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童年小學作文 童年作文!篇一
剛開春,我們一幫小伙伴就利用空隙,風一樣的溶入原野。什么貓妮菜啦,瓶瓶嘴、薺薺菜啦,采摘回家,去根洗凈,成湯或炒,別有一番風味。春風又綠,椿樹萌芽,攀上樹梢,掐些嫩葉,腌一二天,清香撲鼻,可謂佐飯佳肴。倘若奢侈點,雞蛋炒香椿,那滋味就甭提啦。接著可以“采青”,摘取嫩柳葉、楊葉,水煮一下,泡一二天,稍加油鹽,純香可口。滋味最佳的是“榆錢”。煙花三月,春風拂面,“榆錢”簇滿枝頭,小伙伴踴躍地赤足上樹,先做個“美食家”嘗嘗鮮吧,然后捋些回家,母親用面粉拌勻,放入鍋籠蒸煮。這時,我會不停地敲著鍋蓋,“敲鍋蓋,快快快”。“小饞貓!”母便會罵道。然后急急地扒上一碗,蒜泥調勻,既可口又充饑。陽春大地,萬物復蘇,能夠食用的遠不止這此,還有槐花、泡桐花,野油菜、野刺菜……隨意地揮灑著童稚和歡笑,餐桌上是品種豐盛、花樣常新的。
夏天正是“捕獵”的好季節。小村坑塘遍布,魚蝦雀躍。稍有空閑,我便隨哥哥們一起玩,看他們爭前恐后往水里鉆,轉瞬間就摸到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可以改善“伙食”啦。雨季之前,坑塘的水位很低,我們就筑成小壩,圍成幾方小池,用力將水攪混,魚蝦便浮出水面,往往能滿載而歸。另外一種美味——黃鱔,無法用“混坑”的辦法撲獲,那就費些力氣吧!坑塘邊緣,水草叢生,往往是黃鱔的聚集地,輕輕地除去雜草,找到鱔魚的洞穴,便能撲獲一兩條大鱔魚。至于野菜,田野就是“菜園”,母親只用分咐一聲,隨手就是鮮嫩的野油菜、雞冠菜。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除了享受小米加豇豆、綠豆、花生米的“八寶飯”,紅薯粉做的涼絆“蛤蟆蝌蚪”外,可往桑園“偷”桑椹,高梁地里采“烏莓”、甜秫桿,也可以到山里摘彌猴桃、野栗子、山楂……最誘人的是捉蟋蟀。
谷子熟了,蟋蟀正肥,掀開割后的谷子,蟋蟀十只、二十只地蹦出來,捉到用狗尾草串起來,洗凈油炸,那味道呀,真的好極了!
冬風蕭蕭,瑞雪紛紛,耐不住寂寞的小伙伴,或者跟大人一起捉野兔,或者隨著老式獵人套捉狐貍。這時,雪地上置粗篩誘惑麻雀,成了我們樂而不疲的游戲。
童年一去不復返。進入城市工作已經多年,生活水平愈來愈高,娛樂場所應有盡有,然而童年往事依舊揮之不去,故鄉始終是一縷割舍不斷的情愫。
童年小學作文 童年作文!篇二
童年是什么?是把白白的云看成綿綿的糖,是把頭發梳成馬尾辮,是把筆握在手中繪一幅無人能看懂的畫。細看我童年的花紋竟找到一處與眾不同的紋理。
我成功搭上了記憶之船,這艘船在海上跌宕起伏,終于找到了那片海域。童年的記憶映入眼簾。那是一個艷陽高照的下午,梳著馬尾辮的我正背對著姐姐?!袄厦茫^來一下!”“干什么?”我不耐煩地叫著徑直向姐姐那兒走去,她一臉壞笑地對我說:“要不要一起烤糖?就是做糖?!?/p>
“可我只會吃糖。”“小笨蛋,你幫我準備工具,我烤起來給你吃。”“好呀!”我屁顛屁顛地跑過去拿牙簽、廢舊包裝紙、白糖、打火機和蠟燭。
姐姐熟練地操作著,用打火機點燃蠟燭后,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勺子,挖了一勺的白糖,大概占勺子的三分之二,放在火上烤,很快,香味就像一個個小精靈一樣進入我的口內,把我的貪吃蟲給勾了出來,而且速度越來越快,我肚子里的貪吃蟲也越來越不安分起來了。姐姐快速地把糖倒在了包裝紙上后,以更快的速度插入一根牙簽,冷卻后,我用手把糖拿了下來,吃了一口,感覺像是飛上了天空,睡在了那棉柔的'白云上,如同身臨仙境。我閉上眼把那早已無味的手指放進嘴巴里舔了又舔……
當糖的香氣再次把我喚醒時,我纏著姐姐再多做一些。姐姐便如法炮制又做了一些,可吃的速度比做的速度快,姐姐累得不行了,說:“馬力不夠大了!”“那怎么辦?”“用大‘馬達’嘍!”
