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反對戰爭篇一
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美好,吃得飽,穿得暖,交通很方便??墒?,當我們回首翻閱過去的歷史時,我們發現:經歷了多少次殘酷的戰爭才換回我們今天的好生活?犧牲了多少革命烈士的寶貴生命,才讓我們過上衣食不愁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過去那殘酷的歷史吧!
在過去,“九一八”戰爭中我們犧牲了很多同胞;南京大屠殺中,犧牲了30萬個無辜的生命;盧溝橋的槍聲,仿佛仍能聽得到,我國與日本戰爭了八年,又在“解放戰爭”中戰斗了十年。多少美好的城市,多少和睦的家庭,多少無辜的生命……這一切,都不存在了,都化成了炮灰融進了戰爭的硝煙中。
難道戰爭會永遠陪伴著我們嗎?世界會有和平那一天嗎?這些都是看似簡單又看似復雜的問題。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靜的生活,卻總是因為一些問題而發動戰爭、自相殘殺。“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這是我們都會唱的歌曲。既然我們都明白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那為什么不能和睦相處,告別戰爭呢?如果世界沒有戰爭,那么人與人之間會相處的更融洽,更和睦;如果世界沒有戰爭,那么我們會擁有一個更溫馨的世界、更美好的家園。
戰爭是毒藥,使人們失去寶貴的生命;戰爭是瘟疫,牽扯到千千萬萬人的安危;戰爭是刀劍,割斷了同胞之間血濃于水的情誼。為了這個世界更加美好,為了地球村更美好的明天,不要忘記過去殘酷的歷史、維護現代的和平。
反對戰爭,維護和平!
反對戰爭篇二
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低俗文化盛行, “三俗”之風流行,甚至已成了社會公害:“三俗”所宣揚的種種錯誤價值觀念,讓受眾在娛樂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誤導。這與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相去甚遠。因此,我們要堅決反對“三俗”,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主流文化是在社會中占主體地位、具有重要影響、是主流意識形態的反映、國家意志的表現的文化。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包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它經歷了幾千年仍閃爍著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也包括體現時代精神的當代文化,還包括世界其他各國的優秀文化元素??傊际莾炐愕奈幕亍6叭住蔽幕种茷E造,缺乏思想內涵和人文關懷,其可怕之處在于宣揚的錯誤價值觀念、迎合和滿足部分人感官需要的形式;放大錯誤的思想道德觀念;讓受眾在娛樂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誤導。
首先要反“三俗”。作為個人,我們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固守道德底線,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在眾聲喧嘩中清醒自律,在世相百態中激濁揚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文化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作為政府等部門,一是要用行政手段倡導主流文化,二是應有主管反“三俗”的職能部門和事件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如文化、建設、城管等部門;不是媒體說這不屬于“三俗”就不是“三俗”,而是由文化、廣電部門說了算。
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弘揚導向性鮮明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
第一、對主流文化缺乏應有的感召力,無法充分發揮文化化人的作用的現象要引起重視。政府主導的文化體制要加強對主導意識形態不突出的主流文化的保護,增大其社會影響力、使之在當代文化中的地位相稱、增強其在市場的競爭力而在大眾文化的市場化運作中輕松自如。
第二、要培養以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為榮,觀看、欣賞“庸俗、低俗、媚三俗”文化為恥的榮辱感和在主流文化經典的打造上要體現與時俱進、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品意識。
