師板書(笑笑:6×1/3=2)。
7、總結分數乘法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8怎么計算呢?6×1/2=6×1/2=36×1/3=6×1/3=2教師和學生對比這兩個題目的區別和聯系。學生初步理解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計算8×3/10。
4×3/10。
24×3/8。
2、做課本5頁試一試1題,36的1/4和1/6分別是多少?
注意讓學生體驗求一個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數學意義。
3、試一試2,學生說說:“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學生計算。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二)。
整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用整數與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教學反思:
本節課有以下優點:
1、針對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理解整數乘以分數的意義通過課堂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分數乘法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生對分數乘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2、抓住了圖形語言的直觀性,借助圖形理解整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是自己的小課題研究落到了實處。
文檔為doc格式。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七
班級姓名小組小組評價。
學習目標:
1、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會分析除法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學習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關系的方法。
2、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展示質疑,在學習過程中,感悟分數除法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推理能力。
3、極度熱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點: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難點: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找到等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先由學生自學課本,經歷自主探索總結的過程,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部分,通過獨立思考及小組合作,能夠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會分析除法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學習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關系的方法。并獨立完成導學案,然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讓同學們進行展示,小組間互相點評,對于有疑問的題目教師點撥、拓展。
一、自主學習:
1、自學課本p37-p39頁。
思考: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
2)、用算術法解除法應用題的關鍵。
2、填空。
1)、米是米的();米相當于()米。
2)、自行車的速度是汽車的,把()看作單位“1”。
3)、一個數的是,這個數是()。
4)、一根卅繩長54米,剪去,還剩()米,把()看作單位“1”。
3、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
例1、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小明體內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
1)、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要求:(1)、用兩種方法解答。
(2)、畫出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新課標第一網。
小結:(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
(2)、用算術法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
要求:1)、用兩種方法解答。
2)、畫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
小結:1)、分數連除應用題的解題關鍵:
2)、分數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方程解法:
算術解法:
三、學以致用:
1、畫線段圖表示下面各數量關系。
1)、雞的只數是鴨的。
2)、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2、列式計算新課標第一網。
1)、一個數的是64,求這個數。
2)、12的與什么數的2倍相等?
3)、加上一個數的,和是1,求這個數。
四、解決問題:
1、小紅看一本書,已看了76頁,是未看頁數的,這本書小紅還有多少頁未看?
文檔為doc格式。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八
教科書第59頁例5以及相關練習題。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題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2、進一步鞏固正比例的意義,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能正確地用正比例的方法來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利用已學的`正比例的意義,通過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應用題的方法。
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找出相等關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小黑板。
一、復習鋪墊,激發興趣。
1、填空并說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比例。
(2)單價一定,總價與數量成()比例。
(3)每塊地磚的大小一定,磚的塊數和所鋪的總面積成()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讓學生溫故而知新,為學習下面的內容鋪墊。】。
3、提出問題:老師請你用一把米尺去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你能行嗎?
生1:把旗桿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長度量。(如果沒有學生說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師:相信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找到解決的方法的。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學習這習欲望,欲望是產生動機的催化劑。】。
二、揭示課題、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
張大媽:我們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12.8元。
李奶奶:我們家用了10噸水,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
思考: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師:你能利用數學知識幫李奶奶算出上個月的水費嗎?
(1)學生自己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說說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
=1.6×10。
=16(元)。(先算出每噸水的價錢,再算出10噸水需要多少錢。)。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數關系再求總價。)。
10÷8×12.8。
=1.25×12.8。
=16(元)。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九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0頁例2。
教學目標:
1.加深對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思路與計算方法的理解,使學生學會解答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2.發展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播放公路上往來不斷的車輛及噪雜的聲音。
師:噪音對人的健康有害,綠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
出示畫面(如教材第20頁情境圖)請學生說說對圖意的理解。
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噪音降低了多少?綠化帶這邊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師: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噪音降低了多少?誰能把問題完整地敘述出來。
出示線段圖。
請學生把條件與問題在線段上表示出來(如下圖)。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
師:現在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誰能把問題完整地敘述出來?
師:線段圖上哪一段表示“現在聽到的聲音有多少分貝”?
