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總結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班小海軍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民族服飾真漂亮”共分為兩個教學活動,第一個活動主要讓幼兒感受民族服飾的特點,簡單了解藏族、新疆維吾爾族、苗族等比較多見民族的服飾特征,讓幼兒在說說自己最喜歡那一套服飾、為什么的基礎上,加深對服飾特征的了解,并能在老師出示相關圖片的時候,進行正確區分。第二個活動是鼓勵幼兒來繪畫和表達,是在前面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把自己最喜歡的民族服裝大致特征表現出來。應該說兩個活動對幼兒來說都非常重要,本次分析主要圍繞第二個活動展開:也即繪畫過程。在教研組老師研討和商量的基礎上,我們又準備了很多關于民族服裝的范畫豐富,以幫助幼兒理解不同于漢族的服飾。一開始布置孩子們進行繪畫,幾個孩子比較猶豫,我進行了巡視觀察,或者給孩子們添畫一筆,或者給孩子們一個大致的輪廓,孩子們開始進入角色了,但是有個別孩子還是沒有表現民族服飾這一特征。我于是請個別表現出民族服飾特征的孩子來展示作品,然后我進行了示范和講解,告訴幼兒民族服飾突出一個線條的表現以及服裝形狀(包括開口、紐扣、衣服長短設計、頭巾、掛件)等的表達。接著再請幼兒進行繪畫的時候,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繪畫找到了感覺。
都說繪畫和語言是融為一體的,說能為幼兒繪畫做好鋪墊,繪畫能讓幼兒說的內容更加豐富。第二次活動需要讓幼兒在了解民族服飾的基礎上,進行手腦并用表達,也即繪畫。前面的活動已經讓幼兒充分了解了服飾的特征,教師在繪畫前讓幼兒又一次觀看各種圖片,承上啟發式的談話,能讓幼兒馬上回憶起已有的經驗,進行口語表達,為繪畫打開一個廣闊的思路。然后教師進行地民族服飾的范畫展覽,讓幼兒在欣賞、回顧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地交流,并為幼兒創造一個空間,讓幼兒與伙伴商量,并可以模仿,可以自己設計,雖然是“留白”的空間,但是可以豐富幼兒頭腦中對服飾的印象。接著,我讓幼兒進行第一次繪畫表達,并進行展示,一是幫助繪畫展示的本人以自信,在第二次繪畫的時候進行創作。二是經過大家的展示交流,豐富其他小朋友的視野。 于是,有了交流的基礎和進一步的豐富,讓幼兒進行第二次繪畫,可以添加,可以再創造,也可以設計。孩子們就能從容自如地進行自我認識的表達了,也不張望著希望老師幫助,而是很認真地低頭畫著,不時有孩子把自己的新創作給我欣賞,問我畫得怎樣?從第二次畫的結果來看,能判斷孩子已經理解了這樣一個主題。最后,我請孩子們將繪畫的服飾剪下來,和老師一起布置了一面漂亮的墻飾。看著孩子們在自由活動的時間里,就圍繞著漂亮的墻飾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我能感受到孩子創造的快樂,我在想如果能再給孩子一次繪畫的機會,他們將創作得更好!
