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駱駝祥子第一章的讀后感悟篇一
祥子十八歲進城,三年奮斗,終于實現了他那小小的愿望的第一步——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可是之后的種種艱難險阻,一次次挫折打擊,一個個陰謀,一回回欺騙,讓祥子也開始懷疑自己一直堅持追求的道路是否真的可以行通。布滿荊棘的生活消磨著祥子的意志。最終祥子沒有像勝利者一樣抬起頭,黑暗已將他的身軀包圍。他屈服了,他開始自暴自棄,日漸墮落。他體內流動著的,仿佛已不是鮮血,如同行尸走肉,心已凍結。因為只有純潔的人才有熱血,才需要熱血。這正如同一棵倒地腐朽的大樹上盛開的蘑菇花,雖然五顏六色,艷麗異常,但終究是短暫的。祥子的一生正是最好的明證!這雖不是人們希望看到的結局,但卻是深刻的,值得深思的。祥子所生活的那個個人主義社會,會讓人們因貪念而互相殘殺。在這兒,沒有人能判定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一個個陰謀,欺騙,挫折扼住了祥子的脖子,讓這個原本純真善良的人,變成了窮途末路的鬼。而這悲劇的產生,只因為這個罪惡的社會嗎?其實祥子也在不知不覺中絆了自己一腳,“有了車便有了一切”“不想別人”也“不管別人”。一個個目光短淺的人,正因為這自私而埋下禍根。不錯,祥子的故事,是事實,是縮影。
體面地,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何時會埋起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
駱駝祥子第一章的讀后感悟篇二
翻開《駱駝祥子》,經典再現。一字字一句句。像一盞明燈,照亮人生之路。它經受漫長時間的考驗,在風雨中被反復剝蝕過,而最終未能泯滅的亮光。“人之初,性本善。”“人才有良琇之分,善惡有身教不同。”《駱駝祥子》描寫祥子的生活經歷,刻畫了許多下層人物的形象:詐騙祥子的孫偵探、搶車的官兵、和善的曹先生、以及楊太太、老馬小馬祖孫、車場主、劉四爺等等。縱觀所有的人物,其實他們也一日不如一日。作者通過對他們的描寫,反映出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與社會的黑暗。
對于祥子,我深感惋惜。他堅強、上進、勤勞、善良,就像那老實的駱駝一樣。他來自農村,有許多難能可貴的優良品質。但面對黑暗的社會,他終究還是被打敗了。像這樣要強的人,要凸顯了封建社會對人之不公、埋沒人之善良的極度黑暗。
祥子一個舊社會的普通車夫,一個靠力氣吃飯的人。剛到城里時,他的心中充滿了理想和抱負,為了買車為了實現自己的夢,他拼命工作,他自律,自檢,終于買上了車。但又沒了,幾經波折,祥子獲得的只是虎妞的死,小福子的死以及空空的衣袋,祥子倒下了,他淪落成一個猥瑣、無恥、見利忘義之徒。
祥子怎么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呢?細細思量,頓悟,這是黑暗舊社會的下層人民無法逃脫的宿命。
這些人的一生都是為了逃脫一個“窮”字。但他們的努力總是因為人心的邪惡,社會的動蕩而付諸東流。他窮慣了,也怕窮了。于是,他們瘋狂地追求金錢,賣命的追著金錢。仿佛金錢比生命更重要有錢才能活。
窮人似乎不該有太大的抱負,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祥子正是如此社會仿佛容不下他們。“善有善報”已不為窮人們所信,仿佛他們只有失望賣命的份。
當祥子所有追求化為夢幻的泡影社會對他已無意義,祥子已不是以前的祥子,他只不過是一具行尸走肉。
窮,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惡性循環”。一個人想改變這種惡性循環,他的力量是有限的,最后還是屈服于黑暗的社會,這仿佛是下層人民無法改變的宿命。祥子也是如此。在黑暗的壓力下,祥子拋棄了善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駱駝祥子》讓我們聽到文學吶喊的聲音,看到舊社會扭曲的面孔,對封建社會黑暗的批判。《駱駝祥子》的故事不是讓我們為他背后的變化而同情。更多的是理解人性的善與惡。
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斗。可最終,命運任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撫昔追往,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美好的明天、為了心中的理想,要像年輕時的祥子一樣,頑強拼搏,奮發進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