把線段圖補充完整。
小組討論探討解決方法。
匯報交流方法。
第一種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貝?再用原來的分貝數減去降低的分貝數。
列式。
提問:1-1/8表示什么?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師: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兩種方法都是把原來聲音的80分貝看作單位“1”,都需要求80分貝的幾分之幾。但是第一種方法是根據已知條件先求出80分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貝,再求出現在聽到的聲音的分貝數。第二種方法是根據問題找到現在聽到的分貝數占原來聲音80分貝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
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個別匯報。
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
a、畫圖。圈一圈。
b、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
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頁第1~4題。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春季,教學。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
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個別匯報。
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
a、畫圖。圈一圈。
b、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
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頁第1~4題。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春季,教學。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二
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討、交流。
2、理解標價、售價、進價(成本)、利潤之間的關系。
利潤=-售價=折扣。
2、某種家具的標價是132元,按9折出售,仍可獲利10%,求這種家具的進價是多少。
試一試:改變例題6中的部分條件,編一問題,再請你的同學列出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例2、(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本息和=本金+利息)。
1、銀行的`一年定期儲蓄的年利率為2.25%,所得利息要交納20%的利息稅。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
2、使學生學會分析連乘問題的數量關系,運用合理的解題思路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完整準確表達的習慣,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正確分析并解決連乘問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尋求解決連乘問題的解題思路,并體會找到中間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小練習,請大家看屏幕。(課件出示:在超市的一個貨架放著各種包裝的面包,爸爸買了其中一種面包4袋,一共多少錢?)。
師:讀一讀,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認真的觀察思考,要求一共多少錢所需要的條件。學生會發現不能求出問題,因為不知道1袋面包的價錢)。
師:就是說,要求一共的錢數,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課件出示:)。
師:知道這兩個條件,就能求出總錢數。那你們剛才說哪個條件不知道?(學生回答后)。
師:我們就補充上這個條件。(課件出示完整題目:每袋面包12元,爸爸買了4袋,一共需要多少元錢?)。
師:現在能解決了嗎?該怎么列式計算?(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訂正)。
(課件出示題目2:開學初,老師給咱班50個同學每人發5個作業本。)。
師:讀一讀,你能解決這道題嗎?(學生會發現這道題沒有問題,思考后回答)。
師:你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合適的問題嗎?
課件出示:
(根據學生的補充,教師課件出示完整題目:老師給咱班50個同學每人發5個作業本,老師需要準備多少個作業本?)。
師:請同學們口頭解答,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學生口答,課件出示算式)。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可真了不起,剛才的練習我們知道了要解決一個問題,要有兩個條件;還知道了,如果告訴我們兩個條件,可以提出問題,這是我們解決問題時所需要的重要本領。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課的開始,設計兩道不完整的題目,一道是缺少條件,一道是沒有問題,讓學生補充條件、提問題。通過這一學習過程,幫助學生鞏固乘法問題的數量關系,同時復習“要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通過分析法和綜合法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為學生分析、解決兩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主體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課件出示課本例1情境圖(圖略)。
師:大家看,這是同學們在參加廣播操比賽。仔細觀察,圖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學生根據圖說出題中的信息)。
師:通過剛才大家的交流,我們知道了題中告訴我們“每個方陣有8排,每排有10人,3個方陣”三個條件,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經歷一個從情境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且完整地用文字表述問題的過程。指導學生學會認真讀題,仔細審題,明確題目中的條件和所求問題,理解題意。
師:認真分析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老師相信大家都會解決這個問題。先不忙著列算式,先說一說在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時,你是怎么想的?先自己想一想,說一說,然后在小組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收集學生是如何分析的信息)。
師:哪個組派代表來說說你們小組是怎么分析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
師:大家的思路都非常的清晰,那老師要問問你們,為什么要先求1個方陣的人數?用哪兩個條件就可以求出這個問題,為什么用這兩個條件就能求出1個方陣的人數?3個方陣呢?(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同組交流,集體反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借助于點子圖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先求1個方陣的人數,求一個方陣人數為什么用乘法,怎樣求3個方陣的人數。思路圖整理如下)。
師:我們一起回憶剛才從要求的問題開始怎樣一步一步找到解題思路的。(師生一起說)要求——總人數,就要知道——每個方陣的人數和方陣數。每個方陣的人數不知道就要先求它,用題中的——每個方陣有8排、每排有10人,就能求出每個方陣的人數,根據求出的——每個方陣的人數和有3個方陣,就可以求出總人數。請各自再試著說一說我們剛才是怎么分析的,然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再次的整理思路,熟悉思維過程)。
師:根據剛才我們說的思路,怎樣列算式?(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反饋后教師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通過追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弄清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學生一般會有兩種方法:一是想要求什么,必須知道什么條件,不知道的條件就是先求的;二是根據題中兩個有關系的條件,想到可以求出什么,求出的這個問題,可能就是解決最終問題必需的條件。這兩種思考方法其實就是解決問題時常用的分析法和綜合法。在這里只給學生滲透這樣的思維方式,不明確提出來。通過潛移默化的意識滲透和日積月累的思維訓練,讓學生逐漸具備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授之以漁”的目的。
師:大家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思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另外一種思路)。
師:可以看著點子圖,和小組同學商量一下。(小組討論,反饋小組意見,師生共同總結思路)。
師: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剛才這種解題思路。(師生共同敘述)。
師:根據這種思路這樣列算式?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時,哪個地方要特別注意?(第一步的單位名稱)。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四
1.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元旦快到了,你們高興嗎?(高興)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游園活動。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參加?(想)好!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參加游園活動,我們唱著歌出發好嗎?(唱新年快樂歌)。
2.情境圖。
談話:我們來到了游園點,你們看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戲)。
提問:你從這幅圖上看懂了什么?獲得了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動探索,協作交流,領悟解法。
1.同學們,你們看得真仔細,通過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戲?
