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二手時間讀后感篇一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和時間賽跑》。看見書的名字,我感到很迷惑,心中有無數個小問號。我本來想問一問讀過這本書的媽媽,可又想自己去“探索”書中的奧秘。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我從杰茜的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功,不但要有堅定的信念,而且還要不懈地努力!這本書寫得很好,希望大家都看一看。
三年級的時候,我學習了一篇課文,題目是《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小時候因為外祖母的去世而常常憂傷。后來在爸爸的啟發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他明白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并從此和時間賽跑,從而贏得了許多時間,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獲得了成功。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受啟發。作者的話——“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刻在了我的心中。由此,我想起來一位著名作家的名言:“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讓時間留給他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們的是一頭白發,兩手空空”。他在告訴我們:勤奮就是和時間賽跑,勤奮就是成功的基石。事實也正是這樣的。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爭分奪秒,勤奮工作學習的人,都是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不珍惜時間,就會遠離成功,浪費生命。就像我每個假期一樣,天天玩耍卻不做作業,總想著還有明天。知道要開學了,我才手忙腳亂的趕作業。因為時間不夠,字跡潦草,錯誤也很多,收到了老師嚴厲的批評。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少年時代是學習和積累的最佳時期,我一定要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和時間賽跑,勤奮學習,為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手時間讀后感篇二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去讀一本書了,選擇在某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在頭腦里做一次時間的旅行。
書中從宇宙的坍縮開始講起,就如同一面鏡子,把人類的歷史重新回放,故事從多角度,多空間展開,縱橫交錯,像蜘蛛網一樣沖我們撲面而來,但是有一條主線始終沒變,那就是一條尋找真理的正義之路。正是因為對真理的無上追求和正義的探索,才使得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走向真理的祭壇,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只為尋找一個答案,在科學高度發達,環境極度惡劣的情況下,才有了時間移民一次次的尋找和出走。
從人們對自己的命運開始懷疑起,人類社會正是由于對西洋的探索開始,才把東方古國的文明散播出去,而鏡子的出現可以讓人們更加正確、全面的認知自己,在物質紛雜、情感密集的社會中,有一個觀念逐漸清晰起來,正義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所以宋誠被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支撐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忠于職守、盡職盡責,敢于堅持真理、大膽揭露黨內糜爛現象,用正義和良知向以“首長”為代表的暗勢力宣戰,他經歷了同學好友的出賣,首長恩威并施的警告,被人誣陷的痛苦,妻子女兒的唾棄,監獄里非人的折磨,但他在自身職業的感召下,始終堅守真理,并堅信邪不壓正。
宋誠的短短幾個鏡頭就濃縮了機關公務員的種種,在黨中央積極開展“三嚴三實”教育和履職踐諾實踐活動中,結合《時間移民》中宋誠的種種表現,我們漸漸從他的人性掙扎中,更加清晰地理清了思路“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讀書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借鑒別人的歷史,讓自己少走彎路。而在現實工作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抹不開人情世故這張網的,有“老首長”一樣領導的知遇之恩,就像書中的宋誠所說這些都是“感激萬分,一直想找機會報答的”,還有像呂文明那樣的“不是手把手,而是手把腳地教宋誠走路,每一步踏在哪兒都細心指導”的好同事,還有跟兄弟一樣體貼入微、照顧有加的老板們。多少優秀干部就是因為這些入情入理的人際交往而在貪腐的旋渦里不能自拔,漸漸沉淪、最終被吞噬。有些領導也像“老首長”一樣,曾經有著對黨的絕對忠誠和真誠信仰,但隨著職務的越來越高,周圍人員的拉攏腐蝕,私欲的極度膨脹,漸漸背離了原則、背離了信仰,最終走向了一條不歸路。但是只有堅持初心,方得始終,在我們的工作中,就應該像宋誠一樣,以高度的熱忱堅守信仰、秉持正義、堅持真理,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守得住底線、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的人民好公仆。用廉潔自律的星星之火,燃起一片燎原之勢,用自己的正義來捍衛真理。
