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讀后感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篇一
“沒有單位,你,什么也不是”。這是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回想自己工作過的單位:兩年的司法行政工作,讓學法律的我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四年的區委辦公室工作,讓我領悟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八年的衛生計生工作,讓我學會了與基層群眾打成一片。
在單位,我積累了工作經驗,聆聽了領導教誨,收獲了同事情誼。在單位,我視其如“家”,待領導似父母、似師長,待同事似兄弟、似姐妹,待群眾似親朋、似好友。參加工作十幾年來,是單位給了我人生厲練的平臺,幸福家庭的后臺,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因此,對于單位,我胸懷敬畏,心懷感恩,始終懂得珍惜。
如果將瀍河的社會經濟發展比做一條船,滿載大家的希望和憧憬,那么全區各鄉辦、委局、社會經濟組織就是一個個“單位”,就是這艘船上不可或缺的零件和設備,需要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而我們作為單位的一份子,無論是誰,處在何種崗位,都應該視單位為上、待單位為寶,與單位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只要我們每個大大小小的單位都盡心竭力謀求發展,尋求突破,那么瀍河這艘巨輪必將把展現出來的錦繡前程普惠給熱愛她的人。
當前,瀍河的發展正處在爬坡攻堅、跨越趕超的關鍵時期。而我們處于這樣一個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重要時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在看到困難和坎坷的同時,我想我們更應清醒地看到當前難得的發展機遇:從政策上看,隨著我市建設“名副其實的副中心城市”步伐的加快,以及區域周邊路網設施的建設,為我區承接產業轉移,爭取國家、省市更多的政策扶持、資金投入、項目安排創造了條件,只要我們行動夠快、效果夠好、作用夠強,勢必會爭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從發展空間看,中原經濟區戰略規劃的深入實施,使我區從邊緣城區向中心城區轉變,成為洛陽市區東部開發建設的前沿陣地,為我區依托區位和產業優勢,進一步發揮主城區作用、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擴大投資和消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機遇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動力源泉,要想有所作為,需要我們每一個“單位”里的每一名“成員”都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成其事,都要從心靈深處煥發出一股干事創業、愛崗敬業的激情和沖動,勤動腦子,多邁步子,常下身子,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地投身瀍河跨越發展的偉大事業,讓廣大群眾看到瀍河加快發展的顯著變化,看到這塊土地上正在升騰的美好夢想。我相信,那時的瀍河,定不會負你而去。
如此看來,善待單位,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讀后感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篇二
近日,人民日報微信推薦的一篇文章《請善待你的單位》,文章不長,一千多字,卻是微言大義,值得深思。這篇文章全文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卻句句引人共鳴;文章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但道理深刻,令人久久回味;文章篇幅不長,也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卻字字震撼人心。讀過幾遍,感想頗多,文中有很多話都是感同身受,確實點出了很多人的致命傷。
文中寫到“你不種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織布,但你衣著華麗;你不造車,但你以車代步;你不蓋樓,但你家居安泰, 家庭離不了你,你離不了單位,沒有單位你什么也不是!” 這幾句話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犀利的話語直接道出一個單位對一個員工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單位是員工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是員工的“衣食父母”。
單位是什么?我認為,“單位”是你從業的基礎,更是你實現夢的搖籃;“單位”是你成長的土壤,更是你成才的基地;“單位”是你展示實力的平臺,更是你顯示智慧的舞臺。“同事”是你前世的緣,更是你今世的情;“同事”是你今生的伙伴,更是你來世的親人;“同事”是你當下事業成功助手,更是你明天輝煌的戰友。事業成就人生,單位成就夢想。
有這樣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是主角,卻又是他人的配角,每個人都有一場主角的戲,卻又在他人的戲里充當著背景。你可以讓自己的戲溫馨幸福,也可能滿面噓聲,你可能是一場戲的看客,卻也是戲中的看客。而每當謝幕時,你或是精彩,或有遺憾。
