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作為人類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演講者、聽眾、溝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時間、環境。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創新創業演講稿三分鐘篇一
最近一直在關注和研究大學生創業的問題,希望能夠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其實并不是要孩子們把學業荒廢了,都去做生意。而是經過四年多的工作,感覺孩子們缺乏對生活的理解,有一點享樂主義傾向。雖然每個人都希望生活過得舒坦安逸,可是沒有一個奮斗過程,如何讓自己讓家人過上舒適的生活呢?所以,在我們年輕的時候,要有點理想、有點追求,要為了實現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及高層次的精神需要而努力奮斗。每個大學生都去創業是不現實的,但是在嘗試創業和學習創業的過程中,可以磨煉大學生的人格品質。一個正直高尚的人、一個堅持不懈的人、一個心懷社會的人才能真正得到自己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我所提倡的創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金錢游戲”,創業可以獲得財富,但財富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創業可以光宗耀祖、揚眉吐氣,但光宗耀祖、揚眉吐氣也不能詮釋生命的價值。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是開創一項全新的事業,是創業者強烈事業心與進取精神的體現,是從無到有,從不會到精通,通過自己艱苦的努力讓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自己、對企業、對社會、對國家有意義。
我的孩子們都是學經濟的,可以說經濟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都有突破點,只看你是否有一股改變人生、改變世界的沖勁,是否用心去觀察、用心去嘗試,可以說就是需要具備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支配創業的精神支柱,是一種蘊藏于人頭腦中的精神能量。每個人都想擁有自己的獨立的一片天地,都希望自己能開創偉大的事業,但是這種愿望還不能稱為創業意識,僅僅是人們的一種朦朧的自發的夢想。創業意識不僅僅體現在“想”的層面上,更重要的在于擁有創業的計劃和堅定創業的理念。
創業是艱難的,是成功與失敗、興奮與悲觀相互交織的過程。創業過程就像一塊試金石,經過大浪淘沙,檢驗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的能力有多大。當代大學生在中、小學時期接受的是傳統教育模式的培養,在人格特征上有明顯的依附性,缺乏自主意識。大學生創業不僅僅為了創造財富,而是為了在經受風險考驗中得到成長,在進行創業策劃中增強才干,在創業實踐中學會把握機遇。因此,大學生要有正確的創業意識,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業興趣,使自己具有廣泛的人文關懷精神;敢于獨立開辟人生道路、自主創造人生價值的精神;勤于實踐、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進取精神。
孩子們,年輕無極限,勇敢的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路在腳下、路在心中,活出你們的精彩!
創新創業演講稿三分鐘篇二
面對這個問題不少人首先就想的是我適合勵志創業嗎,我立志創業的途徑和方式是什么。
在我看來如果你一個性格開朗、做事果斷、行為迅速、思維敏捷的人,同時也要有很好的交往能力和領導能力那么你就適合勵志創業。資金缺乏缺乏,對企業的管理經驗的不足才是我們所面對的最大難題。然而知識卻能彌補我們這些不足之處。知識是成才的基礎,能力是成才的關鍵。有人讀書不少,卻寫不出文章,講不出道理,于是人們稱這種人為“兩腳書櫥”。一個善于思維的頭腦比僅僅塞滿知識的頭腦要好得多,大學幾年的學習是短暫的,能夠接納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來源廣,知識更新快,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就更應該注重自己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把大學學習的有限時間延伸為無限。
在斷墻上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斷墻上一只螞蟻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滾落下來,這已是第八次失敗記錄。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開始從墻根往上爬。”看到這,你會怎么想?由于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大多數的人會毫不憂郁的說“鍥而不舍”、“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很少數的人會說:“放棄”,或者“換個角度在試試”。正是因為有太多的求同思維,使人類的許多創造力在搖籃中窒息。
“人生逆境七八九,順境不過一二三。”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社會問題、工作問題、健康問題等錯綜復雜,所遇到的挫折和苦難也隨之而來。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大學生勵志創業的有利條件是:
1、政策支持,學校鼓勵。近幾年,國家實行了創新工程,進行了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教育部門出臺了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勵在校大學生休學勵志創業,歡迎出國留學生回國勵志創業。從去年起,高考也放寬了入學年齡和婚否的限制,許多大學也陸續實行了學分制,一些高校相繼開展大學生勵志創業活動,具備勵志創業計劃大賽,這些舉措都為大學生投身勵志創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2、思想解放,敢為人先。在中國加wto,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十分活躍,大學生的勵志創業熱情十分高漲,敢想敢干,敢為人先,大膽創新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一道風景線。尤其值的一提的是,與前兩年“轟轟烈烈”的勵志創業潮相比,目前的大學生勵志創業更加理智,更加務實、勵志創業的途徑更加多種多樣。
3、知識密集,技術先進。大學生群體勵志創業者文化程度高,所學專業技術與勵志創業緊密結合,能夠學以致用,在技術創新上獨樹一幟。被媒體稱為“中國勵志創業第一人”的楊錦方是第一個將勵志創業計劃大賽引入清華圓、引入中國的人,他注冊和創辦了“視美樂”公司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為公司發展做出了貢獻。
4、社會實踐、奠定基礎。很多大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到高新技術企業實習或打工活動,在實踐中積累了初步經驗,為大學生勵志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高校經常舉辦的勵志創業計劃大賽、課外科技發明大賽等為大學生勵志創業活動的開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謝謝大家!
