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改寫古詩篇一
洛陽城里秋風習習。這時,詩人張籍漫步在河畔邊,走著走著他望著路旁的楓樹,楓樹全紅了,不時飄下一片片火紅的樹葉。一陣風吹來,張籍感到陣陣寒意,路旁的小花也彎了腰,張籍揪了揪脖子。他抬起頭,看見天上南飛的大雁,說到:秋天來了。
當年我臨走時母親囑咐我要多加衣服;妻子給我備好了一袋干糧,老父囑咐我一個人出門在外要照顧好自己。
才落筆。到了第二天,送信人來了,當送信人要出發時,張籍叫到:等等。于是,張籍又補充了一些內容,這次送信人出發了,張籍望著送信人的背影,心想:要是我能回家那該多好,張籍不禁流下了眼淚。
他在洛陽城中作下了一首詩: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風瑟瑟,樹葉黃了,草兒枯了,大樹上的葉子化為千萬朵蝴蝶飄飄悠悠地飛落而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枯黃的新世界。詩人站在洛陽城中,秋風忽然乍起撲面而來,對家鄉魂牽夢索的詩人凝望著藍天,想起了故園,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陣酸楚:我離開故鄉那么久了,母親怎么樣了?父親的白頭發多了些了嗎?孩子們還好嗎?弟妹們開心嗎?這些問題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我想:還是先給家里寫一封信吧!看看家里怎么樣了。我坐在桌前,鋪紙磨墨,正準備給家里父母寫信,可是,提起筆,卻不知從何說起,頓時,我腦海里浮現父親母親那慈祥的目光來,與弟弟妹妹那聊天嬉戲玩耍的快樂場面想著,想著,我不禁淚如泉涌,一瞬間,我心中的情感猶如泉水般涌出,把所有的思念之情傾訴于筆端,寄托于這封家書中,我一邊寫,一邊感慨,寫寫改改,改改寫寫,時間流逝地很快,一分,一秒,一時我費了好大功夫終于寫好了,但是我又擔心由于寫得太匆忙,沒有把想說的話說完,于是,當送信的人要出發的時候,我又打開以封好的信查看,直到確定無誤后,我才把信封好來,遞給送信的人。
送信人接過信,跨身上馬,只聽大喊一聲駕便騎著馬兒飛馳而去。
我在原地矗立著,望著送信人的背影,不經流下了淚水
秋風瑟瑟,樹葉枯黃,隨陣陣秋風紛紛飄落,洛陽城內,冷風颼颼,讓人感覺到秋天的一片凄涼景象。
我坐在桌前,鋪紙磨墨,正準備給家里父母寫信,提起筆,千言萬言不知從何寫起,頓時,我腦海里浮現出童年時與父母相聚的快樂時光,與弟弟妹妹嬉戲玩耍的快樂場面想著,想著,他不禁熱淚盈眶,一時間,他心中的情感猶如泉水般涌出,把所有的思念之情傾訴于筆端,寄托于這封家書中,我一邊寫,一邊感慨,寫寫改改,改改寫寫,終于寫完了。他把信封好來,齊整整地放桌上。
第二天早晨,我拿著家書,匆匆跑去找老鄉,叫老鄉幫捎信回家。當我經過大樹下,恰逢這位老鄉正要啟程返鄉,于是,我連忙將信交給老鄉。突然,我又人朋友手中要回了信,生怕信中漏寫了什么,又檢查了多遍,將拆開的信封好之后,再將信鄭重地交給老鄉,千叮嚀,萬囑咐,真可謂家書抵萬金呀!