在繪畫之前,老師千萬不要表現出對服裝的畏難和恐懼,老師的自信能帶給孩子們更多繪畫的自信。另外一個,在觀察了相關作品之后,如果發現孩子確實在表達上有困難的,就需要及時地讓孩子們停下來,進行相關的技巧輔導,以及時幫助幼兒克服困難。
大班小海軍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最近聽到一位媽媽說:“孩子太爭強好勝,不知道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案例分享:聰明、漂亮的彤彤在幼兒園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她的個性太敏感好強了,什么都想表現得最好。如果老師表揚了別人,沒表揚她,她就會記得特別牢,非要下次爭個表揚;還有做游戲、參加活動等,她都要搶在前面。雖然有好勝心很好,可以讓孩子學會競爭,但是當她得不到第一時,就會不高興,甚至會哭鬧。
孩子“爭強好勝”,這事得兩說:它能讓孩子積極進取,力爭把事情做好;也能讓孩子缺乏寬容心,不能包容別人,形成自我封閉、孤僻、的人格。
專家說: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什么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和父母的贊揚。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看問題容易鉆牛角尖,比較極端和情緒化,所以好勝心表現得特別強烈。
孩子“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
1、一些孩子面對挫折、失敗,會采取回避、逃避的態度。比如,媽媽批評孩子畫畫不認真,不如隔壁的優優畫的好,聽到這話孩子干脆就不畫了。
2、另外一種孩子一旦在游戲中輸了,或是做什么事情比不過別人了,就會大發脾氣,哭鬧以示宣泄。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避免極端思想家長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不要對孩子一時的成敗斤斤計較,贏了就把孩子大加夸獎,輸了就罵孩子“笨”,責怪、嫌棄孩子。
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么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
tips:可以用故事、生活實例和成功榜樣作為范本,讓孩子懂得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關鍵是要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學會吃一塹長一智。
不壓抑孩子的好勝發現孩子特別爭強好勝后,成人不要壓抑這個小小的“好勝者”。
tips:1、把孩子的競爭心引到值得競爭的方面來,而不是事事拔尖、處處要強。2、教孩子學會不以“大哭大鬧”來取勝。防止孩子通過好斗等不合理甚至是偏激的手段來爭輸贏。讓孩子明白“勝利”來自于努力。
了解原因,講清道理
有的孩子異常好強、自信,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有時孩子對大人的話不肯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成人要了解孩子不愿接受的原因。
tips:這種原因可能來自各方面,如所提要求的內容是恰當的,但不合時機,孩子缺乏情緒準備;孩子對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或成人引導不夠等。
這時,家長應進行曉之以理的教育。講道理時,不能太抽象和過于深奧,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同時要特別注意反饋,允許孩子爭辯和反駁。
放手讓孩子多去磨練在日常生活中不溺愛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是很重要的。因此應更多地給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面對問題,培養堅強的內心。
小鏈接:現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對下一代進行挫折教育,如日本的家長送孩子到中國參加草原夏令營,嘗嘗吃苦的滋味;美國的家長把孩子放在荒島上,讓他們懂得什么叫饑餓,學會生存;英國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長距離徒步行走,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的韌勁。
所以,我們的家長也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經歷些困苦,盡量讓孩子在克服日常種種困難中磨練承受能力和戰勝困難與挫折的良好心態,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大班小海軍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沙包是孩子們熟悉并且經常玩的自制玩具。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沙包來貫穿在整個游戲中,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能夠得到鍛煉。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沙包游戲,通過幼幼互動、師幼互動,貫穿游戲情境,以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以愉悅地心情投入到整個活動中,身體各個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本次活動目標首先是在游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鉆爬等綜合能力。其次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我在設計活動時,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讓幼兒聽音樂自由進場,然后進行熱身運動,抖抖手,抖抖腳,在放松的音樂節奏中,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游戲的樂趣,為后面的活動做好準備。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孩子們好奇、愛探索,教學過程中為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首先我出示沙包,讓幼兒說說沙包有哪些玩法。