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報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報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績效評價報告篇一
(二)縣級分解下達預算和績效目標情況。按照年初預算,2020 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項目縣級分解下達預算共計 36 萬元,實際執行率為 100%,執行效果較好。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2020 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項目資金已全部到位。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
2020 年我縣小麥種植面積 65 萬畝,玉米種植面積 42 萬畝,水稻種植面積 2.6 萬畝;2020 年小麥承保面積 42.27 萬畝,玉
米承保面積 35.1 萬畝,水稻承保面積 0.4 萬畝,三大糧食作物投保面積覆蓋率達到 70.96%。
2020 年我縣農業保險險種增加到 9 個,分別為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大豆、馬鈴薯、花生、溫室大棚和種植業巨災保險。
(2)質量指標。
我縣農業保險 保險金額基本覆蓋作物種子、化肥、農藥等直接物化成本。其中,小麥、玉米和水稻農業大災保險風險保障水平不但包含直接物化成本,還將大戶地租的納入其中。
(3)時效指標。
我縣嚴格按照省市關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相關文件要求,配套各級財政補貼資金,未出現拖欠承保公司保費補貼資金的情況,農業保險保費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及時。
(4)成本指標。
我縣農業保險農戶自交保費均低于農業保險總保費 50%,其中,除溫室大棚投保農戶自繳保費 40%,繁種大豆收入保險投保農戶自繳保費 17.14%,巨災保險投保農戶無需繳納保費外,其余險種投保農戶均自繳保費 20%。從未發生擅自提高農戶自繳保費的情況。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經濟效益。
2020 年我縣 又 新增了花生農業保險險種,同時繼續開展繁種大豆收入保險和種植業業巨災保險試點工作,保險險種的不斷增加,滿足了不同層次農民的投保需求,進一步提高我縣
農作物的風險保障水平。
(2)社會效益。
通過政府引導,農戶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穩步推進。目前,農民群眾特別是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意識明顯增強,對農業保險化解種植業風險作用和減輕受災損失有了顯著認識,由“要我保”轉為“我要保”,投保積極性越來越高。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經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實地了解我縣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開展情況,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到,我縣承保農戶對農業保險認知度較高,參保積極性較強,參保農戶滿意度達到 90%以上。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我縣 2020 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項目相關指標均已達標,無偏離績效目標的情況。
度××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吉首市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2020度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畜牧局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自治區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