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低碳環保低碳環保篇一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環保低碳節能已然成為現在最火的三個詞了。低碳生活是一種非常環保的生活方式,節約資源,不浪費資源,可以讓低碳生活成為現實。
爺爺從老家來,雖然已經七十幾歲了,但身子骨還是很硬朗。爺爺可是一個低碳達人,對于我們家的不環保行為,他可是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甚至還犧牲了他的休息時間,來監督我們的不環保的行為。爺爺一來就發現了我們家不少的壞習慣,為此他制訂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這天爺爺拿著一張作文紙,我一下子放下心來,因為條例的數量與我所想的少多了。可接下來爺爺念出的那一條條苛刻得近乎變態的條例讓我感到無語了。
這下媽媽得意了(因為她受不了空調的冷氣),我和爸爸爺倆就哭了,因為我們爺倆是最怕熱的了啦!
在接下來的幾天,爺爺堅守崗位監督著我們,其他的還行,可剝奪了我吹空調的權益,我就忍不了了。我和爸爸一起密謀,在爺爺不在時,溜進房間,開了空調。啊!久違的空調,你好嗎!我和爸爸貪心地把空調開到極至。喀嚓,門開了。我先溜了,爸爸被爺爺抓了個人臟俱獲。媽媽也被抓住了,她在爺爺不在時,把衣服放進洗衣機里洗,被抓個正著,這下我們家都全軍覆末了,都被爺爺抓住了。
我們家的環保保衛戰還沒結束,這才是開始。
低碳環保低碳環保篇二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人類的母親,我們依賴于他,但遺憾的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工廠排放的污水,廢氣越來越多,堆積如山的垃圾使得我們的綠色生活逐漸減少,環境日益惡化,環境問題成為我們人類的一大難題。
經濟騰飛帶來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可我們聞到的卻是令人窒息的空氣,看到的是發臭的河水和光禿禿的山嶺。
“環境我需要我們保護!”
然而這般顯淺易懂的道理,很多人并不懂,也不重視,更是肆無忌憚地加大了對地球索取,我們生活的家園岌岌可危。
舉個例子:日本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強國,經濟越發達,環境破壞也更嚴重。前段時間看到新聞播報,日本自然災害也特別多。地震、大暴雨、山體滑坡造成的洪災,使100多萬人被迫撤離自己的家園,無家可歸。這都是他們貪婪取無所盡對環境破壞所造成的后果。
其實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很簡單,只要從身邊的小事情,小細節做起。
每人節約一滴水,那么我國約14億人便可節約112噸水,相當于可以使一片沙漠變為綠洲。每人節約一張紙,那么我國一年便可少砍9490萬棵樹,相當于一片大興安嶺。
如果每人每天節約用電1小時,全國便可節約用電33億度,那就相當于少建一個60萬千瓦的發電廠。再有,每天少抽一支煙,每人每年減排二氧化碳0。37千克,中國4億煙民每年可節約5。4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粗@些個數字,每個數字都是如此龐大,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們已經將節約如何簡單訴說于我們了。
只有做到低碳環保生活,我們的生活環境才不會惡化,才會越來越美麗,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為了我們家園的碧水藍天,山清水秀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做一個環保小衛士。
打響我們的口號:“追求綠色節能時尚,擁抱綠色低碳生活,共建綠色家園”。
低碳環保低碳環保篇三
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無論是餐桌上還是衣服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如今我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而隨之而來的卻是環境遭受污染。如今出行不再是騎自行車,而是乘公交車或開私家車。大街上不再是人流如潮,而是車流滾滾。隨著擁有私家車的人逐漸增多,氣也逐漸受到污染,汽車排放的尾氣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逐漸增多,污染了環境。
危害之一: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放出外。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云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某些則可令變暖過程減慢。而全球變暖則會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吞沒沿海的平原、國家。
危害之二:地球上的原始病毒復活。美國科學家近日發出警告,由于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癥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痹癥和天花等疫癥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目前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癥。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來的可能性。
交通帶來的危害,讓我們應當過環保的生活,低碳的生活。
低碳,英文為low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而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轉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氨憷笔乾F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制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于冷柜,而敞開式冷柜電耗比玻璃門冰柜高出20%。
如今,這股風潮逐漸在我國一些大城市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同時也成為人們推進潮流的新方式。它給我們提出的是一個“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節電、節氣、熄燈一小時……如何過低碳生活?“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愿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并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上海世博會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世博會最具環保特色的當屬是建筑的設計,環保材料成為各個展館的首選,無處不體現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低碳、環保則是對這一主題的最佳詮釋。例如:上海案例館“滬上·生態家”立足“滬上”城市、人文、氣候特征,通過“風(自然通風和風能利用)、光(自然采光和太陽能利用)、影(建筑遮陽、構造遮陽、綠化遮陽和新能源構件遮陽)、綠(環境凈化、屋面綠化、整體拼裝和微藻發電)、廢(拆遷材料回用、城市固體廢棄物再生、可再循環材料選用和設備高效節能)”5種主要“生態”元素的構造,與技術設施的一體化設計,展示“家”的“樂活人生”,引領綠色健康生活方式。
低碳環保低碳環保篇四
31、只要給予一些愛,就能給你帶來郁郁蔥蔥的綠蔭。
32、人人都來愛護它,世界才會更美妙。
33、為了地球的明天,請奉獻您的一小時。
34、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污染、植樹護綠。
35、花草樹木都是寶,沒它我就不行了。
36、綠色是我們的家園。
37、心動不如行動,去怨不如去干。
38、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39、環境好,生活就好。
40、提倡綠色生活,實施清潔生產。
41、樹環保之風,迎美好明天。
42、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
43、使用手提袋,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44、“綠色生死戀”——有綠才有生命。
45、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46、我們是幼苗,我們都需要呵護。
47、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愛護學校從學生做起。
48、建設綠色校園,增強環保意識。
49、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存。
50、保護藍天碧水。
51、讓我們共同擁有一個綠色的地球。
52、保護綠色搖籃,你行,我能!
