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察生活觀察生活篇一
我再一次回到那美麗的故鄉(xiāng),再一次躺在田野里。
這次,我看到了在藍的極透徹的天空中,散落著幾方如絲帕般柔順的云朵。看到了一排風華正茂的青松。青松綠得發(fā)亮,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好似剛剛被一場豪雨洗滌過。青松染綠了山風,染綠了我的雙眸。
美好的天空下一塊石頭吸引了我。啊!原來是一只辛勤勞動的螞蟻。
螞蟻是世上最小的嗎?不,或許從某種程度上講,它們才是最大的!若不信,且看那黑乎乎的小洞口旁,那一個個身披黑甲的小勇士,身負重比自己大出幾倍的食物,一步一步向洞口挪去。其中一只,格外吸引我的目光,它的身形比一般的螞蟻要小的多,好多次,它氣喘吁吁,停下休息,以我的眼光來看,這食物并不多,一粒米而已。甚至有幾次,這小家伙可能是真的體力不夠了,在一粒小石子前,它狠狠地摔了一跤,從手上淌出的血染紅了周圍的片片落花,在午后的陽光中綻放出難以比擬的絕美。它甚至有放棄的`念頭,它打算不要這食物了,向前走了幾步,這幾步異常地緩慢“難道就要這樣嗎,今天我的家人們要吃什么?我還答應孩子今天要帶白米給他吃呢,不行,我才不要做懦夫!”。終于,它回過了頭,不顧手上還在流血的傷口,兩只手放在米上,使勁向上抬起,沉重地放在肩上,每走一步,汗珠與血滴同時落下,一路上,那血與汗的混合物,是它今天努力的見證,它已入洞口,而在旁觀看的我,思緒久久未能回神。
直到天空漸漸變暗,我感覺要下雨了。據我所知,下雨前,螞蟻會把家搬到高處去。這樣雨水才不會沖到它們。
觀察生活觀察生活篇二
清晨,陽光透過窗戶,鳥兒嘰嘰喳喳的歌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啊!一個星期天!沒有作業(yè),沒有輔導班,我應該去外面走走。
走出家門,腳步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廣場花園,本想好好在這花香中沉醉一下的。可是,我的腳步停了下來,竟是如此一幅景象!
抬頭,旁邊的幾棵果樹也紛紛地落下葉子,漫天的落葉,使我的心情更加悲涼,就在上星期,第一次英語考試的成績使我震驚。以前高坐領頭寶座的我,如今,也被殘忍地拉了下來。我多像這落花落葉啊!曾經是多么高高在上,今日,卻如此殘不忍睹。
想到這里,內心的酸楚不禁涌上心頭。老師對我沒了以往的熱情,同學們也冷嘲熱諷。我再也沒了以往的驕傲勁了。我就像這個季節(jié)一樣,枝折花落。
我剛想離開這個悲涼之地,目光落在了其中一棵果樹的枝頭上,竟然結了一個果子。小小的,還透著些青澀。對呀!這還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
我又低頭看著滿地的落葉,它們的下一代不就是果實嘛!還有那些腐爛的落花,葬在泥土中,也是為了果實更好地生長呀!
頓時,我心頭的委屈煙消云散。盡管我心靈的秋天已到來,但我如果放棄,就取得不了珍貴的果實。因為,這也是個豐收呀!此刻,我已明白了這個季節(jié),還有滿滿的希望。
在我的心中,是一座花園,那里也有希望!落花與落葉,終究要成就果實的到來!
