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成長初中成長篇一
一只丑陋的毛毛蟲要想變成一只漫天飛舞的蝴蝶,就必須經歷蛻變。要蛻變,它們只有不停地積蓄力量,結蛹,最后破蛹而去。悄然地,我們就長大了。成長,不僅意味著身體的成熟,更是心理的變化。成長就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從簡單到復雜,由幼稚到成熟。
蝴蝶是美麗的,蛻變卻是痛苦的。我們只有經歷這些痛苦,才有力量打破束縛,展開雙翅。
騎自行車是眾人都會的事情,然而剛開始學卻是很困難的。我在小學六年級時開始學騎自行車。我對騎自行車很感興趣,看到父母為我買了一輛,想到我也有了自己的自行車時,心中的喜悅自然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然而這種喜悅不一會兒就被打消了。我試著騎上自行車,然而自行車卻像一個醉漢似的東倒西歪,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徹底掌握。最難的是跨上自行車和兩腳離地。一騎上去,感覺失去了重心,這是我平生以來第一次感到地心引力的強大,全身立刻摔向了地面,幸好我及時反應了過來,但還是屁股著了地,雖然屁股是人身上肉最多的地方,但還是疼得滿地打滾,第一次的練車不告而終。
第二天,太陽剛出來,我就起了床。今天是周六,又是大晴天。我用了一上午的時間寫作業,吃完午飯,又下樓去學自行車了。此時的小區里空無一人,太陽高高掛在天空,時不時傳來幾聲蟬鳴。我又小心翼翼地騎上了自行車,此時我感到我像騎著一匹烈馬,快了就無法停下來,慢下來就又搖來晃去,要把我從馬背上甩下來,我只能盡我自己的全力去盡量地控制,可無奈這匹烈馬太過桀驁不訓,我又一次摔下來了車,而且是中膝蓋著地,在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上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我去了醫院,幸好只是擦傷,但也五六天走了路,我暗暗發誓,再也不碰自行車了。
傷剛好,父母又讓我去騎自行車,我不去,父母就說:“怎么不去?我陪你去!”我被迫下樓去學自行車。
我再次騎上了我那輛曾經讓我兩度摔下來的自行車,父親走過來對我說了一些關于騎自行車的要領,但心中仍有些顧慮。我握起把手,蹬上了踏板,我牢記父親告訴我的方法,終于,自行車平穩地駛了出去,很慢但很穩。我不光戰勝了自行車這匹烈馬,也戰勝了恐懼、膽怯和懦弱。
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我牢記這次教訓,要克服心中的恐懼。泰戈爾曾經說過:“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成長就是這樣,在感性中蛻變,在涅槃中升華。
初中成長初中成長篇二
一只蝴蝶的振翅,需要苦與痛的磨練;
一只鷹的翱翔,需要生死的考驗。
題記
挫折是什么?
失敗說:挫折是成長路上永遠翻不過去的山,因為翻過一座山,前方就會又有一座山。
懦弱說:挫折是成長路上的一片荊棘地,會把人扎的遍體鱗傷。
可是但丁卻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不管別人說成長路上有多少挫折,都要勇敢的走下去。
如果說愛迪生在為人類文明而戰斗者,那么奧斯洛夫斯基則是一位躺在床上的鋼鐵戰士!
挫折是什么?
堅強說:挫折是山,翻過它,就可以見到成功的大海。
勇敢說:挫折是荊棘,拿出膽量劈開它,面前會出現更廣闊的大道。
我們的生活需要挫折!
我們的成長需要挫折!
初中成長初中成長篇三
成長,要經歷磨練;成長,要經歷挫折。雛鷹沒有經歷過飛行失敗的傷痛,何來翱翔九天的快樂;雪豹沒有經歷過血的洗禮,何來雪域霸主的威風;黃蜻沒有九死一生的磨難,何來飛越太平洋的奇跡。人,成長中沒有挫折,何來一個完整的人生。
我最終還是落榜了,月考時,我本信心滿滿,“誓死”擠進前十名,可是成績出來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我排在了第12名,離前十只差一分呀,原本和我“招手”的前十,如今卻“離家出走”了。
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后,媽媽得知我又沒有進入前十名,沒有說一句話,就去做家務了。看得出來,媽媽很失望。很快夜色降臨,我躺床上睡不著,輾轉反側。突然聽到爸爸和媽媽在說話,便聽得起來。
媽媽告訴爸爸我的成績。爸爸說,我以前找了個算命的,他說:“你家孩子會越來越差的,別再罵他了。”后來一切便陷入了沉默。
現在我知道了,考試失利,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挫折。我們不能被一點挫折打敗,我們必須拿出勇氣來面對這些絆腳石。我們不能因為他們而停下成長的步伐。成長,需要挫折。
