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煤礦演講比賽稿件篇一
大家好!
我叫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責任筑起生命的鋼鐵長城!
人們常說,生命如花,在陽光雨露的培育下總是那么璀璨、鮮艷。然而,20xx年5月12日,那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短短的幾十秒中,無數個像你我們一樣擁有妻兒老小父母兄弟的鮮活的生命永遠地撒手而去了,一時間,多少壯志豪情;有多少放飛的夢想、多少美麗的依戀,多少還沒有來得及的報恩!一切都不復存在了。生命,就在我們不經意之間,她用一種悲狀、慘烈、不屈詮釋著她的脆弱與珍貴。
是啊,人們常說,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因為這責任扛的是每位礦工的生命,扛的是每個家庭的幸福,扛的是企業的興旺發達,扛的是國富民強,然而,一起起令人心驚肉跳的事故背后,又有多少人會把這份責任牢記心間,而將它化作遏制事故發生的原動力。事故是一面鏡子,教訓是明燈。身為煤礦人,難道我們就不能仔細想想,我們不也在鋪天蓋地安全大檢查,可是事故為什么老是頻頻發生?是隱患未排除?是安全措施不到位?是安全監管走過場?還是出事者本人自身僥幸麻痹?為什么我們每天要在擔驚受怕中過活?可悲啊,難道那一起起安全事故就真的不能控制?在這里可能有人會說,你那是杞人憂天,別人出了事故關我什么事,我們現在還安全著呢!
可是,朋友請你想想,當有一天災難落到你頭上,你又是什么感想?這樣的事在我們礦不是沒出現過,看吧!去年7月8日,我礦采煤二隊龍書平違章站在皮帶上攉煤,被瞬間運轉的皮帶帶進下煤口,當即被掩埋,幸好被工友們及時掏出,才撿了一條性命;今年2月19日,掘進二隊宋小明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在推車時被機車撞倒,生命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好在及時進行救治,才幸免遇難;還有很多,在這里我不想一一列舉,試想哪一起事故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安全意識不強,對家庭對企業不負責任而釀成的啊!
每當目睹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在生命與死神擦肩而過之間,是我們就真的忘卻了母親那滄桑的臉、妻子那慘烈的的哭聲、孩子們那張失望的臉,還是我們在真正地把生命視同兒戲?我想在座的可能您是一位礦工,可能您是一位礦嫂,也可能您是一位煤炭行業的管理者、建設者。我們都應該清楚地知道安全對于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如果你藐視它的存在,那么它就藐視你的生命。
“前車之簽,后事之師”。在這里,我想說,今天,當我們礦在安全生產六周年征程上闊步前進,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建礦來曾經有68位遇難礦工的雙眼時刻在窺視著我們,我們再也不能在鋪滿鮮花的道路上讓一幕暮悲劇重演。那么,如何確保企業安全生產,首先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安全責任感,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克服僥幸心里,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其次,我們要加強安全學習,通過學習,增強安全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嚴格堅持“安全生產法”,恪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時刻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來抓安全,以“三鐵”精神管安全,那么,我們的企業一定會在追求本質安全型礦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朋友們: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讓我們時刻牢記“安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安全理念,肩負起自己那份沉重的安全責任,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攻艱克難,為開創企業輝煌而燦爛的明天而做出應有的貢獻吧!
煤礦演講比賽稿件篇二
大家好!
非常榮幸,今天能在這里代表礦務局有限公司的基層通訊報道員發言,慶賀我們公司通訊報道工作一年來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并借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從事通訊報道工作的體會。我匯報的題目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當是班門弄斧,拋磚引玉吧!
