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本預案設定于職工食物中毒后的緊急處置,要求相關部門在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時,要沉著對應,要在保護自身的前提下,協助防疫部門做好查清毒源工作,防止二次中毒污染,同時要求穩定職工情緒,保障收費秩序的正常運行。
2適用范圍
當職工食物中毒時,啟用本預案。
3職責
3.1分管安全的副處長負責職工食物中毒事故的領導。
3.2站領導、總值班負責現場搶救指揮。
3.3當班班長、稽查員負責現場控制。
3.4辦公室、監控室負責通訊聯系(市、區防疫疾病急救中心:)
3.5辦公室負責控制現場的后勤保障,并封閉食品毒源,協助防疫中心查清食品中毒源,防止二次中毒。
4工作程序
4.1報警
當中毒事故發生(非)當事人應立即向當班班長匯報。當班班長發現當事人有嘔吐癥狀,疑似食物中毒,立即向站領導、總值班報警。站領導、總值班立即趕到現場,掌握現場情況,首先查明是否食物中毒、發生時間、中毒人數,掌握第一手資料。
4.2當班班長指揮稽查人員控制現場,嚴禁人員接觸食物毒源。
4.3根據中毒情況由站領導、總值班撥打(市、區防疫疾病急救中心)請求支援,進行搶救。
4.4核實上報
根據事故發展情況核實清楚由站領導、總值班向管理處負責安全的副處長匯報。管理處分管副處長接報后,根據情況作出決策,布置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進行搶救,根據《江蘇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搶救需要向公司領導匯報,必要時趕往現場或在管理處或以其它適當方式領導搶救工作。
4.5在控制中毒現場的同時,封閉食品毒源,協助防疫中心查明食品中毒源,防止二次中毒。
5指揮
5.1站領導、總值班在接報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趕赴現場指揮,必要時可成立臨時指揮小組,由現場最高領導任指揮長。
5.2發生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時,管理處分管領導接報后應趕往現場協助現場指揮。
5.3首先組織人員隔離、封閉食品中毒源。做好通風工作,確?,F場人員安全,穩定收費人員情緒,阻止事態進一步擴展。
5.4根據事故嚴重程度,要求交警配合疏通道路,進行搶救。
5.5根據事件發展的性質,配合協助公安、防疫部門采取相應的處理辦法進行搶救,盡量減輕損失。
6搶救結束后的處置
6.1對制作現場及餐具、灶具、櫥具進行清洗、消毒、通風,防止二次污染中毒。由辦公室將善后處理結果向站領導、總值班報告。
6.2對冷藏、冷凍食品經防疫部門檢驗后方可食用。
6.3事故處理完畢后,由現場總指揮總結應急搶救工作的經驗教訓,同時提出改進意見,完善預案,并報管理處安全生產辦公室。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學校食堂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二、應急小組成員
學校成立應急小組,由校分管領導任組長,后勤負責人任副組長,成員由食堂從業人員、門衛、寄宿管理教師組成。
三、前期工作
1、嚴把食品原料進貨關。學校飲食服務中心采供組要嚴格把關,確保所采購的原料符合有關規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生安全關。
2、嚴把食堂倉庫關。學校食堂采供組倉庫、各食堂倉庫的鑰匙由專人保管,責任落實到人,倉庫門口有明顯標記,規定非食堂工作人員不得進入食堂倉庫。定期對倉庫里的原料進行檢查,發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嚴把餐具消毒關。學校各食堂對餐具按規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故。
四、突發性事件的處置
1、發現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向領導報告,并積極協助醫務人員進行搶救工作和妥善安置中毒病人,同時,保護中毒現場,及時向市分管領導和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配合衛生防疫部門現場調查處理。
2、根據與學校衛生所簽訂的衛生監督制度,對發現食物中毒癥狀的師生,做好登記工作,共同分析判斷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對可疑中毒食品進行消毒處理,根據中毒原因,作出現場消毒預防措施。
3、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縣教育局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飲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的班、組及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領導責任。根據調查結果,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處分的處理。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為了保障每個員工的身體健康,使員工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以及發現食物中毒問題能夠得以進行及時的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基本措施,結合公司的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在冊員工,飯堂承包商及所有在公司飯堂就餐人員。
3 職責
3.1 管理部負責預案的制定及組織平時演練,飯堂負責每日食品的留樣及事物中毒的預防。
各部門密切配合。
4 工作程序
4.1 事件報告
4.1.1 一旦發生食物中毒,發現人員應及時向管理部或應急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接報后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停止食品供應,并向當地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和醫院報告。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報告。食物中毒有多種情況,在毒物性質未查明之前,應第一時間就醫。
4.2 各組分工
4.2.1 通訊組 負責通知各組成員趕赴現場,報告120救護及整個事件中的通訊聯絡。
4.2.2 后勤保障組 負責事件現場各種器材的補給供應及其它物資保障。統計就餐人數及中毒人數并負責招回就餐離開人員。
4.2.3 車輛調度組 負責物資負責物資運輸,傷員運送。
4.2.4 警戒組 負責保護現嘗保留樣品。發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衛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況。救護組 準備進行在救護車到達之前的急救工作,引導救護車的到達,為增援救援的外來機構到達,指引安排必要的通道,協助救護人員的工作,隨時報告中毒者情況。
4.3 事件調查
4.3.1 在事件調查中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及與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分餐廚師及病人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等情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5 相關記錄
《演練相片》
《演練簽到表》
《演習報告》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維護學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學校衛生安全工作,減少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牢固樹立學校教育“健康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指導思想,切實承擔起教育、管理和保護學生的職責。學校本著為學生和教師的身體健康的目的出發,在加強學校常規管理的同時,加強對食堂食品衛生工作管理,即適應對學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特制定本預案。
二、成立食物中毒預防應急小組