創新創業演講稿三分鐘篇三
大家好,從1999年武漢大學生李玲玲成為中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第一人到如今,已經有近10年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創業者出現在我們身邊,大學生創業,已經不再作為一個名詞而存在,真實的人物,多彩的經歷,讓我們感受到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活力。通過這些已經創業的大學生們,我們嘗試著勾勒青島大學生創業的群體與現狀,探尋大學生的創業之路。
2007,對于青島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創業元年。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創業者在我們身邊涌現出來,他們有的來自青島的高校,有的則是青島本地人。而他們所涉及的行業,更是五花八門。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大學生創業的群體正在崛起,這些"80后"的創業者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開辟一個屬于自己的領域。
高玉龍、李超,創立青島十年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林小平,創立u+瑜伽館;唐崇云、張永濤,創立青島城市在線;聶名勇,創立青島新領域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肖一陽、楊專,創立青島科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些人,都在2007年前后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將自己的身份,從學生轉變為商人,他們,代表著當代大學生關于創業的理想。
2006年7月,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2%的被調查者有創業意愿。2007年來自上海的一份調查報告則顯示,懷有創業夢想的學生比例超過七成。來自青島理工大學的一份調查也顯示,有93.1%的在校學生認同"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體驗"。
雖然青島的大學生創業者談不上多,但他們從開始出現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我們無法對這些人的創業范圍進行歸類總結,他們有的是結合自己的專業--像高玉龍、李超等人,有的則與自己的專業無關,像創辦瑜伽館的林小平。"對于創業,如今青年人的定義還是比較寬泛和多元的。"青島理工大學學生處處長沈文青告訴記者,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認為不管是"幾個人合伙開個小公司"、"經營一家it公司"、"擺攤賣東西"、"開一家小飯館"、還是"在網絡上開一家商鋪"都算是創業。
像聶名勇一樣,肖一陽和楊專憑借他們在大學里學到的網絡技術和打工做網頁掙來的收入,畢業后的第二個月,就創建了青島科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肖一陽說,他父母都希望他有一個安定的工作,畢業創業艱難,家里也沒有經商的親友,"安逸不是我們想要的,只有不斷的挑戰、不斷的前進才是我們的歸宿。"肖一陽說。隨著公司的成立和一個又一個業績的取得,現在肖一陽的父母已經從最開始的反對轉變為支持,家里為了支持肖一陽,也對公司的發展進行了投入。
比起他們,高玉龍和李超更要幸運一些,從設想開網吧到賣藏飾品,到最后干自己的老本行--設計。他們一路上都有師長和好心人的幫助。給自己干,兩人說那是一種自主掌握自己生活的感覺,高玉龍和李超說,他們喜歡這種感覺,每天雖然很忙碌,但感覺非常充實。
創新創業演講稿三分鐘篇四
大家好!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發明創造者、文學作家和政治思想家,他們都以非凡的創造力而聞名于世。
我記得有個孩子放火燒了一列火車,被列車員打了一頓,但他堅持在任何環境下探索科學。
曾經記得,一個年輕人為了讓人類能夠從無邊的黑暗中走出來,他進行了上千次的實驗,最后成功了,把人類帶入了光明的世界。他就是愛迪生,被譽為世界科學家的“發明大王”。
我們不難發現,正是他的創新精神,推動他走向成功的動力。他不愿意接受人類的現狀,勇于創新和發明,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只有像他這樣有創造力的生活才夠!
