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模范教師事跡材料標題篇一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云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跡,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杰”等榮譽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鉆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著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跡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舍,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通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脫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模范教師事跡材料標題篇二
20xx年,滿含對母校的感謝和不舍,高中畢業的她踏出了校門;20xx年,滿含著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與執著,她又踏進了母校的校門,她在心底吶喊:河中,我回來了!從此,肩上扛起了沉甸甸的責任……
在政治上,她忠于黨的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自覺服從學校、領導的分配,兢兢業業的工作,不敢有絲毫馬虎,全力以赴,做到精益求精。
在教學上,作為一名教師,不斷鉆研業務,認真研究教材教法,深究新課程標準,注重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習慣,工作講求實效,對學生因材施教。備好課,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培優扶差,對后進生特殊照顧,屈膝談心,真誠地與之交朋友,激發學習興趣,樹立信心。完成兩輪高三教學,高考成績優異。積極進取,在20xx年被評為“鄭陸鎮優秀教師”,“常州市教壇新秀”。
工作七年,她擔任了六年班主任,無論是事情繁瑣的高一,還是調皮惹事的藝術班,她都從來沒有抱怨過。20xx年剛帶完高三,懷孕兩個多月的她,堅持帶完了下一屆學生的軍訓,烈日炎炎的八月,她沒有退縮,站不住了,搬張小凳坐在場地上,反應很重,吃一頓吐一頓,可她總是悄悄收拾了,繼續上了訓練場,學生們感動了,他們訓練從不偷懶,教官們感動了,他們說沒見過這樣的老師!20xx年的8月,小孩才半歲的她又把孩子托付給了自己的老母親,參加了南京的暑期班主任培訓,電話中老母親發燒了,她好想請假回去,可母親對她說:沒事,我挺得住!一句話讓她熱淚盈眶,她挺住了,沒有回去!連續帶了兩屆藝術班,藝術班的孩子總是調皮惹事,可她總是耐心的智慧的去解決,從不因為他們學習習慣差而失去希望。
20xx年美術高考前夕,班級里發生了流感,看著學生一個個倒下去,她心急如焚,送學生去醫院看病,拿醋去畫室消毒,雖然她也感染了流感,可她總是每天去掛水掛完就回學校,她深知她是班級的主心骨,她倒下了,學生的意志就垮了;去南京美術高考,她怕學生找不到路,撐著雨傘在十字路口等候;天黑了有個學生迷了路,她打著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去找,找著了,她開心的拉著學生的手,忘記了自己兩只鞋全濕了,12月份的雨冰冷了雙腳熱的卻是心啊!20xx年的盛夏,學生們懷揣著夢想走了,她說學生的夢想就是她的夢想!
她認為,干一行怨一行是干不好事情的,只有愛上自己的三尺講臺,愛上教師這份職業才能干好,也曾有過年輕人沖動的埋怨,這時她總是暗暗告誡自己:看看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吧,皺紋已經爬上他們昔日紅潤的臉龐,白發已經為他們刻上歲月的滄桑,可是,他們什么時候埋怨過?!沒有!那么,我還有什么理由埋怨,我應該更努力用無言的粉筆揮灑奉獻的春秋!