第三、要建立健全精品文藝創作的引導機制,強化監管手段。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特別是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多生產具主流文化魅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強的精品文藝,以真正贏得觀眾的喜愛,最大限度地占領文化市場,發揮“主流”的引導和影響作用。
第四。、要讓優秀的文化長期、持續、健康的發展。否則,“三俗”很有可能卷土重來。 反對“三俗”文化,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時代文化健康發展,形成多元并存、豐富多彩、主旋律鮮明的中國當代文化。
反對戰爭篇三
;圖/人民視覺
四年前,特朗普對他的選民說“你有什么可失去的?”如今,對于白宮重要性和責任有了新的理解的美國人,戴著口罩和手套,郵寄選票或者在社區排起了長隊。
這個蜿蜒的投票隊伍被《紐約時報》形容為“民主制度的小腸”,美國媒體稱對特朗普的反對,激發起人們的投票熱情,但這并不能彌合特朗普四年帶來的撕裂。
《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siena college)的一項全國民調中,不同政治派別的選民都表示,他們擔心下一代的美國人情況將會更糟,還擔心美國有可能失去民主。
在2020美國大選倒計時100天來臨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發起“萊金德行動”,派遣大量聯邦執法人員進入芝加哥等美國大城市打擊暴力犯罪,并要求美國司法部提供超過6100萬美元用于招募數百名新警察,用于執行這一行動。
這項以6月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家中遇害的4歲男孩萊金德·塔利費羅名字命名的行動,用意是要突出特朗普競選策略中的“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主題。此后的選戰沖刺階段,這個1968年尼克松競選總統時曾使用的主題持續升溫。
今年6月弗洛伊德之死后引發的全國性示威活動中,特朗普就在社交媒體上一遍又一遍地打出“法律與秩序”的口號。雖然白宮幕僚長梅多斯多次出面澄清“總統是站在法治一邊的”,但在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論戰中,特朗普還是沒有聽從幕僚的建議,選擇放棄華盛頓最通用的詞匯“法治”(rule of law),再度一遍遍地喊出“法律與秩序”。
“美國法律文化中的‘法治強調‘法律重于領導人,核心角色是律師和法官?!膳c秩序則強調法律對于維持社會和政治穩定至關重要,強調警察和國土安全部等聯邦機構的重要性?!瘪R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法學教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員大衛·邁德尼科夫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
邁德尼科夫指出,“法律與秩序”或許就是特朗普理解中的“法治”。雖然“這兩個概念本身不是涇渭分明的”,但當特朗普為了實現“法律秩序”而用盡他手中的權力時,保護“法治”的相對邊界模糊的規范(norm)與慣例紛紛被打破,推動美國政治和社會陷入一場失序的危機中。
特朗普上臺時,總統權力的擴張已為他留足彈性空間。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榮休教授彼得·施特勞斯在一項研究中指出,自尼克松政府以來,美國公民受到來自聯邦政府“條例”和總統行政令等“準立法”規則的法律義務約束,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來自國會的立法。在“特朗普時代”到來前,白宮與國會的平衡已經被打破。
在特朗普的反對者看來,他是最不愿意“抵制誘惑”的美國總統。2020年6月,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連續的示威浪潮,美國多數州政府拒絕出動軍隊應對,但特朗普成功調動國民警衛隊,用來對付華盛頓的游行人群。從民主黨人控制的眾議院,到反對此項決定的軍隊領導機構參聯會,再到哥倫比亞特區政府,所有人都對此束手無策:華盛頓國民警衛隊的最高指揮官,不是特區負責人,也不是軍方,而是總統。
相較前任們,特朗普并沒有選擇在擴張總統權力上進行制度突破,甚至拋棄了“二戰”以來美國總統通過新設聯邦部門擴張行政權力的路徑,但通過強化他對行政和司法機構的人事掌控來進行。以司法部和國務院為代表的聯邦政府部門一直由技術官僚掌握,被認為是半獨立于總統的機構。但特朗普上任后并沒有提拔出身相關部門的專業官僚,而是找來石油大亨蒂勒森、情報局長蓬佩奧等“局外人”出任國務卿。是否對特朗普“忠誠”,則成為這些官僚走與留的一項關鍵指標。
司法部長巴爾在就任前的公開發言,也展現了對特朗普的“忠誠”。他宣稱,法律并非一套中立的規則?!八难葜v透露出一種感覺,即社會已經變得不道德,必須通過武力來‘救贖?!卑F账箤Α吨袊侣勚芸贩治龇Q。到任之后,巴爾以聯邦總檢察長的身份宣布,當時法院正在審理的起訴特朗普稅務和強奸的案件中,特朗普都是無辜的。