劉慈欣在用科幻的影像世界告訴我們,無論你做過什么,時間都能證明一切,還原本真,無法藏污納垢,無法遮遮掩掩,時間移民們可以去尋找新的大陸,一切從頭開始,而我們只能從現在做起,做好自己,因為真理都是正義的。
二手時間讀后感篇三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時間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學過《匆匆》一文,我對“時間”這個名詞產生了更深的印象。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太陽落下了,有再升起的時候;時間去了,卻沒了再來的時候。
對于十二歲的同學來說,已經過去了四千多個日子,可能有許多時候是無所事事的,那在這無所事事之間,難道沒有感覺到時間逝去了的痕跡么?4300多個日子,我們都在長大,而我們往往會忽視時間這個名詞。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真的發人深省,時光比金子更貴重。
珍惜時間的人,他的生活過的很充實,很有意義。
浪費時間的人,他的生活過的很無聊、很頹廢甚至很墮落;珍惜時間的人,哪怕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一年的時間,他也會盡自己的所能,為這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浪費時間的人,就算給他一個完整的一生,他也不知道用這些時間去做些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事,反而把時間白白揮霍掉。
還有一些人,年紀大了才發現,因為虛度時光,所以以前的生活沒有意義;只是一味的吃、喝、玩、學而已,導致現在找不到工作,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
這些人經常嘆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然而,現在說這些有什么用呢?世上是沒有賣后悔藥的。
以前的時間浪費掉,我們是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時光是不會倒流的。
拿我來說,沒學這篇文章時,很多事不放在心上,甚至是學習。
一味的想休息,剛學了一會習就想玩。
現在想明白了,這是一個很幼稚的想法,什么是玩?無非是放松心情、休息身體。
而玩除了這些還有些什么作用呢?我不否認玩有好處,因為放大鏡是在玩的時候發明的。
錢花了,可以再掙;時間失去了,就無法挽回。
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們不要想攔住時間,因為不可能把它留住。
所以,珍惜好現在你擁有的所有,并為未來打基礎、為社會作貢獻,這才是最重要的。
抓住現在的每一分鐘,為夢想努力,這樣的話,以后你就不會后悔。
那么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否完全成立.
學生時代,是一個心智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看似短暫的十幾年中,每一個人都從年幼無知走向了能夠獨立思考的階段。
面對走入社會這個轉折點,每一個人都雄心勃勃,希望自己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而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注定了許多人不假思索地跳進社會這片一望無際的海洋。
我很幸運,在這個階段,拜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他讓我從盲目中清醒了過來,反思一些不科學的想法和觀點,對自己過去作一個總結,以更加成熟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工作和學習。
首先,從自我認知的角度,李笑來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觀點:人可以用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比如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人可能會不斷思考目前思考方式的合理性。
心智成熟的人可能會將這種合理性反映到目前的思考當中,使其更加趨于合理,而心智不成熟的人,甚至沒有思考其思考方式合理性的意識。
越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這種能力的時候,身上的擔子便會越重。
因為一旦你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大腦,就會有一種為自己言行負責的感覺。
未成年人之所以在法律上被定義為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其根本原因是對自己言行思想的掌控能力有限。
意識到自己在想什么,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在內心中有另一個自己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一切,才會使一個人的言行更加趨于理性,這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心智走向成熟所必需的。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潛意識里充斥著對自己大腦控制欲望,也會給思維帶來束縛,我們稱之為顧慮。
