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夏至詩詞篇一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日雜興(四首)》
年代:明作者:劉基
夏至陰生景漸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鱗不入龍螭夢,鎩羽何勞燕雀猜。
雨砌蟬花粘碧草,風檐螢火出蒼苔。
細觀景物宜消遣,寥落兼無濁酒杯。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閑伴兒嬉。
夏至詩詞篇二
盛夏烈日炎炎,人們也文思泉涌。有關夏至的詩詞數不勝數,今天愛匯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夏至詩詞,希望大家喜歡。
2.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 劉攽《雨后池上》
5.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 李白《折荷有贈》
6.玉盆纖手弄清泉。 ―― 蘇軾《阮郎歸·初夏》
7.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 李白《采蓮曲》
8.別院深深夏篥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 蘇舜欽《夏意》
10.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12.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 蘇舜欽《夏意》
14.綠楊堤畔鬧荷花。 ――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遠》
3.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7.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 蕭綱《采蓮曲》
8.蓮子已成荷葉老―― 李清照《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9.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11.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 陳文述《夏日雜詩》
12.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 白居易《采蓮曲》
13.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 ―― 杜甫《夏夜嘆》
3.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 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8.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 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9.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10.―― 李白《折荷有贈》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里《小池》
12.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蘇軾《賀新郎·夏景》
13.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 杜甫《夏夜嘆》
夏至詩詞篇三
;夏至詩詞自創
【篇一:自編教案集1】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胡朝君
一、情況分析
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
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
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大多數
學生對地理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環境,完
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
教學,盡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
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
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
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
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
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
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
水平。
7、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8、每次單元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
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并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爭創
優秀課件。
11、申請購置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軟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學課時安排
第一周:與同學們談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一) 2課
時第二周: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二、三)2課時第三周: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單元檢測2課時第三周:地圖(一、二)2課時第五周:單元檢測2課時
第六周: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一節大洲和大洋2課時
1
第七周:第二節海陸的變遷 2課時第八周:單元檢測2課時第九周: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2課時第十周:第二節氣溫和
氣溫的分布 2課時第十一周:復習2課時第十二周:期中反饋測試
2課時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課時第十四周:世界的氣候單元檢測 2課時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一節人
口與人種 2課時第十六周: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2課時第十七周: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單元檢測 2課時第十八周: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2課時第十九周:單元檢測復習 2課時第二十周:復習
鞏固練習 2課時第二十一周:復習鞏固2課時第二十二周:復習綜
合檢測 2課時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試
2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緯網的特點及應用,半
球的劃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地球儀認識地球形狀,培養觀察能力,通過制
作小地球儀培養動手能力,通過學習經緯線,逐步建立地球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培養對
真理勇于探索、執著追求的精神。
二、知識儲備: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過程
古代憑直覺臆斷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16世紀麥哲倫
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球體;20世紀從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
地球是個球體。
三、前提測評:
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四、自學、討論、展示:
問題1、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哪幾個
階段?是誰首次帶領船隊環球成功,證明地球是圓的呢?
問題二: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你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
者想到的,說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經過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
為6378千米,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
球并不是一個十分規則的球體。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
問題三:請說出地球的大小即地球表面積、平均半徑和最大周長。
計算極半
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么大小,這個差值能看出來嗎?
問題四:提問:1、地球的表面積是我國陸地面積的多少倍? 2、如果一架飛機以每小時800千米的速度繞赤道飛行,那么環繞地球一
圈大約需要多少小時?
3
問題五:地球儀是什么?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地球儀上有哪些
地理事物?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問題六:
地球儀如何轉動的?地軸是什么?我們地球上有沒有這樣一根實實
在在的軸?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五、我的疑問與思考:
六、達標測評:
(一)選擇題
1.人類的家園是指()
a.家庭 b.家鄉 c.祖國 d.地球
2.進行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麥哲倫 b.哥倫布 c.鄭和 d.庫克
3. 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倫布到美洲大陸 b.麥哲倫環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使用
d.大地測量技術的產生與進行
4.通過精確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 )
a.正圓形球體
b.紡錘形球狀
c.不規則球體
d.規則球體
5.仔細觀察,你發現地球儀上沒有表示出來的事物是()
a.赤道b.地球公轉軸
c.極點d.經線和緯線
6.關于地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是北極點和南極點
b.地軸是地球自轉的旋轉軸
c.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軸
d.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線
4
7.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說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現象是()。
a.太陽東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遠
c.水往低處流
d.日全食
8.經過測算,地球的平均半徑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三)讀圖題
請在下圖中的方框內填出一組關于地球大小的數據。
(四)活動題
1.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2.說一說:地球儀與地球原貌有什么不同?
