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讓時光倒流,讓我們回顧歷史,回到那轟轟烈烈鬧革命的火熱年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大家所熟悉的《長征》。長征,是紅軍革命勝利所經歷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這次遠征又被稱為“偉大的紅軍演繹出的一部英雄史詩”。
其中最精彩的一幕就是爬雪山。翻越雪山是何等的艱辛困苦,而在當時物質奇缺和自然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紅軍又是如何翻過雪山?從小生活在南方的我是很難想象的。雪山中凌冽的寒風,滿天的冰雪砸在身上的痛苦是無法親身感受得到的。但我依然感到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因為缺氧,即使頭暈腿軟也不敢停下休息,那怕小閉一會兒眼就有可能永遠站不起來了。他們是一群鐵打的硬漢,為了心中遠大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堅韌不拔,他們將這樣一直走下去,直到理想實現的那一天。
長征中同樣精彩的另一幕就是過草地。在那荒無人煙的地方,溝壑與沼澤縱橫交錯,一不小心就會身陷泥潭的危險,但紅軍戰士依然發揚吃大苦、耐大勞的革命精神,就算吃野菜、啃皮帶也要過草地。難道他們個個是大傻瓜,不懂得過
安逸的生活,明知道長征會有流血、會有犧牲,天上有敵人的飛機、炮火,地上有毒蛇、蚊蟲,還要奮勇向前,因為他們心中有遠大的理想——北上抗日,救國救民,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15歲,花兒一樣的年華。
15歲,朝氣向上的年齡段。我們在校園里貪婪地吸取知識,淋浴在明媚的陽光下,沉浸在朗朗的書聲里。劉胡蘭,同樣的15歲,一樣花兒般綻放的年華,從她躺在敵人鍘刀床上的那一刻起,她的精神得到了升華,她永遠屬于15歲。
15歲,我們是校園里一群無憂無慮的少年。
15歲,劉胡蘭已是一名為革命而英勇就義的戰士。“怕死不當共產黨”,與我們相仿年紀的她,這位堅貞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士,面對敵人的鍘刀毫不畏懼,毅然而完美地走完了她光輝燦爛的一生。她,無怨無悔!正是這許許多多的無怨無悔,才使我們擁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她題寫的八個大字,也是對千千萬萬為革命而獻身的英雄的真實寫照。
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紅軍那種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堅定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勤奮學習,為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長征,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它以它特有的魅力,在中國人心中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向上。
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二萬萬里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流年似水,歲月如歌,轉眼間,八十多年過去了,但它卻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永恒的長征精神!
瀘定橋下水流湍急,波濤洶涌,敵人的槍彈更是密集如雨,殘忍瘋狂,但這并沒有使紅軍望而生畏,他們沒有退縮,沒有害怕,他們用鮮紅的血液染紅了一根又一根烏黑锃亮而又冰冷無比的鐵鏈,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便是前進,前進……
在廣袤無垠的草地上,面對腳下的泥濘,早已干癟的干糧包,以及隨時踏入沼澤喪生的危險,他們沒有畏懼,沒有退縮,他們抱著堅定的信念向前,向前……
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越草地,巧奪金沙江,所有的艱難險阻在他們心中只不過"萬水千山若等"。他們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他們用他們那雙傷痕累累的雙腳走過漫漫征程,他們用他們那殘損的血肉之軀譜寫萬里長征的光輝歷史。他們想我們展現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他們向我們展現了堅忍不拔,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他們還向我們展現了換位思考,甘于奉獻精神,這些就是長征精神。
即使長征早已過去多年,但是革命先驅們的精神卻深深地的銘刻在中華兒女心中。長征精神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座碑塔,一個等她,一面旗幟,它以它獨特的魅力引導著我們奮發向上,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三
當一輪紅日從東方緩緩升起時,當五星紅旗拌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徐徐升起時,我總回想起長征,想起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想起中華民族的勝利,想起…
長征戰士那偉大的足跡走過兩萬五千里,走遍千山萬水,為人民打開解放的時代,始終銘記在人民心中。
長征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長征以它的精神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為祖國寫下一幕精彩、自豪的歷史。到底什么是長征精神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饒、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當初國外有一些質疑長征的言論,認為長征其實并不偉大,只是毛澤東為了宣傳編造的一個謊言。而通過實地走訪長征路,李愛德用事實駁斥了那些言論,使許多外國人卻成為長征的崇拜者,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作文
我也是一個長征的崇拜者,當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當年進行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想到他們可貴的精神。記得我剛上初中的時候,不太適應七科的生活,于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一點都不堅強的我,渴望小學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沒有英語單詞的困擾,渴望沒有負擔的小學時代,于是我想要放棄。就在這時,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紅軍戰士長征的很多故事,使我感觸很深,想到我竟然是那么的弱不驚風、想到“那些先烈們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國家的富強,他們寧愿獻出自己的寶貴的生命”而我呢?“生在福中不知福”遇到這么一點小小的困難就退縮了,如果當初大家都像我這樣,那哪來的解放,或許在世界地圖上早就沒“中華人民共和國”了。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就會想起這些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歲月里拼搏、奮斗,沒有一絲放棄,讓他們的精神鼓舞著我前進。
“天是被子地是床,野菜野果是主糧。饑同飛鳥爭余粒,倦向芳草索繡衾”。這收詩寫出了長征的艱辛,可如今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一點都不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許多青少年都沉浸在網絡游戲當中,你們可曾想過以前的生活,難道還要讓歷史重演嗎?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新長征路上的主人。走向21世紀的中國青少年,一定要接過長征前輩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麗的詩篇!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讀后感600字左右篇四
9月1日晚上,我們全家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里面講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你知道嗎?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先輩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
賀捷生奶奶為我們講述她出生十八天就被父親賀龍將軍帶上了長征之路的經歷。路途中,因為行軍打仗的危急和匆忙,她曾被父親遺失過三次。戰士們問賀龍將軍是否不要這個孩子了,賀龍說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還能保護自己的祖國嗎?
我覺得,如此艱苦環境下,他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同時,還要堅持帶著自己的孩子,賀龍將軍真是個偉大的父親啊!
有一位104歲的老紅軍給我們講起了他們穿著草鞋爬雪山、過草地,有時甚至每天只能靠一粒黃豆來充饑,卻還要時刻面臨敵人的圍追堵截。
長征開始時的三十萬紅軍戰士,在經歷了槍林彈雨、饑寒交迫的兩年長征后,僅剩下三萬人。是什么讓紅軍戰士們不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奪勝利呢?是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誠和無限熱愛,是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著他們,指引著他們向勝利前進。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豐衣足食,吃香喝辣,我們卻還經常挑三揀四,不時抱怨,缺少感恩,是多么的不懂事呀!每當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們經常會想著到逃避和放棄,不敢迎難而上,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擊呀!
后來,我還聽94歲的梁爺爺回憶起了長征途中他和楊政委之間相依為命的感人故事。部隊首長和小勤務兵同吃一碗飯、同睡一張床、同蓋一床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厚情誼。這種同甘共苦、先人后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學習,自強不息,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