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童年第7章讀后感200字 童年第7章讀后感50字篇一
在高爾基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外婆把接到了外公家,外公經常打高爾基,母親又離家出走。之后,高爾基新認識了好朋友茨岡,外公的染坊失火了,高爾基的好朋友茨岡被兩個貪婪的舅舅害死了,高爾基很恨外公和兩個舅舅,也為茨岡感到傷心。高爾基的童年很不快樂,而我們現在的童年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去哪兒就能到哪兒。我們的童年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更快樂。我深感到高爾基的童年被貪婪、自私的外公打罵,幸好有一個善良的外婆的寵愛他,就這樣被撫養長大,渡過了不幸的童年。
看到高爾基的童年這么殘酷,真難以想象他是怎么熬過自己不幸的童年的,后來他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成為了著名的作家。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今年也11歲了,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么事還要讓父母幫忙,遇到不會的題還求父母幫忙,衣服都是父母幫著洗,事情與自己的心愿不一致會發脾氣。總之,就是我依賴性太強,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想,我要珍惜我自己的童年,試著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讓父母少為我操心。
童年第7章讀后感200字 童年第7章讀后感50字篇二
《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的高爾基,這本書寫了作者幼年時期從3到10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片段。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特別是描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深動的畫面。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一樣沉重的丑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秀的普通人物。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成不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每個人都有童年,并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么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里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著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
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