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演講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航天的演講稿分鐘篇一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向中國航天英雄致敬”。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勇敢地搭乘東方一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開創了人類載人航天的歷史。經過前期充分的論證與試驗,七次試射中的最后兩次才得以成功。人類這首次的太空之旅并不順利,加加林繞地球一周108分鐘的太空之旅可以說是險象環生。也正因為經歷了如此多的不易,人類的首次載人航天才更加值得銘記與紀念。加加林的壯舉實現了自古以來人類飛天的夢想,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紀元。聯合國大會2011年4月7日作出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迄今已整整60年了,人類的載人航天技術取得了飛速的進步。這60年來,我們國家的先輩們披荊斬棘,不懈拼搏,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實現了我國航天技術從無到有,又經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默默付出,將我國的通天之路修筑得足夠寬廣。2016年國務院通過確定每年的4月24日為中國航天日,以此紀念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2021年4月24日,我國迎來了第六個“中國航天日”。當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的音樂聲響遍全球,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同時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如今,中國開啟邁向空間站的時代,觸角伸向更遠的星際。
楊利偉:中國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駕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飛行21小時23分,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天,翟志剛和劉伯明、景海鵬組成神舟七號飛行乘組,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太空之行,也是中國人第一次手持紅旗,漫步太空;劉洋:于2012年6月16日搭乘神舟九號順利升空,成為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她說:“被國家需要是最大的幸福”;景海鵬:中國三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員,2012年6月,圓滿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2016年6月,他再次奉命擔任指令長,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王亞平:我國首個“太空教師”……成為一名航天員,他們需要經過嚴苛的訓練。天梯無捷徑,唯有苦登攀。他們為祖國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為了航天事業無怨無悔。他們為祖國出征太空,把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們實現了中國航天夢,他們名副其實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中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太空行走到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在浩瀚太空,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腳印,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空間站建設、載人探月、火星探測……中國航天的時間表正在加速。我們的征程未完待續,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每次發射牽動億萬國民的心;每次點燃,筑就千年飛天夢。今天,讓我們致敬中國航天英雄!致敬,中國航天人!學習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我們航天中學作為一所航天特色學校,在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之際,我們初一1班全體同學倡議每一個航中學子積極行動起來,學一個航天人,看一本航天書,畫一幅航天畫,多了解航空航天知識,為未來筑起宏偉航天夢!為中國航天日獻禮!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是一名中學生,飛天的夢還只是我們的夢想,可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地學習,好好掌握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遇到困難勇于探索,鍥而不舍,將來就一定會像航天英雄們那樣,乘坐巨大的宇宙飛船,飛向美麗的太空,讓我們的夢想變成現實!
航天的演講稿分鐘篇二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一班的楊坤,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航天夢》。
我的夢想緣自于一直以來崇拜的那個人,他就是被譽為”中國太空第一人的“楊利偉”。因為我也想和楊利偉叔叔一樣在飛天的征程上——征服太空。為祖國效力,成為祖國人們的驕傲。在我夢中曾不止一次地幻想著自己登上火箭飛向太空的場景。我對宇宙里的事物十分好奇,比如:為什么彗星在滑過時會拖著“長尾巴”呢?月球是什么樣子呢?宇宙里真的有外星人嗎?……我希望自己能夠親眼目睹一下宇宙的“風光”,體驗一下人們在太空中的動作是會有多么笨拙……這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實現自己成為宇航員的夢想!
我知道,當上宇航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對體格、學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努力奮斗,為將來能成為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中的一員,實現我的航天夢打好堅實的基礎。
假如有一天,我真正的飛上太空,我最想看的是我們的地球媽媽,看看海洋廣闊而連續,水色偏藍的美麗的藍色星體;最想感謝的是曾經教育過我的老師——是他們在我實現夢想的路途中給我鼓勁、加油……在回到地面后,我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收獲分享給大家。
我相信,自己終會迎來夢中那種莊嚴而隆重的盛大場合,因為我正在一點一點地向我的夢想靠攏著。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航天的演講稿分鐘篇三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02.666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21工位”發射,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神十飛天緊緊地牽動著中國人的心,把中華民族的夢想永遠地留在了太空!還首次開展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是中國空間站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近幾年來,我們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了飛快的進步,外國媒體cnn文章稱,神十飛天彰顯了中國不斷增長的太空力量。從無人到模擬人,從模擬人到載人,從載人到現在的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令世人嘆服!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我為我的祖國而感到自豪!展望未來,中國將實現“太空三步走”的計劃,2014年中國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2020年前后將建成規模較大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另外,在今年7月20日,我國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將3顆技術科學試驗衛星發射升空,10月25日,將實踐十六號衛星發射升空,而我國獨立運行的北斗導航也已經應用于許多科學領域,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同學們,我們總有一天要從前輩手中接過祖國飛天夢的重擔,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力量。我們準備好了嗎?大家要以怎樣的熱情,去學習,去生活,掌握先進的知識啊!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直接參與飛天夢,即使航天員只有幾個,但是你想想,飛船的設計、研究、制作、安裝、運輸等等需要數十萬航天工作的努力,將來很可能我就是其中一位。無論你將來做什么,在任何崗位上,也需要你的努力,因為如果沒有祖國的富強,我們拿什么搞研究開發啊!
