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養蠶記篇一
本站:作者能運用詩句,開頭簡潔,開門見山,把養蠶的過程描寫的十分的細致,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養蠶》。
我非常喜歡養蠶。
春天來了,我在我家的桑葉樹邊坐著,突然我看到兩個蠶卵。我把蠶卵帶回了家,放在一個鞋盒里,扎了些小孔。一天又一天,蠶寶寶出生了。它像一只小毛毛蟲,十分可愛。兩個星期后,蠶就開始脫皮了。脫皮時,它們不斷地彎曲著身子,不停地打滾,還在紙盒壁上擦來擦去。大約十分鐘,紙盒里留下一層皮,蠶就變得更大、更壯、更白了。
蠶越長越大,越長越胖,最后,它們不再吃東西了,而是把自己包起來。當絲吐得越來越多,蠶也變得越來越小,最后,蠶被包住了。 不久,蠶就成了蛾,尋找伴侶。找到后,它們就開始交配,交配完后,雄蛾死去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我不由地想起了那些默默無聞奉獻的人。人和蠶的生命很短,要珍惜。
養蠶記篇二
在一個陽光明媚,柳絮飄揚的下午,我和媽媽一同來到南湖公園散步。
在南湖公園,我看到一個老奶奶在那賣蠶,我跑過去看了看,多么可愛的蠶啊!我心動了,鬧著媽媽給我買,媽媽說:“給你買行,但你要好好照顧它。”我爽快地答應了。
我把蠶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認真地觀察著,我發現蠶一共有13節,頭部是黑色的,有8只短而粗的腹足。蠶吃桑葉是從上而下咬出一個個小小的月牙形的小洞,像一個袖珍姑娘。它吃葉子的時候聲音很好聽,就像風吹過樹葉時的“沙沙”聲。
蛻過四次皮的蠶,變得又白又胖,在陽光下竟然能看透它的身體。幾天過后,這只蠶就在拐角吐出了白色的細線,把自己裹起來結成繭。
過了幾天,蠶兒們從那狹小的繭里變成蛾,伸出白色的翅膀破繭而出。
看到蠶的一生,讓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用知識包裹自己,希望能有一天破繭而出,飛向藍天。
養蠶記篇三
我家有床特別的蠶絲被,因為那不是超市買的,不是別人送的,那是外婆用雙手換來的。
記得這是我上二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一天放學,我在學校門口買了二十只蠶養。沒想到這蠶的繁殖速度可真叫一個快啊!第二年變成了700多只。
一天下午,我在書上看見關于蠶的故事想起了自己家的蠶。我急忙往樓下車庫跑去。打開門,拉開抽屜,拿出蠶卵一看:到處是蠶寶寶。這么多,可怎么辦呀?就在這時,外婆來了,這就像來了一個大救星。她可是我們家頂梁柱。每次有什么事,只要交給外婆干,外婆總是高效率的完成。我滿臉笑容的把蠶交給外婆,求她幫忙養一養。外婆沒有推卻,滿口答應了。看外婆把蠶帶走了,我和媽媽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落地了。
自打那天之后,外婆和外公天天外出打桑葉,回來時除了吃飯就是養蠶,每天精心伺候著蠶寶寶們。蠶寶寶實在太多了,把外婆家整個陽臺都占滿了。俗活說得好:小養怡情,大養傷神。養的動物多了絕對是一種災難。記得那次我和爸爸媽媽去浩口打桑葉,準備幫外公外婆分擔一點,那天打了幾蛇皮袋。一到外婆家,我便驚呆了,陽臺上有十幾個大盒子,聽外公說,養這個可麻煩了,這邊弄完,那邊又吃完了;那邊剛撒上桑葉,這邊又快沒有了。那天在浩口打了一上午的桑葉不到一個小時就吃完了。從客廳可以聞到桑葉的味道:走進陽臺,側耳一聽,隱隱可以聽到蠶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的聲音。外婆家的桑葉更是不計其數,陽臺上的,正在晾曬的,剛打回來的。外公和外婆更是累的腰酸背痛,可是蠶寶寶卻被養的白白胖胖。
到了蠶結繭的時候,這時更是煩惱。蠶會到處亂爬,燈管上,玻璃上,門上......還會到處拉屎,還需要把它一個個拿下來,剪開,把繭拿出來。
外婆用養蠶結下的繭子為我打一床蠶絲被子。每當我蓋著那床蠶絲被時就會想起外婆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