觀察生活觀察生活篇三
在學習生活中,明確觀察的目的性,能有大將風度,通觀全局。在觀察活動中,還必須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不一般,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或容易忽略的東西。要想學生寫出來的內容言之有物,這就需要接觸生活,觀察周圍的事物。如:參觀工廠,放短時間的農忙假參加農業(yè)勞動,做一些社會調查,慰問軍烈屬,開展放風箏比賽、賞花、郊游、野炊等有意義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仔細地觀察事物,了解生活。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這樣寫出的作文才不至于空洞無物。
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發(fā)現(xiàn)地球引力,瓦特從開水沸騰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蒸氣的推力作用,魯班因手指被小草割破,發(fā)明了鋸子。這就告訴我們不僅要觀察而且要細致入微。上海有個叫魏曄的五年級小學生堪為楷模。
有一次他看見兩只雞為爭奪一條小蟲發(fā)生“武斗”。小金雞啄著小花雞的頭頸,小花雞又反啄小金雞的'雞冠,斗爭難舍難解。他上去“勸”也沒法勸開,于是捉了兩條小蟲分給兩只雞,這場“武斗”才算結束。他通過細致地觀察寫了一篇很好的日記,這篇日記被選作上海市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所以我們觀察時應力求細心,防止粗心大意。
還有一位教師帶三年級學生到葡萄架下觀察葡萄。
師:同學們!請你們看看這兒的葡萄長得怎樣?(先指導學生整體觀察)
生:這兒的葡萄長得好。
生:這里的葡萄結得多。
師:能用一個詞語來說明葡萄長得多嗎?
生:可以用“一串串”。
師:望著一串串的葡萄,心情怎樣呢?
生:我很喜歡,想摘一顆來嘗嘗。
師:誰能用一句簡短的話說出對葡萄的喜愛?
生:啊!葡萄架上的葡萄多得數(shù)不清,真叫人高興!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葡萄有什么顏色呢?(指導學生抓特點觀察)
生:有些是深綠色,有些是淺綠色,有些是紫色,有些是一些綠一些紫。(口述不清楚)
師:你剛才沒有把葡萄的顏色講清楚。應該這樣講:葡萄有深綠色的、淺綠色的、深紫和淡綠的,還有綠、紫相間的。(老師教學生描述)
師:同學們邊看邊想一想,這綠葡萄這么晶瑩透亮像什么呢?紫色的葡萄又像什么?(啟發(fā)想象)
生:綠色的葡萄像我們玩的玻璃珠子。紫色的像一串串紫紅色的珍珠。
師:講得好!還可以說綠葡萄像一粒粒翡翠,紫葡萄像顆顆紅瑪瑙。(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想象)
難怪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取得成功后,自豪地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智慧,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這番話頗值得我們深思。
作家柳青在談到如何觀察的時候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觀察的態(tài)度問題。一個冷漠無情和對社會事業(yè)漠不關心的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這就是說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熱情------熱情地喜歡人、幫助人、批評人或反對人……”這段話告訴我們:要幫助人,就要設身處地理解人;要理解人,就要觀察人。要學會觀察,就要有滿腔的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積極的觀察分析將令你有意想不到地收獲。
小學語文有篇《美麗的大公雞》,文中有一幅圖。很多同學只注意觀察公雞拍著翅膀的形態(tài),進一步觀察大公雞站在水邊,歪著頭正在看倒映在水里的自身的影子。為什么大公雞要把水當作鏡子呢?只能通過分析才能理解大公雞自我欣賞、驕傲的內部“心理”,這才是觀察的本質。
