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案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次性筷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篇一
1、主題名稱:走進集發百菜園
2、活動背景:通過上一次的《走進文明生態村》綜合實踐活動,激起了學生熱愛家鄉、了解家鄉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并不僅僅滿足于了解身邊的變化,他們的視野進一步擴展,還想進一步了解整個北戴河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私下里曾有幾個學生問我:“能不能到北戴河周邊地區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們指導老師都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去哪好呢?當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立刻想到了集發,紛紛表示想去集發開展下一次活動。
集發全名為:北戴河集發農業生態觀光園。它是當地農民集資辦起來的集觀、住、吃、購、玩等綜合旅游項目為一體的一個現代化的農業觀光園。園區突出體現“示范推廣、市場供應、科普教育、旅游觀光”四大功能。該園區注重以科技為先導,將農業與旅游休閑娛樂相結合,建設現代化農業發展新模式。在引進、生產、推廣和設施、技術方面,采用了當代世界最新科研成果;并結合園中特色,開辦了“綠色農家飯店”、“綠色客房”,形成了觀、玩、吃、購、住的一條龍服務體系。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先后被命名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引智示范推廣基地、水利部節水灌溉示范基地,是北戴河生態農業的典型代表。另外集發農業生態觀光園也是我區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增進學生對自然、對生態的認識,使學生獲得對自然和生態的親身體驗,讓學生走進社會,貼近自然,感受生態,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2、在調查了解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社會性的交往,懂得交往中的禮儀;使學生明確有計劃地做事,能與他人互相協調合作。
3、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4、通過組織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促使學生了解家鄉,激發學生建設家鄉的內驅力。
五年級
活動設計者:劉倩
活動指導者:劉倩:負責指導學生如何制定活動計劃,并全程協助導游組。
魏紅:協助開展調查活動
徐逸飛:協助開展攝影活動
李銀松:指導學生建立博客,并與學校博客相鏈接
1、與集發負責人聯系,落實活動安排。
2、安全問題。
計劃解決方案:隨時隨地向參與活動的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學校出面,通過雇車以及加派老師等方法解決
請求集發出車給以支持
3、學生聘請各個指導老師分別進行全方位的指導。
4、準備相機、攝像機等物品,另外對活動隨時做好記錄及反思。
20xx年4月9日—4月24日
1、初始階段:確立主題,制定方案。(4月9日—4月11日)
發動學生在上次活動的基礎上進行選題,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到北戴河周邊走一走,了解一下生態農業在北戴河的發展情況。去哪里最合適呢?立刻有學生提議:去集發,那里的生態農業最具代表性,可以說說北戴河生態農業的一面旗幟。這一提議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支持。到了那,大家打算從哪里入手?做些什么呢?學生們表示:就去百菜園吧,那里最能直接了解生態農業,在那,我們可以進行科技大探察,可以拍攝照片,還可以當小導游。這樣我們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鍛煉口語交際、合作探究、觀察思考等方面的能力,還能提高我們對科技的探求欲,真是一舉多得。所以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本次活動主題。
確立主題后,便制定具體的活動方案,幫助每個小組制定活動計劃,進行活動前的資料搜集。同時與集發聯系,尋求支持。下發致家長一封信,求得家長的認可。
2、活動階段:依據方案,開展活動。(4月12日—4月22日)
本次活動分為3個小組:導游組、攝影組、調查組。
導游組,首先要以“了解導游需要具備的能力”為目標,開展資料的搜集活動。然后聘請集發觀光園的導游進行現場的指導。對百菜園進行詳細觀察,做好記錄,設計導游詞。到百菜園實踐,做現場導游。利用活動儲備,到超市為集發菜做宣傳。
調查組,搜集文明禮儀小常識,做好訪談前的準備,設計好要調查的問題,走進百菜園,找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訪問,做好記錄,必要時可錄音、錄像。結合生態村活動,到村里的菜攤前進行調查,了解集發蔬菜的銷售情況,為集發獻計、獻策。
攝影組,搜集相關的資料,學習一些簡單的攝影技巧,然后準備好攝影器材,親自拍照。
3、搜集整理階段:信息處理、反思總結。(4月23日—4月24日)
整理活動過程中的搜集的資料,填寫活動記錄。
根據活動中任務的完成情況,寫一寫自己的活動感言。
攝影組將照片、文字資料整理,創辦手抄小報,尋求微機老師的幫助,建立以百菜園為主題的博客,并與學校博客相鏈接。
調查組,通過在村子做的調查情況,寫一封建議書,送給集發總裁。
通過測評表考查學生的活動情況。(包括過程、結果、態度、情感等。)
九、活動實施建議
1、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的相機、攝像機、錄音筆資源有限,可事先發動家長配合借一借。
2、可以聘請觀光園內的專業導游對學生進行現場講解,并進行導游專業知識的指導。
3、可以聘請觀光園內的.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答疑。
4、由于學生年齡小,所以能力有限,在活動前要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次性筷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篇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1、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主題活動,理解學習行為的含義,了解良好的學習行為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指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2、 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實踐操作,了解飲食與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的發展能力。