再讓幼兒找一個空的地方自由探索沙包的多種玩法,在活動過程中,我不斷根據游戲情景的發展和活動的進程,啟發幼兒創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據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通過提醒、示范的方式,讓孩子們練習在游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鉆爬的能力。這樣既讓讓孩子們學到了新的玩沙包的方法,又為后面的比賽做了鋪墊。在比賽運沙包的游戲中,我創設了有趣的情境,讓幼兒先學小烏龜背著沙包(鉆過山洞),頭頂沙包走過(小橋)。再學小兔雙腳夾沙包,再把沙包扔進倉庫(呼啦圈),幼兒表現的非常活躍,都很投入,幼兒很喜歡玩。第三部分是放松活動。總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是讓幼兒自主進行的,使幼兒感到高興和快樂。
但我在教學過程中,自己覺得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孩子們探索沙包的玩法時,沒有引導他們合作玩同一個沙包。
2、在給孩子們分組進行比賽時,可以讓幼兒自由進行組合,而不是教師進行分配,活動后應及時進行小結,讓孩子們知道活動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
3、比賽優勝者要及時給與獎勵,這樣可以增強孩子們的積極性,體驗成功的喜悅。
大班小海軍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大班科學活動《白天與黑夜》,讓我有了一次不一樣的教學感受。活動一開始我和孩子們一起念了一首在這個主題里他們覺得最美的詩歌《我喜歡長長的夜》。孩子們伴隨著音樂用溫馨好聽的聲音把這首詩歌念了一遍。當他們念玩詩歌,我就切入本次活動的主題,便問孩子們:“長長的夜晚那么美好,你們知道夜晚是怎么來的嗎?”一個問題讓孩子們在思考中進入我的活動預設。大家開始猜測,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每當聽到孩子們不一樣的回答聲音,我總是很開心,說明孩子們都在動腦筋,不管正確與否,他們都在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疑惑中,我拿出電筒和地球儀,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用實驗的方法來讓孩子了解白天和黑夜的轉變過程。我問孩子們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你瞧,那么手電筒的光代表什么呢?一些孩子告訴我那是太陽光。知道了這些,我就開始操縱地球儀自傳,然后請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用地球儀和手電筒模擬白天和黑夜的形成,這個模擬實驗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也比較容易操作,孩子們在觀看的時候,也很快能判斷出白天和黑夜。我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孩子們繼續觀察白天和黑夜的轉換情況,正在這時,張羿突然舉手。我問他:“有什么不明白的嗎?”他問我:“老師,我們的地球會不停的轉,太陽是一直不動的嗎?”聽到孩子的問題我有點吃驚,轉而一想,發現孩子真會觀察,因為我一直拿著手電筒,而只在轉著地球儀,這個細微的動作就引起了孩子的思索,真是個有想法的孩子。對于孩子的提問作為老師應該在態度上給予肯定,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難能可貴的,于是我告訴孩子其實太陽它也在不停轉動的,只是老師沒有這樣的道具,所以用手電來代替,我還在孩子們中好好表揚了張羿的愛思考。這一表揚倒是激發了很難多孩子提問的積極性,也使得之后的活動不能再按我的常理出牌。這個孩子的一個問題,引發了我們班級的十萬個為什么的出現。沈欣瑤馬上舉起手也問我:“老師我也有不明白。”我高興地對他說:“你說吧。”“太陽照著我們就是白天,那有時候下雨天沒有太陽也是白天呀?”“哦,那不是因為沒有太陽,而是太陽被云遮起來了。”陳一帆也問我:“老師,太陽怎么會亮的呀?”“哦,因為在太陽的身體里有藏了很多很多的火種,你說它想不亮行嗎?”孩子們一個一個的提問,我一個一個的回答,孩子們覺得我很厲害,我也覺得自己對付孩子還蠻有一套。對于孩子們小兒科的問題,我不怕他們把我問倒,于是我還是任由他們繼續提問,這時黃子俊問我“老師,那我們為什么會有四季?”一聽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孩子問得好有水平,看來不能小瞧他們。我開始迷茫該怎樣給他們解釋這個問題呢,最后還是在一邊演示一邊講述中讓孩子們了解四季的產生是由于地球自己轉的時候還在繞太陽轉的原因。有孩子還問我:“那月亮是怎么轉的?”孩子們的問題越來越多,直到下課了還在問我,雖然感覺這樣的課堂最有活力,但我也很怕自己招架不住。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我想,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尤為重要,有好奇心的孩子,才會形成主動探索和勤于思考的好習慣,才能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有鉆研精神。同時作為老師在我們希望孩子能成為勤于思考、知識淵博的人的時候,自己也要多多學習成為那樣的人,才能給孩子很好的榜樣作用。
大班小海軍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美麗的梅花》我采用的繪畫方式是吹點畫,利用顏料,灑在畫紙上,用吹的方法,吹出梅花的枝干,自然的造型給畫作增添了不少的生動。接著用手指點出梅花的形象,簡單又有趣味性。
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吹點畫,他們都覺得很新奇,都能夠積極參與,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例如:梅花樹長得怎樣?有的幼兒回答:歪歪扭扭的,下面粗,上面細。孩子們在細致的觀察下,回答的很好,我給予了表揚。
1、由于幼兒第一次嘗試吹點畫的作畫方式,在滴顏料的時候不能掌握量,有的太少,吹不開,有的太多,變得一團黑。
2、幼兒手點梅花時,由于紅色顏料調的太稀,導致幼兒點完梅花以后都化開在了一起,看不出梅花的形狀了。
雖然,這節課有很多的問題,但是幼兒對于本次的活動充滿了興趣,我將會把這些材料投放到美工區,供幼兒多次感受吹點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