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難忘的研學旅行篇一
周一的清晨,春光明媚。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背上行裝離開熟悉的校園,依依不舍地登上大巴,朝心馳神往的“楚安利生研學基地”駛去。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瞧,我們四連的隊伍就如同一顆顆挺拔的松樹,在“風雨餐館”門前排得多么整齊呀!隨著趙教官洪亮的一聲背誦餐前訓令,大家異口同聲道:“軍井未掘,將不言渴;軍灶未開,將不言餓;雨不穿蓑,雪不穿裘;將士冷暖,永記我心。”在這里,只有當連隊里所有人做到聲音整齊并且響亮,才能享受到這般十分鐘的美味佳肴。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一周嚴格的跨立、立正、稍息等軍姿晨練,看起來非常簡單,但要做到軍人標準和統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兩眼平視前方,挺胸收腹,雙手緊貼褲縫”,在教官的口令聲中,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時間過得如蝸牛爬行一樣慢吞吞的,漸漸地我的左腳水泡開始疼痛,雙腿發麻像被灌了鉛似的沉重。堅持就是勝利,看著同學們屹立在風雨中的身影,為了連隊榮譽,我決心強忍著。一番痛苦的煎熬后,終于迎來勝利的歡呼——休息十分鐘。
“加油,加油,加油!”在“空中五連”處,不時傳來我們四連同學們的吶喊助威聲。這是研學第四天上午的拓展課,跨越高臺上連續的五種橋。當輪到我上場時,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安全服,按要求做好防護措施,便一鼓作氣向前沖去。可天有不測風云,到達斷橋時,望著對面遠距離的黃色的鐵板,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膽怯地停下了腳步。“你稍稍往后退一點,再助跑一下,使勁一躍就過來了!”此時,教官的指導、同學們的鼓勵和腦海里浮現出的紅軍長征克服艱難險阻的情景,不禁讓我鼓足勇氣一躍成功。
五天獨立的研學旅行豐富多彩,教會了我自理、團隊協作和勇敢,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國防軍事課外知識,收獲了這個春天里最難忘的一段美好記憶。
難忘的研學旅行篇二
12月12日,我冒著刺骨的寒風來到學校,準備第一次研學旅行。
出了三翁花園,我們來到了名人雕塑園。名人雕塑園共記錄了66位名人,分布在四方,錯落有致。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湯顯祖了。湯顯祖是我國著名的戲曲家、文學家,被稱贊為東方莎士比亞。他還創作了巜還魂記》、巜紫釵記》、巜南柯記》和巜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金溪紅色后龔村。在革命先烈的雕塑下,我們舉行了唱國歌儀式。
之后,我們來到了最后的研學地點--竹橋古村。走在木橋上,感覺自己穿越到一百年前。進入竹橋古村,映入眼簾的是三口井,像一個"品"字。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人品。路都是用石子輔成的,構成一個"本"字,叫我們做人要本分。有一句古話叫"抬頭做人,低頭做事。"這里的人民也是如此。最讓我驚嘆的是這里的排水系統。村民都在池塘里洗衣服、洗菜,可池水依舊干凈。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每個池塘都連接著暗道,來回凈化水質,所以池塘百年不臟。
這一天讓我感到意義非凡,使我學到了不少知識,也讓我明白我們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難忘的研學旅行篇三
上周,老師發了一本“旅游手冊”,不用說,肯定是要旅游了,班級立即熱鬧了起來,大家都互相猜測這次要到哪里去,可一聽老師說下周五才去,班級里頓時安靜了,我的心也涼了半截。沒辦法,等唄!
等待的日子真是煎熬啊,終于到了旅游的日子了,大家興匆匆地上了大巴,誰知道目的地離學校很遠,坐了一小時左右的車才到達第一站——丹頂鶴濕地生態保護區。
一下車,一座很特別的建筑物就闖入我的視野,遠遠看去,那座建筑物就像一只丹頂鶴,正昂首看著天空,仿佛正要展翅高飛,真是太有創意了!
我們在那只“鶴”狀展館前排好隊,便跟著老師先參觀了展覽館,展覽館展示的都是關于鶴的知識,令我大開眼界。
從展館出來后,我們步行來到徐秀娟故居。在去的路上,導游就陸陸續續地跟我們講了護鶴烈士徐秀娟的感人故事。參觀完故居還在廣場舉行了祭奠儀式,隨后給徐秀娟墓敬獻紙花。
接下來就要去看放飛丹頂鶴了,可這時的我們早已經筋疲力盡,感覺腿腳已經不是自己的了,肚子也在唱“空城計”。終于到了放飛丹頂鶴的廣場,也是我們吃飯的地方。我們打開自帶的飯盒,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完后,就看到丹頂鶴放飛的場景。只見一只只丹頂鶴展開翅膀飛向天空,那陣勢就好像剛下課的我們一起沖出教室一樣,非常地壯觀。
吃完午飯,我們就去了下一站——黃尖牡丹花園。
一會兒,前面的同學突然大叫一聲朝右邊小路跑去,我趕緊走到前面,往右一看,原來是一個小型游樂園!里面很多娛樂設施,玩了好久,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喂孔雀,當時看它在籠子里吃旁邊的草,我們也喂它吃了好多草才走開。走了一圈回到門口,結束本次的旅行。
短暫的一天不僅讓我收獲了快樂,更讓我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知識,真是一次難忘的研學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