老鄉便接過信,細心裝好,跨身上馬,駕-老鄉揚鞭而,我在原地久久地佇立著,眼睛中滿足淚水,一陣秋風拂過,吹落他的淚水。
改寫古詩篇二
《清平樂·村居——古詩改寫》一個晴空萬里的早晨,宋代詩人辛棄疾來到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那里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溪上漂浮著一朵朵碧綠的荷葉。岸上鋪了一層綠茸茸的青草。小溪邊有一座小茅屋,粗壯的南瓜藤爬上了茅草屋黑色的屋頂,南瓜藤上還掛著幾個又大又紅的南瓜。茅草屋的后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群山環抱著。在這美麗的農家小院中,住著幸福的五口之家。 詩人辛棄疾隱隱約約地聽到茅草屋內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坐在窗邊邊喝酒,邊說話取樂。 老翁抿了一口酒,驕傲地說:“你看,我們這三個兒子真是長大了,越來越能干了。” 老婦忙為老翁斟上一杯酒,頷首點頭,目中盡是欣慰。 他們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除雜草。只見他光著膀子,兩只粗壯的手緊緊的握著鋤頭,彎著腰,一下一下地鋤著,雖然他已經汗如雨下,可嘴角還是有一絲笑意。在離豆地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他專心致志,手法嫻熟,手指靈敏,很快,一個精致的雞籠就完成了。老翁的三兒子呢?原來他正趴在小溪邊,翹著兩只小腳丫,摘下一個蓮蓬,剝出一顆蓮子,樂呵呵地送入口中。那憨稚之態格外讓人喜歡。 茅草屋·小溪·青草·快樂的一家人,匯成了一副美麗的圖畫,是多么和諧,多么美妙。詩人辛棄疾被深深地感動了,吟下了千古名句——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村居》古詩改編
二年級三班 張雨陽
改寫古詩《清平樂.村居》改寫古詩《清平樂.村居》 有一天,詩人辛棄疾路過一個小村莊。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潺潺小溪環繞著村莊,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茂盛的大樹密集地長在茅屋的旁邊,一朵朵花兒爭奇斗艷的長在門前。好一幅詩情畫意的風景圖啊! 就在這時,詩人隱隱約約聽見茅屋里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捎帶著有些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詩人好奇的探了探頭往屋里望了望。哦!原來是一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在討論著他們三個兒子的事。聽:老爺爺倒了一杯酒,說:“孩子們一個個都長大了啊! ”“是啊孩子們都會幫我們干活了!咱們也可以享享清福了!”老奶奶臉上帶著醉意說道。 聽到這里,詩人把頭探出來,又望了望屋外。老大正在小溪東面的豆田里鋤草,他起勁地干著,心想:快把草鋤完,豆就能長得又大又圓。一年的糧食就有了著落,一部分還能拿去市場上買,換取一些需要的生活用品。 老二正坐在地上,給家里的母雞織籠子,他心里想:織得好一些,牢固一些,就能給母雞做個家,能生很多雞蛋,又能孵許多小雞,又有雞蛋吃,真是一舉兩得。很快,老二就用嫻熟的手法把雞籠織了出來。 老三這時卻躺在溪邊,一邊玩一邊剝著蓮蓬。這真是一個又調皮又可愛的小孩子呀! 詩人看到這幅情景,立刻提筆寫下這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想借此表達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改寫古詩篇三
在一個萬里無云的上午,有一個小孩出來釣魚。
他蹦蹦跳跳的來到一片樹林。他左瞧瞧,右望望,東看看,西張張。終于找到了一塊“風水寶地”——池塘。池塘旁有許多的蘆葦,還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長滿了苔蘚。這里十分隱蔽。連魚兒都難以察覺,他裝好魚餌,拿起魚竿,高高舉起,,用力向前一拋,湖面上頓時蕩漾起圓暈。他側著身子,坐在石頭上,專心致志地釣起魚來。
這時有位路人走來。他迷了路,想回城里。可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路。這時,他眼前一亮:前面有個小孩!