53、少開車多步行,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54、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55、愛低碳,愛生活。
56、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57、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
58、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共在一片藍天下,讓我們采取新行動保護和凈化我們的地球。
59、大搞愛國衛生運動,鏟除病菌滋生土壤。
60、節能低碳大舞臺,企業有你更精彩。
低碳環保低碳環保篇五
環從元旦到六一,爸爸只收到一張賀卡,取而代之的是短信和電子郵件。特別是電子郵件中美麗的圖片和感人的話語,是那些紙賀卡沒法能比的。這可以節省多少紙張、印刷、郵遞運輸的消耗,少砍多少樹,減少多少碳排放?現在碳排放已經危及人類生存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應對。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平均每人每年各種活動造成的碳排放量約為三噸,所占空間約為一千六百六十八立方米。我國十三億人口,每人減少一點,數量就相當大。
實行限塑令一年多,全國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了三分之二左右,相當于節約石油二百四十萬——三百萬噸,減排二氧化碳七百六十萬——九百六十五萬噸,許多人已經養成習慣,隨身帶一個布袋,進超市少買一個塑料袋就相當于減少碳排放零點一克。
電腦、電視、空調不用要及時關機,而不是處于待機狀態。光是電腦每天大約可以減少碳排放零點三千克。液晶電視平均使用壽命為六萬小時,如長期待機,壽命則能減少到五萬小時以下。
一只普通的電燈泡換成節能燈,碳排放就能減少四分之三。
我們趕緊行動起來吧!為自己和親人,為親朋好友,為全人類,大家都來想辦法,把好辦法介紹給更多的親友!讓每一個人都加入到低碳生活中來享受快樂!
低碳環保低碳環保篇六
1.冷氣控溫不外泄;少冷氣多開窗,實現冷氣控溫。
2.隨手關燈不浪費;隨手關燈關機,精減燈管數量。
3.省電燈具更省錢;少用鎢絲燈泡,多用節能燈管。
4.節能省水看標章;選購節能設備,多用省水結局。
5.鐵馬步行兼運動;多樓梯少電梯,常騎車多走路。
6.每周一天不開車;多乘公交工具,減少開車次數。
7.選車用車助減碳;選用電動車輛,做到停車熄火。
8.多吃素食少吃肉;多餐食用素食,減少食品碳排。
9.自備杯筷帕與袋;自備筷帕與袋,少喝瓶裝用水。
10.惜用資源顧地球;提倡雙面用紙,拒絕過度包裝。
11.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12.每張紙都雙面打印,相當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
13.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14.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15.出門購物,盡量自己帶環保袋;
16.隨手關掉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資源;
17.買電器看節能指標;
18.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19.在使用電腦時,盡量使用低亮度,開啟程序少些等,這樣可以節電;
20.盡量少看電視,建議多看書,既可節電,也可以增長知識;
25.低樓層最好走樓梯,既鍛煉身體又節能;
26.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家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
27.每天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鐘,取代電子鬧鐘;
28.空調調高一度,節電百分之七;
29.用完電器拔插頭,省電又安全;
30.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最好步行或騎自行車),減少地球負擔
32.不亂丟垃圾,進行垃圾分類;
34.用舊的電子產品不要亂扔,要合理進行回收處置;
35.減少住宿賓館時的床單換洗次數;
36.吸煙有害健康,控制吸煙量;
37.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或是在自家種些花草等植物;
39.控制食肉量,對自己,對動物,對地球都有好處;
40.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約水電;
低碳環保低碳環保篇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現代人的祭祀方式、觀念與過去有何不同?我對周圍的市民進行了調查,了解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祭祀方式和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調查:
自古以來,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緬懷英烈的日子。過去,人們通常用燒香、燒紙等方式,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哀悼之情。據統計我國每年清明節期間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清明節當天,全國“白色浪費”高達100 多億元。焚燒紙錢濃煙滾滾、紙灰漫天飛,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山林火災頻頻發生。
清明節人們集中到墓區掃墓,不僅造成嚴重的車輛擁堵,而且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隨著現代經濟水平的提高,一些人還沾染了講排場和攀比的陋習,出現了“手機”、“汽車”、“別墅”等“高檔”祭品,增加了紙張的浪費和安全隱患。
清明掃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低碳環保,文明祭祀,綠色清明隨之興起。
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傳統祭奠方式正在悄然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清明節選擇購買鮮花和水果,寄托哀思。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利用網絡給親人掃墓,這種方式更加環保低碳,漸成時尚。
清明期間,人們或者用植樹、種花、放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或者用開家庭追悼會、社區公祭等文明、環保、安全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
倡議:
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愛護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祭祀,可采用鮮花祭祀、社區公祭、植樹祭祀、洗墓祭祀、音樂祭祀、簽名祭祀、黃絲帶祭祀、放飛思念等低碳、環保、文明的方式。家庭追思會、網絡祭奠、集體共祭、緬懷烈士等新的祭掃方式,既提升了民俗文化內涵,也為傳統習俗注入了生命力。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人們除了祭祖掃墓,還應保留踏青、郊游、放風箏、蕩秋千、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豐富多樣的傳統民俗活動,增添生活樂趣。
清明節,我們不僅緬懷先人,還要保持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這才是清明最有特色、最動人的文化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