模范教師事跡材料標題篇三
凌老師,1970年10月出生,1992年8月入伍。
孝道,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美德,從古至今,“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指引著中國老百姓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凌老師就是我們身邊的一位孝老愛親的典范人物。
凌老師出生于教師家庭,從小接受的家教就是敬老愛幼。成家之后,夫妻和睦,家庭關系和諧,十七八年四代同堂,家中從無口角。
她的家庭現有“四老”——99歲的太婆、75歲的婆婆、86歲的父親、82歲的母親。四位老人各有各的疾病:婆婆患腸癌,母親去年開始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今年突發右腦梗死,已經住院兩個多月,父親也身患多種老年疾病。
對太婆,她如親孫女一樣一直以奶奶稱呼,也像親孫女一樣地待她。她從1997年結婚后就開始為一家人做飯,每次燒菜,特地把給太婆的菜燒得軟一點。太婆喜歡喝黃酒,這些年,她從來沒讓太婆斷過酒。太婆患白內障青光眼,近乎失明,怕去醫院,去年寒假,她耐心做通太婆的思想工作,拉著太婆的手陪太婆去醫院作各項檢查,做了右眼的白內障摘除手術,使太婆的視力復明。這兩年因為搬家,和太婆不住一起了,但在周末,她經常燒些太婆喜歡吃的菜送過去。耳濡目染,兒子也很孝順老人,也經常過去看四位長輩,送些好吃的,他經常說太婆的笑容是最燦爛的。
對婆婆,她如親女兒一般照顧。婆婆被查出腸癌后,她動用朋友關系請了外地的專家過來給婆婆動手術,切片化驗出來后,怕婆婆得知真相影響情緒,特地請醫生打了一份假化驗結果給婆婆。婆婆腸癌手術后,開始幾天,她每天熬粥,從幾十毫升開始一點點增加,多渠道找資料為婆婆定營養食譜,按食譜為婆婆做營養抗癌的食物送到醫院。出院后,她重新制定了抗癌康復的食譜打印出來給婆婆。酸奶對腸胃有益,她就經常自己做些酸奶給婆婆送過去。如今,她的婆婆距離手術已經10年,身體狀況基本正常,這一定程度上是凌老師的悉心照顧的功勞。
對母親,她一直覺得虧欠太多,以前是因為求學,不在父母身邊,這十幾年,大多數的時間和太婆、婆婆一起,幾乎沒陪母親去過醫院。這次母親突然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連吞咽功能都受到了影響。凌老師利用一大早、下班后的時間,她燒好菜,再用料理機把菜和熬好的粥打成糊,蒸蛋糊,把魚小心的剔掉魚刺,把各種水果也用料理機打到酸奶中……送晚飯到醫院,無論母親吃多長時間,她都耐心地等母親吃完了,再自己回家吃飯。
對父親,她每星期必定抽空一兩次回家“省親”,每次回家總是帶上精心燒煮的菜肴給父親品嘗。至于父親家里的小電器、水龍頭出故障,買米等雜活,那是多年以來凌老師和她丈夫包干的活。
凌老師每年都記得燒好菜肴為四位長輩慶賀生日,逢年過節,她精心為老人挑選禮物。為了照顧老人,同學之間的小聚、單位組織的旅游活動,她都放棄了。實在是推不掉的應酬,她也是提前為老人準備好飯菜再參加。
凌老師在校擔任二級學院辦公室主任,同時擔任班主任,教學教育事務繁雜瑣細,她經常加班加點,一絲不茍完成分內及分外工作。她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愛生如至親,及時與家長溝通信息,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學習上她對學生嚴格要求,一絲不茍;生活上她對學生關懷備至,有如慈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盡管凌老師從來沒有把“孝老愛親”掛在嘴上,但她用切切實實的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是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孝女孝媳”,可敬、可信、可親、可學。
凌老師的“孝老愛親”二十多年如一日,平凡中凸顯美德,因而我們學校一致推薦凌老師參評孝老愛親模范。
模范教師事跡材料標題篇四
艾夢,女,74年4月生,92年7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自從事教學工作十余年來,一直堅守在教育教學崗位上,任教初中數學,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對教育事業的一片忠誠和驕人的工作業績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贊譽。
政治思想上,始終不渝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職工作。與時俱進,勇于探索不斷創新。以實際行動來推行和實施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嚴于律己,身體力行,廉潔從教,無私奉獻,處處以“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標準衡量與鞭策自己。
教育教學方面,她有一顆強烈的事業心和堅定的責任感,對工作,甘當人梯,誨人不倦。在擔任班主任工作中,注重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在對學生的常規管理上,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文明守紀的習慣等,一心撲在工作上,做到早起晚睡,與學生同步到校學習。組織并參與學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對待學生,建立民主向上的班集體,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注重情感教育。作為班主任,班級中很多同學得到幫助,08年臨近中考班中一名王同學因車禍休假,她利用業余時間經常看望,并與其補課,同時把班中成績好的同學編成小組給其輔導各科內容,08年中考他以優異的成績正取一中,父母不勝感激。2008年春學期,一女學生初轉入班中,因體型特殊在原校受到歧視。轉入后她經常與其談心,并開班會讓其他同學主動幫助、關心她,每次游戲或者小組活動她都有意和她一組,很快她融入了班級。