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教案小幫手篇一
昨天是半日調研活動,我的教學活動是數學活動《分一分》和小組活動《我的小組》,孩子們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中,教具的運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基本能獨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動腦筋探索,獲得經驗,多種智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但是在數學活動《分一分》時,很多地方都有明顯的不足之處,首先是教學活動的難點達成很不理想,第三個大環節,只有極少數幼兒能根據歸納出的單雙數規律,準確說出10以內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運用雪花片兩個兩個的`分,自己設計的操作單,不太好,幼兒不易掌握,而且跟后面的一次操作沒有遞進,沒有深入。經過陳老師的指點,換一張表格操作,我覺得很有道理。
其次是對于個別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啟發不到位,例如:蘇蘇小朋友,兩次的操作都是錯誤的,以后我要多幫助這些孩子。
最后是單雙數的顏色,出現了明顯的錯誤,應該與最后一次操作(糖葫蘆)的顏色要一致,這樣孩子們更容易理解。
小班數學教案小幫手篇二
“分糖果”是第三個“分一分”活動。在教學目標中明確的寫著:能力目標是體會物體分組有不同的.策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在教學例題時有些同學能很快的知道20塊糖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到4塊糖。但當50塊糖分給4個小朋友時,有很多同學是不知道如何分的,當我問同學們還有什么方法時,同學們都搖頭,只有一個同學舉手。當她把答案寫出來時,同學們都笑了還有的孩子喊出:“錯了。”我讓他說說自己是如何想的,這時孩子們才明白。
于是有一些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會分了,可是還是有許多的孩子不會分。很顯然教學目標沒有完成。事后和平行班的老師交流,得出了解決的方法。
1、讓孩子明白題意,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結果。
2、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比較,使學生從中探討出一些估算的方法。
3、注意講清分得每一個步驟讓孩子有個清晰的思路。
4、對既直接又簡單的方法應肯定,鼓勵,這樣孩子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才會采用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
看來,教研對我們的教學是多么的重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不懂就問——不會就問——不恥下問,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小班數學教案小幫手篇三
本次活動把對點數的要求融入到游戲的規則之中,以"種樹"這個簡單的構思將情景性教學游戲貫穿始終,促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思考、體驗,達成教學目標。
脈絡清晰,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手口一致地點數3的數量物,難點是說出總數。節律感是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基礎,因此活動開始,我設計的是以幼兒邊動手邊念《手指變變變》的環節。接下來幾個環節都緊緊圍繞目標服務,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
運用兩大教法,讓幼兒趣味學數學。一是操作法。活動一開始,我就設計了師點數和幼兒點數兩個環節,給每個幼兒充分操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幼兒在體驗中找到點數的規律,讓每個孩子在獨立操作、親身體驗中找到答案。
二是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更是小班數學教育的靈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要讓幼兒保持興致、驚喜不斷,才能夠吸引幼兒注意,進行有效教學。活動中我創設了奇趣的`數學點數游戲,如"種樹"、"種花"等,讓幼兒對點數始終興趣不斷。
二期課改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為幼兒提供適時、適宜、適度的教育環境,以促進幼兒的發展。而手口一致的點數,只有在實踐操作中,讓幼兒們去反復練習、反復操作,才能習得。從幼兒的操作中,我也感到,只提供簡單的物品數量還不夠,還要提供多種多樣的形象的物品,以提高幼兒的點數興趣,再提供一些數字,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要。
小班數學教案小幫手篇四
活動目標:1.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興趣。2.喜歡操作,擺弄,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簡單的分類。活動準備:小狗、小貓、小兔的圖片,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餅干若干活動過程:一.引出主題1.“今天我們班來了幾個小動物,現在請他們出來”教師出示小動物圖片,模仿小動物的口氣介紹自己并向小朋友問好。二.送禮物1.它們第一次來我們班,小朋友有沒有禮物送給它們。2.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凳子下面找找看,有沒有禮物,說說是什么形狀的,是哪個小動物喜歡的?3.請小朋友將自己的禮物送給相應的小動物。4.小朋友送了禮物,老師也要送禮物給它們。三.出示教具1.“老師現在給每個小動物一個盤子,禮物就在這個錦囊里,猜猜是什么?”2.請幾個幼兒上來摸摸看是什么,應該給哪個小動物,并與老師一起數數它們分別有多少餅干,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四.教師講解在《小朋友用書》上,小狗、小貓、小兔還沒有分好餅干,請小朋友幫它們一下,小朋友把餅干剪下來貼到相應的小動物那里。五.幼兒操作并強調用剪刀的安全,幼兒操作教師來回指導。活動延伸:請小朋友把作品放到展覽處展示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對。
小班數學教案小幫手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分析圖形的特征,認識分類標記。
2、能按圖形的某一種特征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2—3種不同類型的玩具若干,分類標記卡片(如大小、形狀、顏色)共6個。
2、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卡片(包括不同大小和顏色)若干,分類盒(包括大小、顏色、形狀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聽信號分兩組”
玩法:教師在活動室的地板上畫出一條界線,請幼兒按指令進行游戲。如:男孩子站在這邊,那孩子站在那邊;穿裙子的在這邊,穿褲子的在那邊;梳小辮的在這邊,沒梳小辮的'在那邊……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想法和具體情況確定分類標準,組織幼兒進行分組游戲。
二、認識標記符號
1、教師出示分類標記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標記符號的名稱,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分別出示一個標記符號,幼兒拿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卡片,并說出圖形的特征。
三、放玩具
1、教師出示不同類型的玩具,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并點數各有幾個。
2、引導幼兒將玩具按名稱、顏色或質地等分類,鼓勵幼兒說出收拾及整理玩具的不同方法。
3、教師出示分類標記卡片,幼兒說出標記卡片代表的玩具種類,引導幼兒將標記卡片貼在相應的分類盒上。
4、請幼兒按標記符號將玩具放在相應的盒子里。
四、觀察畫冊《怎么分》
1、說一說,圖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各有幾個?
