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一
生活是一半回憶一半繼續,看完《平凡的世界》,我感慨良多:
生活就是孫少安活得真實、堅韌、光景再怎樣的爛包都要頑強的繼續下去,用自己的努力、堅強、智慧改變那爛包的光景。
生活就是孫少平,即使命運再不公平,即使吃的再差的丙飯,物質上的匱乏不能讓一個自尊少年的心迷失方向,信念、理想就是他茫茫人生路上的指南針,指引著他敦促著他鼓舞著他,讓人們明白精神上的收獲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生活就是田潤葉,有著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雖然結果是那樣的凄美,但是依然可以帶著回憶繼續生活。
生活就是田曉霞,熱尼亞魯·勉采娃一樣一個對信念忠貞不渝的、勇敢的姑娘,一個笑容如朝霞,開朗善良正直無私的姑娘,像高爾基書中的海燕,無論面對咆哮的海浪還是無情的海風,總是高昂的迎接暴風雨的來臨。
生活更是雙水村的那條東啦河,涓涓不息,靜靜流淌。一代一代的人沿著它走過,樂此不倦的把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注入于此。它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更見證了許多有理想有目標的青年的成長,他們所付出的血汗和淚水都隨著東啦河悄悄流過。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二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都平凡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當我正幻想著美好的未來時,我遇到了《平凡的世界》。在這里,我讀到了他們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一生。
孫少平的故事點亮了這片晦暗的土地。他出生在一個極端貧困的農民家庭,貧窮成了他的標簽。但生活不會止步于此,上帝給他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再給他打開一扇窗。這扇窗,便是閱讀。在艱苦的日子里,田曉霞帶著光來到了少平的身旁,助他開啟了閱讀這扇窗。他緊緊抓住這微弱的光,好像在寒冷的冬天里,太陽透過幾層烏云一樣的微光,卻給他帶來了希望。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常會把精力寄托在一件美好的事情上,少平也是如此。在饑寒交迫的日子里,閱讀帶來的精神寄托,對于孫少平來說是最棒的禮物。正因為這樣,他的思想、胸懷變得開闊起來。他不再是班級里最后一個去打飯的孩子了,他開始交更多的朋友、讀更多的書,曾經瘦弱的身影已經變得高大結實,他開始對外面的世界有了許多遐想。他決定出去闖蕩。
外面的世界,并不會全是我們所期待的樣子。少平尋找工作的過程是艱難的、難以預料的。很難想象,我們走上社會后會有怎樣的經歷,是艱難的,痛苦的還是簡單的,我們無從知曉,或許就像那時的少平一樣吧,只是對未來充滿了期望。但我們知道,將來的路一定不會是簡單的,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面對未知的世界,面對不平坦的路,主要在于我們如何去面對它。像少平一樣,堅守正義、努力工作,才會在那么多煤礦工人中脫穎而出,才終將站在人生的更高點上。
回首過去,“苦難”在少平的那個時代,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大家有著共同的“苦難”是貧窮,大家努力改變著貧窮的狀況。走到今天,在這個和平繁榮的新時代,我們又該以什么樣的思維去理解幾十年前、上百年前的人們所經歷的那些苦難呢。我想可能很迷茫。因為我們生于和平,沒有目睹過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我們生于繁榮,沒有親歷過改革開放前的貧苦生活。但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品讀名著,在書中去體悟那時的人和那時的事兒。
我們并不希望生命中出現苦難,但或多或少又難以避開苦難。無論是人還是國家,艱難困苦一定程度上會激發人們的潛在動力。多難興邦,2020年初以來的新冠疫情,就讓全國人民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人們甘于奉獻、獻計獻策、與國家共渡難關,無論是平凡的還是不平凡的人們都在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一切就像杠桿原理。同樣,人生的道路仿佛也是杠桿,阻力是這平凡世界里交織的苦難,動力是我們的夢想,而不管阻力有多大,相信我們總會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用奮斗去撬動夢想。
莎士比亞曾說過:苦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遭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在這個平凡的世界里,無論是少平、少安,還是紅梅、潤葉,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他們都認真地演繹著屬于自己的人生。而我們,同樣也是平凡的人,我們同樣也要在這平凡的世界里演繹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三
當我瀏覽完畢《平凡的世界》以后,縱然對紙墨陌生,但我還是毫不猶豫的提起筆來,小記一下心得,因為難以言傳的情緒已經似潮水一般涌上心頭,無法退卻。這部長篇小說所煥發出來的無限魅力是我不得不去關注他的作者——路遙先生。
不是華麗的辭藻,不是故事中上天的眷戀,不是符合每一個人心境的虛偽情節,而是,而是那淳樸的話語,那并不帶有神奇色彩的生活,那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汗水與淚水的一字一句,都飄散著陣陣花香,發出高尚而又樸實的光芒。
路遙,有著雨中白樺一般的憂郁,抱著永不滿足的態度,在文學的路上堅定地,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路遙老先生的一生都獻給了文學事業,他沒有陶醉于鮮花;沒有沉迷于掌聲;沒有醉心于勝利。也許就是這樣,是路遙老先生的作品一直低調而又不失熱情地流傳著,一直到今天,當我雙手捧著這些歷歷在目的作品時,似乎都好像在于路遙進行心靈溝通,從我翻開這些書的第一頁起,路遙老先生堅定地品格與信念就開始深深影響著我,他獨特的思維與藝術品格感動了我,震撼了我,也充實了我。在我看來,路遙自幼的艱苦生活,才是路遙老先生獲得了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代替那種毀滅性的方式來包容苦難,超越苦難。是的,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讀了萬卷書,行萬里路。讀完這篇小說后,我的心路也是曲折萬分,但是我卻又十分欣喜和欣慰,因為孫少安最后的不服輸精神使他的磚廠重新冒出了煙——這是多么令人高興地消息啊!沒有上天的寵愛,沒有什么特殊的偶然,跟別說什么彩票中大獎般天上掉餡餅的喜事,少安只有一雙勞動人民的手,一個勞動人民的思維方式,他在黃土上重重地跌了下來,然而,他又從黃土上重新站起來了,他高高地佇立著,他那少見的忍耐力與頑強、奮力求變的抗爭精神……就讓歲月替他記錄這所有的所有吧。
