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篇一
一個企業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執行力來作保證的,提高執行力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也就沒有發展力,只有那些建立了執行力文化的企業才可能長久發展。企業的發展歷史證明:執行力抓得好,職工隊伍就充滿朝氣和活力,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執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職工隊伍就缺乏朝氣和活力,事業就會受到挫折。企業面臨著人才、管理、機制等方面的競爭,這種競爭最終體現在執行力上。真正把企業做精做強,提高執行力是關鍵。 而正確具有可操作性的執行力才能有效果,現在許多公司執行力不強,最根本的原因,執行思維不是以結果導向為中心,導致執行走偏。執行力的核心是結果導向,以結果為目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因此,結果導向思維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執行就是有結果的行動。第一,態度不等于結果。作為一名員工,可能會經常說這句話:“我沒功勞也有苦勞,為什么還對我不滿意?”或“我已經盡最大努力了。”覺得自己很委屈。試問:一個企業的部門經理工作態度非常好,每天上班都是第一個到,每天下班都是最后一個走,而且每天上
班都是埋頭苦干,但這個部門的工作卻時時跟不上來,那么你覺得這個部門經理合格嗎?他有沒有給公司和他人提供具有明確價值的結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是只求苦勞,不求功勞,試問:這個企業還能長期發展下去嗎?因此,態度和結果是兩個獨立的系統,態度好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注重結果。作為一個企業,對態度好的員工要表揚,同時也要處罰達不到結果的員工。
第二,職責不等于結果。所謂職責就是對工作范圍和邊界的抽象概括。老師在課堂上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到俄羅斯去旅游,他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看到一個人在前面拼命地挖坑,又看到一個人在后面拼命地向坑里填土。他感到很納悶,就上前去問這個挖坑的人:“你們是不是在慶祝什么節日呀?”挖坑的人回答說:“沒有呀,我們在種樹。”他就更納悶了,“可樹在哪里呢?”這個挖坑的人很輕松地解釋說:“是這樣的,我的職責是挖坑,他的職責是填土,而把樹苗放到坑里的那個人今天生病了沒來。”試問:他們種樹的結果達到了嗎?他們有沒有完成他們各自的職責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沒有。因此,沒有結果意識,職責就是一紙空文。該做的都做了,有沒有結果呢?完成職責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有結果意識。作為一個企業的員工,完成職責的結果是讓客戶滿意。只有讓客戶滿意,才能說我們完成了職責,做好了工作。
第三,任務不等于結果。我們會經常說:“我已經按照您說的做了。”比如:領導讓你給客戶發傳真,你很快就發了,然后就認為任務完成了。試想:領導交待你這項任務的結果、目的是什么呢?領導
要的結果是必須讓這份傳真達到客戶手中。而你有沒有達到這個結果呢?顯然沒有落實。因此,完成任務不等于拿到結果,完成任務只是對程序、過程負責,只有收獲結果才是對價值、目的負責。
只有做出結果的員工才是好員工,做出完美結果的員工才是優秀的員工。作為員工要切記:上班不是拿工資的理由,為企業提供結果才是得到報酬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快的成長,才能實現公司的長期發展。
2017年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三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篇二
人生的輝煌,不在掌握的資源,也不在擁有的地位,而在頭腦。只要敢想、會想、愿意想,那么一定能讓自己的人生路更寬廣。一味給自己的思維設限,獲得的除了束縛再無其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思維決定作為”的心得體會。
任何成功最初就是一個正確的思維,任何失敗最初也是一個錯誤的思路。思維決定作為,觀念決定行動,可怕的落后就是我們觀念的落后。我們許多企業日復一日地在重復經營與管理上的錯誤,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些'錯誤的觀念與方法'。
但正如,一個人能否成為富人,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出身、智力、思維、際遇等等。實際上,思維方式不同在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人財富和成就。因此,就有了所謂的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思維方式的不同鑄就了不同的人生,很多企業不同的命運。