他問道:“小朋友,知道從這兒怎么去城里嗎?”小孩吃了一驚,心想:他若再喊,魚會嚇跑的!于是便擺擺手。示意不要打擾他釣魚。路人卻以為他沒聽見,便再次大聲喊:“小孩,從這怎么去城里?”小孩急了,他再次擺擺手,還指了指手里的魚竿。
路人恍然大悟,低聲問道:“請小朋友指個路,好嗎?”說完,還特意雙手抱拳,表示請教。小孩朝遠處一指。路人明白了,告別小孩,心里還稱贊:這小孩真專心。接下來他上路了。小孩松了一口氣,繼續釣魚。過一會兒,就釣了許多魚。滿載而歸。
改寫古詩篇四
同學們,我們中國可以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涵豐富,美不勝收。“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古詩能提高我們的文學功底是大有好處的。
雖然說古語有“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可是光靠背誦的方法來學習古詩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方法,這種方法把學習古詩和習作練習結合起來,就是“古詩改寫”。
改寫是改變原文的表現形式或部分內容的一種作文訓練。改寫的過程是一個新的構思過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過程,是較有難度的寫作訓練。
改寫古詩,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詩的意境
2、要把握古詩的原意
3、要展開合理的想象
《宿新市徐公店》前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因此,在改寫的時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時間和地點。
后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人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這是這首詩的傳神之處。“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因此,此處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動作、神態,想象孩子的語言,讓古詩豐滿起來,這樣,才能讓古詩所表達的內涵凸顯出來。
改寫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純粹翻譯詩句。
(2)改寫的內容不能脫離古詩詞原來的意境。
(3)在符合古詩詞原意的基礎上可適當地進行想象、創新。
(4)行文過程中適當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等,可令改寫的文字更加生動。
(5)描寫人物可適當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6)補充背景材料。在改寫一些古詩時,還可以根據詩的內容特點和自己的理解情況,適當地補充季節特征、天氣狀況、地理環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這樣一來,就能進一步使改寫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總的來說,在深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只要能恰當地翻譯出詩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領略詩的意境,和諧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關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寫出的習作具體、生動。雖然改寫后已不再是詩的體裁,卻仍然充滿詩意,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改寫《武陵春》
夕陽西下,今天又要過去了。而你依舊沒有梳理你那早已花白的云髻,縱然它是那么的凌亂不堪。你呆呆的坐在窗前,眉頭緊鎖,臉頰上掛者早已風干的淚痕。
忽然你想起了聽朋友說雙溪河鳥語花香,陽光明媚,是給游玩的好地方,正打算去那里駕著輕舟泛游來排解心中的愁緒,你忽然又哀嘆道:“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你心中的愁是多么的有重量呀,李煜寫過愁的長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寫過愁的疊加:“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可愁在你的心中,卻有了如此的重量,重重壓在心頭。
剎那間,你再一次淚如雨下!
不朽的失眠
張曉風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么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并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烏啼,粗嗄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絕。
在須角在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同學們,我們中國可以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涵豐富,美不勝收。“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古詩能提高我們的文學功底是大有好處的。 雖然說古語有“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可是光靠背誦的方法來學習古詩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方法,這種方法把學習古詩和習作練習結合起來,就是“古詩改寫”。
改寫是改變原文的表現形式或部分內容的一種作文訓練。改寫的過程是一個新的構思過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過程,是較有難度的寫作訓練。
改寫古詩,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詩的意境
2、要把握古詩的原意
3、要展開合理的想象
《宿新市徐公店》前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因此,在改寫的時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時間和地點。
后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人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這是這首詩的傳神之處。“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因此,此處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動作、神態,想象孩子的語言,讓古詩豐滿起來,這樣,才能讓古詩所表達的內涵凸顯出來。
改寫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純粹翻譯詩句。
(2)改寫的內容不能脫離古詩詞原來的意境。
(3)在符合古詩詞原意的基礎上可適當地進行想象、創新。
(4)行文過程中適當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等,可令改寫的文字更加生動。 (5)描寫人物可適當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6)補充背景材料。在改寫一些古詩時,還可以根據詩的內容特點和自己的理解情況,適當地補充季節特征、天氣狀況、地理環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這樣一來,就能進一步使改寫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總的來說,在深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只要能恰當地翻譯出詩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領略詩的意境,和諧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關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寫出的習作具體、生動。雖然改寫后已不再是詩的體裁,卻仍然充滿詩意,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改寫《武陵春》
夕陽西下,今天又要過去了。而你依舊沒有梳理你那早已花白的云髻,縱然它是那么的凌亂不堪。你呆呆的坐在窗前,眉頭緊鎖,臉頰上掛者早已風干的淚痕。
忽然你想起了聽朋友說雙溪河鳥語花香,陽光明媚,是給游玩的好地方,正打算去那里駕著輕舟泛游來排解心中的愁緒,你忽然又哀嘆道:“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你心中的愁是多么的有重量呀,李煜寫過愁的長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寫過愁的疊加:“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可愁在你的心中,卻有了如此的重量,重重壓在心頭。
剎那間,你再一次淚如雨下!