在這里,我首先要感謝公司黨委及各級領導對我們的關愛和鼎力支持。如果沒有他們為我們打造的良好環境和氛圍,我們這些基層通訊員,也就是兼職通訊員、業余通訊員,是取得不了今天的成績的。
我是個老通訊員了,跟在座的很多通訊員都認識,都是朋友。我們也曾在一起交流過通訊報道的.酸甜苦辣。一句話,冷暖自知。我自xx年開始接觸新聞報道工作。當時我所在的掘進工區黨支部書記是我在廣西煤校的一個師兄,他對我們幾個剛分配來的新工人說:你們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都是有文化的人,要主動承擔起工區的通訊報道工作,我給你們的任務是每人每個月2篇!2篇稿件,在當時的我看來,就像天文數一樣,很難完成。因為聽很多老師傅說,一個月寫10篇稿件,用稿率才是一兩篇。但這是領導交給的政治任務,就算是千斤重擔,也要挑起來啊!當時礦里面正在開展勞動競賽,班與班比,隊與隊賽,工區與工區爭,勞動場面那是一個熱火朝天。當時我的帶班師傅是掘進工區三隊一班的班長,在井下垱頭,他既要手把手教我打炮、裝藥、砍木架棚馬口,又要帶領班里面的其他兄弟多進米,奪高產。在工作中我被工友們那種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動,我覺得我的工友們是最偉大的勞動者,把他們的風采寫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有一天我們上中班,一直連班到第二天的早上9點多鐘剛升井。當班,我們一共打了三輪炮,進米3.6米,上架棚6架。這在當時可是戰果顯赫啊。于是,下班后我就采寫了我的第一篇稿件《州景礦掘進三隊一班超額完成進米任務》,然后交給支部書記修改后,重新謄寫在方格信紙上,拿到礦黨政辦上交。當晚,我留連在礦區的高音喇叭下,但是直到廣播結束,也沒有聽到我的名。第二天上中班,聽說礦里的調度會對我們進行了表揚。于是,我靈機一動,何不將事件升華一下,從礦一級的角度來寫呢?于是我將稿件改成了《州景礦掘進工區超額完成進米任務受表揚》,并相應修改了稿件內容,然后交給礦黨政辦宣傳干事修改,最后上交。想不到晚上真的就播出了。從此我就迷上了通訊報道,而且寫得越來越順。多年來,我調換了多個工作崗位,不管是在掘進一線,還是在黨政辦、機電科、運輸中隊、綜采隊,我都堅持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工人當中,掌握第一手資料,然后將手中的筆對準礦上的大事要事,對準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對準礦工的收獲與歡樂、辛勞與汗水,積極撰寫新聞稿件,宣傳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各類活動的特色和亮點,抓典型、樹榜樣,為礦井的安全生產鳴鑼開道。
由于我們是業余通訊員,稿件的采寫一般都是在工作之余進行的。這就極大地擠壓了個人的休息時間。一篇稿件的采寫、編輯、推敲,往往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然而由于新聞的時效性,而第二天又要下井工作,晚上就必須冒著眼皮打架的危險在電腦前挑燈夜戰。春華秋實,收獲是最美好的。看到稿件被采用,所有的疲倦就都一掃而光了,所有的怨言都跑到爪哇國去了。之后,人就像被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地投入下一篇稿件的采寫中去。有同事問:“你學理工的,怎么寫稿件那么厲害啊?”我笑而不答,其實心里有一個聲音在說:誰叫咱是繆斯女神的忠實擁躉呢?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通訊報道就當做是自己當年文學夢延續吧!有朋友笑問:廣播站一個月有21個工作日,你一個月的稿件卻有24篇,太瘋狂了吧?沒辦法,素材太多了,不寫手癢啊。
謝謝大家!
煤礦演講比賽稿件篇三
大家好!
眾所周知,煤礦是高危行業,井下環境復雜多變,每一區域、每一環節、每一過程都潛藏危機,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危險,甚至發生事故。因此說,安全生產本身就是一項系統工程,而系統是具體是由一件件小事凝聚而成的,只有把這些看似“小事”的工作都抓實了,落實到位,安全生產這件“大事”才有了牢固的根基。所以抓安全工作,要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提高執行力。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說的,意思是讓劉禪不要輕視小事。任何事故隱患的根源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假如任其發展就會造成巨大的的損失。我們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小問題”、“小事情”、“差不多”、“沒啥事”往往像一根根導火索,當“物的不安全狀態”存在和“人的不安全行為”發生時就引爆了難以挽回的事故。這是因為“1%的差錯,可能導致100%的失敗”。
無危則安,無損則全。來到紅四煤礦4個年頭了,作為安全管理部門的一員,我感受到安全管理工作就是大量的、瑣碎的、繁雜的、細小事務的重復。因為它“小”,才容易被忽視,正因為它“細”,才更容易出紕漏。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每位員工必須嚴格按照規程要求,做到一絲不茍按章操作,關注安全生產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真正把自己崗位的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牢固樹立“安全工作無小事”的理念。
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要提倡的是“求真務實”的精神。不論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真理。結合我們工作實際,這一點大家應該體會更深。一個螺絲帽松動、丟失,也許就傷害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工作失誤,思想開小差,也許就造成一起大的事故,一個麻痹大意絞車鋼絲繩斷裂,不及時更換,也許就造成一起絞車事故,一枚瞎炮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一起爆炸事故。所以,我們從事煤礦井下作業必須注重細節,決不能有絲毫差錯。真正做到“糾正每一個細小差錯”,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
安全工作要從細處抓起,從點滴抓起,從我們每一個人抓起,提高認識,從思想深處深刻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煤礦演講比賽稿件篇四
本站發布煤礦安全演講稿模板:煤礦安全演講稿,更多煤礦安全演講稿模板相關信息請訪問本站演講稿頻道。
這篇關于《煤礦安全演講稿模板:煤礦安全演講稿》,是本站編輯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只有鮮活的生命,才能在闊遠的宇宙空間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只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擔起所有的責任、為社會造福。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生命之舟時常會遇到暴風驟雨和滔天巨浪的摧殘和*,使無以計數的生命之魂不得不面對一次次生離死別的嚴峻考驗。安全――這沉重的話題,帶給我們的思考確實太沉重了!
