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試卷命題報告篇一
基本情況本試卷共三大塊的模式,即積累和運用、閱讀理解、作文。卷面分值為120分,試題以新課標思想為指導,努力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力求指導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從考查內容上看,語文試卷以課內考查為主,課內課外并重,語文學習中應掌握的重要的知識點在試卷中都有體現,且體現得較為靈活,以檢測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的積累、理解、運用能力為主。重點關注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潮流和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語文學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讓課本與生活以及學生的人文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試題的難易的坡度來看設計的也比較合理。從易到難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適當。從難度上,試題比較適中。
1、注重基礎能力和運用能力的考察。在積累與運用版塊中,有了漢字和成語的積累,很好地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引導了老師的教學應注重雙基的方向。古詩詞的積累有所減少,但卻并不局限于課內的考查,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擴展閱讀量,增加視野。病句選擇則進一步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試題貼近生活。仿寫句的試題很有新意,不僅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對生活的升華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尤其是最后一題,考查的是課本內的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首先這是很多老師和學生容易忽視的板塊,而同時這一塊又恰恰是最能考查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道題,這對于未來的課堂教學,有著很高的指導意義。
2、著眼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包含對現代文,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古文閱讀題以課內《口技》為考查內容。題型緊扣課標,難易適中,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現代文的閱讀理解題以記敘文為主,一篇為課內閱讀《斑羚飛渡》,一篇為課外閱讀,體裁傾向于小說。在考查題型上,以內容概括題和語句賞析題為主。這兩種題型首先是中考必考題,在方向的把握上,給了老師和學生很大的信心。同時也給老師和學生提供了演練的平臺和實踐反饋的機會,有利于以后的語文課堂教學。
3、考察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淀。比如第10題,16題和21題。考察學生主觀判斷能力,并要求學生對一些相關現象發表自己的主觀意見,靈活性、思維性較強。必須是學生日常廣讀博覽,有所積淀,方能游刃有余。
4、作文設計貼近中學生活,結合學生實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且對寫作基礎好的學生也是一種挑戰,想要寫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尤為可貴的是此次兩個半命題作文,題目上僅一字之差,“生活”和“生命”,這就很好的考查了學生的思辨思維,倘若不能辨析清楚這兩個詞的區別和聯系,那學生的作文將會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總之,這份試卷,無論是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還是考查教師的教學和落實,都有著和高的價值和意義,是一份經得住考驗的試卷。
1、“積累與運用”主要存在的問題首先在于部分學生對古詩書寫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考查對古詩文名篇的背誦與默寫,考查的詩句都屬于耳熟能詳的名句,而且默寫這一板塊是老師們平時教學中反復強調的,考生答題也存在問題:學生易寫錯別字,上下句搭配錯誤,詩句理解錯誤等,導致全題不得分。另一個問題就是審題不認真,答非所問。
2、文言文閱讀部分理解分析題答題質量較好,大多數學生能充分表述要點,語言準確、順暢而得滿分;只有少數學生要么因不完整,要么因語言表述有問題而失分。翻譯得分也不理想,重要實詞翻譯不到位。
現代文閱讀部分,失分比較多,尤其是課外現代文閱讀題,失分多。主要表現在對文本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徹。在主觀性表述中較為突出,基本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3、作文部分,這次作文是命題作文,從學生答題情況看,出現的問題不少:①敘寫比較平淡,沒有寫出初中學生真實感受,沒有表