一個懂得如何感知自己思想的人往往對時間十分敏感,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李笑來在討論時間管理之前,花大量篇幅去闡述其心智理論的原因。
一個懂得自我感知的人往往在虛度時間時充滿負罪感,其生活狀態往往比忙碌時候更加糟糕,因為當他們自我評估的時候,總是發現這段時間的自己又輕易地被自己的惰性所征服,從意識角度不再朝自己理想的狀態發展。
這也并不是說所謂的放松對于心智成熟的人是不可取的。
如果在自己合理的規劃和控制中的放松,才是真正的放松。
這也是為什么計劃在時間管理中占據主要地位的原因。
無論是《把時間當朋友》中的方法還是其他流行的時間管理理論(比如gtd)都推薦把計劃以框架或者列表的形式展示給管理者,其根本目的還是希望人們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行為是否在自己理想的控制范圍內。
所以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放松,其實是理想與現實行為并進時帶來的快感,哪怕你現在忙得不可開交。
有了自我感知能力作為行動的動力,有了時間管理能力作為行動的辦法,那么剩下的只有行動了么 換句話說我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成功了么 本書再次給了我顛覆性的答案。
唐駿先生有一本新書叫《我的成功可以復制》。
在我的學生生涯中,非常喜歡看類似的名人傳記,也經常向成績優秀的同學討教成功的秘訣。
我一直堅信人與人彼此差距并不大,只要有適當的方法,就可以復制成功,但是卻忽略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成功人士的環境很有可能成為其成功的催化劑,使其成功秘訣更快更好的發揮作用,而換作別人,效果也許就不那么明顯了。
另外,在獲得方法,埋頭苦干之前,好好評估一下自己的奮斗目標,是否真的能夠實現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書中所舉的例子:“再努力也發明不出永動機。
”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閱讀了小學生文摘中的《和時間比賽》這篇文章,合上書本,我的心里不禁感嘆時間過得太快,純真的童年時光還歷歷在目,轉眼間卻已步入中年,孩子已經長高,看著白發蒼蒼的父母,會感懷自己有一天也會垂垂老去。
但人生不能只由傷懷組成,我們應該微笑。
正因為人生短暫,我們才更應珍惜每一個美好的瞬間和每一絲真誠的感動。
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這句話蘊涵著很深的哲理:爭取了時間,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無異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好好地珍惜時間,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
魯迅先生說:“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
這就說明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魯迅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他很愛寫作,當有人說他是天才時,他卻說:“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
而有的人,只要爭取到一點時間,就都用來玩,絲毫不想學習,不像魯迅先生那樣,哪怕自己患有重病,無法工作,他也要在這段時間里想著病好后要干什么,他在逝世前三天還為別人翻譯的一本蘇聯小說寫了一篇序言,逝世前一天還記了日記,他一直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從來沒有浪費過時間。
魯迅先生不但珍惜自己的時間,還不浪費別人的時間,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浪費了別人的時間,那就無異于圖財害命!” 所以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們也向魯迅先生那樣珍惜時間,把別人玩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有的時候,總是聽到有人在懊惱沒有珍惜時間,因而總認為時間不足夠。
正是那一次的經歷,使我慢慢地開始珍惜時間。
那一次,讓我的感觸很深。
當時我還在上初中,有一次考試臨近,同學們都在拼命地復習著,而我卻在悠然自得地玩耍,一邊看著同學們努力地復習著,一邊想:唉!用得著這么用功嗎,不就是一次普通的考試嘛,難不成考試前這么看看就能拿個一百分。
等到考試時,同學們都齊刷刷地拿起筆來寫,可是我卻坐在那里拿著筆一個勁地發呆。
因為之前我根本就沒有復習,所以對于我而言,這些題目簡直就象天書一般。
再看看別的同學,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還在不停地寫著,終于在最后的時候,我也是硬著頭皮勉強做了一些。
由于是剛考完試,同學們仍然在興致勃勃地討論著,看著他們一副歡呼雀躍的樣子,我的心里很難受。
就在這時,我的同桌她興奮地跑來對我說:“喂,看你垂頭喪氣的樣子,考得怎么樣啊?你知道嗎,我這次好像對了不少了哦。
”她一說,可把我的心給勾了起來:“哼!是又怎么樣,不就是一次考試嘛。
要是我之前有時間復習,說不定比你還厲害。
”當我一說出這話,立刻遭到她的反駁:“你還說呢,我們都在復習,你卻在偷懶,怎么會沒時間呢?時間是靠人一點點擠出來的,只要你懂得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就能成功” 。
我一時被她駁得無話可說,的確,每當我想要認真復習時,心就不安分地動起來,往往都是半途而廢。
其實,人的一生很短暫,時間也不會很多,但有的人卻能很出色,因為他們把握了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和財富,就是知識和力量。
