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教案 相信未來板書設計篇一
1.如果要你以《相信未來》為題,寫一篇散文,想想,你會寫什么怎么寫。
2.這是一首新詩,回憶一下你還學過哪些新詩,請想想該怎樣去欣賞一首新詩。
3.先把這首詩讀幾遍,然后琢磨一下怎么才能把這首詩讀好,為什么要那樣讀。
1.學習作者用新詩來表達情感的方式,感受詩人情感的旋律。
2.學習鑒賞一首新詩的一般方法。
文本研習
1課時
一檢查預習
引導學生把關注點放在表達情感的另一重要形式――新詩上來,進而讓學生領略新詩在表達情感上的話語形式的獨特性。
二還原情境,走進文本
1.這首詩創作于一個特殊的時代――史無前例的“文革”。在這個狂熱的年代,食指和當時的許多年青人一樣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現實環境的惡劣和內心理想的沖突,使得詩人處于一種矛盾復雜的心態之下。但年輕、熱情、執著,又讓詩人掙扎著擺脫現實的羈絆,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1966年食指18歲。文革開始,學校停課,許多老師被批斗。他因為勸阻其他學生毆打教務主任而遭圍攻,又因寫詩被批斗。父親在運動中被審查揪斗,母親被迫將食指愛之如命的藏書焚毀,食指痛不欲生,將家中燈泡通通打碎,全家在黑暗中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夜晚……同年10月,參加紅衛兵全國大串聯……”
“‘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經看到這代人的命運了。魚兒跳出水面,落在冰塊上,它的前途就是死,和這個冰塊一起消亡,但它卻看不到冰塊的消亡。后來我又寫出了《相信未來》,相信我們會戰勝死亡,這已經進了一步了。我年輕,我能看到冰塊消亡的那一天。”
“當時許多思想活躍的青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磨難。張郎郎在逃離北京時在王東白的本子上寫下四個字‘相信未來’。甘恢理寫下了傷感的別離詩,食指寫下了他的名篇《相信未來》。鄧樸方被迫害致殘,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被迫害致死……大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紛紛離開北京,1969年食指被下放到山西農村勞動。”
在詩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態站在大風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時代良知和民間正直渴望的發言人,他以一個歌者的身份讓自己的詩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春雷一般轟轟滾過,幾乎可以說是感動和溫暖了一代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1966—1969),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1972年,在部隊當兵時,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從此后,食指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進北京福利院。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著。
此詩寫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后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滅,人生最困頓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其中有兩句話體現了作者相信未來,誓為理想而奮爭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詩人用同樣的激情,寫下了《相信未來》的醒世之作。
食指在后來被人們稱為“新詩第一人”、“中國第一詩魂”。在這樣一段特殊的時代,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用青春的激情唱響執著的未來歌。
三指導吟誦詩歌,把握詩歌意象,體會蘊涵在詩中的情感
1.自由朗誦詩歌,注意詩歌的節奏、語氣、語調等聲音形式,感受詩人的情感
前兩節要讀得齊整,低緩,情感由弱到強。
第三節聲音上揚,節奏加快,情感飽滿堅定。
第四五節聲音平緩下來,輕柔下來,情感變得冷峻。
第六七節的聲音漸強,語氣堅定,節奏短促有力,表達著堅定而憧憬之情。
整首詩前三節押韻,情感隨音調的變化而變化,由弱到強。要注意輕讀與重讀。
2.把握詩歌意象,體會詩人寓情感于意象的含蓄表達
請找出詩歌的意象,然后思考這些意象象征著什么,可以見出詩人是一種什么情感?“蜘蛛網”“爐臺”“灰燼的余煙”“美麗的雪花”“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凝露的枯藤”“腐爛的皮肉”“脊骨”。
第1節:蜘蛛網——黑暗勢力
爐臺——產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節: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有孕育著新的希望
第4節: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
第5節: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
――現實無情,信念不滅
3.帶著這些詩歌的意象,邊朗誦邊想像詩人所營造的意象世界,并體悟詩人的情感
第一二節給人以強烈視覺沖擊的意象包含了詩人許多復雜的難以言明的情感,失望、悲嘆、酸楚、痛苦、滄桑而不屈與堅定。
第三節詩人以奇特的意象,排浪般的手指、大海般的手掌,搖曳著曙光的筆桿,表現了詩人在這種痛苦的傷痕中掙脫出來的勇氣和信念。
第四五六節由“我”這一視角轉到以“她(未來)”為視角,表現了詩人超越了現實的苦痛,堅定地相信未來的不滅的信念。
第七節采用直接的呼告手法,反復用“相信”表達自己的對未來堅定信念的強烈情感。振奮人心。
四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背誦這首振奮人心的《相信未來》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詩人呼喊出相信未來的心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八年后,荒唐的“文革”終于成為歷史。90年代后期,詩人的作品也在社會上得到強烈反響。
詩人的遭遇和經歷值得我們同情,而他對未來的那種執著的信念也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能夠戰勝,因為我們有壯麗而火熱的青春在,光明而燦爛的未來就將來臨。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s("content_relate");【《相信未來》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1.2017高考勵志詩歌賞析《相信未來》2.《春曉》教學設計范文3.《貓》教學設計范文4.《坐井觀天》教學設計范文5.《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6.《母雞》教學設計范文7.燕子教學設計范文8.《故鄉》教學設計范文9.《心聲》教學設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