航天夢,是中國繁榮富強之夢,為了祖國的昌盛,為了中華民族的富強,讓我們共同努力,筑夢航天!
謝謝各位老師。
航天的演講稿分鐘篇四
大家好!宇宙飛船游歷星海,離不開地面天文平臺對天文數據的細致觀測與遙感基站的精準導航,下面就讓作為梨園學校金鵬科技團的一名觀星員的我,和大家來分享從天文望遠鏡中看到星辰大海之后的認識和感受。
每逢重大天象,梨園學校的金鵬社團都會帶領學生和天文觀測設備,開展公益性觀測,進一步激發了我校愛好天文的學子對天文知識的熱愛情結,學生們的科技興趣得以更大激發,更激勵了梨園學子為祖國驕傲、自豪的情感。
天文觀測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知識,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提升了我們與人交往的能力,特別是在挖掘自己潛能,發揮自己才能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通過參加學校的航天活動,我對天文知識的了解由一無所知變得逐漸豐富,我領略了四季星空的變換,感受著宇宙星辰的浩瀚與力量;我親眼見到了劃過夜空的流星,目睹了北斗七星的蜿蜒曲折,感受了牛郎織女的含情脈脈。在那璀璨銀河中,流淌著巍巍中華五千年的深厚歷史。從夸父逐日,盤古開天辟地再到如今信息科技的高度發達,我學到了許多,聽到了許多,也看到了許多。從古至今,每個中國人都擁懷揣著同樣的夢想,那就是中國夢,強國夢!這夢想一如星河,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潺流過每個中國人的內心,這夢想也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
回眸歷史,從1921年到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這100年的發展中,我國的科技水平實現了飛躍,發達的科技讓夢想走進現實,“神十”升空接“天宮”,“嫦娥”飛天探月球,“蚊龍”潛海尋龍宮,航母入水顯國威。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全世界注目于中國時,中國夢還在繼續著,我們有理由相信,偉大的祖國將再結出累累的碩果。
身為未來國家棟梁的我們,心中懷著一份堅持,懷著一份榮耀,勉勵自己,讓我們心懷中國夢,努力奮進,砥礪前行!
航天的演講稿分鐘篇五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一代代官兵與廣大科技工作者一起,譜寫了中國尖端科研事業的不朽史詩,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次次輝煌:成功發射40顆衛星、6艘飛船,和一枚枚火箭……同時,也付出了52個年輕的生命,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
捧讀這個先進的群體、這批特殊官兵的事跡,我們不禁想起了這樣一群人和這樣一種精神,那就是紅軍長征精神。
從長征路到飛天路,貫穿兩部偉大史詩之中的,是同樣一種精神。這便是自主創新、敢闖新路的精神,這便是百折不撓、敢于勝利的精神,這便是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精神。
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人首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使黨和紅軍,使中國革命的命運和前途轉危為安;長征途中,黨領導紅軍突破了幾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敵人的圍追堵截;長征途中,英勇的紅軍戰士跨越了雪山草地,僅是犧牲的營以上干部,就超過了400人。
作為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生生不息,航天精神的源頭無疑就是長征精神。
中國航天事業的飛躍,同樣靠的是自主創新,是自強不息,是航天官兵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犧牲和奉獻。面對發達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的一系列封鎖,他們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創新中發展;面對惡劣的環境條件,他們戰天斗地風餐露宿;面對一次次危險的試驗任務,他們不惜獻出年輕的生命,即使死后也要選擇大漠作為最后歸宿,守望著茫茫荒原萬古不滅的篝火,守望中國航天和尖端科研領域一次次輝煌的騰飛。
他們,無愧于紅軍的傳人;他們,無愧于長征的接力者。
長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孫繼先將軍,在_年前成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前身——中國第一個導彈綜合試驗靶場的'第一任司令員;而參與指揮那場戰斗的聶榮臻元帥,則成了我國國防科技尖端事業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元帥和將軍,都把自己的歸宿選擇在大漠戈壁的發射架下,而中國的運載火箭也定名為“長征”,這不僅僅是巧合。
當一枚枚火箭直刺云霄的時候,全人類幾乎都看到了箭體上那兩團鮮明的標志:長征。
長征精神薪火相傳,在人類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上,長征的后來人無疑會譜寫出更加絢麗的新的史詩。
