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發言稿篇一
大家下午好!我是曹xx的媽媽,很感謝也很高興王老師又給了我這個發言的機會。其實,作為家長,我也是一直在學習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斷反思,也還有許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接下來說的,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還請各位家長朋友們多多包涵。今天,我要講的就是四個詞:陪伴、說話、發現和閱讀。
“愛的最美就是陪伴。”曾經我和我的愛人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我一個人帶著孩子,累就不用說了,關鍵是我覺得孩子成長中不能缺少父親的愛和陪伴,所以,孩子開始上幼兒園時,我毅然決定讓愛人放棄外面的工作回到鄉寧來,我心里就想,哪怕掙錢再少,最起碼孩子得到的愛是完整的。我現在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對孩子的陪伴做到了盡心盡力。我們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看世界,一起玩玩具,一起看電視,一起勞動,一起娛樂等,在與孩子一同做事的過程中,和諧的親子關系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孩子的情感世界也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孩子回家愿意與我們分享他在學校的故事,在陪伴中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慢慢變老。但是,我們現在的情形是父母忙工作,忙事業,忙手機電腦,無暇顧及孩子,等到自己老了,孩子又忙工作,忙事業,又無暇顧及老人,你說這是不是一個怪圈?所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也告訴孩子,現在我陪你長大,將來你要陪我變老。話如是講,道理如是說,路我們要自己走。
講這個話題,緣于昨天我們班上的一個男孩子,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他媽媽如何如何說他,他說下面有些同學就跟著笑,我想這笑的背后不只是這位媽媽的語言,還有相同的經歷,有很多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講話只顧嘴痛快,而不考慮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在這一方面,我做得也不是很到位,生氣的時候智商就為零了,有時候說了孩子之后,自己也是很后悔的。于是,我就在思考我們家長如何跟孩子講話?愛孩子怎么表達?怎么去鼓勵孩子?接下來我就講講我們家的故事。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教會孩子說這樣一句話:“棒,棒,棒,我最棒!”我對孩子除了這樣說,通常還有肢體語言,就是豎大拇指。還記得孩子上小班時穿過這樣一身運動裝,上衣胸前有一個豎起的大拇指圖案,褲子膝蓋上也有一個豎起的大拇指圖案,孩子穿著這身衣服,在走平衡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我豎大拇指表揚他,他指著衣服上的大拇指,歡呼雀躍,直到現在我依然保持有這樣一個動作,當孩子表現好時,我就對他伸出我的大拇指,這意味著我對孩子的肯定、贊美、鼓勵、加油等。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在孩子面前,我很少說:你看人家誰誰誰怎么怎么樣?不要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你的話語會有意無意間漸漸磨掉孩子的自信心。這次考試不管孩子的成績如何,我高興的一點就是孩子的書寫比以前工整了許多,那天當我看到孩子的試卷時,我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我要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我的兒子,你太棒了!”兒子后來拿來他的幾張試卷,高興地對我說:“媽媽,給你炫耀去吧!”不用多說,我對兒子的鼓勵起作用了,我相信他會寫得越來越好的。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用到家長身上,就是要用一雙放大鏡的眼睛,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曾經我和他爸爸一起做了這樣一件事,寫了寫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竟然發現孩子的優點有很多,達23條之多。孩子的缺點也要正視,要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己。
1、吃飯叫不到飯桌上。
2、作業老推,不及時完成,計劃不正確。
3、早上不讀書。
4、聽寫或作業寫錯后,需要改正,極不愿意。
5、干什么事情不能馬上行動,總是要等一下。
6、玩完玩具不收拾,書也一樣不整理。
7、玩的時候沒有時間觀念,不能按時回家。
8、中午不休息,老想出去玩。
9、自己安排不正確,把原因推給別人。
10、吃飯挑食,不想吃飯菜連嘗都不嘗。
11、愛哭,膽小。
12、玩電腦游戲老要拖時間。
13、寫字沒有一個正確姿勢。
14、讓查字典,沒有一個積極態度,不主動去探索正確知識。
15、做作業太急燥,不求準確率,只求完成。
一個孩子的幸福跟其閱讀有關。閱讀不僅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孩子可以開闊眼界,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在這里,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沒有讓孩子輸在閱讀的起跑線上,我已經引領孩子走進了閱讀的大門,孩子已經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我相信,一個人如果在童年時代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那就等于拿到了打開精彩人生大門的金鑰匙。
在我們家,對孩子的閱讀教育有兩個方面:書和旅行。我經常是十幾本十幾本地給孩子買書,僅楊紅櫻的書我家就有六十多本。讓孩子讀其喜愛的書,讓孩子讀中外經典之書,建議大家不要讓孩子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志、作文、如何成功速成等等。
總之,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一個杯子。今天你在這張紙上畫了什么,裝了什么,明天你的孩子就會擁有什么。以上四個方面就是今天我要講的我家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每個家庭不同,孩子也不同,我們也要學會“因材施教”,家校配合,把我們的孩子培養得更加優秀!謝謝大家!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發言稿篇二
下午好!今天我給大家談兩個話題:a、我們父母常犯的十大錯誤。b、家庭教育中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
我們父母常犯的十大錯誤。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看著,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不會說話也可以交流。肌膚的接觸,擁抱,關注的眼光,和他說話。孩子需要不斷的交流,會變得比較聰明,對愛有安全感。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腦子會變得怪異呆滯。然后永遠缺乏愛的安全感。終生追求那童年,嬰兒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遺傳不好。包括智力,個性種種。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實在是你的問題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帶給他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于事情沒有什么幫助。
