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認識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要深刻認識到,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是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開展警示教育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剖析嚴重違紀違法干部的典型案例,發揮警示、震懾和教育作用。xx同志強調,要注意發揮反面典型警示作用,用好被查處違紀違法干部懺悔錄,引導黨員干部以案為鑒、舉一反三,做到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xx同志強調,要開展有針對性的警示教育,把未病當作有病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自身免疫力。省紀委《關于推進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態化的實施辦法》明確要求,近些年沒有發案的單位要拋棄“看戲”心態,選取本系統、同行業或外地、外單位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開展有針對性的警示教育。去年以來,我省有一些黨員干部主動投案自首或向組織說明情況,反映出“不敢”的震懾與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政策感召相結合的良好效果。大家要高度重視,任何人都不能在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中當“看客”,抱著“看戲”心態,不能把教訓當“故事”聽、把案件當“劇本”看,看完了就了事,而要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上級要求上來,堅決防止把警示教育當做應景工作,只做表面文章的現象。
二要深刻認識到,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是一體推進“三不”的有力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針。構建“三不”有效機制,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重要思想,是紀檢監察工作從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轉變的重要原則和方法論。“不敢”是紀律、法治、威懾,以嚴格的執紀執法增強制度剛性,讓黨員干部敬畏黨紀國法而不敢,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的;“不能”是制度、監督、約束,也就是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不想”是認知、覺悟、文化,也就是提高黨性覺悟、堅定理想信念,夯實思想根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打通三者內在聯系,在嚴厲懲治腐敗、形成震懾的同時,扎牢制度籠子、規范權力運行,加強黨性教育、提高思想覺悟,實現“三不”一體推進。我省以案促改工作實踐證明,以案促改打通了監督監察、審查調查、教育整改等環節,是推進標本兼治的有效做法,是一體推進“三不”的重要抓手。學校各基層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以xx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為反面教材,強化警示教育,查擺整改問題,健全完善制度,從而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
三要深刻認識到,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是凈化學校政治生態的現實需要。當前,我校正處于完成“推動內涵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xx市委政法委原副書記xx等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政治生態,教訓慘痛。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其意義就在于通過“拔爛樹”、找病根,治小病、治未病,教育引導學校黨員干部正心修身、涵養文化、守住為政之本,真正保護好“森林”。要持續強化嚴的氛圍,注重抓早抓小抓預防,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及時處理,努力讓嚴的味道隨時從空氣里能“聞到”,讓鐵的紀律隨時從耳邊能“聽到”,讓違紀違法者受處理隨時能“看到”,使黨員干部少犯、不犯錯誤,堅持防止和遏制類似問題重復發生,努力營造學校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堅持問題導向,深刻剖析違紀違法問題發生的根源以案促改的最終成效靠“不想腐”,黨員干部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檢視xx違紀違法問題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理想信念喪失。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xx考察時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是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克難制勝不竭的力量源泉”。xx覺得“有錢是資本,有錢才能風光。”“思想上偏一寸,行動上就會偏一丈”。認為當官只是一時,權力過期作廢,正是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下,致使xx價值觀發生扭曲,理想信念徹底崩塌。正如他懺悔書中提到的:“向社會撈取好處,不要白不要的私心在作怪,你求我幫忙辦事,我撈取點好處,總覺得是順理成章的”。因此,從不收到收,從收熟人到揀著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學校黨員領導干部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筑牢信念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是漠視紀律規矩。政治紀律是我們黨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遵守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敬畏之心,最后是要栽大跟頭的。xx作為分管全市反腐工作的副檢察長,肩負反腐的使命和責任,而他卻視黨紀國法如兒戲,執法犯法,最終害了自己,付出慘重代價!正如他在懺悔書中提到的:“我對黨的紀律沒有敬畏之心,對違反紀律的行為很習慣。”xx違紀違法案例警示我們,要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切實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不能私用”;要時刻謹記依紀依規依照程序行使權力,堅持按規則、按制度辦事,任何時候都不能超越職權、違規用權、任性用權,確保權力在黨規黨紀鋪設的軌道上安全運行。
三是政商關系不清。20XX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用“親”“清”二字定位了新型政商關系。在20XX年11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領導干部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線、把好分寸”。xx熱衷經濟活動,和很多商人交往甚密,利用職務便利,大搞“權錢交易”,收受巨額賄賂,并在企業經營、拆遷賠償、經濟糾紛等方面為他人提供幫助,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甚至十九大后仍不知止,最終走向了違紀違法道路。學校黨員干部一定要從中汲取教訓,時刻銘記“賄隨權集”,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好人情交往,守住紀律底線、政策底線、道德底線,防范被“圍獵”,政商之間始終做到相敬如賓、公私分明,真正建立起“親”“清”政商關系,不要等到跌入深淵再后悔。
四是逃避組織監督。《黨章》規定:“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加強監督是我們黨推進干部隊伍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法寶。干部對組織,必須懷有一顆感恩心,對黨忠誠老實,自覺主動接受監督,決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絕監督。xx一方面是在人前大講要堂堂正正做人,一方面卻在暗地里干著損公肥私的勾當。認為收禮品、禮金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讓組織發現就行。在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上自我剖析時,經常“躲躲閃閃,走形式、走過場”,想方設法逃避組織監督。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信任也不是不要監督,監督也不是不信任干部。黨教育培養一名領導干部不容易,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對干部的監督,是對干部的愛護。大家一定要正確對待監督,時刻保持接受監督的態度和自覺,把批評當關愛,把監督當保護,自覺接受學校黨委和紀委的監督,自覺接受班子成員和教職工的監督,自覺接受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養成在組織監督和同志提醒下工作生活的習慣,不辜負黨的信任、組織的重托、群眾的期盼。
三、鞏固拓展提高,確保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要認真組織討論。一個案例就是一副警示良藥,經歷一次教育就要有一次治療的效果。要強化典型案例運用,擴大警示效果,提升教育影響力,拓展教育覆蓋面,將警示教育對象從校中層干部拓展到校廣大黨員干部。今天參加警示教育會議的是學校正處級以上干部,會后,要以基層黨組織為單位,認真傳達學習。學校各基層黨組織要切實負起責任,精心組織,通過基層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座談討論、專題研討、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組織廣大黨員認真學習、開展討論。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發揮表率作用,對照xx案件所暴露出的問題,帶頭進行“黨性體檢”,通過學習使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都能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
二要深入對照檢查。眼前的人和事,殷鑒不遠。xx是xx本地成長起來的干部,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對照xx違紀違法案件特點及案發原因,聯系各單位、各部門的工作實際,切實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認真對照檢查反思。重點做到“六查”:一查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二查黨的紀律規矩是否嚴格遵守;三查黨內政治生活是否嚴肅認真;四查制度是否健全、執行是否有力;五查對黨員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是否到位;六查黨員干部是否忠誠履職、擔當盡責、廉潔自律。要聚焦病灶、深挖根源,切實把問題找準、原因分析透,切實改進提高,整改到位。
三要規范權力運行。學校各單位、各部門要按照今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部署,針對違紀違法案件暴露出的制度上的漏洞、監管上的盲點,認真梳理本單位本部門在工程建設、招生錄取、招標采購、財務管理、科研經費、選人用人、人員招聘、職稱評審、后勤服務等重點領域和崗位的廉政風險點,動態調整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健全完善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腐敗現象發生的概率。要加大制度執行情況檢查力度,明確制度執行的責任,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