不朽的失眠
張曉風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么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并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同學們,我們中國可以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涵豐富,美不勝收。“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古詩能提高我們的文學功底是大有好處的。 雖然說古語有“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可是光靠背誦的方法來學習古詩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方法,這種方法把學習古詩和習作練習結合起來,就是“古詩改寫”。
改寫是改變原文的表現形式或部分內容的一種作文訓練。改寫的過程是一個新的構思過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過程,是較有難度的寫作訓練。
改寫古詩,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詩的意境
2、要把握古詩的原意
3、要展開合理的想象
《宿新市徐公店》前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因此,在改寫的時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時間和地點。
后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人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這是這首詩的傳神之處。“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因此,此處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動作、神態,想象孩子的語言,讓古詩豐滿起來,這樣,才能讓古詩所表達的內涵凸顯出來。
改寫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純粹翻譯詩句。
(2)改寫的內容不能脫離古詩詞原來的意境。
(3)在符合古詩詞原意的基礎上可適當地進行想象、創新。
(4)行文過程中適當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等,可令改寫的文字更加生動。 (5)描寫人物可適當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6)補充背景材料。在改寫一些古詩時,還可以根據詩的內容特點和自己的理解情況,適當地補充季節特征、天氣狀況、地理環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這樣一來,就能進一步使改寫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總的來說,在深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只要能恰當地翻譯出詩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領略詩的意境,和諧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關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寫出的習作具體、生動。雖然改寫后已不再是詩的體裁,卻仍然充滿詩意,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改寫《武陵春》
夕陽西下,今天又要過去了。而你依舊沒有梳理你那早已花白的云髻,縱然它是那么的凌亂不堪。你呆呆的坐在窗前,眉頭緊鎖,臉頰上掛者早已風干的淚痕。
了如此的重量,重重壓在心頭。
剎那間,你再一次淚如雨下!
不朽的失眠
張曉風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么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并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烏啼,粗嗄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絕。
在須角在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文馨作文教學設計(小學中段上)
設計人:jxn
看圖說故事
教學目標
1、閱讀寫作方面:引導學生掌握讀懂古詩的方法,領會改寫古詩的技巧。
2、情感態度方面:引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詩歌的情感。
教學板塊一:學文寫事
教學環節一:故事引路,明確主題
一、提問導入——古詩知識小調查
1、你能說出幾個熟知的中國古代詩人的名字嗎?
2、你能說出幾個古詩的題目嗎?
3、你能完整地背誦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嗎?
同學們,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關于古詩的有趣故事也不少,來聽一個吧!
二、故事引路
聽故事《解縉的應變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說的事情是真的嗎?
2、請把解縉的詩句連起來讀一讀,你覺得寫得怎么樣?
3、說說解縉的詩是怎樣得來的?說明了什么?