對路遙老先生的尊敬是用不停止的,他筆下冰冷如鐵的世界和殘酷的現實生活大為相似,是的,不要寄希望于奇跡,不祈求上天恩賜,更不想命運屈服,這就是心靈的感悟,不,是徹悟。我堅信,我不再會畏懼前方的學業與生活之路,我會超越苦難,勇敢地、頑強地、堅定地、扎實地、像路遙先輩一般平靜地、從容地、向著理想進軍,以此來鑄就我的精彩人生。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四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總是提著。一邊看的時候一邊心里總在擔心,擔心作者會把人給寫死。很多的故事,都通過撕裂純真美好,來達到作品的內在升華。然而,對于追求真善美,向往美好純真的善良的讀者們來說,體味美好被撕裂的過程,真的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就像愛護動物的人去上動物的解剖課,我想,那場景肯定會讓人不寒而栗。
一直到結尾,《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卻并沒有讓我的擔心成為現實,雖然中間有些人消失在了故事里,但是整體上他很愛護這小說里的人物,在小心翼翼的保護著這個故事里平凡的善良勤勞的小人物,不忍心讓他們死,讓他們受傷。在一般的故事中都會有一個中心人物貫穿著故事的始終,也許《平凡的世界》之中也有這么一個人物。在我看來,平凡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平凡的人物,無所謂中心,無所謂整個世界的支柱。一個人死了,地球照樣運轉,太陽照常升起。
反過來,平凡的世界也有人死去,這些人的死亡給人的感覺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接下來的故事并不會因為這些人的死亡來個大轉折,像金俊斌、田二的死亡。就算是田彩霞,秀娥的死也沒有對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影響。影響到的是愛他們的人,而愛他們的人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顆灰塵。
《活著》也有人死去,而且一個歷史階段死一個人,到了故事的最后,只剩下富貴和一頭牛相依為命。《活著》講述的也是普通人的命運,大的社會背景左右著富貴一家人的生死。但是,一個善良的相親相愛的溫暖和諧家庭是不應該有這樣的不幸的。對于一般的讀者來說,看一家子凋零成土,心底里全都是沉重,從而對人物的悲慘命運有更深的悲憫,連著對他們所處的社會不滿起來。這應該也是《活著》的過人之處。
在我看來,《平凡的世界》中田彩霞的死安排的特別突然。在孫少平和田彩霞的感情希望渺茫的時候,南方突發洪水,作為記者,田彩霞主動要求到一線采訪,在洪水現場,為了解救一個被困的小女孩兒而犧牲其實田彩霞的死,也許是因為作者本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少平與彩霞的感情,才安排了彩霞的死亡,還有一層也許是響應當時社會上所倡導的罡風正氣。
田潤葉多次表示可以通過一些關系,將孫少平調回到城里工作。但是,孫少平認為他與城里的那些人或事格格不入,他覺得他屬于煤礦,屬于那個有溫暖的地方。二十多歲的年輕小伙,他的思想竟像已過不惑之年的人,這真的是他讀了非常多的的緣故嗎?這是否是作者將自身的思想放在了少平的身上,不想流于世俗,雖然他本就是世俗之人。
如有不當,還請不吝賜教!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五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平凡的世界》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很早的就聽說這本書,當時對它沒有過多的感覺,只是覺得這是一本小說而已,而在我的意識里覺得小說就是編的一些人一些事,不真實、不具體,沒有什么看的價值。放假的時候是在是無聊,就從網上找到了那本書的電子版本看了起來。就這樣開始了與它的交流,并讓我無可自拔的陷了進去。
那個暑假我走進了路遙的世界,那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世界。
這個“世界”的時間,是1975年以后,主要是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以后;這個“世界”的空間,是渭河流域。這個“世界”有三部、六卷、一百余萬字,寫的是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奮斗所遭受的無窮盡磨難。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寫道:“他(孫少平)慢慢懂得,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受許多的磨難……”,孫少平還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的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
那個世界的生活是平凡的,平凡的我們都在過的生活。它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在這樣平凡的生活中,想要不平凡的人也是那么的多,他們都在這樣普通的世界中過活,但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通過自己的眼看到他們想要的機遇并且抓住它。雙水村的書記,他是有著領導欲望并且也是很有魄力的領導者,無論他是在哪里,是在一線帶領著雙水村還是退居了二線當一個普通的農民,他都是熱愛他的事業,并且只要有機會他就會抓緊那個機會。不管他的目的是否真正的那么的純粹,但他確實是在把它當做自己唯一的事業來做。孫少安,那個每年家里都在為吃的發愁的少年(姑且稱為少年吧),他毅然的放棄了學業,即使他的成績是那么的好。家里的過重的負擔讓他過早的成熟了起來,他知道什么是他需要的。他有一身的力氣,滿腦子的點子,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翻身,他就能脫貧致富。他不怕吃苦,他怕家里人一輩子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他怕他的家人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抓住了機會,在雙水村創造了一個奇跡。他用自己的雙手給他家帶來了榮譽。少平也是如此,他想要走出雙水村,他想要靠他自己活出色,不想在父親、大哥的關懷下像一個孩子一樣生活,他想要成為獨當一面的男人!攬活的小工、建筑工、煤礦工,即便是冒著生命危險,他也要繼續下去,因為他要證明自己!