剛才是好好品嘗了糖的甜味,但接下來就是品嘗苦和嗆了。
我們飛奔進了奶奶家,因為當時奶奶家還在用灶臺,用打火機點燃那些干草后,姐姐把兩本不用的書卷成圓柱形,一本給我,一本給自己,叫我一起向火初期。煙被喚了出來,火也漸漸長大了,咳嗽聲也斷斷續續地傳了出來。這些火孩子給我的眼睛萌上了一層純白色的布。
受不了了,我和姐姐同時伸出頭來相視一笑,我們的臉變黑了,有點包拯的感覺只是少了個月亮,而且只有一個圓形變成了黑色。
記憶之船漸漸駛出了那片海域,我只記得那段時間家里的糖少了很多……
童年小學作文 童年作文!篇三
鏡頭一:吃“棒棒糖”
以前爸爸媽媽在杭州工作,所以我打生下來就是在杭州過日子的。5歲那年,我隨著爸爸工作的更換到了老家——貴門,一個不大不小的村子。在老家,我對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感到那么好奇,因為這是我從來都沒接觸到過的東西,而“棒棒糖”也在那年讓我吃出了名。
那天,爺爺買了一盒東西回來,我看見了還以為是泡泡糖,便立刻迎上去纏住爺爺,向爺爺撒起嬌來。爺爺卻不吃這套,還對我說:“別鬧別鬧,到房里看電視去。”說著便走開了。我得不到想要的,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來。誰知哭了好一會兒爺爺都不來理我,我也只好不哭了。但我還是不甘心,所以偷偷地溜進爺爺房間去找“泡泡糖”了。啊,終于找到了,我馬上撕開了外殼。咦?不是“泡泡糖”,好像是“棒棒糖”哎,好奇怪的“棒棒糖”呀。我覺得奇怪, 卻還是把“棒棒糖”放進了嘴里。好難吃!還苦的!爺爺買假“棒棒糖”騙我!
后來才知道,那不是什么“棒棒糖”,是一種特殊的藥糖。
鏡頭二:吃“燕窩”
記得7歲那年,爸爸做起了茶葉生意,家里常會有客人來。一天下午,家里來了一位叔叔,媽媽忙著泡茶,爸爸跟那位叔叔聊起了天。我聽見爸爸對叔叔說:“你老娘天天吃燕窩,都快把你都給吃窮了吧?”叔叔說:“是啊……”
“燕窩?天天吃?真的有這么好吃嗎?”我帶著疑問就去尋找“燕窩”去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燕窩”,卻因為太高,拿不到。于是,我就找來了一根竹竿,三兩下就把“燕窩”給打下來了。扔了竹竿,我抓起燕窩就往嘴里送,可還沒嚼就吐出來了,原來“燕窩”是這么難吃的!可我轉念一想,不對,可能是我的方法搞錯了,或許燒起來就好吃了。于是我又拿著“燕窩”去找媽媽。
結果當然是讓大人們笑掉了大牙,而我還被冠上了“傻饞貓”的名號。
哎,一時的哭鬧,一時的嘴饞,“后遺癥”卻留到了現在。不過,我的童年要是沒有傻,沒有饞,可能就蕩不起那么多的歡笑了!
童年小學作文 童年作文!篇四
最近神志有點恍惚,才發現剛剛過去的那個節日是“端午”。
今年的端午,我沒有吃粽子,沒有小香囊。這么多年了,直到現在,夢里的家永遠都是那方方的四合院。好想念在“西關”住的日子,想念那方小院;想念門前的葡萄樹;想念水井旁的石榴樹;想念院子中央的小花園;想念樓梯下的狗窩;想念樓上的蓄水池。還有自己親手種下的“指甲花”,想念想念……
還記得剛搬家到“西關”的那年暑假初識的鄰家女孩,她大大的眼睛,齊耳短發,胖乎乎的小臉,看上去比我大上幾歲。我趴在自家的樓欄桿上好奇地詢問:“你叫什么名字?”她哈哈大笑,大大的眼睛變成月牙狀,調皮地讓我猜:“我的姓‘九個口’,單名是一個‘燕’字”。我歪著腦袋想了半天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后來才知道是“曹”,她叫“曹燕”,我家隔壁就是她奶奶家。于是,燕子就成為了我到“西關”的第一個好朋友。
那年我上小學二年級,燕子上小學四年級,她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帶著我到處玩兒,讓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識了“磨菇棚”,培育金針菇的土棚。她輔導我功課,教我算100內的乘法,我們一起跳皮筋、踢毽子,形影不離……快開學的時候,有一天她被父母領走了,從此我們便很少見面。再后來,讀初中、高中,隨著學習的緊張,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不知道她現在還記不記得我,不知道她現在到底在哪里,不知道她現在過得怎么樣……
燕子的奶奶,住在我家隔壁的一位慈祥、善良的張奶奶。張奶奶擁有一雙天底下最巧的手,在她手下做出的蝴蝶會飛、鳥兒會叫、花兒能散發出清香。張奶奶總是搜集很多廢舊的彩色塑料條、棉布、小珠子,然后裝飾在她做的各種荷包上。最讓我期待的就是每年端午,張奶奶總會做好多好多的香囊送給我,有彩線纏成的粽子、有小貓頭、有小狗頭……各式各樣,香香的。張奶奶囑咐說香囊掛在身上防蚊子叮……如今,張奶奶已入土為安,每當回到家中拉開抽屜,看到里面那個墜有蝴蝶圖案的荷包時,我仍會想起可敬可愛的張奶奶……
我的童年真的真的是金色的,值得我永久記憶的。有時候我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如今我走的路那么坎坷是不是因為童年的時候太過幸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