達初中學生應有的思想層次。②個別學生甚至出現了離題的現象,另起爐灶。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交了白卷或者隨便抄一篇文不對題的文章應付了事。這一情況,值得我們重視。
七年級參加考試的人數為585人,
總分:均分:及格人數:535及格率:優秀人數:98優秀率:最高分:112最低分:0120-120:0108-119:11102-107:8796-101:13684-95:22472-83:7760-71:3148-59:140-47:6
1、學校方面:
在管理上有所松懈,各種管理制度很健全,但在落實和堅持上不是很到位。對課標、教材的理解程度上有所落后,不能緊跟課改的理念和潮流;對語文學科教學重視程度不夠,有被邊緣化的傾向;課堂教學缺乏有效性,傳統教學的理念和模式依然占據主流;教研活動開展不充分,對課標的研究和學習,對課堂的研究和反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效率等都研究不夠。雖然近兩年大力推行學案導學模式,但基本屬于一些教師的自覺的個體行為,學校缺少明確的模式和具體的操作計劃,對參與課改的老師也缺
初中物理試卷命題報告篇二
現將本人對試卷的幾點評判給我親愛的同學們匯報下:
分試題的內容組織上來看,八年級上學期的不少內容考試中出現,特別是光學部分,這部分本身就比較難,在加上上學期學習的內容,很多同學遺忘的差不多,考前也沒用復習,出乎我的意料。但關于鏡湖的那幾個小點,考試中出現不足為奇,即便是中考也會重復性的考。
很多閱卷的老師都有這樣的一種感覺,試卷很綜合啊,似乎就是中考水準,不過只是去掉電學部分。這么說有憑據的,在試卷的最后一大題,涉及到了發電機的轉子,實際到能量轉換,這個既可以說是八年級機械功部分,也可以歸于九年級內容。
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填空中的作圖不知道有沒有視而不見的,有沒有用鉛筆和尺作圖的,實際肯定是都有。這里對最后一道題的隱含條件的設問,難倒了大批同學,很多同學不知在問什么,不曉得改怎么去解釋。
例如 動滑輪實質 很多同學寫的是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表述的不錯,但題目問的是隱含條件啊,應該是一個等臂杠桿
再如 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說明這個物體受 應該是受平衡力,或者也可以寫成外力合力為零
實驗的第一題個人認為存在諸多不妥之處
① 指向性不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實驗,原題是 瓶子滿灌水(約40cm)瓶口向下,問結果會怎么樣?
從答案來看,問的是瓶內液面變化,很多同學對結果理解不清,
② 表述不完整。
題目只給出前提條件,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操作步驟。只說裝滿水,瓶口向下,中間的過程是什么樣,誰知道誰會做題。
很多同學認為,瓶口在傾斜過程中水會灑一點出來,會有部分空氣進入,當瓶口在液面以下,瓶內的水是減少的,也就是說水位下降了。也有同學認為,若用將瓶口堵住,將瓶口放入液面以下后,手拿來,水應該還是滿的,這樣的分析是正確的,也有同學很細致,他認為即使用手也不能完全保證沒有一點點的空氣進入,手會殘留部分瓶內的水,因此水位實際是下降的,但很微小。
③ 配圖的誤導
覺得配圖有誤導之嫌 ,其一 瓶畫成類似三個部分,而其中靠近水槽的部分與瓶底充滿的水應該填充一樣多,但配圖不符,其二瓶底有一快黑色印記,很多同學認為是墨水,考的擴散現象。這也能講的通。
實驗題二 這題同意認為也有不妥之處。
① 第一個小題是描點作圖,初中物理降低要求,不要做數據描點的擬合,也就是把點在坐標軸上描出之后,畫一條線,要求使盡可能多的點落在這條線上,同時使其余的點在擬合線上的附近。此題要求不高,就是把點 描出用線連起來即可。但可惜的是題目給的坐標的存在問題,縱坐標1距離原點是一個,縱坐標2距離原點應該是2才對,但確實3格。明顯屬于比例標度錯誤。另外橫坐標應該用做一格,這樣在作圖的時候方便,結果卻給的是以1為一格,雖然降低了要求,但也要為難學生一把。
② 語意表述缺陷。問的是選橡皮筋做測力計的原因? 這個原因不好說,會的最多是橡皮筋具有彈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回答了,但題目實際問的并不是這個意思,我覺得應該改成 使用橡皮筋可以做簡易測力計的原理是什么?如果問成原理,我想很多同學就可以聯想到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改卷過程中的有不少同學很好的,把前提條件都寫出來了,也就是在一定限度內,拉力與彈簧測力計的伸長量成正比。不少同學些的是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前者寫正比關系是確切的數學關系,后者是定性描述,二者有區別。
③ 第三小問,問簡易測力計使用時應注意:
注意不要打到自己的手或者打到別人,還是注意橡皮筋要選彈性好的?其實都不是,問的應該就是彈簧測力計使用的注意事項,但在這里這么問很牽強。不適合。
① 可能命題人的選擇是想從生活中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實驗考,因為物理就是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嘛!但越是生活的,學生們的回答越是生活的經驗的,直觀感受性質的回答,從學生答題的表述來看,感覺很不好,很多同學沒掌握物理的語言。
② 八年級下可用來考核的實驗太多太多了,考個測密度的實驗設計也好,考這兩個,只能哎!
