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羚羊木雕心得體會篇一
首先為老師的建議擊掌叫好,與孩子一同讀書,與孩子一同思考,與孩子一同感動,讓家長降低身高與孩子一個視平線。再為這篇文字叫好,寫出這個年齡孩子對友誼的認識,對承諾的注釋,不含任何雜質,沒有一絲瑕疵。讀后我和女兒一起討論,我們對這篇文章中珍貴的友誼都表示非常肯定,也都認為孩子之間純真的感情是彌足珍貴的,需要我們包括家長一起精心呵護的。事實上我和孩子的爸爸也一直這么做,認同孩子與朋友之間的感情,盡力去理解孩子們之間為友誼所做的付出,并協助她維護這份情感。例如與兒時的伙伴一直維持聯系,哪怕大家都很忙,也都擠出時間創造機會。
在明確正面的友誼之后,我們繼續延伸探討。
我拿出最近炒的沸沸揚揚的李某某案件,夢母一直強調的李某某重義氣重友誼因此“被牽入案件”,我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思索——這樣的友誼是否是真友誼。
孩子片刻思索后很認真的說,真正的友誼是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也不是沖動的,它與淺薄的義氣不能等同。
羚羊木雕心得體會篇二
最近學到了《羚羊木雕》這一課,使我深有感觸。《羚羊木雕》講的是“我”擅自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萬芳。后來被爸爸媽媽發現,他們逼“我”去向萬芳要回那木雕。但是,送出的東西怎么能要回呢?“我”本以為萬芳不會再理我時,萬芳出現了,她還是那么仗義地原諒了“我”。
文中有六個人物:爸爸、媽媽、奶奶、“我”,萬芳和萬芳媽媽。他們個個個性鮮明明了,爸爸、媽媽和萬芳媽媽都重財輕義,尤其是媽媽,她是逼“我”要回木雕的主角!他們個個不考慮“我”的感受,只知道要那木雕的名貴。但奶奶就不一樣了,她只說了一句話:“算了吧,這樣多不好。”但由此可見奶奶還是很理解“我”的尷尬,奶奶比那些家長們好多了,可是奶奶攔不住媽媽,力量太薄弱了。而“我”和萬芳可是“合二為一”的超極組合,如果因為大人們的挑撥就散了的話,那就不是真正的友誼。
文中的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不懂事,把這么貴重的木雕拿去送人。但“我”卻認為爸爸媽媽一點都不體會“我”的感受,所以出現了矛盾。
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就不會出現矛盾了。
羚羊木雕心得體會篇三
真的,看完這本書,我感動極了,它講了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作者把自己最喜愛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方,在母親的要求下,去把那木雕要回來。可萬方是他仗義的好朋友!作者不愿傷了萬方的心母親不知道他的心情,作者只好走向萬方的家,沒想到,萬方不僅沒有怪他,還把自己心愛的小刀和保護罩送給了作者,作者十分感動,泣不成聲。
看完這個故事,我感動極了,就算這一段:
“‘你媽媽會說你的。’我看著他的眼睛。‘沒事兒,凡是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東西,不管我給誰,他們都沒說的……’他十分爽朗的笑著,露出那白雪一樣的牙齒。”
什么是友誼?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友誼是架在人間的大橋,讓陌生人變得親熱;友誼是牽在心上的細線,讓人心連心。友誼是萬能的。擁有友誼的人,心就是最強大的!
人們說“團結就是力量”。沒錯團結的根基不就是友誼嗎、成功的秘訣是團結,團結的秘訣是友誼。所以,友誼,團結與成功是分不開的。
這,就是友誼的真諦!
羚羊木雕心得體會篇四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友情是多么的寶貴。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課文說的是,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給我。雖然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被受到影響,但我對朋友這樣的反悔,我非常的傷心后悔。父母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因此,留下了一道不光彩的傷疤;這件事情,也將大人們的那種重財輕義的思想暴露無遺。
兩個好朋友就因為一個羚羊木雕而差點成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覺的友情比金錢重要的多,一個知心朋友是用錢買不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是金錢最重要了,而是那些友情、親情。世界上的富翁,真正能算得上有錢的,又有幾個呢?
我不禁慶幸我的身邊還有一些關心我的朋友。但我又不禁有了一些顧慮,現在的社會中還有多少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全都是一些用錢做買賣的生意而已。現在誰還會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
朋友?不都是為名為利的嗎?
當然,我相信,那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有很多,都是不為名利,都是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的。祝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樂、幸福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