七,學后反思:
存在的疑問或錯題,難題題號我采取的措施
本節我學會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填寫)
5
【篇二:二十四節氣詩歌】
源:作文網
一、冬至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二、小雪
小雪日戲題絕句
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鉉
征西府里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陰風里,天涯不可收。
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無可
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
乍微全滿地,漸密更無風。
集物圓方別,連云遠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
氣射重衣透,花窺小隙通。
飄秦增舊嶺,發漢攬長空。
迥冒巢松鶴,孤鳴穴島蟲。
過三知臘盡,盈尺賀年豐。
委積休聞竹,稀疏漸見鴻。
蓋沙資澶漫,灑海助沖融。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三、立春的詩詞
我國古人向有立春詠詩的傳統。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寫過一首立春詩: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唐朝立春日時興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杜甫這時憶起了當年在
“兩京”(長安、洛陽)過立春日的盛況:盤出高門,菜經纖手,一個個
迭送白玉青絲,好不歡樂。可是現今經過了安史之亂,困居夔州 (今
奉節),再也不能過那樣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際,只有呼兒覓紙題詩
遣懷。
宋朝女詩人朱淑貞的立春詩,別有一番歡樂愉快的情味: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并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六街指唐宋時就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風俗,立春剪紙或綢絹為旗
幡形戴在頭上,亦稱彩勝,或合稱幡勝。)
朱淑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餅,剪幡勝,好一派迎春景象。詩人
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詩抒懷的好題材。這首詩反映了宋
朝京都立春日的歡樂情景,如此歡快的詩詞在朱淑貞的作品中是不
多的。
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詩反映了農村生活:
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
曲塵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淺淺波。
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彩勝何。
竹茂麥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還有融融春陽耀春市,帆船往來如穿梭。這自然激起了詩人的詩興,而吟詩抒懷,是立春
日剪金幡,扎彩勝無法比擬的。
元貫云石
金釵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
土牛兒載將春到也。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
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四、驚蟄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義雀行和朱
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篇三:自編詩歌總結孫中山的歷史功績】
自編詩歌總結孫中山的歷史功績
河北省涿州市第二中學孟祥健
在總結孫中山的歷史功績時,我把它歸納為一首詩,以便于記憶。
棄醫從政尋救國,
建立政黨思想博;(建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領導革命帝制終,(領導辛亥革命,結束封建帝制)
頒布約法建民國;(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捍衛共和再受挫,(為維護民主共和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
法運動,但都失敗了。)
國共合作新政策,(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丫扇?裰饕宸⒄刮?氯?
裰饕澹?迪止?埠獻鰨?/span
北上宣言運動興,(1924年發表北上宣言,興起國民會議運動)
民主革命先行者。
二戰記憶歌訣
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級中學徐艷輝
一九三八年,
歐洲二戰前。
德吞奧地利,
魔爪向捷探。
慕尼黑陰謀,
綏靖達峰巔。
三九九月一,
德軍襲波蘭。
采用閃電戰。
二戰始發端。
四0年春天,
開始攻西線。
丹挪盧荷比,
相繼遭淪陷。
撤退敦刻爾(克),
軍人四十萬。
法國淪亡后,
空戰不列顛。
四一年夏至,
閃電攻蘇聯。
英勇莫斯科,(莫斯科保衛戰)殲敵五十萬。
八月大西洋,(《大西洋憲章》)羅丘表心愿。(羅斯福丘吉爾)
一二o七日,(夏威夷時間)
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戰爭,
二戰到頂點。
一九四二年,
形勢大好轉。
年初華盛頓,
聯合有宣言。
四二年六月
中途阻日頑。
秋天阿拉曼,
勝利大會戰。
四三年二月,
二戰轉折點。
七月西西里,(盟軍登陸作戰)
意大利政變。
冬天中美英,(11月)
開羅發宣言。
同時蘇美英,
一會德黑蘭。
四四年六月,
登陸在諾曼。
一九四五年,
勝利在眼前。
二月雅爾塔,
三國再相見。(蘇美英三大國)
四月易北河,
美蘇軍會面。(易北河會師)
月底攻柏林,
五八協約簽。(5月9日歐戰勝利紀念日)七月蘇美英,
三會波茨坦。
八月日廣長(廣島、長崎)
各投原子彈。
中國大反攻,
蘇軍對日戰。
八一五光復,
九二協約簽。
勝利紀念日,
四五九月三。
二戰規模大,
影響更深遠。
歷時六年多,
生靈遭涂炭。
摧毀法西斯,
民解大發展。
社會主義強,
科技猛向前。
1、口訣
巧記明清時期文化的口訣山西文水中學侯志剛
明清文化古萌新
科技著作集大成
徐徐送禮隨高峰
理學心學相繼紅
反對封建有啟蒙
炎黃匹夫李贄猛
市民小說更興盛
儒生聊聊紅樓夢
三游水滸梁山空
官修圖書類與叢
永樂大典圖書成
四庫全書清乾隆
耶穌教士西學東
相關熱詞搜索:;夏至詩詞篇四
古人喜歡在季節變化之際吟詩作賦,通過季節的交替來抒發感情或是表達對大自然敬畏。夏至盛夏烈日炎炎,古人也喜歡文思泉涌。小編與讀者分享夏至的`詩詞,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唐朝·權德輿
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唐代·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唐朝·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宋朝·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云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干云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