英國的弗萊明教授是一位發(fā)現(xiàn)抗菌素的先驅者,當時為了研究細菌,大家都用泥土來封口,弗萊明觀察到遠離泥土的地方,細菌繁殖很多,接近泥土的地方,葡萄球菌被消化了。弗萊明陷入了沉思------“發(fā)生融化?該不是有什么東西把有強烈毒性的葡萄球菌消滅了?”這一想,想得太妙了!后來弗萊明在泥土中經過分析、提煉,終于找到了病菌的強敵------就是我們現(xiàn)在熟悉的青霉素。邊觀察邊分析,使弗萊明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獎。只有學會了觀察、分析,才能摘取到成功的桂冠。而作文亦是如此。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就等于教給了他們一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鑰匙。觀察與分析,閱讀與思考,這是從事寫作的前提,是學生積累知識、錘煉思想、豐富感情和提高寫作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在重視學生寫作過程分析的基礎上,要注意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激發(fā)起他們寫作的興趣,并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寫作情景,讓學生“海闊天空”地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己的寫作能力,學生就能自覺、盡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了。我們要銘記巴甫洛夫的這句名言:只有堅持不懈的觀察,才能實現(xiàn)我們美好的理想;沒有堅持不懈的觀察,我們就會錯過很多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
觀察生活觀察生活篇四
說起窗子,便想起心理醫(yī)生常用的一個小測試:讓人們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小房子,心理醫(yī)生會根據你所畫的因素來判斷你的內心世界。當然,窗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窗的有無可間接透露你內心是否封閉。
的確,窗的作用就是溝通房內外的世界。打開窗扉,你可以在陽光中看到自己的房子,可以欣賞到房外的五彩繽紛;也許有時遇到的是狂風暴雨,你的心會受傷,但這都是一份歷練,將使你的心變得更堅強。
窗是一種含蓄的觀望,是一種三思的人生態(tài)度。它不像門一樣直接、開放。窗就像一位害羞的女子撩開一角面紗,觀察屋外的天氣是否適合自己的出行。透過窗子與外界進行眼神、言語的交流,使自己更進一步了解未來,而不至因為沖動摔得滿身泥濘。窗,也讓外界對自己有所了解,卻也不至于完全摸透。神秘而小心翼翼地窺測,這便是窗的魔力所在。如此看來,窗真是一種設計巧妙的工具。
鏡子
從古代的銅鏡到現(xiàn)代的玻璃鏡,鏡子的演化讓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自己。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態(tài)度值得鼓勵,只是自視實在不是一種全面的自我改革的途徑。正如我們無法看到自己的眼睛、鼻子、后背,自視會使人們忽略自身很多缺點。于是,鏡子出現(xiàn)了。
唐太宗曾把魏征比作鏡子,這當然是個老掉牙的比喻,但也揭示了鏡子在精神領域的含義——是一些了解你的人。在與他人交往中,別人對你行為上的反饋就是鏡中的信息,就像我們自我改正的有力依據。生活中也會有哈哈鏡,有的會麻痹你,有的會打擊你,這便需要時間為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明辨是非,在錯綜復雜中找到真我。
鏡子,是一種自我審視的態(tài)度,更是一種無聲的修正與進步。鏡子會阻隔你延伸的視線,卻把你的視線反射向你眼里,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肆意觀望。觀鏡時,不必感到自卑,也不必自傲,那就是一個真實的你,請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你付出什么,它便回贈你什么。多么神奇!
小結
窗子是心有多遠,視線就能走多遠;鏡子是心有多真,視線就反射得多真。窗鏡合一,是一種至高的態(tài)度,它能練就一顆通透的心、堅強的心。在鏡子前整裝,在窗子前觀望思考,然后出發(fā)吧!人生的旅途將在窗、鏡映照下更加光明。
你透過了誰的眼睛
一只驢子在破舊的茅草屋里低頭轉圈,頭套韁繩日夜不停地磨面,孜孜不倦自安天命。其它的驢子總借故嘲笑它們愚笨無知,“你整天只知低頭磨面,根本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會毀掉你自己的!”而這只驢子卻說:“你們有再活潑的腦袋我也覺得只有磨面之用。”動物世界的奇談聽罷不禁莞爾,卻始終無從蓋棺定論孰是孰非。它們的看法及價值判斷的不同歸根于看待問題角度和方式的不同。
于磨面的驢子而言,它透過了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猶如面前立了一面鏡子,它透過鏡子看到了自己低頭的姿態(tài),夜以繼日圍著石磨轉圈圈,便覺得自己的世界本是如此,安于現(xiàn)狀。若此驢子可以透過其它驢子的眼睛看世界,別人的眼睛就是自己的窗子,它將透過這明窗看見外面世界的遼闊和精彩,意識到自己若尚有余力就應跋山涉水另闖天地。
鏡子與窗子,自見與他見,看到的世界于自身而言都是真切的卻未嘗是完全真實的。猶如井底之蛙的一小圈天地與雀鳥眼中的遼闊天宇,都是它們親眼所見的反映,只是透過不同的眼睛而得出大相徑庭的答案。
而你,又是持著怎樣的器具看世界?