這種比較和競爭的心理,也導致團體比較無法和諧合作做事。喜歡互斗。對于能力強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來。整個家長的教育觀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則我們的團隊合作永遠不如人。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認為子女是屬于父母的。這種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個體的錯誤觀念,導致個人和社會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隱私。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導致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的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理想。當子女長大回想起童年,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愚蠢父母的作為。
很多父母小孩認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考試,很多父母愚蠢地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標兩個,一是考大學,二是找好工作。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苦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仍舊深存人心。
其實事實擺在面前。很多大學生或者北大清華的現在也只能混口飯吃。在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很多孩子6點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在家常做家務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可能是因為處理事情的能力比較強。所以長大以后比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較能面對挫折。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剝奪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機會。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學習分擔責任、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教養出一個個只會解幾題數學的傻孩子。父母應該讓子女充分分擔家事。
或許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親子活動?完全不知道。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趕,都是考試。實在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什么。在這種缺乏輕松和幽默感的氣氛下,一個小挫折就會引爆沖突。
或許因為電視劇演太多了。很多人以為疼愛就可以當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別把愛扯進來當擋箭牌。父母的要求應該要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
我們父母,經過傳統的教育,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也因為這個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養孩子是一種上天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成長的樂趣。
1、應言傳身教忌單純說教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談舉止對于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時時處處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為習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良好的習慣,美好的心靈,文明的行為,優良的品質,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啟發。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應該怎么樣,不應該怎么樣。
2、應合理引導忌過分溺愛
很多家長總認為嚴格教育就是好的,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設計好的模式發展,稍有不從,就對孩子嚴加管教,其結果并未遂人愿。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百般遷就,用俗話說:“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確的家庭教育應是嚴格中包含寬容,寬容中滲透著嚴格,在為孩子創造好必要物質環境的同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應培養好習慣忌隨心所欲
應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晚上看電視不能超過一個小時,9點以前必須上床睡覺等等。而且教育孩子隨時整理自己的衣服、文具,逐步養成把自己的東西固定放在一個地方的習慣。還要引導鼓勵孩子主動與班里的小朋友打招呼,與別的孩子玩時互相謙讓。讓孩子,學會與老師溝通,愿意配合老師做事。對孩子習慣方面的培養,最好采用家長以身作則、游戲、娛樂的方式,幫助孩子在不刻意、不強迫的環境中養成必要的行為習慣。培養習慣要堅持前后一致,忌隨心所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4、應正視優缺點忌厚此薄彼
發現錯誤,忌大加斥責、嚇唬;發現優點,應積極肯定,忌抓著缺點不放。許多家長總習慣在孩子犯錯誤時,一味地批評、指責。這樣做的出發點是要告誡孩子下不為例,卻沒料到無意中扼殺了孩子的進取心,使孩子產生消極逆反心理。所以,當孩子想要嘗試新事物時,明知只會失敗,但仍應鼓勵孩子試試看,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驗。做父母的,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給予肯定、鼓勵。
各位家長,教育好學生是我們老師的承諾。我們學校、老師有責任盡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教育好每一個孩子。為了適應飛速發展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好學生更需要家長的配合。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家長對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發言稿篇三