有了笑容,成績也明顯提高,08年中考以優異成績考入一中。佳寧同學來自鄉下,靦腆聰明,在她不斷的鼓勵,幫助,鞭策中終于不負眾望于08中考中取得豐寧縣中考狀元。范苗苗性格內向,多愁善感,她便主動找她談話,為了保護她的自尊心,老師煞費苦心旁敲側擊,終于將她引入學習中來,在08年中考中以118分摘取數學學科狀元。建立民主、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形成,2008年她所帶班級班在中考中成績名列前茅。在2009----2011年在班級管理中再度提高,將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如何對待人生作為培養主線。讓每一位孩子都記住做人、處事口訣“和氣浮于面,銳氣藏于胸,才氣行于事,義氣施于人”。在2011年中考中繼續創造自己的輝煌,所帶班級的學生高一嵩、張笑穎同學并列縣狀元,張林志同學獲得縣第二名,高分率優生率分別突破原定目標1.5倍,一中正取 32人,中考成績再度名列前茅。由于工作需要,2011年繼續任教初三年級,并輔導年級尖子學生,2012年中考并蒂狀元又出在其所在班級。
教學教研方面,她一貫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勇于改革創新。尤其在課堂教學上,她積極探索新模式教學,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法指導和學生能力培養方面不斷進行有效的實踐和嘗試。在數學教學中,率先試行以學生為主的“合作討論式”數學教學教學模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陳規。她的數學課一般只講10幾分鐘,她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問題學生提,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課余時間學生自己安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實行民主教學,充分相信學生。向學生滲透“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點,打破傳統的師道尊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她從不擔心學生的腦子夠不夠使,比如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時,課本上只是延長三角形底邊并做出一邊的平行線引導學生做出證明,她則是把問題交給學生,上來就讓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證明。幾種證法出來后,總結證明的關鍵點,并把幾種證法寫在黑板上,并總結說這就是數學歸納法的思想。數學歸納法是高二才接觸的東西,可是初一學生就知道了,學下去腦子就會“強大”起來。“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她的課堂中學生們常說,數學課怎么這么短。
在搞好兩班教學工作的同時,兼任九年級數學備研組長工作,主動承擔總復習試題的編選任務。針對學生的基礎情況,新授課,他堅持“低起點小步子”教學,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復習課,他堅持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積極倡導復習課新模式的探討和研究;對復習試題的訓練,要求做到精批細改,逐一過關;在差生轉化上,抽出時間,進行個別輔導。所任年級的數學成績居全縣前列,2011年中考數學學科,白嘉賓同學以118分獲得縣中考數學單科狀元,數學學科積分比同類學校高7.3個積分。
她潛心教育教學,2003年縣級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比武中榮獲數學學科一等獎:2004年承德市數學青年教師優秀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2009年指導張老師縣級教學比武獲第一名,2010年指導張老師市級教學比武一等獎,2003年設計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教案在承德市中小學教學設計活動中榮獲一等獎;撰寫論文多篇,2004年撰寫《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幾點體會》在承德市電教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2008年撰寫《淺議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四個轉變》在《科學教育家》雜志上發表并獲一等獎;2009年撰寫《有效轉化學困生,提高教學成績》在承德民族師專學報上發表;2012年10月撰寫的論文《淺談探究性課堂的構建與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思維》發表在國家級刊物《現代閱讀》2007、2008、2010、2011年專業素質考核中連續評為優秀;在2003、2004、2005、2007、2008、2010、2011年連年被授予“縣政府嘉獎”,2008、2010榮立縣級“三等功”等。2009年評為市級師德標兵,2009年承擔“十一五”規劃《教學質量監控與課堂教學策略的相關研究》主研人,并與2012年順利結題。2009年五項評優活動中榮獲“教研組長”一等獎。2010年5月初中數學學科教學能手。2010年榮獲縣級名師稱號,2011年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2012年9月榮獲承德市第二屆中小學教師名師稱號。2013年評為縣級拔尖人才。2009、2010、2012年于承德師范學院參加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并榮獲優秀學員稱號,2010年12月于承德師范學院參加國陪。2013年10月參加杭州掛職教師研修。