透過自己你的眼睛,你看到了身上引以為傲的閃光點和局限于個人認識的灰色調,你也看到了內心深處的考慮和徘徊,千結百轉自己心知肚明。透過他人的眼睛,從多方位審視你和世界,你可以窺見他們眼眸中倒映出的模樣,有真實客觀的時政要點和齷齪可憎的社會陰暗,可以看到他們眼中你笑意燦然的模樣和眼角眉梢若無似有的一抹哀愁。
透過國人的眼睛,看到了幅員遼闊的疆城和富饒的資源,“地大物博”一詞便華麗地被國人盛請出來成為頭頂?shù)墓猸h(huán)。奧運會的佳績成為國人口中津津樂道的談資。而透過世人的眼睛看到的是中國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水平的相距甚遠,51塊金牌也掩飾不了國民身體素質的孱弱。如此,自見與他見相結合才能還原真實的中國和世界。
昨天,你曾透過誰的眼睛看世界,看見怎樣的自己和世界,這已無關痛癢。
今天,明天,讓我們透過自己和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和世界的全貌,讓鏡子和窗子折射出世界的真實和精彩。
你,看自己和世界了嗎?
觀察生活觀察生活篇五
現(xiàn)在正是太陽花開放的時節(jié),還沒走進景點了,我就看見了太陽花。
我走到太陽花邊上,發(fā)現(xiàn)太陽花長得比我高好多好多,它的花蕊比我的頭還要大,它的花瓣是金黃金黃的,有十多片花瓣了呢!它的葉子非常非常的大,碧綠碧綠的,都可以摘下來當扇子呢!它的枝干很粗很粗,像一根小木棍一樣粗,很長很長。
我站在太陽花下面,天氣晴空萬里,沒有濃郁的花香,讓人特別舒適。
太陽花是靠吸收太陽光來成長的,當然也要給它一些水,這樣,它才可以結果,他結出的葵花子,可好吃了呢!
這時,風開始吹了起來,太陽花隨著風一起搖來搖去,發(fā)出“沙沙”的聲音。
我喜歡太陽花,喜歡它的外表和成熟之后的果實!
觀察生活觀察生活篇六
作文教學有“三怕”:教師怕教,學生怕寫,教師怕改,如何克服這三怕呢?從教20多年來,給我最大的體會是:學生要學會觀察生活,才能寫好創(chuàng)新作文。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嘗試了以下途徑,并已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20多篇學生習作經我推薦,或在報上刊登,或在電臺播出,或在競賽中獲獎。
一、關注和觀察生活: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陸游《示子遹》)。學習文章何嘗不是呢?先要在“文”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實踐,需要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
我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為了積累寫作素材,專門在集市上擺設茶攤,免費提供茶水,行路之人喝著茶,聊著天,天下奇聞軼事,不經意間吐露出來,勤快的蒲松齡,絕不放過這些,他總是手記筆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的素材,再經過加工整理,膾炙人口的聊齋故事誕生了。
以上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你身邊的人、 事、 景物,并通過觀察和思考,選取值得記敘的材料。
二 、觀察的方法:
1 、全方位展開,細致深入:
觀察之前要弄清觀察的對象,過去,很多同學以非凡人物、 重大事件、 奇異景物為唯一觀察對象,其實生活中固然有非凡人物 驚天動地的大事,奇異的景物,但更多的是普通的人,瑣屑的事,司空見慣的景物。這就需要我們展開全方位的觀察,不要輕易放過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景物。通過深入的觀察,挖掘出具有新意的反映時代精神或美好心靈的材料。
2 、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
俗話說“一娘生九子,子子各不同”,同時,我們又想到另一句話“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無論是哪一句話,寫小伙子總是“英俊瀟灑,兩眼炯炯有神”,寫姑娘總是“大眼睛,櫻桃小口,一笑兩個小酒窩”之類,這樣寫肯定是不能夠把人物的特點和人物的個性寫出來,以致造成“千人一面,千面一孔”的刻板模式。
請看一個學生對人物的描寫:
他個子不高不矮,身體不胖不瘦,臉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寬不窄,耳朵不圓不長。