今天,當我看到同學們一起在學校里制作工藝作品時,當我看到校外技藝精湛的工匠們的精湛作品時;當我從電視上看到太空飛行產品中的高科技創造時,我很高興,因為我看到人們繼承了祖先的創新精神,并且已經被發明出來,富有成果,這讓我很高興和自豪。
21世紀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否,關鍵在于本國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精神。
在生活中,我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它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如果把國家建設的成功比作一座建筑,那么這座建筑就是一磚一瓦的創新人的精神;如果把一個國家的發展比作海洋,那么這個海洋就是由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一點一點地組成的。
要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功,必須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集體、個人,只有創新精神才夠味!
真的,我們要記住噢!——有創意才夠味!
創新創業演講稿三分鐘篇五
可能大家不知道,我為什么要把聲音提得這樣高,因為啊,一是我尊重大家,而是我害怕上臺說話,特別是面對咱們這些帥哥靚女芊芊學子,更是膽怯,因為也許不久的將來,聽我演講的人們,將會是領導,將會是藝術界出倫拔萃的人物,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老板。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關于就業的問題。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當初讀書的時候,我的理想很遠大,很宏偉,那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奮斗目標,是什么理想呢?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電影放映員。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找不到工作,卻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并不能說明咱們沒工作能力,也不是說咱們沒工作經驗。
在元朝建立初期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一個年輕人跋山涉水,他走過居庸關,跨過蒙古草原,他一直來到了正在關外帶兵作戰的成吉思汗的帳篷外,年輕人向衛兵說明來意后,衛兵仔細搜查了他的身上是否是武器,發現沒有,然后讓他走進帳篷。成吉思汗見來人很有禮貌,加上那幾天他正感冒好一點,心情也高興,大手一揮,說你坐下你坐下,問到,你來找我有什么事情么?這一問才知道,原來年輕人是來找工作的,成吉思汗很是驚奇,一般很少有人找工作直接找他的,而且這個年輕人應聘表也沒填過,筆試也沒參加過。下面的官員也沒發個電子郵件或打個電話通知說,有這樣一個年輕人要來應聘。年輕人是甩著兩條腿就直接來找成吉思汗面試了。成吉思汗想想這家伙也挺搞笑的,反正也閑著也是閑著,正沒有人和成吉思汗聊天,便按照應聘的流程開始問,一問又才知道,年輕人叫耶律楚才,是個契丹貴族,生長在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他的祖先耶律阿保機,是赫赫有名的遼國遼太祖。人家一個契丹貴族來找工作,這點事情還有點難辦,要安排一個什么工作崗位給他呢,而且人家又讀過大學,一看畢業證書,還是師專藝術系畢業的。
作為領導者,成吉思汗慎重地打量著這個年輕人,聽他談話很有見解,因為初次見面,不知道對方的能力,看見推薦表上說,耶律楚才還在金朝的朝廷里實習過,并且還有點點成績。說到這里啊,我順便班門弄斧簡單的說一下當時的歷史:宋朝后期,遼國日益強大,以至風雨飄搖的宋朝最終滅亡,而遼國正在高興的時候,突然又殺出一個金朝,沒多久,耶律家族建立的遼國也被金朝滅亡,而江山都還沒坐穩的金朝,也如曇花一現般,消失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經過這次見面,耶律楚才被成吉思汗安排了一個職位,什么工作呢,就是每天寫會議紀要的書記官,偶爾也為蒙古貴族算算命,占卜占卜一下星相什么的。遺憾的是,只到成吉思汗逝世,耶律楚才也沒得到重用,也沒把自己的專業用上。只到窩闊臺即位,耶律楚才才才從一個小小的官做到宰相,而且一做宰相就是元朝的名宰相,為元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我給大家說的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說明三點:
一、作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應該敢于主動去找工作,敢于主動去尋找機會就業。
在國家不包分配的今天,主動尋找就業,是職業生涯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技巧,而不是等待家庭的安排或者是等待機會的到來;什么是就業?我的理解和新東方的總裁俞敏洪先生理解的幾乎一樣,就是找上一份工作,不管喜歡不喜歡,能有工作干,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份薪水,不再需要花父母的錢,這就是就業。