三、明確主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古詩對提高我們的文學功底是大有好處的。雖然說古語有“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可是光靠背誦的方法來學習古詩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掌握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把學習古詩和習作練習結合起來。
學習古詩的新方法——改寫古詩(根據古詩寫現代文)
教學環節二:技法點撥
環節過渡:要根據古詩寫好作文,我們需要掌握哪些讀寫技巧呢?
一、讀懂原作
(一)讀懂古詩的方法
讀懂古詩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詩的原意(正確理解詩句的含義)
2、要把握古詩的意境(了解古詩描寫的環境和具體的事物)
3、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發生的事情、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閱讀
讀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練習:
1、讀懂原詩
2、讀改寫,大家評:
(1)小作者寫的人和事和原詩里寫的相同嗎?
(2)改寫的文章比原詩增加了哪些內容?這樣增加好不好?
(3)你還覺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一)改變寫法的要點
(1)不要純粹翻譯詩句。
(2)適當運用修辭手法,令改寫的文字更加生動。
(3)描寫人物可適當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4)適當補充背景材料。
適當補充古詩背后的故事,使改寫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二)例文閱讀
讀《桃花潭送別——改寫贈汪倫》,完成練習:
1、你知道李白和汪倫的故事嗎?請給大家講一講!
2、改寫文章里的人稱發生了什么改變?
3、小作者的改寫比原詩增添了哪些內容?你覺得怎么樣?
三、掌握改寫古詩的步驟與格式
(一)步驟與格式
第一步:讀。(讀懂詩句)
第二步:想。(想象詩句的環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寫。(把想到的通順、連貫地寫下來。)
2、改寫的文章有格式
題目居中不能少,古詩原文要寫好。
下面接著細思考,改寫詩句語言妙。
(出示正確格式)
(二)讀讀品品
欣賞動畫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為什么?
3、詩句里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寫,寫出了這些景物嗎?
4、小作者通過想象,還補充寫出了哪些景物?
教學環節三:積累表達
一、詞語積累
忠實原作 用心領悟 反復吟詠 體會妙處
美妙的古詩讓我們
沉浸其中 心曠神怡 美不勝收 贊不絕口
二、念念歌訣
教學環節四:課后體驗
請在課后誦讀幾首古詩,并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 做個小記錄:
1、這首詩叫什么題目,作者是誰?你能背誦和默寫嗎?
2、你理解這首詩的意義嗎?你能準確地說出詩句的意思嗎?
3、你知道這首詩背后有什么故事嗎?
4、你想怎樣改寫這首古詩?
板塊二:讀寫拓展
教學環節一:明確主題,知識回顧,作業檢查
1、改寫古詩的技巧要點是什么?
環節過渡:為了改寫好古詩,我們再來欣賞兩篇文章,學一學作者的寫法吧!
一、巧用修辭,描寫生動
認真讀《改寫〈游園不值〉》,完成下列練習:
1、解釋詩的題目“游園不值”和詩句。
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
2、小作者在改寫文章的前兩個自然段介紹了什么事?這樣介紹好不好?
3、小作者的筆下“滿園春色”是怎樣的景色?請從文章里找出
來讀一讀!
二、適當補充,故事精彩
認真讀《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練習:
1、《黑夜射虎》是改寫的哪首古詩?
2、請簡單說說詩句的含意。
3、小作者給我們講了個什么故事?
請把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改寫成現代文。
溫馨提示:
1、正確體現古詩的原意,不能改變詩句的意思。
2、大膽想象、適當補充、巧妙修辭、描寫細致。
3、改寫文章的格式要正確,語句要通順流暢,書寫要工整干凈。
第一步:讀懂古詩,看一看古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第二步:根據詩句把當時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圖畫,畫面上應該有什么?
第三步:根據畫面具體想一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第四步:適當地加入一些情節,再加入環境、語言、表情、動作描寫,把你想到的通順、連貫地寫下來。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是一首( )詩,有哪些事物?
想一想,送別時候會做些什么?