據有關資料證明,在我國的各種安全事故中,煤炭生產傷亡人數占的比重遠遠大于其它行業。我生在煤礦,長在礦山,那高聳的井架,獵獵的紅旗,如同煤礦工人剛直的性格和堅韌的信念,給了我無限的憧憬和向往,賦予了我熱愛礦山的精神;那暴怒的黑泉、斷裂的巖壁獰笑著用骯臟的黑手扼殺父老兄弟魂魄,制造的呻吟和痛苦,也使我嘗盡了人生太多艱澀的悲傷。礦山,這生命的故園—讓我熱戀,使我悲寒。難道我們為之奮斗的這方圣土的興衰,必然伴有兄弟肢體的殘破、親人無辜的喪失嗎?我不愿意。我想,在座的每一位也不會愿意。讓我們認真地思考吧!
愿望與現實是一對孿生親姊妹,同樣美好但相差萬里。愿望可以不付出就得到,那是海市蜃樓般的虛無的美。現實的美卻需要某種努力才能收獲,這就需要有拼搏和奉獻精神,正所謂“天上不會掉餡餅”。翻開中國煤礦前進的轍印,卻總有人在做“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夢,并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一頁頁翻去,滿篇都是帶血的文字,隱隱透出妻兒寡母嚶嚶的抽泣。那排列的豎起的鮮紅的文字,向一座座人生浮雕,展現的悲壯不亞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不遜于“三大戰役”的蒼痍,我們看到,那隱于黃泉路中的魂魄,用怎樣的哀怨訴說滿心的不甘,給我們警示。那是誰用“三違”作顏料,構涂的人間悲劇,我們也許無從考證,但那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凄慘景象卻總也拋之不去,教人心寒。
作為濟三人,都知道我們的前身是原煤炭部第三十二工程處。自1958年建處至1998年,在四十年漫漫征程中,年年有事故,歲歲有哭聲,這是多么不和諧的一種音符。但我們同時也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先進技術的應用和礦山人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形勢越來越好,事故率越來越少,從處志中我們看到:事故率最多的一年是1965年,這一年僅輕傷就出現了423人,最少的一年是1997年,只出現3名工傷事故。沿著三十二處生命的年輪慢慢度去,它的歷史折射出這樣一個道理,尊重人才,尊重科學、重視安全生產,就有好的安全形勢。否則,天怒人怨就形成必然。這使我們又想到一句流行了很久的“名言”-不違章不生產。為了小集體的暫時利益,為了個人那點微不足道的收入,就出現了那麼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看阿,1999,河南平頂山韓莊礦務局二礦“8.24”特大瓦斯煤塵爆炸,死亡55人,重傷5人;2000,徐州大黃山礦“1.11”透水事故,死亡20人;2001,吉林某礦冒頂透水,死亡21人,江蘇某礦井下爆炸,死亡92人‥‥‥誠然,事故責任者分別受到應有的處分處理,而父母喪子之痛,妻子失夫之悲,兒女無父之苦,又豈能因此告慰。
關心中國煤炭建設的人,常讀《中國煤炭報》的同志,應該記得這樣一個現實:每年開采百萬噸煤炭,中國平均死亡人數約10人,俄羅斯約0.66人,美國約0.038人。可見,我國煤炭生產的安全形勢是多么嚴峻。我們應該經常地,很好的反思自己,牢記前車之鑒,莫待“亡羊”后才想到“補牢”。近年來,集團公司把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出臺了強制性的“現場工人六項權力”及一系列規章制度,礦黨政和各級組織也以堅決貫徹黨的安全第一生產方針為己任,采取了切實的辦法落實“安全第一方針”及“現場工人六項權力”,并使之成為條文化的管理體制。不可否認,“六項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對維護安全生產良好局面產生了積極作用,但好精念歪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并造成嚴重的后果,翻開公司礦井事故的檔案,當不難發現其中的根由。來自集團公司的統計表明,今年三季度,公司發生5起傷亡事故,死亡5人。5起事故,都是忽視安全生產造成的,北宿礦“7.27”盲巷窒息事故和“8.8”帶電檢修觸電事故,均因專業人員在自己的專業內發生;興隆莊礦的“9.1”單體柱傷人事故和我礦的“9.14”運輸事故如出一轍。我并不想用這些壓抑的數字再傷自己的感情,也無意使在座的同行們情感沮喪,我只想用這些帶血的事實告戒今天的煤炭人和我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自欺欺人的地在鋪滿火藥的鮮花草坪上過那僥幸的生活。如要避免“亡羊”之痛,應該怎么辦?我想大家一定會告訴我,“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切不可大意麻痹,掉以輕心”。是的,意識很重要,這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基礎,要不斷加大對安全生產方針的宣傳教育力度,強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僅僅局限這種意識還不夠,還要有科學規范的運作體系。因此,要在健全完善各項安全責任制度的基礎上,注重發揮安監機構和群監網員、民兵哨兵、青年監督崗等群眾組織的積極作用,強化安全管理和監督,形成縱橫交織的群眾安絡,消滅安全死角。