二、任何工作都需要持之以恒、都需要認定工作是不分貴賤的。
剛才我們說到的耶律楚才的故事,就是一個貴在堅持而最后做到宰相的事例。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作為領導者,不是來看你今天跳槽明天跳槽的,他需要看見自己招聘的工作人員是不是能安心守份地上班。
三、只有在尋找就業的時候放下自己,那么才能在工作中開心。
你可以讓自己起點高,你可以直接去找成吉思汗去應聘,這說明你起點高,也是一個充分有自信的表現。但是能給你的崗位,也許并不是如你意的,或者還是與你專業背道相弛的,這個時候,要沉下心來,堅持你的崗位,堅持就業的方向。跳槽是允許的,但是一定要條件成熟。
所以大家在就業的時候,都會走入一些誤區:
例如:1、錯把理想當目標。一個人,有理想是應該的,那樣才有動力,但是理想不是就業時候的目標,就業的目標是做好本職工作。
2、錯把就業當擇業。就業,我們剛才已經說過了,是通過社會實踐和通過勞動獲得自己所得的一個過程。但是當在就業的時候就抱著擇業的思想,那是不對的,只有先就業了,有了一定工作經驗和社會資源,在這樣的平臺上,也才能選擇自己的職業。
3、錯把知識當技能。有的同學,認為我有了書本知識,便是一種技能,這對于現在日益競爭的社會來說,充分適宜社會才是最好的技能,知識,有的時候,是輔助自己工作的一種必備前提,而不是工作技能。
4、錯把經歷當能力。在就業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把實習的經過或者是生活的經歷認為是一種能力,其實這也是不對的,因為每個工作崗位,都是不同的,在新的環境下,你就是一個新人,這樣保持一種謙虛好學的態度,在每個就業崗位上,你都會贏得很好的印象。
所以,初期的工作,一定要放下自己,調整好心態,這就是就業。
說了找工作,我們說說大學生應不應該一開始就創業。其實這是一個很滑稽的話題,為什么說滑稽,因為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就業可能就默默無聞。也有同學說了,比爾蓋茨還連大學都沒畢業就去創業,人家不是成功了嗎?可是問題是,象比爾這樣的好同志,全世界也僅僅他一人。也有同學說了,像李想、高燃、婁雷、叢松、孫甜等等這些成功創業的80后,他們不也是大學一畢業或者沒畢業就創業了嗎?但是,我依然說,他們是許許多多失敗者中少數成功的代表。
說到這里,有同學也許會問我,那你為什么要創業?我要回答大家,我是就業都快十年左右之后,才創業的,當時我選擇創業,也是因為各種條件已經具備才開始的,而且當初創業的時候很艱難,說直接點是被迫的,也許大家都會說,不被迫誰愿意去創業啊,都是因為生活所迫啊。我可以說,當時我創業的時候,一般的小日子是完全已經能過的,當時我已經任過幾個公司的總經理,已經把自己定位為職業經理人,但是由于領導的無作為,使得我的工作根本無法開展,最后被迫我出來創業。在這里就不多說那些辛酸的事情,我的個人主張是,大學生不適合一走出校門就去創業,而是要找了工作,得到鍛煉并且有一定機會時候,再開始創業。當然,如果一直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了工作又無法忍受的時候,可以考慮創業,但是不要沉淪,一定要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強地站起來。
李白一生很傳奇,最為傳奇的是他一生沒沒找到好工作.雖然,他很想找工作,其實也在一直找工作,但是最后還是沒找到他認為合適的工作。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結交社會名流,希望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有人說以李白的文化知識,他要找個好工作是簡單的,但是這位大詩人卻一直找不到,最好的一次工作是在翰林院,職務是草擬文告,這個官職現在的人可能有點難理解,但是只要解釋一下,大家就懂了,這個職務也就是在陪侍皇帝左右,寫點游記,弄點博客日志、整點qq空間什么的。但這份好工作,也在不久后,草草結束了。史書記載他丟失這份工作的原因是: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被很多人,也就是長安街上那些所謂的主流不認可,加上又被翰林學士張坦所誹謗,兩人之間產生了一些矛盾,最后,李白在競爭中失業了。
失業之后的李白幾乎再也沒工作,加上安史之亂,本來想創業做個酒吧的李白也沒了心思,短暫地和一個朋友在酒廝里呆了幾天后,喝得大醉的李白在一個黃昏又開始上路漫游了。但是這次,偉大的詩人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公元762年,時年62歲的李白病死在他漫游的路途中。
我剛才說的這個故事,也是想告訴大家幾點:
三、在座的同學們,都是80后,而80后多是獨生子女,據說80后的人,占有欲望很強,不容易和人分享。其實和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也是一種交往,我們要學習偉大的詩人李白,他給后人分享了他偉大的詩篇,也給當時的人分享了交往,他認識了很多人,所以說,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與人分享,與人交往,是當代大學生適應社會的一種技能!所以,大家畢業回到家中,不要做宅男宅女,明天,你就行動起來,為自己的就業去尋找機會吧!
最后,因為說到了李白,我就用李白的一句詩歌作為結尾,大家共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