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三期心得篇一
以法治方式保障黨建,就是用剛性的制度、程序套住權力的籠頭,確保權力行使者不任性,確保權力掌控者受監督,這其中,落實廉政建設則是關鍵,唯有以法定程序明確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責任,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嚴懲違法行為,才能保證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才能鞏固黨的執政能力,才能保證黨的自身建設不斷發展。
以法制思維促進黨建,就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處理矛盾、解決問題、推進工作。黨建尤其是基層黨建工作錯綜復雜,面對諸多困難,唯有提高法治思維才是破題之舉、推動改革創新之道。正如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以黨建推動法治中國建設,一方面是黨的自身建設與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相結合,提高法治的約束力;另一方面則是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不僅面對黨內同志,更注重通過黨建密切聯系群眾,在群眾工作中宣揚法治思維、加強法治教育,從而切實推動法治在全社會的認同與踐行。
總的來說,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我們更應該注重黨建工作與法治工作的結合,全力將黨建工作做到符合時代要求與群眾需求,同時在法治軌道上穩步前進。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三期心得篇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對黨的領導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必須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和確保執法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系,使黨的領導成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根本保障。
在建設法治中國的過程中,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改善黨的領導,提升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以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為此,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則、管干部,不是包辦具體事務,不要越俎代庖,領導干部更不能借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之名對司法機關工作進行不當干預。
一旦明確了這個原則,那么,黨的領導不但不會干預執法司法,反而為執法司法提供強有力保障。黨的領導可以為執法司法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各方資源、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辦事、創造執法環境,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保障憲法法律統一正確實施,推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落實,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必須正確處理黨規黨法和國家法律的關系,使黨的各級組織、黨的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帶頭嚴格依法辦事,成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模范。
黨規與國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黨的組織、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不嚴格遵守黨規黨法,那就很難保障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因此,在法治中國建設方略中,黨的領導必然包含黨領導人民帶頭執法、守法。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政策成為國家法律后,認真實施法律就是貫徹黨的意志,嚴格依法辦事就是執行黨的政策。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應當具有比普通群眾更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質。如果說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是普通老百姓都必須守住的底線,那么,對于各級黨組織、黨的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來講,無疑要成為嚴格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的模范。在這個意義上,黨的領導成為推動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最大力量,最終在全社會形成依法辦事風尚、形成法治信仰,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三期心得篇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號角聲中,法治政府建設換擋提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法治政府建設的六條基本標準——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這些既遵循了法治政府的一般規律,又號準了當前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立意高遠,引領實踐,取得豐碩成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徐漢明說。
“從行政決策程序化,到嚴格執法規范化,再到加強權力運行監督機制,政論專題片展示了豐富的戰略思想、大量的鮮活事例,充分反映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堅強領導下,法治政府建設目標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堅實,人民群眾享受的法治獲得感越來越多。”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任進說。
第三集《依法行政》一開始,“權責清單”就吸引了陜西省編辦主任邢可利的關注:“從無到有,從普遍建立到日益規范,權責清單制度越來越成熟完善。該制度帶來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進一步明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類政務活動的基本規范。”
“行政決策,要經得起歷史和法律的檢驗。”四川省西昌市委書記李俊對此深有感觸,“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領導干部法治意識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逐步增強。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下一步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部署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核機制,不斷提高依法決策的能力水平。”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在于實施。“嚴格執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詞,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題中之義。”廣東省公安廳改革辦副主任呂敏青表示,公安機關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推動者和踐行者,下一步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公安工作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切實做好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的表率。
“看到政論專題片展示了大量的執法細節,我格外地感同身受。”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隊陳曉東舉例說,“我國通過受立案制度改革,解決有案不受不立、立案標準不統一、立案審批不規范等群眾反響比較大的問題。我們在執法規范化建設上下硬功夫,把嚴格執法落到日常辦案,全面提升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
政府是守法的榜樣。“專題片充分展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非凡歷程和偉大成就,震撼人心,催人奮進。”河北省石家莊市委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余保成表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要時刻高懸法律之劍,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事。唯有如此,群眾才能信任法治,信任政府。
“依法行政,基層政府要有擔當、重實效。”江西省崇仁縣委書記程新飛看完政論專題片后表示,“我們要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規范政務服務窗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提升政府的法治形象和公信力。同時,要健全群眾身邊的法律服務,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公正廉潔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黨和人民對司法工作者的永恒要求。” “權力監督”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人民法院法官段賢堯看完政論專題片后印象深刻的一點,“司法從業者要主動將自身工作融入到黨內監督、機制監督、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和人民監督中,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政論專題片講述了“放管服”改革、政務公開、陽光信訪及其給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對此,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政協委員、江蘇新永良線纜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志強深有感觸,“我們企業是一家生產機械設備工廠,產品出口到很多國家,在日常生產經營、納稅退稅和報關出口中,深刻感受到了政府依法行政帶來的諸多便利。同時,我們經常被老外問及中國法治的問題,每次我都會非常自豪地告訴他們,中國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我們的政務服務很規范!”
青年大學第九季第三期心得篇四
回溯到中國古代,“法”的字形就蘊含著對公平和規則的向往。
《說文解字》這樣解釋繁體的“灋”字: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
法律,在人類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古往今來,成功的執政者,無不視立法為治國之要務、理政之圭臬。放眼世界,大凡社會治理得好的國家和地區,都擁有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總體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立法必須與時俱進。
這是央視近期播出的《法治中國》第二集中的開篇。
在日新月異的改革時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義,折射出社會和諧發展對法治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黨面對新形勢的鄭重宣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以人民的期待為導向,以法治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合法權利;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中,把法治精神融入規范社會行為的核心價值觀,為建設法治中國打牢群眾基礎,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注入澎湃動力。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角逐日趨激烈;當代中國,完備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任務愈發緊迫。中國正在經歷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決定性的深刻變革。越是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發展關鍵期,越需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改革,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整體提升轉化為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推力,才能讓深刻變革中的我國社會既井然有序又生機勃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