是這樣一個舞臺,給了學習的平臺,是這樣一個舞臺,給了你交往的渠道,是這樣一個舞臺,給了你展示的機會,也是這樣一個舞臺,給了你謀生的手段。這個舞臺就是我們的單位,我們的家。從踏上工作崗位那一刻起,我們的命運就與我們工作的單位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是她,呵護著我們的成長,包容著我們犯錯,磨練著我們的意志,教育著我們不忘黨恩、奉獻國家。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主要基于以下兩點理由:一是這是一個能給我們帶來工資的地方。二是工作也是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一種需要。
如果將單位比做一條船,滿載大家的全部期望,那么我們就要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作為單位的一份子,無論處在何種崗位,都應將主人翁的意識溶于血液、銘記于心。在工作中充分傳遞正能量,與單位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只要單位各位同仁盡心竭力謀求單位的發展,那么單位錦繡前程的最終收益者會是我們每個人。
善待單位,讓工作充滿陽光。善待單位是一種心境,它能讓我們勇于面對工作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在社會化大生產的今天,個人的力量越發顯得渺小,每個人的進步離不開領導、同事的幫助。缺少同事的幫助就會一事無成,離開領導的關心,縱然是“千里馬”也會無人知曉。善待單位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工作中常說“壓力山大”,這正是個人能力得到單位認可的一種表現。為此,我們要感謝單位給予的批評。其實,真正被單位批評的人說明單位還在關注著你愛護著你,如果單位真的對你不管不問,那你才是真正的危險了。
善待單位,讓敬業成為常態。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要時刻展現出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一絲不茍、善始善終的職業道德水準,對所從事的職業懷著一份熱愛、珍惜和敬重,并心甘情愿地為之付出和奉獻。工作中,有時抱怨自己的崗位沒有他人的崗位好。在此可換位思考,如果真的換崗位,你就能做的好嗎?其實,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的人,無論是換到什么好單位、好崗位,那都會一事無成。
善待單位,就是要勤奮做精本職工作。只有勤奮學習、不斷總結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才能做好本職工作。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在單位就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在實踐中鍛煉提升才干,倒逼自己不斷成長進步。
善待單位,讓肩上扛起責任。要把責任作為一種堅定的信念。履職盡責的過程中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對待工作的態度會截然不同。沒有責任擔當的人,他對任何單位都是以瞧不起的姿態工作,這類人也正是任何單位都不會喜歡的對象。有責任感的人,就會自然而然地去遵守規章制度,自覺地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不但絲毫沒有怨言,而且還充滿著自豪和榮耀,這類人正是任何單位歡迎的人。對于每個人而言,只有選擇責任、承擔責任、堅守責任,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單位是本“書”,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單位是個“家“,需要我們共同去經營她。的確如此,是”書“,就需要我們勇往直前的探索,是”家“就需要我們義無反顧的付出。善待單位其實就是善待自己的人生,如何善待,需要自己去修行。我覺得要多點感恩,少點抱怨;多點謙卑,少點傲驕;多點真誠,少點假意;多點擔當,少點推諉。
多點感恩,少點抱怨。“沒有單位,我們,什么也不是”。要感恩單位的存在,才有了我們的工作,有了得以生存的基礎,有了展現自我的平臺,有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工作環境的期待、工作壓力和挑戰、薪酬待遇的差距等,產生一時的負面情緒,但這不應該是我們抱怨的借口,而應該當成人生的一種磨礪。我們要懂得感恩,感謝壓力和挑戰,讓我們更快的成長和成熟;感謝現實的差距,激發我們去改變,去創造、向更美好的未來出發。一味的抱怨,只會消耗美好的青春年華,消耗我們的人生。
多點謙卑,少點傲驕。“沒有人害怕你的大話,大家只會瞧不起你”。要懂得謙卑,甘愿讓自己處在次要的位置。因為謙卑更容易進入別人的心,被別人接納,也更容易接納別人。如果同事之間能夠謙卑、互相尊重,關系就會融洽,大家團結一致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謙卑也是一種美德,是低調務實的心態,一個謙卑的人,最終也肯定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和認可。