(2)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還剩多少人?
對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又來了13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4)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又走了6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對說出(3)(4)兩題的學生給予表揚。
提問:你們會解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1)獨立思考。
談話:在四人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你是怎樣算的?
(2)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充分地交流,說自己的想法,老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了解情況。
(3)匯報:并說想法。
3.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3)22+13-6=29(人)(4)22-6+13=29(人)。
讓學生明確(1)、(3)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2)、(4)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
4.比較(1)、(3)和(2)、(4)兩種方法的聯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談話:小朋友們看木偶戲看得多高興呀!你們看這邊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練習一的第1題)。
提問:從這幅圖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圖意說完整嗎?
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獨立列式解答,再讓幾名學生說解。
問題的方法。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得高興嗎?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我們肚子有點餓了。走,老師帶你們到面包房買面包去。
(出示面包房圖)。
提問:你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還剩多少個?)。
誰能把這個問題說完整?
(原來面包房里有54個面包,先賣了22個,又賣了8個,現在還剩多少個?)。
提問:誰會列式解答。
提問:你會把22+8=30和54-30=24寫成一個算式嗎?
你們遇到了什么困難?
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困難嗎?
四人小組討論,匯報。
選擇方法,把想的過程說出來。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談話:游園活動快要結束了,你們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練習一的第2題)[他們在收集拉罐筒。]他們真是環保小衛士。
提問:你會把這幅圖的圖意說完整嗎?
讓學生自己解答,再說想法。
做練習一的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再匯報想法。
同桌交流,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歸納。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2.談話:請同學們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分數乘分數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五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第1課時,教材第68頁—69頁例2和練一練。
1、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數量關系,初步學會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2、能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初步感受假設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和推理等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感受假設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和推理等能力。
課件、導學單、教具。
一、復習鋪墊。
1、出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人9個同樣的小杯子里,正好倒滿。平均每個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數量關系:()個小杯的容量=720毫升。
口頭列式解答。
提問:和第1題相比,這道題難在哪里?(第1題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一種杯子里,可以直接用除法計,這一道題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兩種杯子里,題中有兩個未知數量。)。
3、揭示課題:這道題可以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探索策略。
1、教學例1。
(1)理解題意。
談話:請同學們先觀察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想一想,根據題意,你。
能找到怎樣的數量關系,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些數量關系的。
揭示:6個小杯的容量+1個大杯的容證=720毫升。
大杯的容量x=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x3=大杯的容量。
(2)確定思路。
談話:我們知道,在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要想辦法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你有辦法把這個問題變得簡單嗎?請先聯系剛才理解數量關系式想一想,再和同學說說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反饋:請把你的解題思路分享給大家。
學生想到的思路可能有以下幾種,結合學生的交流,分別作如下引導:
思路一:假設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問:把720毫升果計全部倒入小杯,1個大杯要換成幾個小杯?把大杯換成小杯后,正好倒滿多少個小杯?先畫線段圖分析。
思路二:假設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6個小杯換成幾個大杯?把小杯換成大杯后,正好倒滿多少個大杯?先畫線段圖分析。
思路三:列方程解。
小結: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同學們想到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上面的幾種思路都是抓住哪一個數量關系展開思考的?像這樣通過假設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方法,也是常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假設)。
(3)列式解答并檢驗。
談話:選擇一種方法完成解答,并檢驗解題的過程和結果。
完成解答后,讓學生說說列式、檢驗的方法和結果。
(4)回顧反思。
(5)教學第二種思路。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教師巡視。
指名交流解題時的思考過程,以及列式計算的過程和結果。
(6)比較和回顧。
提回:通過解答上面的問題,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
2、完成“練一練”。
(1)出示題目,提問: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可以怎樣進行假設?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解答,教師巡視。
(2)讓不同思路的學生展示自己解題的過程。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一第1—3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什么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