組長:方軍
副組長:
成員:
三、對中毒者采取緊急處理
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2、采取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標本,以備檢驗;
3、組織醫生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5、對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關工具、設備和現場采取臨時控制措施。
四、食物中毒的報告和緊急報告制度
1.及時逐級報告
一旦發生食物中毒,班主任或分餐老師應及時向校領導或校醫報告,學校則向市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和象山區教育局報告。報告內容有:發生中毒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預防方法。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報告。
2.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衛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況。
3.如實反映情況
學校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分餐老師及病人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情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4.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五、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及用具,并進行清洗消毒;
3、對化學性食物中毒,要用熱堿水徹底清潔接觸中毒食品或可能接觸過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對剩余的可疑食物徹底清理,杜絕中毒隱患。
六、防范措施
1、全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學校的食堂要認真貫徹執行衛生部食品衛生以及關于《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辦法》的精神,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2、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的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主題班會、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學傳普及有關的衛生知識,提高食物從業人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衛生管理水平,減少食物中毒發生。
3、前期工作
(1)、食品原料進貨關。學校采購人員要嚴格把關,定點采購,確保所采購的原料符合有關的規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生關。
發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把餐具消毒關。學校食堂對餐具按規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故。
(4)、對每餐的飯菜要做好留樣,取每餐的飯菜25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內保存48小時。
a、食堂應對食品加強衛生管理,特別是肉類、魚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要防止再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污染。食堂人員要重視個人衛生,定期按規定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有不適宜從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帶病者及時調換工作。
b、控制細菌污染。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溫保藏。按照食品低溫保藏的衛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c、殺滅病原菌。殺滅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溫滅菌,當肉類食品深部溫度達80度時,經12分鐘可徹底殺死沙門氏菌。各餐的熟食品和剩飯,在銷售或使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七、突發性事件的處置
1、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時發現食品感官性狀可疑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后,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1)觀察病情,對癥處理。
(2)如確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a對患病的師生進行初步診斷、治療、護理。
b立即報告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搶救措施。
c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者與醫院聯系,救治患病師生。
d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e收集相關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協助衛生部門進行事件調查、處理。
(1)責令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2)由校長辦立即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報告時間距離發病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負責保護好現場,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設備,保護好中毒現場和食品留樣,防止人為破壞現場,等候衛生執法部門處理。
(4)班主任負責協助校醫護理患病學生,如發現人數較多,治療護理在班級進行。中毒師生病情較重、人數較多時,應立即就近送醫院搶救或向120求援。
(5)政教處做好師生思想工作,穩定學生情緒;負責家長的疏導工作;學校落實專人接受新聞部門采訪、應對社會質詢;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6)年段要深入各班級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并預測發展趨勢。
(7)總務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搶救機動車、藥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搶救中心必須品的供應。
(8)食堂負責人要協助衛生部門作帶菌檢查和取證工作,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六、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上級領導和衛生部門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食堂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的責任人、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其責任。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扣發工資、辭退或進行行政處分的處理。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一旦發生食物中毒,現場知情人員應及時向校領導匯報,學校則向衛監所和縣教育局匯報。報告內容:發生中毒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治療方法,若懷疑投毒,則還需向公安部門報告。