多點真誠,少點假意。”長期在一起共事,讓人感動的是誠懇,讓人厭惡的是愚弄和虛偽”。要為人真誠,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中庸》里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之誠為貴。一個人能夠有顆真誠的心,就會誠則明,誠則感,誠則成,就能像蠟燭一樣,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就能像真花撲鼻香,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就能像滴水成江河,真心去做,就會成功。
多點擔當,少點推諉。”工作是你的`職責,是你立足單位的基礎”。我們要有主人翁的意識,主動付出,積極作為,維護自己的單位,維護自己的工作,維護自己的職業。面對工作任務,首先要勇敢擔當,而不是找理由推脫。推脫,很容易,很輕松,卻是一事無成,長此以往,當我們想擔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無金剛鉆;擔當,可能很累,也很難,但這是成長,是歷練,是我們翱翔的翅膀,是存在的價值。
善待自己的單位,感恩、謙卑、真誠、擔當,單位興我榮,單位衰我恥,才會真心實意、竭盡全力的付出,才會有成就、有收獲。百年之后,回憶過往,才能人生無悔。其實,善待自己的單位就是善待自己的人生。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讀后感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篇三
最近,大家推薦的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單位》,看后讓我掩卷沉思,心情久不能平復。
作為一名走上管理崗位不久的同志,我在想,自己走到現在靠的是什么?是靠什么得到認可的?又是靠什么來展示自己的?正是工作,正是單位提供的平臺,換言之,是得益于我所努力工作過的每個單位。
當年在楊文辦事處參加工作,正值楊文地區大開發、大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新生力量,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從披星戴月整治轄區環境,到早出晚歸深入企業統計數據,從勞作在四通路改擴建工程征遷丈量的第一線,到成為第七屆農村換屆選舉的主力軍,從進村入戶訪民情,到春秋防汛、夏季禁燒的“5+2”、“白+黑”,苦是苦了點,但是卻在加班加點、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展示了自己,所做工作在服務地區發展的同時提升能力,得到了領導、同事們的認可。
后來,又陸續借調到區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和區紀委工作,也是在領導的指點、同事們的幫助下,珍惜單位所給予的平臺,踏踏實實做事,才干成了一些事情。可以說,沒有單位這個平臺,沒有單位提供的干事創業的機會,沒有單位搭建的展示才華的舞臺,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打通發展渠道的。
文章中提到了“三個珍惜”和“三個忌諱”,很到位,切中了要害。但我更想從單位發展需要什么談談。
單位無論大小,都是由人組成的。這些人背景、經歷可能各不相同,心態也有所不同,需求也有所不同,與單位產生交集的地方就會有所不同,對單位的貢獻也會不同。但單位是一條行駛的船,不進則退,身在船上的所有人,無論是否真心實意,都只有暫時摒棄偏見,哪怕是貌合神離,也要把船渡到彼岸,才能有個人的明天而言。要不船覆水上,誰又能把酒言歡?所以,個人的發展一定是建立在單位發展的基礎上的。
有誰還記得剛上班時自己為能有一份穩定工作激動不已的心情?有誰還記得自己工作之初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的工作狀態?有誰還記得自己為了單位發展熬的那些夜,白的那些頭發?這就是我們干工作的初心,要對得起單位付我的工資,對得起單位所給的安身立命的工作,要為自己從事的工作負責。
單位見證著我們的成長,許多人的人生大事都是在單位這個平臺上完成的,比如結婚會有熱心的大姐幫著介紹對象,職業發展上的困惑會有領導幫你指點迷津,家中有事會有單位同事幫你跑前跑后。單位成就了我們。
可為什么有的人會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變得對單位這個大家庭不滿?是單位給予的與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寒了你的心?還是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不再對工作盡心盡責?是不是隨著年齡、經歷的增長,我們借口事情多了,不再愿意多為單位考慮了?還是得到的越多,反而要求的更多了?
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即便你是作出過大貢獻的人,也不能有舍我其誰的心態。單位離開誰都能轉,單位需要的是熱愛單位、熱愛工作、愿意為之奮斗的仁人志士,而不是重的像個累贅的包袱。一定要有歸屬感,牢記單位的榮辱興衰與自己命運息息相關。
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輕。在單位里,個人的力量確實很小,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單位當做自己的.家,工作的時候再認真一點,再盡心一點,再盡責一點,我們的單位就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的人生才會有更加出彩的機會。
善待單位,其實就是善待自己。端正心態,懂得感恩,有所擔當,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并努力為它的美好未來奮斗,我們一定會有更好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