這樣的描寫讓人物臉譜化,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以為即使是一類人,也不應該是一樣的,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個性特點。
由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注意寫人的文章,,要注意抓人物的的外貌特征——眼睛的變化,采用畫眼睛的方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有一位學生在《那雙小眼睛》里寫道:“小眼睛眨巴眨巴的,默契配合著令人肉麻的恭維的嘴巴,一睜一瞇,在小眼睛睜開的瞬間,我仿佛看到了兩束攫取的光直刺過來”。
3 抓特征,描摹事物:
天地萬物,各有各的個性,只有找出個性與共性的本質區(qū)別,個體才會鮮明而突出,從而留給人物難以磨滅的印象這便是事物的特點。
七年級下學期,讀完“動物世界”單元,學生們非常喜歡以下這些動物: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具備“音樂天賦”的金龜子,憨態(tài)可掬、溫厚活潑的大熊貓。
學完這一單元后,要訓練學生介紹熟悉的動物,描述動物的故事。我讓學生們踏進農村,回到家中,去觀察牛羊豬狗貓的親熱勁;去聽雞唱鵝鴨叫的農家樂,學生們了解了動物后,更加親近和關愛動物,并且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于是,我便讓學生寫一篇自己所熟悉的動物。
有位同學對小白兔的外貌特征作了如下介紹:
“小白兔全身蓋一層雪白的毛,它像別的哺乳動物一樣,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四條腿,一條尾巴”。
這種介紹仍然是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現(xiàn)象上,嘴、鼻、眼、耳和腿是任何哺乳動物都有的,僅用“全身蓋一層雪白的毛”,不能把小白兔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特征表達清楚。我讓他回去再次觀察,然后修改這一段,該生修改好的文稿:小白兔嘴角尖腮幫不停地顫動,嘴唇裂開成三瓣,眼睛像一對紅色的玻璃球,見到陽光就微微瞇起:耳朵長而直豎,有時還會微微轉動,前腿短,后腿長,跳躍式前進,肉墊腳。爪像趾內側彎曲,尾巴短小,全身披一層柔軟有光澤且雪白的長毛。
通過反復觀察,學生終于寫出了小白兔獨具的外貌特征,從而明白:描寫動物特點,就要具體的寫出動物的色澤、形態(tài)、特性等方面獨有的特征。
如果不是習作者仔細觀察,就很難發(fā)現(xiàn)這些細節(jié)特征。
4 情感導航
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說:“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闡述了情景交融的形象思維規(guī)律。
這就告訴我們“萬物皆有情”,我們觀察的對象往往是客觀的,而觀察的主題卻是充滿情感的有血有肉的人,我們觀察時,均會帶有情感因素,在情感導航下觀察。
帶著情感觀察,在情感導航下觀察寫出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實感。正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驗稿)》要求的那樣“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平時我們要求學生關注親情,關注母愛,關注師生情,關注人間真情,寫真事,抒真情,這樣學生觀察多了,寫作中的`路子寬了,情感濃了,出現(xiàn)了許多真情實感的優(yōu)秀習作。
怎樣使學生的情感成為可能呢?勞動。學生長期不參加體育勞動,不僅養(yǎng)成了懶惰的習氣,導致了體質的衰退,而且與寫作無益。學生在空閑時間參加一些家務勞動或社會公益勞動,有益身心健康,同鳴與傾訴也就在其中。
總之,要寫好創(chuàng)新作文,學會觀察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堅持不懈的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學會觀察和積累,只有材料的倉庫滿了,才能為寫好創(chuàng)新作文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