不管是領導干部還是職工群眾,在安全問題上,都應該負有相同的責任,共同承擔應有的義務。讓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努力實踐科學化的安全之路,減少事故,減少傷亡。善待生命,對你、對我,都是對黨和國家及親人的負責。
愿礦山的生命之花常艷不遜。
煤礦演講比賽稿件篇五
安全是煤礦的天字號大事,從各級領導到區隊班組,仍至每個礦工家庭,無不時時處處為安全苦口婆心,反復灌輸,天天強調。然而,卻在部分職工中出現了“安全教育老一套,你作報告我睡覺”的現象。朋友,當你全家歡聚在餐桌旁享用豐盛的菜肴時,你可曾想過此時有多少家庭因懷念失去的親人而暗自哭泣呢?當你攜著妻子,帶著孩子漫步在林蔭小道時,你可知道此時又有多少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親的孩子在人生的征途上艱難地奔波?站在歷史的了望臺上回首往事,由于違章蠻干,許多名礦工兄弟在礦井生產建設中白白地犧牲了寶貴的生命。許多人身負重傷,甚至有的終生殘疾,只有在輪椅上度過漫長而無味的人生。這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悲劇,這一場場生離死別的災難,不知讓人哭了多少回,流了多少淚,受了多少苦。
兩年前職工劉某的妻子原在老家種地,為了照顧幼小的孩子,她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勞作,日子是苦了些,可她很知足。每逢丈夫回家,她的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那時她曾說“不管生活有多么難,只要有個完美幸福的家庭也就足夠了。”然而,一場橫禍打破了她的幸福家庭夢,小小的企求即刻間化成了泡影。那是一個夜班,她的丈夫象往常一樣下井去了,可他在處理中間巷的時候,出了差錯,就再也沒有回來。噩耗傳來,她驚呆了,她怎么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一個生龍活虎的人怎么一下了就沒了呢?她汪愿意這無情的事實與她的家庭連在一起。可事實是殘酷的,劉真的去了,劉的死不是天災,是人禍,是違章蠻干,被冒落的頂板,棚頭壓在了下面。
在礦區,乃至全國象這樣的不幸的家庭又何止他一家呢?
這里我不想再去敘說他們的悲慘遭遇,也不想去敘說那些傷亡者的妻子悲痛欲絕的哭訴,更不想說失去爸爸孩子撕心裂肺的呼喊,我只想大聲疾呼,不要讓我們再失去親愛的同志,不要讓我們在看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不要讓幸福家庭再度遭到毀滅!
要做到這些,對于處在生產環境復雜條件下與大自然作斗爭的煤礦工作來說的確太不容易了。
但我們有“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信心;有敢于向困難挑戰的決心和勇氣;我們享有“現代化礦井”的美譽;更有安全生產最好年的壯舉。盡管我們的坎坷的艱難的跋涉,安全生產也曾有過滑坡,但只要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安全就是幸福”這個硬道理,我們只要充分發揮設備技術的優勢,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嚴格管理,我們實現安全生產絕對不只是個美麗的童話。
“前車覆,后車誡。”《三大規程》、《煤礦安全法》,這些用血的教訓寫成的經驗,我們應當好好學習,認真遵守、切實照辦。時時卡緊安全這根弦,讓安全警鐘常鳴于礦山。
礦工兄弟們,我們是礦山的主人,特別是我們年輕人,是新時代的主力軍,絢麗多彩的二十一世紀美好的生活在等待我們去建設,去開創。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為了家庭永遠的幸福美滿,要時時想著安全,時時記著安全,讓歷史的悲劇不重演,讓我們的礦山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