她用優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和身邊的人,由于經常伏案,勞累過度,頸椎病、肩周炎低血壓、低血糖這些職業病她一樣也沒妥了,從未請過一天假,缺過學生一節課,她用毅力感染學生,他們也是輕易不下戰場。
一個成功的老師以其高尚的人格感染著學生,更影響著其他數學教師,“人格是最高學位”,這是她的口頭禪,也是她對教育的一種詮釋。
模范教師事跡材料標題篇五
蘆愛姣是汝陽縣蔡店二小的一名普通教師,自1992年至今,已在教育這片凈土上辛勤耕耘了22年。22年來,她愛事業,愛學生,愛親人,愛鄉親,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愛心無盡,動力無窮,她用勤懇的工作和優異的成績譜寫出了高尚的師德之光。
1992年8月蔡店鄉常嶺小學開學時教師不夠,村干部就找到蘆愛姣,她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當上了一名每月才發70元工資的農村代課教師。當時她才嫁到常嶺村不到二年,且生下孩子不久。丈夫工作單位離家較遠,農忙時她一個人從地里到家里,從家里到學校,起早貪黑,忙的不亦樂乎。鎖在屋里的孩子常常因饑餓鉆到鍋臺下找吃的,弄的滿頭滿臉都是草木灰。農閑時抽空就看書學習,函授了中師和大專文憑,考取了普通話證書。
她是一名一線教師,多年來一直教一年級語文。當一名優秀的教師是她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在授業解惑中,她結合小孩子的生理及習慣特征,積極探索,勇于實踐,虛心向同仁們學習,研究,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她提倡愛心教學,用一顆慈母般的熱心去暖化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她提倡自由教學,讓每一個孩子課堂上都有表現的機會。她提倡雙向教學,利用家訪等形式架起學校和家庭雙向教育的橋梁。
每一堂課,從教案到制作教具到手把手教學生認識教具,她都力爭做到精益求精。臺上10分鐘,臺下十年功,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勝武器。一個班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布置作業和單個輔導必須有針對性,必須讓家長盡到第二教師的責任。農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家長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為了孩子的提高許多家長晚上跑到蘆老師家里或是電話討論,無意中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依賴性強,好說好動哭鼻子甚至隨地大小便都會發生,因此每學期開學教師分班成了領導頭疼的大事。一年級孩子年齡小不懂事,家長走親戚不放心還得帶著,教室里經常空位多且影響整體成績,這一切就成了許多老師不愿意教的原因。蘆老師像媽媽一樣愛護學生,孩子們書本破了她替他們粘,東西丟了給他們找,耐心教他們自我保護和生活自理常識。家長走親戚時她就把孩子們帶到自己家里吃飯,同自己的兩個孩子一起玩耍。由于和家長們溝通的多,他們也樂意放心。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蘆老師干勁十足的時候,20xx年她的父親挖水窖時摔傷了,高血壓頸椎病偏癱一并出現,20xx年她唯一的弟弟也因車禍重度癱瘓。她的娘家住在深山的一座孤坡上,弟媳癡呆還患有癲癇病,生了三個孩子。一家7口人老少憨癱。她檫干眼淚把父親接到家里伺候,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來回奔波40公里幫娘家種地洗衣。天旱缺水就把衣服被褥背到汝河灘拆洗。困難折磨了人也鍛煉了人,她硬是憑著堅定的信念和重復的勞動,一次次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她的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全鄉30所小學中也一直名列前茅或者位居第一。
育人德為先,良好的師德是處理好師生關系和干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博愛和寬容是師德的核心內容。日常工作中,蘆老師尊重學生,嚴慈相濟,對表現好的學生多用贊美的語言,在學生犯錯的時候直言批評。家長們都說她會哄孩子,其實每一個標點每一次活動都離不開言傳身教。要求學生不遲到她首先做到天天早到,要求學生講衛生她必須把用剩下的粉筆頭放到垃圾桶里。她得包容學生的胡鬧,還得給不講衛生的孩子洗脖子。走在街上孩子們不斷說老師好,她也總是笑瞇瞇地說你們好。
教師是良心活,投入的多孩子們學到的知識就多。蘆老師的教案寫的板板整整,給學生批改作業也從不馬虎。她常說圈圈點點無小事,改正糾錯費苦心,不能總是以閱了事。
人類不斷進步,知識不停更新。蘆老師在課余時間不斷閱讀教育報刊和書籍,不斷和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她任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積極組織活動總結經驗教訓,使高低年級優勢互補共同提高。辦板報建園地,寫總結寫論文,教研組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蘆老師正直的人品和高尚的師德感化和教育了一批批學生,使他們奮發向上并茁壯成長,同時也很好地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兩個孩子現在一個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一個在讀大二。鄉親們說蘆老師是好人有好報,孩子也爭氣。我們相信蘆老師心中只要有無盡的愛,有高尚的師德,在不斷的學習進取中,一定能克服前進路途上的一切困難,會把工作做地更好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