2、想一想,這些分類標記符號分別代表什么?怎樣將幾何圖形分類?
3、做一做、幼兒按分類標記卡片將圖形畫在性贏得方框里。
4、數一數,方框里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日常生活教育及區域活動投放材料:
引導幼兒觀察數學《“六一”節真快樂》,引導幼兒講述畫面內容,讓幼兒分別說出有哪些國家的小朋友在一起慶祝“六一”,然后引導幼兒點數圖中物品的數量,觀察彩旗的排列規律。
家園共育:
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身邊的各種材料,然后讓孩子練習按顏色、形狀和大小等特征分組。
小班數學教案小幫手篇六
我根據幼兒愛吃的特點,設定了小班數學教學活動《好吃的蘋果》,希望孩子們在想要吃的欲望下能夠學得更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幼兒說一說,一個蘋果可用幾表示,一枝鉛筆用幾表示,一筐蘋果又用幾表示?又做了摘蘋果的游戲,讓幼兒模擬一種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經驗,使幼兒知道了“1”可以表示生活中許多不同的事物;“1”它可以表示單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有時它還不是表示數量的'多少。
在本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堅持師幼之間、幼幼之間的雙主體、多邊互動的原則,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信任他們的創造潛能,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
上完這節數學課,我反思了許多,我認為我們要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本次的數學教學活動,使我認識到雖然幼兒的年齡較小,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非常豐富的,當我讓幼兒舉例說出生活中的單個“1”和整體“1”時,孩子們都非常踴躍地搶著回答。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幼兒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小班數學教案小幫手篇七
1.能手口一致的點數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初步知道相同數量的對應關系。
2,3,4,5點數的衣服各四件
2,3,4,5點數的圓點卡片各一張
1.找相同顏色的衣服
今天貝貝班來了一位朋友,是誰呀?(小兔子)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
小兔子開了一家服裝店,里面有好多的衣服,但是她不知道怎么整理,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她把相同顏色的衣服放在一起。
一共有幾種顏色呀?
2.數紐扣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黃色衣服上的紐扣數都是多少呀?(以此類推)
3.取點數排列
在黑板上出示數量分別為2,3,4,5的圓點卡片,引導幼兒根據衣服上紐扣的數量,來取相應數量的卡片。
誰來幫圓點卡片找到相同紐扣數的好朋友呢?
4.親親一家人:幫熊爸爸找家人
熊爸爸和熊媽媽還有小熊去公園玩,但是走散了,誰來幫幫熊爸爸,幫忙找一找熊媽媽好熊寶寶。我們把相同顏色衣服和相同圓點的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連在一起,讓爸爸拉著媽媽,媽媽拉著寶寶在一起。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在旁指導。
5.講評
熊爸爸都找到自己的家人了嗎?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找找看。
老師也找到了熊爸爸的'家人了,我們來看看找的對不對?(播放ppt)
整個活動環節清晰,利用了小白兔開服裝店的場景,讓孩子們給衣服進行歸類,并將相同數量的點數與衣服上的紐扣數進行匹配。在孩子們自由操作前的這個環節,我出示了ppt,其實應該先讓孩子們觀察,圖上的熊爸爸的家人是哪幾個,為什么,先請幼兒說一說,再將第一組小熊連起來,給孩子們一個直觀的印象,這樣便于孩子們自由操作時不會將線條連的到處都是。另外,出示在黑板上的衣服身上的紐扣數安排的不合理,可以將紐扣改成花朵,或者將紐扣都畫在一豎條上,而不是和點子一樣分散在四周,和實際生活經驗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