③ 最大的遺憾就在于,實驗的設問讓學生不知道問的什么,當然也有學生回答的非常好,等答案都幾乎一樣,可這只是極少數。
初中物理試卷命題報告篇三
1、加強核心知識、能力和題型的考查。“電學”是9年級物理學習的主要知識,也是學業考試中的重要考點,更是學業考試壓軸試題的重要知識載體,約占總考查比例的30~40%。“電學”知識考查方多樣,涉及到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和計算題各個題型,而“實驗”和“計算”是重要的考查載體;此外,“電學”的核心知識是歐姆定律和電功率兩個章節,且“電功率“知識學生剛剛學過,故本次抽測物理試題依據教材設計了物理學中經典的兩個題目:一是“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二是“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的電學綜合計算,試題總體難度較大,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驗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
2、突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體現基礎性。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然處于初中物理考查的核心地位,為此試題1(1)、2(1)(2)等多問考查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和基本計算。
3、突出“科學探究”考查,突出創新性。《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這就是說科學探究既是我們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我們的重要教與學內容。試題中的1(2)、(3)、(4)、(5)、(6)從實驗的故障分析、實驗操作及設計、圖象的分析以及實驗現象的評價等方面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引導加強“實驗教學”。
4、突出電學動態電路計算考查,展現綜合性。在高考綜合考試和時代發展需要的引領下,泰安中考試題中學科內綜合、學科交叉的試題已成為中考壓軸題的首選,為此在試題2(4)一問設計了滑動變阻器引起電路動態變化的計算。
問題1.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比如個別學生將電功率的公式“p=ui”,在運用時錯誤地代入公式“p=”;再比如有的學生將電阻的計算公式“r= ”錯誤地帶入為“r=ui”。
建議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與復習。從以上兩個問題可以看出學生對物理經典的公式出現了理解和記憶的混淆,在教學中要從對基本公式的物理意義和表述等多方面加強教學,此外,教師也要注意從物理量的使用角度引導學生加以甄別,比如功率的符號用“p”、壓強的符號是“p”,確保學生能正確理解和運用基礎知識和公式。
問題2:學生的實驗能力較差。比如個別學生在解答1(1)時,不會正確連接導線;比如個別學生在解答1(3)時,不知道在什么條件下測量額定功率;比如個別學生在解答1(5)時,學生不知道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思想去設計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再比如1(2)中多數學生不會分析電路故障;再比如1(3)中,學生不會根據實驗現象調節滑動變阻器……
建議2:加強實驗教學。在今后的新授與復習中,一定要加強新授實驗的開出率,同時要加強“經典實驗”的重開率,一定讓學生做到“明白為什么做實驗”、“這樣做實驗的目的是是什么”、“實驗數據為什么這樣分析與處理”、“實驗現象怎樣進行分析與評價”……,總之,加強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從“身”、“心”兩個維度親歷實驗,力戒出現“教師空講實驗、學生死背實驗”的教學現象。
問題3: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較差。在2(4)問解答中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小燈泡兩端電壓一直保持前三問中的“4v”不變,故導致整個分析、計算錯誤。
建議3:加強習題規律的研究與方法教學。學科組和教師要積極開展“做萬題、提能力”的活動,尤其是畢業班的后期復習教學中,要站在“方法”、“能力”的制高點上,輻射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和綜合的各類問題解答策略和技巧。
問題4: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應考能力較差。主要表現為:審題能力較差——比如有的學生沒有注意1(1)的存在而漏答;整體搭配時間的能力較差——三個學科的時間分配存在問題;畏難思想較重——受到壓軸試題難度的影響,個別學生對基礎問題也沒有做出正確解答;學生試卷的解答布局存在隨意性——計算題整體解答布局差,比如有的學生直接在試題正文中解答。
建議4:注意應考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導與培訓,確保“會而不丟分”。
初中物理試卷命題報告篇四
本次試卷充分體現了以教材為主的特點,從卷面來看,共六大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通過填空、選擇、比大小、計算等檢測,第二類是綜合應用。檢測內容深入淺出地將教材中的全部內容展現在學生的試卷中,既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學生活學活用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另外,此次試卷注重學生的發展,從試卷的得分情況看,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難獲得高分的。總之,整個命題起到了體現“新課標”精神的導向作用,重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班總人數65人,平均分,及格率100%,。最高分100,最低分75。我班有10人沒上90分,9人80-90分、1人70-80分,由此可見我班在培優方面還做得不足。爭取在下個學期讓80-90分的學生邁向90分,讓70-80分的學生能更進一步,沖向80-90分。
(一、)典型錯誤分析
1、第一大題。部分學生在寫平移和旋轉兩字時,忘記字怎么寫,還有的學生在寫籃球的籃字時寫成草字頭的藍被扣1分。
2、第三大題。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這個題錯的人比較多,多數學生沒有讀題,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的,并有部分學生照著上面的數字把它寫下來都寫錯了,學生沒有養成細心做題、認真檢查的習慣。