而作為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而言呢?
記得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這樣一段自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愧疚。”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六
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面,卻忘了,沒有誰,不源于平凡,不歸于平凡的世界。
孫少平,在黃土地上長大的野小子,用自己的汗水與努力贏得了自尊。他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很小心,生怕誤入歧途。孫少平用自己的一生詮釋堅強,雖然他的一切都很平凡,但是組合起來,就是一部華章!
正如北島所言: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一切又都歸于平凡。美國國務卿賴斯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從一個備受歧視的黑人女孩成長為著名外交官員,其秘訣是付出別人“八倍的辛勞”。“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她數十年如一日發奮學習,積累知識,完成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嬗變。賴斯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世界的尊重,為平凡世界增添一份美麗。
曾經為田曉霞對孫少平真摯的愛而感動,之后又轉為嘆息。一個集外表美與內心美于一體的女子在路遙的筆下消逝了。命運對于少平實在不公。于是感慨路遙的無情。但反觀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平凡的世界,又有多少事讓人遂愿呢?又有多少美好突遭摧殘呢?孫少平教會我們,即使美好消逝了,我們也要懷揣美好上路。當上帝召喚美好回去的時候,我們要在心中為美好建一座天堂。
讓我們想起平凡的孟祥斌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詮釋美好的真意。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平凡中有貝多芬的“扼住命運咽喉“的抗爭,平凡中誕生馬丁路德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夢想,平凡中有居里夫人無悔的付出。
平凡用努力創造了奇跡,貝多芬演奏出了《命運交響曲》,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隸,居里夫人用自己的青春交換了鐳,毛澤東用雙腳丈量了中國的領土,梁思成呼吁保護古城墻......一個個奇跡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都發生在平凡的世界里。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告訴我們:一切終源于平凡。面對平凡,不要做大夢,只要你付出,成功便會來。
“狼羊大戰”、“狼馬大戰”和"狼人大戰",都打得異常精彩,草原狼將三十六計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會利用地形特點,聲東擊西,將羊群趕向了類似沼澤地的泡子,使羊群自取滅亡。這是多么可怕的戰術,成百上千的黃羊命歸西天,狼族有如此高超的智慧,直叫人拍案叫絕!
草原狼如此狡詐勇猛,他作為一個導師教化著草原人。由此我們能聯想到成吉思汗為什么能憑借少數人將領土擴張到西亞!所經之處,所向披靡,無人能敵,是草原狼練就了他們,也練就了他們的戰馬。他們在長期的與狼的斗爭中練就了耐力與速度,狼的速度快,馬的速度必須更快;狼的耐力強,馬的耐力更強。老弱病殘者統統被草原狼吃掉。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通過這本書,我們還能了解到更為深刻的東西:中國農耕區人民的劣根性。也正如草原人所說:“他們是狼,而我們農耕區任命正是一群肥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在中國近代,那個人們混沌無知的年代,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胡作非為,慘無人道的日本人更是制造了令人發指的南京大屠殺,殺我中華同胞三十萬!滔天罪行,天理難容。在《中華英雄》這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丑陋的中國人在洋人面前像縮頭烏龜,但卻欺負那些窮人。這不禁讓我想到,當一只狼鉆進羊群吃羊時,旁邊的羊還看熱鬧呢!難怪魯迅先生在那個年代里吶喊彷徨,他能發現中國人民的劣根性,真是難能可貴!
批判也好,牢騷也好,額倫草原原始風貌已不復存在。草原上的靈魂--狼,也不復存在,草原變成荒漠,這就是人的所為。破壞了狼的棲息地,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園,豈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