二、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小便)要保留,以便衛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情況。
三、如實反映情況
學校負責人及懷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就餐師生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就餐而未發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情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四、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情況之初,對可疑食物應立即停止食用,在衛生部門查明后,確定食物中毒,即可對引起中毒的食物進行處理,采取掩埋或焚燒等方法,對容器要高溫消毒,并采用藥物消毒。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六
為了切實提高我院應對突發食堂食品安全故事的應急救援能力,保障醫院職工和患者的身體健康,根據國家頒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蘇州市發布的《蘇州市突發中毒事件衛生應急預案》等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以防為主。
1、以保障全院醫患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處置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時要以生命救助為主,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將食品安全事故的影響降低到最低。
2、本院職能部門應加強食堂食品安全監管,積極開展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工作,切實做好實施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
3、工作中要以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為指導,與有關政策相銜接,確立決策科學、反應及時的處置方式。
(二)統一領導,協調配合。
1、成立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整合現有資源,提高應急處置效率。
2、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管理的原則,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合作,認真落實各項應急處置措施。
3、健全食堂食品安全信息報告溝通制度,整合本鎮應急資源,加強協同作戰能力;必要時迅速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調度應急資源,以應對突發食堂食品安全事故。
(三)信息公開、科學果斷。
1、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主動公布相關信息,保障信息通暢。
2、食堂食品安全關系全院職工及病患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有關職能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要在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依靠科學,提高效率,采取果斷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搶救傷員,減少損失,并及時將情況上報有關部門。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院職工及病患出現的突發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時的應急處置與搶救措施。
四、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組織機構
成立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 長: 分管副院長
成 員:總務科長、保衛科長、醫務科長、護理部主任
2.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小組成員職責
組 長:負責總體協調,組織、指揮、做出相應的應急工作安排。
副組長:協助現場整體工作安排,收集記錄相關情況,形成文字材料。
組員:負責現場救治,與衛生、防疫、醫療等部門聯系,查明事因,及時落實相關工作安排,并向食品中毒人員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
五、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流程
1.對食物中毒者采取緊急處理
(1)停止使用中毒食品(飯菜);
(2)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標本,以備檢驗;
(3)組織好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4)及時將病人送醫院進行治療;
(5)對中毒食物及有關工具、設備和現場采取臨時性措施;
2.對中毒食品控制處理
(1)保護現場,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材料;
(3)經檢驗,屬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或監督銷毀;
3.對相關用品采取相應的消毒措施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進行清洗消毒。
(2)對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徹底清洗、消毒接觸過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儲過程中的冰箱、設備,加工人員的手也要進行消毒處理,對餐具、用具、抹布最簡單的方法是采取煮沸辦法,煮沸時間不應少于5分鐘,對不能進行熱力消毒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擦拭或用化學消毒劑浸泡。
(3)對化學性食物中毒要用熱堿水徹底清潔接觸過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對剩余的食物徹底清理,杜絕中毒隱患。
4.食物中毒緊急報告制度,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和接受食物中毒事故的報告應及時填寫《食物中毒事故報告登記表》并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說明發生食物中毒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以及食物中毒等有關內容。
5、環境處理組。由職能部門牽頭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種類以及污染影響,在職責范圍內及時控制污染的擴建,消除危害,并對潛在危害繼續監控。
六、責任追究
1.針對外包食堂,我院具有監管職能,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事故),善后工作由醫院藥品食品衛生科,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小組集體研究,制定處置方案。
2.責任追究:外包公司負責落實執行;屬公司管轄的,由食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集體研究決定。
3.事件處理結束后,立即著手清查隱患,堵塞漏洞,組織食品管理和從業人員全員培訓,并對員工進行情況通報和教育。
七、附則
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每年及時修訂本預案。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