當沒有忠于自己的合適人選時,特朗普就使用1988年《聯邦職位空缺改革法》。該法規定總統有權直接任命聯邦部門的臨時負責人,無需像提名正式部長那樣通過國會程序。
“和所有聰明人一樣,我會避稅,只有傻子才會(全額納稅)?!痹诋數貢r間9月30日舉行的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中,特朗普如此回擊《紐約時報》關于他長期避稅的報道。針對外界關于他避稅的質疑,特朗普幾次宣稱自己會公布納稅記錄,但直到這次11月3日的大選日,也沒有兌現承諾。
以納稅申報單為例,為保護國家安全,總統除須遵守1978年《政府道德法案》和2012年《國會知識(股票)停止交易法》外,不受一般公職人員信息披露規則約束。不過,政治人物通常會主動公開自己的納稅記錄。
過去四年間,聯邦法院和國會都曾在訴訟和聽證中提醒特朗普遵循這項沒有強制力的規范。今年9月的電視辯論前,拜登及其副手哈里斯公布了各自的納稅申報單,但特朗普無動于衷。他拒絕向國會提供證據的理由是眾議院調查他的委員會“由民主黨人控制”。這違背了另一項政治規范:“總統尊重國會”。在此之前,美國總統從未以黨派為由拒絕配合國會聽證。
巴爾的摩大學法學院教授加雷特·埃普斯將特朗普的任期定義為“后規范時代”。但他指出,規范的失序并非始于特朗普時代,而是在黨派斗爭激化的奧巴馬執政后期開始加劇,其更深的源頭則是美國社會的撕裂。
著有《槍炮、病菌與鋼鐵》的美國知名學者賈雷德·戴蒙德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美國社會極化緣起于2005年前后。信息碎片化的社交媒體流行疊加2008年金融危機誘發的社會矛盾,使美國主流白人群體爆發逆向民族主義情緒。隨著社會撕裂的加劇,從族裔、膚色、性取向到政治派別,人們開始習慣于將一切話題標簽化。
有關聯邦法官的提名與表決的規范,則成為最早的犧牲品。上世紀90年代末時,獲得民主黨總統克林頓提名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金斯伯格還可以在參議院獲得超過九成的贊成票,得到幾乎所有共和黨人的支持。但到奧巴馬執政時期,支持墮胎、支持少數族裔和同性平權、支持公共醫保等典型的自由派法官觀點已經成為共和黨及其支持者眼中的“原罪”。
2016年,共和黨人麥康奈爾領導的參議院以“選前不宜表決提名”的創意性理由拖延表決奧巴馬提名的最高法院法官人選達8個月之久,“參議院必須表決總統的聯邦法官提名”的規范就此被打破。另一邊,共和黨及其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不僅沒有因為打破規范而失去支持者,反而鞏固了自己的票倉,將之列為選戰中值得宣揚的一大政績。
臨近2020年大選的選舉日時,特朗普故技重施,一邊拒絕在電視辯論中譴責白人至上主義,一邊再度通過法官提名籠絡這批選民。在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后,特朗普提名持天主教信仰、反對墮胎和同性平權的巴雷特出任最高法院法官,并在選舉日“前夜”在參議院火線獲得通過。
著名法學家波斯納則指出,特朗普獲得的支持恰恰反映了美國白人主流社會的本質追求:把自己想象中的“美國”放在第一位,并要求他們的領導人推行有利于“美國人”的政策,而并不在意這是否違背游戲規則。
特朗普上任后屢屢打破規范正體現了這種觀念。邁德尼科夫以2017年的旅行禁令為例,解釋了特朗普和前任們不同的行事邏輯:一個正常的共和黨總統會認為自己必須掌控移民事務,所以要讓立法機構重視這個問題,要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博弈中加入這個議程,要去法院挑戰既有法律,去推進這一切。而特朗普的又一種“粗暴”選擇是:既然我有權發布總統行政令,那我就發布一個行政令好了。
“特朗普不從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關系上考慮問題,他在意的不是遵循憲法和規范之下的總統行事方式,而是想解決他眼中的真正重要的實際問題;在他看來,權力制衡的民主機制就成了阻礙他解決問題的一個更大的問題?!边~德尼科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將焦點放在解決“具體問題”上的特朗普,并不在意自己打破規范所帶來的損害:他打破的其實是三權分立的平衡。在他發布旅行禁令前,美國法律曾為總統行政令設置了制衡機制:國會負責表決行政令的執行資金,其目的是以此為制衡,讓總統和國會在立法上相互牽制。
2018年中期選舉后,贏得眾議院的國會民主黨人一度寄希望于通過不予撥款的方式讓特朗普重回正軌。但特朗普很快從默認“任何一黨的任何總統都不應被假定為會以獨裁方式行使被授予的權力”的規范中找到了突破口:美國總統有宣布緊急狀態的權力,而緊急狀態下總統可以調動資金。
當國會否決向政府提供修建美墨邊境墻的資金時,他通過宣布緊急狀態挪用國防經費填補了建墻的開支,并在2020年的競選活動中將之視為自己的重要政績。2020年,他還通過宣布緊急狀態將與國際刑事法院合作調查美軍在阿富汗所犯戰爭罪的行為定性為犯罪,以阻止美國籍知情者暴露美軍的罪行。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