3、第六大題。解決問題共四個題,難度不高。但,第二題是連續兩問解決問題,學生在讀題時沒有認真審題馬虎大意抄錯題目中的數字、做完后忘記寫單位、在答題時將第一問與第二問的答案對換。最后一題。小豬488元、大公雞96元,一頭豬一只公雞共多少錢?我想可能大部分學生都還沒有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再加上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弱,所以部分學生可能也是因為題目的意思理解不了,所以都出現了錯誤。也可以只估計其中一種求出二者之和進行比較,或者直接求出他們的實際價錢。雖然方法多樣,但復習不到位,失分比較重。
(二、)存在的問題
1、學生讀題、審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而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部分知識中失分比較多。
2、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因而部分學生由于粗心將題抄錯或數字、運算符號看錯而導致丟分。
3、學生思維受定勢影響不夠靈活。
4、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及分析、判斷能力較差。
5、學生書寫還不夠整體規范,字跡不工整。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利用課堂教學及課堂練習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多采取一些游戲式、故事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加強計算的訓練,課前3分鐘進行口算練習,家庭作業以計算為主,同時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以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給學生創造機會,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合作交流,更好的發揮合作的潛能,使得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他們。
4、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工作。上課多提問,對一些較容易的問題,總是讓他們先回答,下課多輔導,多表揚,少批評,作業盡量做到當面批閱,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鼓勵,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5、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動手操作能力,認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多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讀題,審題,認真檢查的習慣。
20xx年6月29日
初中物理試卷命題報告篇五
一學期的學習結束了,面對同學們的考試成績,感受到一點點喜悅外,感到更多的是不足。為了更好的調控自己今后的教學,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年級進行了試卷分析。
一、卷面印象:
測試卷從概念、計算、應用三方面考查學生的雙基、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試題做到了不偏、不難、不怪,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增加靈活性,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另外,試題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開放性,給學生留有自由選擇解決問題的空間。
二、考試結果情況:
五年級共有9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測試,及格率為100%,優秀率為100%。
三、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填空。
此題共有9個小題,考察內容覆蓋面廣、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第二大題:判斷。
此題包括5個小題,這5個小題出得較好,能考察學生的能力,特別是第5個小題,這個題如果學生不去認真觀察,不去動腦想,就很容易錯誤判定
第三大題:選擇(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此題考察了學生的思維靈活的能力,題意稍微變化,就容易出錯。如:第3題,大部分學生選d,此題也為教師們敲了警鐘,教學不能太死板,要靈活多樣,在發展學生的思維上下功夫。
第四大題:計算。
此題出錯不多,大部分同學對基本計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過程中,有馬虎、不認真現象。
第五大題:畫一畫。
這個題考察學生學生的反思維。
第六大題:解決實際問題。
此題共有5個小題。此題是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并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生活應用能力,但第2小題,雖然貼近實際生活,但有一部分學生不理解題意,所以此題,正確率不高。
三、學生卷面分析:
1、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較好。
2、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弱。表現在學生判斷題、應用題。
3、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在稍復雜的數據和文字都會對一些能力較弱或習慣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卷面上有不少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數據、漏做題等低級錯誤。
四、改進措施:
針對上面的試卷分析及學生的分數分布情況,我將采取下面的改進措施:
1、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發揮教師群體力量進行備課,進而彌補自身個體鉆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討教材,準確把握教材。