3、 通過調查我們身邊的電和交通工具,讓我們用實踐行動為保護環境做貢獻。
4、通過調查、采訪,使學生初步了解到人與家庭、社會的關系,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5、通過制作水果拼盤、了解茶文化,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1、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獲。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于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次性筷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篇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即是一個節氣又是一個民間日子——→民俗日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將民族節日的文化延續下去。
1、知識目標:
1) 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它是我國眾多民間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在上面的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或兩個進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知識,
2) 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 了解清明的習俗、節氣現象和特有食譜、英雄先烈的故事,擴展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科學的看待傳統節日所蘊涵的多層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態度: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發現問題和其中的文化,培養學生尊敬他人、緬懷先烈的情感,激發愛國主意的思想。
3、價值取向: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將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認識,規范自己的行動與言行,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民族節日,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增進團隊合作。
1、提出問題, 在“清明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中選擇合適的主題;
2、論證研究問題的合理性;
3、制訂調查、研究、總結方案;
4、查找資料:學生調查、研究、比較,搜集有關數據和信息;
5、實踐活動:資料搜集、社會調查、整理素材,發現分析問題;
6、交流匯報:交流、討論分析原因、完成活動總結;
7、進一步實踐:實際操作——制作小白花;
8、活動延伸:總結完善報告單。
科學、健康教育、語文、美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品德與生活
談話交流法、引導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生生評價法、展示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重點運用談話交流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
認識了解清明節
1、做調查:調查采訪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清明時,家中會有哪些做法和習慣;清明節是怎么回事?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2、觀察:這一天來到前后,人們都會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實的調查所得。
4、記錄自己調查、觀察的結果;(調查要寫出時間及具體的事例,可列表呈現)
㈡、引入主題: 春風里的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 把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學生學會互相學習。
㈣、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1利用交流的時間逐漸調整整理自己調查結果與見聞;
2學生先對自己和大家的結果進行對比,后請學生在匯報中深入思考,人們的行為是否有意義,哪些活動是積極有益的,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3清明節我們學校的祭掃活動有怎樣的意義?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誰。
4講一講你所知的英雄事跡,歸納出要學的精神與品質。
1 教師先將本次主題活動訓連目標明確的提出使學生的活動目的性更強。
訓練大家的觀察能力——清明時生活的變化
訓練大家的交際能力——對市場進行調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費情況
看看、問問鄰居或長輩是否消費,趨向是怎樣的
訓練大家的資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時分各地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食物、有什么意義查找英雄事跡、將觀察采訪調查的結果做一個統計,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設計其他的總結方式。
訓練大家的資料分析能力——針對統計的結果,你會有怎樣的發現,因此又有怎樣的想法產生。
2 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訓練目標,來選擇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題。
四 指導學生設計活動進行計劃
“今天的清明時節”
1、整理溝通個人調查:小組內溝通,調查自己家、親戚家,觀察鄰居、市場、街頭等地過清明時的種種情況。
2、小組整理要求:將自己小組真實的調查所得,整理起來。