大家好,秋風送爽,大地飄香,在實踐創新口號的號召下,我校初二年級進行了一次集教育、創新、實踐、體驗為一體的綜合實踐活動。
在那里,我們脫離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皇帝”生活,在自主、自立的基礎上體驗了第二次集體生活。也許有的同學不習慣,但老師和教官的諄諄教導撫平了我們內心離開父母的那一絲酸楚。我們要學會自己洗碗,自己套被罩、疊被子。總之,生活的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在獨立自主的生活中,我們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
在綜合實踐基地,我們學習了許多有意義的課程,讓我們提高了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協作精神以及自立能力等。每一節實踐活動課都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啟示。
在廚藝課上,我們親自動手烹制了菜肴,雖不夠美味可口,但我們體會到了收獲的喜悅,這讓我們真正懂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含義。
在體能拓展課上,我們懂得了團結合作,俗話說:“一支筷子易折斷,十支筷子抱成團”,我們在合作中奮進,在團結中成功。集體永遠是成功的強大動力。
在編制中國結的課上,我們鍛煉了動手能力,手腦協作編制出了十分精美的中國結,在成功的那一刻,我們知道了,我們并不是書呆子,我們有著較高的綜合素質。
在那里,我們一同探究了8個課題,各種各樣的知識與技能讓我們獲益匪淺。我們一同徜徉在地方文化的海洋中,我們一同飛翔在中國藝術的天空上,我們一同奔跑在道德與理念的田野間。在合作中探秘,在活動中明理,在歡聲笑語中掌握技能。這一切都使我們明白了一個真理,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擁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而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提高綜合素質我們任重而道遠。
同學們,我們現在是學生,學習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是不容忽視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標志著現代學生步入社會能力的加強。我們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綜合素質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重要標準。想必,同學們都知道,上海復旦大學的入學考試已經增加了面試,這將意味著我們提高綜合素質是勢在必行的。
五天的實踐生活雖然短暫,但是他帶給我們的記憶卻是永久的,一生都無法磨滅的。我們從這里學會了太多太多,愿這些體驗能為我們的生活再添一筆濃墨重彩!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發言稿篇四
第三,彌補我系在浦東校區單獨辦學在辦學條件上的先天不足,通過素質教育節的開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引導新生盡快融入大學學習和生活,為學風建設打造良好基礎。
我系從20xx年開始,于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舉辦歷時三個月的大學生素質教育節。目前已舉辦兩屆,活動主要以學風建設為抓手,以素質拓展為目的,以開幕式為起點,以閉幕式表彰和匯報演出為結束,主要通過學術報告講座、文化藝術活動、體育活動共三塊模式貫穿活動的全過程。具體有:專家系列學術講座、辯論賽、演講賽、模擬法庭、法律義務咨詢、周末英語沙龍、“111”讀書節、百部名著必讀書目活動、書法、攝影、工藝制作、歌手大賽、話劇表演賽、組建系大學生合唱團、舞蹈隊、禮儀隊、開設周末影院及開展籃球賽等各類體育比賽等等。
1、學生參與面廣。從總體效果來看,全系廣大同學都能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出發點,積極報名,踴躍參加,學生參與面達90%以上,充分展示了我系新一代青年大學生多才多藝、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并涌現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第一屆共表彰了6個先進集體和42名先進個人;第二屆共表彰了7個先進集體和72名先進個人。樹立了典型,帶動了整體。
2、開展學術講座,激發學生成材。開展學風建設,學術講座優為重要。在素質教育節期間,我們結合浦東校區困難辦學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注重將學風建設和思想教育有機的融入到學術講座當中。講座內容涉及學科前沿動態、專業發展方向、專業素質拓展、黨建思政、人文素質、學生自立成才教育。如組織“專業教授與本科生面對面”、“學風建設從我做起――優秀校友成才報告會”等講座,邀請了廈門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陳培愛教授、院黨委黃發良副書記、全國辭章協會副會長祝敏青教授、福建師大傳播學院院長顏純均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共舉辦了28場的專業學術講座,逐步形成了團結互助、勤奮好學的優良學風。
3、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在素質教育節中,我們以素質教育中心、教研室和專業教師為依托,結合專業特點,積極開展專業技能練兵活動。如廣告教研室組織廣告專業學生到成都參加全國大學生廣告節,拓展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并在20xx年福建省消委會主辦的全省“好產品好廣告”競賽中,共有6位同學10幅廣告創意作品分獲了一、二、三等獎;秘書教研室組織學生參加秘書資格、普通話過級考證;素質教育中心制定了系“大學生人文素質百部必讀書目”,以“111”讀書計劃為實施平臺,結合周末文學經典影院,提升我系學生的文學底蘊和人文素養等,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4、寓教于樂,激發學習熱情。在素質教育節中,我們依托系書畫協會、攝影協會、英語協會、法律協會、創業協會、拾貝文學社等學生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寓教于樂,寓教于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我們通過法律專業校友陳建福的牽線搭橋,與寧夏鹽池縣灌區一小長期開展助學幫困獻愛心活動,兩年來先后與65名小學生結對子,共捐款、捐贈衣物、學習用具等總價值近2萬元人民幣。該活動先后在中青網、寧夏電視臺和福建三家媒體得到了相關的報道,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提高了學院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本學期,我系已將之作為學生支部的支部立項活動,并擬定今年暑期赴寧夏灌區一小開展幫教活動。
實踐證明,學風建設是高校育人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節”的舉辦應當說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學風建設的積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將繼續努力,相信現代傳媒系法學系“素質教育節”這棵幼苗,在學院各級領導陽光雨露般的關心、培育下,一定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
發言結束,希望各位能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