送別
在草長鶯飛的三月天里,冰消了,雪融了,小燕子飛回了北方,大地換上了一件綠衣,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黃鶴樓里,李白和孟浩然默默地坐在桌子兩邊,無言地飲著酒。李白斟了一杯酒,緩緩地舉起杯,說道:“仁兄啊,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會,多保重啊。”說完,便將酒一飲而盡。孟浩然也舉起杯來,眼中含著淚,注視著李白,一仰頭將酒喝了下去,緩緩地放下酒杯,說道:“我這一去揚州,不知何時才能歸來,賢弟你一定要多保重身體啊!”說著,滴下了淚珠。李白垂下頭,看著杯中的酒,眼圈也紅了,他心想:真不知浩然兄去揚州之后會怎樣,不知我們兩何時才會再坐在一起飲美酒啊。
這時,船工走了進來說:“客官,不早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趁著天亮,趕快起行吧。”孟浩然默默地注視著老朋友,在船工的再三催促下,緩緩站起了身,依依不舍地往船邊走去,時不時回頭看著老朋友。眼看船就要開了,孟浩然已經泣不成聲了,他哽咽著對李白說:“賢弟,后會有期啊。”李白站在江邊不停地揮著手,喊到:“仁兄,一路保重。”小船越駛越遠,消失在天地之間,只剩下無情的江水咆哮著,拍打著兩岸的沙石,仿佛在為他們兩人而哭泣著。
李白望著遠去的老朋友,想起了他們兩人在春天一邊賞花一邊吟詩,夏天一邊飲茶一邊論詩,中秋節時月下相互勉勵,冬季對酒談古論今,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珠。
改寫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純粹翻譯詩句。
(2)改寫的內容不能脫離古詩詞原來的意境。
(3)在符合古詩詞原意的基礎上可適當地進行想象、創新。
(4)行文過程中適當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等,可令改寫的文字更加生動。
(5)描寫人物可適當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6)補充背景材料。在改寫一些古詩時,還可以根據詩的內容特點和自己的理解情況,適當地補充季節特征、天氣狀況、地理環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這樣一來,就能進一步使改寫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總的來說,在深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只要能恰當地翻譯出詩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領略詩的意境,和諧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關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寫出的習作具體、生動。雖然改寫后已不再是詩的體裁,卻仍然充滿詩意,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作文:改寫《鄉村四月》或者《清明》,字數400字。
《鄉村四月》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改寫古詩篇五
1、教育學生要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2、展開豐富的想像,擴充古詩的內容,并寫成一篇記敘文。
教學過程:
陽春三月,同學們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樣的感受呢?(確定一個表達的中心)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選擇材料)請你具體地說說有這種感受的經過。(練習表達)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課題,實際上意義并不大。)
出示古詩,討論要求學生說出兩點:(1)作者選取一個典型的地方描寫具體的事物,反映春天的美麗。(2)他具體描寫春天一群孩子放紙鳶的情景,反映春天生機勃勃的特點。
(這理解這首古詩的重點,也是改寫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復習來解決它,是對的。)
1、確定改寫的人稱。
假如你看到了這美麗的景色和動人的情景,該怎么來告訴別人呢?(通過討論,明確可以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來改寫。)
2、想象經過,確定重點。
寫這個故事時,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覽,靜靜地欣賞美麗的景色。他僅僅只是看了一處嗎?不是的。但他選取了一個典型的地方和事物來表現春天的特點。那么,我們在描寫春天的時候該注意什么呢?(要求學生想像作者觀賞的經過,提示突出寫好詩中的兩個情景。)
3、練習改寫。
學生用十多分鐘的時間,自己動筆改寫。
4、交流。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把指導、表達、批改、評講揉合在一起。不僅要評講學生所選擇的人稱、文章重點、還要注意了基本的語言表達。)
(課本中的例文可以作為學生欣賞、比照的對象,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在語言表達上與例文不相同,與同學不一致的地方。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改寫的基本上,欣賞歸納古詩、改寫古詩的一般方法,幫助他們提高改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