3、比較小組成員調查的結果;(調查要寫出具體的金額或累計金額,可列表進行對比)發現共性問題
㈡、引入主題: “今天的清明時節”
㈢、互相介紹: 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發現和資料,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小主學會互相學習,總結匯報的方式。
㈣、小組整理調查結果,練習匯報。
1主題明確
2小組成員都有參與
3任務完成好(采訪紀實、統計結果)
4有自己小組的思考或認識(針對不良現象,有真確看法)
教學生制作小白花(面巾紙、細線、剪刀、別針或細鐵絲、固體膠、半透明紙)
a 面巾紙白花 學生探究學習自主發現制作的方法
b 花心式白花 教師在疑難處予以解答
延伸:請父母參與設想或提出意見 ,使民間節日過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學生
評價人評價類別等級備注
自評是否是自己搜集的資料
整理記錄
學生組內、組外互評評價發言情況
傾聽情況
教師評價參與情況
查找信息
資料的整理
制定的計劃
實踐情況
收獲與總結
家長評價查找信息
實踐情況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次性筷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篇四
諺語是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諺語是人民群眾經驗積累的形象而又富有意味的概括,充滿了哲理和智慧,它在日常運用中靠口耳相傳逐漸固定下來,所以語言形象、簡練、樸實、自然,通俗易懂,便于記憶。它常常講究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朗朗上口,富有美感。恰當地學習、應用一些諺語,不僅能使我們的語言、文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而且能讓一些深刻的道理變得明白通俗、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諺語包羅萬象、取材廣泛,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知識和經驗的結晶。它們或來源于神話、歷史經典、個人感情,或來源于對日常生活、自然現象的觀察與總結,或為祖訓、警句。諺語作為一種經過實踐驗證的有價值的經驗結晶,對人類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認知目標:了解諺語,諺語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運用調查、訪問獲取信息的能力,查閱參考書籍、上網等手段觀察記錄、訪談記錄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意設想的能力,并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圍繞“諺語和生活”這一主題研究,激發學生探究欲望、興趣以及在研究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
1、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問題,準備教具和學具。
2、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搜索的本領和利用圖書館資源查詢的方法。把學習的主題告訴學生,讓學生在活動前收集有關資料和信息。教師查找有關諺語的資料的網站告訴學生,旨在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有關諺語的知識。
3、教師了解學生收集到的生活中的諺語。
1、網站鏈接表
2、文學寶庫----諺語
3鄉情鄉音----風俗民情----生活諺語
第一階段:啟動課(40分鐘);
第二階段:教師、學生活動(10周);
第三階段:活動成果展示(40分鐘);
1、分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
2、匯報展示活動。
第一階段:啟動課40分鐘
(一)引入課題
(二)準備活動
⒈提出活動主題
⒉制定活動方案
⒊必要的活動準備
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諺語。
調查訪問、了解人們對諺語的使用情況。
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諺語,并分類整理。
通過查閱工具書等多種途徑,了解諺語的內涵。
編制調查問卷。
(三)活動建議
⒈收集資料
一些關于地方諺語的收集和諺語的分類編寫圖書相繼出版,對諺語的流傳和研究提供了便利,也給諺語生活的研究提供了依據。諺語對生活有怎樣的啟示?走進圖書館、閱覽室,利用計算機網絡等途徑,收集相關的資料。
⒉調查與統計
生活中,誰在使用諺語?諺語對生活有指導意義嗎?人們在什么場合使用諺語?人們常用的諺語有哪些?調查你身邊的人,看看諺語在人們生活中有著怎樣的影響。
(1)你使用諺語嗎?
(2)你在什么場合使用諺語?
(3)你利用哪些途徑學習諺語?
(4)對你最有影響的諺語是什么?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5)你想了解更多諺語的知識嗎?你對哪方面的諺語比較感興趣?
第二階段:教師、學生活動(10周)
1、匯總整理
2、擴展性活動:編寫與宣傳
提示:諺語產生于民間,流傳于口頭,它既是人們經驗的總結,也是人們處世的秘訣。它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幾乎涉及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名副其實的社會大全。每一個人,都應該掌握這些經驗,將它們發揚光大。
3、在小組交流、在班級討論,編寫諺語手冊。
4、設計宣傳方案,制作宣傳手冊、宣傳板報。
5、在學校、家庭和社區進行宣傳。
6、在班級開展學諺語、用諺語的比賽。
第三階段:活動成果展示(40分鐘)
各小組通過開展研究活動,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他們各自完成了研究報告。并帶來了采訪錄音、圖片、照片、問卷表、統計圖等。為了分享各小組的活動成果,我利用活動課,組織他們進行成果交流。
活動總結
⒈在小組內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匯報調查情況,展示調查報告,交流調查體會,展示諺語手冊、諺語板報以及學習諺語的成果。
(1)班級匯報、交流。交流小組在調查和資料匯總后得出的結論。
(2)展示小組成員整理的資料:諺語手冊、諺語對自己的啟示、宣傳板報,匯報體驗和感受。
(3)將自己的諺語手冊展示出來。
(4)在班級開展一次學諺語、用諺語的比賽。
⒉收獲與體會
提示:參與了這次主題活動,同學們了解諺語、收集諺語、理解諺語、編制諺語手冊并推廣諺語,把你的體驗寫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