2、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3、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活用”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水平。
4、加強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五年級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復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今后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5、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做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教”“善思”“實干”的工作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高的更好。
初中物理試卷命題報告篇六
上中下三個層次學生比例均為2:3:1,本次考試成績:人均分84分合格率100%,優秀率26%,比平時考試成績略差一點,仔細分析,學生失分是這幾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試卷中有一個超范圍題目,(第題中的第3小題),本冊內容只有口頭提問解答題,學生沒有接觸過書面提問自列式解答問題,二是可能小朋友們對新老師不適應。這種正規考試。
本次一年級素質教育試卷的特點:整個卷面布局,難易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人人學必須的數學”。
有60%基礎題。如:數數,填空,加減法,看圖列式等都是每個學生必須理解掌握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時常要用的。并且也是以后繼續學習的基礎。這樣的基礎知識試卷中份量較重,全面檢測了學生對本期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如數數,加減法計算,基數序數概念。
分類,比大小,鐘表問題等,都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這就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價值所在。試卷中有主有次,合理安排檢測內容和題目,并且不是死記硬背能做的,小朋友們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對,這樣既檢測了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又考察了教者平時教學是否具有新的思路,新的理念。素質教育是否落到了平時教學的實處,“不同學生在數學方面有不同發展”。整個卷面布局難易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基礎題60%左右照顧全體學生,大約25%左右中等難度題目,讓學生各顯身手,看誰最樂于思考問題,善于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覺的問題。
如:選擇題中的“十位是2個位是1”,小題和“和是10的加法算式”。如果對有關知識不是理解掌握,就會被幾個有聯系的答案所困感。分類題也一樣,兩組分類都有可能被其中一類只有一個物體而難倒。第九大題3小題雖然有點超范圍,但能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然后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充分展示小朋友們的各自個性特點,各自的思路創意,讓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我覺得也未嘗不可,既然是重學生的素質發展,又何必去追求考試結果的完美呢?基于以上試卷特點,所以考試成績層面分明。基礎題60分差不多所有學生都做對了,說明學生對本冊內容已基本掌握。但高分不易。出現錯誤最多的是分類題,很多小朋友被一個物體也是一類所困惑。選擇題第3。4小題。第九小題解決問題中的第3小題,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小朋友們可能對什么是數學問題不懂吧,所以是花樣百出,秒趣橫生,笑破肚皮。
“什么小東是哪媽媽生的?”“小蘭踢了幾個?”等等,文不對題的,提問與列式對不上號的真是應有盡有。究其原因:可能是小朋友們年齡小直觀形象思維占上風或是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放手不夠,對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吧。就此,本人對本試卷命題方面提一個自己也在深思的建議:第九題是解決問題中的第3小題,能否用一個問題多算式選擇方式出現?或是用圖中條件提出幾個不同問題,讓學生對照不同問題列出不同算式。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此我也想提出幾點共同探討的教學建議:一是“激”,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所以教師一定想辦法激活課堂,讓活的課堂引發學生思維活力,變苦學為樂學,在輕松愉快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并且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體做法:如可選用學習的材料盡量帖近生活,使學生對獲得的有用知識本身有濃厚興趣。再如:多媒體的恰到好處的使用等。二是“促”,老師盡心盡力搞好組織教學,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為學生最大限度的提供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途徑和空間。比如: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樂思想說敢說,從而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的問題能力。形成創新意識。“創”“心術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必得”。
為學生創造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喚起他們捷徑欲望。如:根據小朋友們的年齡特點選擇恰當動畫,活動,故事,游戲,操作,猜謎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我們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持之以恒,必然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