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心得體會500字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心得體會篇一
上海市文明委也下發通知,要求迅速在全市形成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濃厚氛圍;推動餐飲企業提供“半份菜”、“小份菜”點餐服務;建立關于餐飲浪費行為的舉報投訴、專項檢查等制度機制,重點加強對商務宴請、婚喪嫁娶紅白事等餐飲浪費行為的監管;探索設立餐飲企業“紅黑榜”名單等。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既是國家的生命線,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線。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
__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必須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要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要繃緊糧食節約這根弦,大力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也有官場的。過去,一些黨員干部在機關中養成了養尊處優,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公款吃喝、公車超標、講究排場、追求享樂等現場屢禁不止,影響了干群關系,也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黨員干部作為“先鋒軍”,要帶頭行動起來,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思想先行,帶頭牢固樹立節儉理念。我們黨誕生在苦難的歲月,無數革命先輩為了讓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清貧節儉的好作風,鞭策廣大黨員繼續弘揚這些優良傳統。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持之以恒,繼續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自己做起、從本單位做起,帶頭“過緊日子”,帶頭培養節約習慣,積極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
行動跟進,帶頭宣傳整治浪費之風。要提高黨性覺悟,做好榜樣示范。口說千遍,不如示范一次。更何況,制止餐飲浪費更多是倫理道德上的號召,并不違規違法,應從思想糾偏、風氣營造入手。黨員干部要首先帶頭打破愛虛榮、講面子、好排場的心理,在公務接待、在機關食堂、在個人操辦婚喪嫁娶事宜等方面,主動從嚴要求自己,主動旗幟鮮明地“制止餐飲浪費”,落實“光盤行動”、拒絕“剩宴”。
習慣養成,帶頭自覺養成節約美德。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帶頭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要時刻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浪費之風,發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真正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國人口多、基數大,每人浪費一點,加在一起就是巨大的損失;每人節約一點,加在一起就是巨大的財富。黨員干部帶頭,人民群眾緊跟,讓節儉節約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用實際行動守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守護國家糧食安全。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心得體會500字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心得體會篇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厲行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是“舌尖”上的浪費,更值得我們深思。七年前,徐俠客在騰訊微博發起“光盤行動”,倡導網友珍惜糧食,加入行動。然而,多年過去了,餐飲浪費現象依然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的指示,就是要把“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真正落到實處,從黨員干部做起,讓“光盤行動”成為最時尚的“面子”。
自“光盤行動”開展以來,從機關到學校,從大餐廳到小飯館,似乎都在積極地參與到此活動之中。一系列活動下來,本該是全民意識得到提高,將“光盤”作為一種道德習慣來培養,營造出“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精神氛圍和環境氛圍。但是,此前曾有報道,說在一些餐廳和單位的食堂,“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合理消費,剩菜打包”的標語隨處可見。可到餐盤回收處一瞧,能基本做到“光盤”的,僅有一半。這就是說,“光盤行動”在一些地方幾乎就成了“形式”。
出現這樣的“反彈”現象,一個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節約意識”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只是把“光盤行動”當成是一次“運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這就把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提到了“立法”的高度,也更體現出了實施“光盤行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提高“光盤行動”的意識,在“立法”制止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這樣“內外兼修”,是從根子上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有力舉措。
當然,要解決“光盤行動”的根本問題,消費者和餐飲業主雙邊的“光盤意識”也是關鍵。很多食客都是“浪費得起”的主兒,且“面子”思想嚴重,特別是請客吃飯,“光盤”或“打包”都覺得沒面子。有這樣的思想作祟,“光盤”的習慣如何形得成?從餐飲業主角度來講,“光盤行動”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太歡迎的。一方面,點菜少了,利潤就低;另一方面,如果總是提醒客人“打包”,好像又是不給客人“面子”,怕失去了客源。一個“消費得起”,一個“唯利是圖”,雙邊的“面子”就導致“光盤行動”成為了擺設。
因此,總書記強調的“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首先要有“長效機制”的監管措施,有關的要求不能只貼在墻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之中;其次,要多渠道讓餐飲業主樹立“薄利多銷”的理念,誠信經營方能行穩致遠;其三,黨員干部帶頭,逐步轉變“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徹底摒棄這種畸形的“面子”觀。“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在長期的多角度陶冶中,“光盤行動”才會深入人心,將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遵守。到那時,“光盤”才會成為人們最時尚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