千百年前,人們早已認識到了時間的珍貴,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其實,黃金哪里比得上時間珍貴呢?黃金可以被人當作財富,永久地保存起來;而時間卻像一條川流不息的江河,默默地,不停地流逝著。
正像朱自清先生所描述的那樣:“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但時間去了永遠也回不來了。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走過去,休息睡覺時候,它便大步大步的從你身上跨過,從你腳邊飛去”,誰也別想把它占為己有。
最聰明的人是最不愿意浪費時間的人,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
從每天都只有24小時這點來說,時間是一個常數,它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短短幾句詩,是先輩千曲百折、歷經磨難的生活體驗的結晶啊!古人有感與此,于是有了“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的勤學佳話。
1.時間簡史讀后感
2.《時間簡史》讀后感
3.時間讀后感800字
4.《時間管理》讀后感
5.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
6.《我會安排時間》讀后感
7.和時間賽跑讀后感
8.《和時間賽跑》讀后感
二手時間讀后感篇四
有位名人這樣說:“時間究竟是什么?沒有人問我,我清楚,有人問我,我想給他解釋,卻茫然不解了。”有一群科學家,就是沖著空間和時間的神秘,不斷地奮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金,我想他的著名更是因為他是個身殘志堅的睿智者。
霍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盧伽雷氏癥病,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到后來他得了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剝奪了他說話的功能。但是他并沒有因此就一蹶不振,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卻用驚世駭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膽提出了目前最偉大的宇宙學說,解開了許多宇宙之謎。
回歸到地球上的萬物,不管是人還是植物,都會有終結而被取代的一天。因為宇宙是不規律的,正因為宇宙的不規律才有現在的太陽系、現在的地球以及現在的人類和現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遼闊蒼穹,我們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溝通的塵土。而世界上亦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對待自己的還是他們的錯誤,我們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不規律的宇宙之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二手時間讀后感篇五
這是第一本讓我噙著眼淚看完的書,40萬字,570余頁的體量,我花了兩個晚上就把它啃了下來,基本上是一種欲罷不能的狀態。“蘇聯、俄羅斯,這個民族的苦難太深重了,他們一輩子吃了別人幾輩子的苦啊!!”這是我看書時反復想到的一句話,我把它記在了讀書筆記上。
我看這本書并不因為作者諾獎的名頭,而是聽說它是蘇聯解體后二十年間轉型社會的真實寫照,所以想了解一下。拿到書時發現裝幀很精美,《二手時間》這個書名很新奇,連同莊嚴的列寧像下面一排天真無邪的兒童,和書封上“苦難與勇氣的一座紀念碑”引我進入一個無比真實、將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將人性解剖得纖毫畢現的俄羅斯底層社會。
該書譯者呂寧思在“一個大時代被偷走了《二手時間》譯后記”中指出:諾貝爾獎委員會對阿列克謝耶維奇的頒獎詞稱:“她以復調式寫作,為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樹立了豐碑。”這既肯定了她在文學手法上的創新,也贊揚了她作品內容的歷史價值。
1 這本書感人之處首先在于它的真實性,書中采訪記錄得都是真名實姓的人物,甚至有被采訪者看到成書中沒有列明他的名字,就打長途電話給作者,要求她在再版時加上他真實的名字。其次是素材的廣泛性,聽阿列克謝耶維奇說:往往數百頁的采訪記錄,到最后成書時僅僅濃縮成一頁或者半頁。這真切地是一個時代的記錄,是他們和她們那一個時代最真實的記錄,所以每看一頁,尤其是越看到后面越感到震撼心靈,仿佛自己就身處他們的客廳,傾聽他們的回憶、記敘,為之動容,為之流淚,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合上書本時,窗外的天空已微微泛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驅使我跳下床走向桌邊,把這段話記在我的讀書筆記上:中華民族也曾經飽受苦難,深受山河變色,生靈涂炭之苦,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護好自己的家園,把握好屬于我們的時代,努力為國家和民族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新篇章。
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采配中心 卞秀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