航天的演講稿分鐘篇六
大家好。20_年的金秋是個喜慶的季節,繼里約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勇奪金牌第一名后,又傳來一個喜訊,“天宮二號”將在中秋節晚上22點04分發射,讓這傳統個節日添加了神話的色彩。嫦娥奔月,廣寒宮冷,人民都在團圓了,但每年的嫦娥姐姐卻是一個人呆在廣寒宮里,今年中秋不再寂寞,因為有了“天宮二號”作伴。
為了觀后“天宮二號”發射直播,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坐在電視機前等待。22點04分,終于要到來了,隨便工作人員的口號,長征二號f火箭呼嘯而起,工作人員報告各項數據正常,經過約575秒后,長征二號f火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分離,“天宮二號”進入預定軌道,太陽帆板展開正常,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講解人員介紹,這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它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天宮二號在太空主要完成三大任務: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和在軌維修技術試驗。此外,還將進行一系列空間應用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等任務,為第三步建造空間站提前開展相關技術驗證。天宮二號算是我國建造空間站之前的過渡——如果不發射天宮二號,建設空間站就無從談起,而沒有空間站,我國在航天領域的一系列宏大抱負將難以實現。作為天宮一號的“繼承者”,天宮二號所要進行的實驗達到了14項之多,史無前例。總之“天宮二號”技術非常先進,科研任務非常豐富。
發射成功的消息傳來,舉國歡騰,看電視的、沒看電視的都高呼慶祝,連爸爸也高興得跳起來,象個孩子,與我擊掌慶祝。此時此刻,我心中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發達,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幸福感。也為那些奮戰在科研崗位的科技人員致敬,為了這一刻,有多少航天人通宵達旦,潛心攻關,歷史會記住戈壁大漠深處的日與夜;又有多少人篳路藍縷,“雖九死其猶未悔”,為國家的航天事業甘灑熱血。向航天人致敬!
作為21世紀的青年學生,我們應該學習航天精神,努力好文化知識,將來成為祖國航天事業的接班人,讓更多,更先進的航天器遨翔在祖國的藍天上。
航天的演講稿分鐘篇七
大家好!
人生是船,夢想就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
我的夢想是長大以后能駕駛飛船飛上太空成為一名宇航員,去探索未知的“藍色空間”。當我從電視上看到“神舟六號”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叔叔在太空遨游的情景,和他們滿載中國人的自豪從太空凱旋歸來時,我的內心既激動又自豪,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也更加強烈。
我知道要實現夢想,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個想法、一句口號,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實現的。但是要飛入太空并非那么容易。它需要結實的身體,豐富的經驗,長期不停頓地訓練,而且未來的宇航員還要有廣博的知識。
首先,宇航員要有強健的體魄。于是,我決定每天都堅持早起,和爸爸一起晨跑;周末時,我還經常和同學一起打籃球、羽毛球,鍛煉自己的臂力。其次,宇航員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就經常和爸爸媽媽去野外探險,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還嘗試著坐過山車、進鬼屋、坐摩天輪等等,做到遇到突發事件沉著不緊張。宇航員要熟悉星球的狀況,如果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以為月球和地球差不多,便脫掉宇航服,直接站在月球上,那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所以,我購買了大量關于探索宇宙星球的書籍,收集了大量有關宇航員、火箭、無重力狀態等科學常識的資料,不斷地去探究宇宙,不但讓我掌握了豐富的航天知識,而且激發了我對探索宇宙未來世界的欲望。
宇航員的首要任務是探究各種太空謎團。至今,還有各種謎團沒有解開,如:黑洞到底存不存在?太陽系形成之謎?木星的內核存不存在?可以通過黑洞穿越時空嗎?還有許多如此的謎團等待人們來解決。神舟十號、天宮一號、嫦娥三號這些航天器的成功發射,無疑波動了無數擁有航天夢的人的心弦,激發了擁有航天夢的人的斗志。航天員的訓練是一項很艱苦、很漫長的過程,但我不能放棄,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身體,培養堅強的意志力。這樣才能實現我的航天夢。
每個人的夢想只有一點點力量,匯集起來便成為巨大的力量,正是全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祖國才會更富強,復興強大的中國夢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