初中成長初中成長篇四
成長是歲月煎熬的湯,有百般味道。
——題記
記憶中總有一段無法忘記的回憶,每一次翻看那些泛黃的照片時總會記起。
記得那天是與伙伴們一起玩泥巴。黃昏時分,我從泥土里翻爬起來,拖著兩條泥褲子,連蹦帶跳地回到家。剛跨進門檻,就看見媽媽在包餃子:“哇,今天吃餃子啦!”我興奮地叫起來。“這是明天吃的。”母親一下撲滅了我的興奮。“明天有什么事嗎?”“明天,你姑媽要把你接到城里念書。”“為什么?”我有些不高興。“阿虎哥不是在鄉下念書嗎?”媽媽轉過身,看見我滿身泥乎乎的,“怎么有這么搗臟,去洗把澡,把衣服換了。”第二天,我被丟在家里,不準出去玩,馬上姑媽就來了。中午吃完餃子就隨姑媽到了城里。
后來,上學時都一直寄住在姑媽家,偶爾父母會來看我。城里再也沒有泥坑,再也沒有彈珠,再也沒有躲貓貓了。每個小朋友衣服都是干干凈凈的,我的泥褲子在他們中間很羞愧。漸漸的我也開始天天用香皂洗手,用牙膏刷牙了,開始穿漂亮的衣裳把自己打扮干凈了,開始象別的小朋友一樣說普通話,開始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以前從來沒玩過的布偶……可是心里總是有些空空落落的。
第一次回老家,竟已是離家五年后。家鄉著實沒有太大變化,泥地上還有小孩子玩跳房子時畫的格子,墻上也滿是用紅磚塊畫的“畫”,就連房子巷子也好像仍然停留在我離開時的樣子。
我順著小時候的記憶回到家,一眼就看見了臺階上揀菜的媽媽。那天媽媽仍然包餃子給我吃。
我就到他家等他,直到晚上才聽到他熟悉的聲音。“媽,我回來了。”阿虎哥把東西放在門口,看到我便愣住了,滿臉陌生的表情。“阿虎哥,是我,小偉。”“小偉,你變化這么大,都長這么高了。”他的樣子與口音幾乎沒變,只是好像個子矮了,整個人像是老很多。不知是干農活壓的還是我真的長大了,印象中他是又高又強壯的。已不太記得那天晚上說了些什么,只記得借著昏黃的燈光,看見他的眼神略帶滄桑,模樣也不再俊朗,留下風吹日曬的痕跡。而我雖覺得有滿肚子的話要說,卻只卡在喉嚨里說不出,只覺得我們不再那么親密無間了,有了莫名的隔閡,疏遠了。
成長將記憶拉長和收縮,飛快的,令人仿佛若有所失,心中總是有莫名的失落,這也許就是成長的味道吧。
初中成長初中成長篇五
這是北方的田地,想象與麥子的成長擁抱。村落密集在這片黃土上。這里沒有高高的山脈,卻有著低低的丘陵,此起彼伏。大片大片壯觀的田野被各家的分界線劃開來。冒著濃煙的房屋坐落在田野的四處。
是誰開墾了這片土地,是弄著這塊土地,使其豐盛而肥沃。或許,是家鄉世世代代的祖先吧。或許,他們是這塊土地最初的開拓者。我想不懂,是因為家鄉的人們繼承了祖先的勤勞嗎,所以,土地是家鄉人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他們有責任來保護這塊土地,辛勤勞作變成了他們一生的工作。
對于土地,或許他們有一種依賴。土地與他們之間有這一條很深很深的聯系,他們愛著這塊土地,那應該是一種生活的安寧。
想象與麥子擁抱,是在想象一種情緒。。
種麥的季節是在九月,秋蟬停止了鳴叫。玉米裸露出金黃的肌膚,雪白松軟的棉花在太陽底下暴曬。高粱禁像一個戰士筆直地挺立在地里,地里的一切都在遐想一個歡快的季節。收割完畢,田野一片空曠,沒有一絲聲音,往日的田野私語不見了,種麥的季節到了。
這是秋天里最肥沃的季節。肥胖而笨重的螞蚱和蚱蜢在收割后枯黃的田野上到處可見,隨處一捉就能捉到好幾十只,把它們串在狗尾巴草的莖上,有一大串呢!
很快,勤勞的人們就要在這片空曠的土地上繼續勞作了。這是新的一季。有了濕潤的土地,麥子就要在這樣的季節里播種了,想象與麥子的成長擁抱。
種麥之前要把土地里里外外翻一遍,犁一遍。麥子種下去了,要撒一遍水。種子喝足了水,便期待著成長了。
種下去的麥漸漸發芽了,這時的麥田可漂亮了,遠遠望去,顏色由淺至深,由深至淺,波浪似的連綿起伏。遠處的樹葉子已落了一大片。大多數鳥兒都飛走了,只有麻雀落在麥田上凝望著遠方,天地間一片寂靜,冷了。
下雪了,雪花兒大把大把的落下,蓋住了麥田,蓋住了打的,蓋住了房屋。這時的麥田是靜的,靜得沒有一絲聲響。麥子在厚厚的雪被下睡著了吧?雪白的“毯子”潔白無暇。麥沉睡了。
悄悄地,春天來臨了。
土地一點點松軟,麥地里的雪花化成一片片,麥田蘇醒了。它伸展開枝葉,毫無顧忌地長了起來。揚花了,吐穗了,往往你還沒有來得及觀察,扁平的麥穗已經鼓脹起來了。扯過一個飽滿的麥穗,放在手心里一搓,吹一口氣,留下圓潤的麥粒。一粒粒放進嘴里,有一種濃濃的麥香。使勁聞一聞,吸進鼻子里,整個胸腔都充滿了希望的麥香。這是家鄉的人們賴以希望的香味吧!
秋種,冬眠,春長,夏收,沒有一種莊稼像麥一樣要經歷四季的等待。它的生長漫長遙遙。想象與麥子的成長擁抱,是在想象一種安寧,一種情緒。想象與麥子的成長擁抱,是在想象麥香的四季。想象與麥子的成長擁抱,是在想象麥的扎實沉穩。
我的眼前全是金黃的麥地,一浪一浪延伸到天際,想象與麥子的成長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