馬云在談到實體經濟到底行不行這個話題時指出:“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中國不是實體經濟做不出來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由于缺乏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而不行了。未來的三十年,我們看到會有更多新型的實體經濟誕生出來。”
企業家必須學習和思考,不是技術讓你淘汰,是落后思想讓你淘汰,是不愿意學習、自以為是讓你淘汰。對于當下,真正沖擊各行各業、沖擊就業、沖擊傳統思想、沖擊傳統行業的是我們昨天的思想,是對未來的無知、是對未來的不擁抱,而當下對企業家來說,所要擔心的是我們對昨天的恐怖、昨天的依賴。
因此,有些人看到的是機遇,順勢而為,創新變革、成功轉型,抓住商機。而有些人卻因固步自封,亦或是不屑一顧,或是抵觸、害怕,最終被時代所拋棄,在競爭中出局。
[]相關文章:
1.2017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精選
2.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匯總
3.思維決定作為學習心得體會
4.思維決定作為專題研討學習心得體會
5.有關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
6.2016不作為亂作為心得體會
7.不作為亂作為心得體會【精選】
8.2016不作為亂作為心得體會【精選】
9.2016黨員干部不作為亂作為心得體會精選
10.2016紀委不作為亂作為心得體會
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篇三
通過顧問老師給我們做了《結果導向思維》的培訓后,以下幾點內容讓我感觸頗深:
1、 什么是結果。在之前的工作中,對結果的定義不明確,常常把任務等同于結果,也常常在沒有達成結果的時候為自己找理由。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態度好不等于結果、職責不等于結果、完成任務不等于結果和理由不等于結果,并且在做工作的時候時刻在檢討自己,我相信這樣堅持下去,會讓自己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并且會幫助自己快速的成長。
2、 為什么要做結果。結果的本質是商業交換,個人只有做結果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才會有存在的意義;企業只有做結果才能給獲得持續的發展,實現企業的戰略方針。
3、 怎么做結果。在學習過程中,我了解了做結果的原則、思維方式、方法及要素,這幫助我在執行過程中提供了很多的思路,讓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也會使我的工作效率更高。
總之,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相信在老師的繼續指導下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的工作會做得越來越出色,自己的成長也會更加的快速,我會繼續努力。
案例例舉:《大型營養講座》
這是一個發生在早教加盟商身上案例,我們市場部會為加盟商策劃推廣活動方案,加盟商做活動都是我們市場部提供活動方案,他們自己按照我們的標準執行。在我們給加盟商策劃的活動方案中,會給
出充足的準備時間,其中包括活動物料的準備、活動目標客戶的邀約、活動中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的劃分以及實現活動各時間段的具體工作等,讓加盟商能夠順利的執行活動。為了保證活動的質量,我還要求加盟商在執行的過程中初次邀約達到多少人,二次邀約又達到多少人,這樣才能夠保證活動現場的到場人數,一般都是初次邀約的時候通知客戶領取入場券,通過入場券的發放來控制到場人數。
在此次活動主要是150 人以上的大型營養講座,我要求初次邀約確定要領取入場券的人員在500人以上,然后領取的時候估計就是400-500人,再通過二次的邀約,確定的人員在300個以上,這樣就能夠保證到場的人數。一般來說我們在活動前半個月就要開始客戶的初次邀約,但這次活動時間緊迫,邀約的時間就是一周,我們就要求加盟商每天給我們匯報打電話邀約的人數和領取入場券的人數,通過每天的電話溝通,我們了解到了他們的入場券派發情況非常的理想,而且加盟商那邊也給我們說這次活動到場人數是沒有問題的。結果在活動當日的時候到場人數是很不理想的,最后我們了解了原因,才知道加盟商在派發的時候太在意派發數量,而沒有關注派發的質量,很多的客戶沒有通過電話邀約就直接領取入場券,導致了結果不盡人意。
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我們市場部在發出活動方案的時候一定要指導加盟商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細節的操作,特別是在派發入場券的時候可以多問客戶一句“因為名額是有限的,如果你不確定到場的話就請把機會留給其它的家長。”等。
總之,我覺得我們大家都多一份細心,多一份責任心,這樣的話結果才會更加的理想,我們的工作也才會越做越好。
2017年思維決定作為心得體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