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鄉的雪散文摘抄故鄉的雪散文隨筆實用篇一
最近讀到了許多關于故鄉的文章,大多數都是臺灣同胞們寫的,那情很深很濃很隱秘也很無處不在,那是心底最深處最強烈的吶喊,仿佛包含了一個人一生的心酸、無奈和思念,那種不可言喻的痛觸及到了我的心房,然而我對這種情感并不太懂,是啊,對于一個很少離開故鄉的孩子來說,這種感情怎么會十分深刻的了解。
我的爸爸一直生活在這里,而媽媽的故鄉卻是在遼寧,想必她對于故鄉的認識應該深刻的多吧,她是否也有那種很深刻的情呢?我悄悄來到她的身邊,淡淡地問了一句:“媽,你的故鄉是在遼寧,一定跟這里很不一樣吧。”媽媽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一個很淡定很內斂的人在聽到“故鄉”這個詞突然開放了起來,顯得十分激動,眼里頓時折射出興奮的光芒,像個小孩子見到自己的母親時一樣開心。“是啊,是啊,在我們東北啊,山連著山。
小時候,我們經常去山上玩,那里好玩的東西可多啦。春天,我們就去山上采野菜、摘野花,那里有許多不知名的`花,春天一來就全冒出來了,雨過之后,還會生長出蘑菇呢,我們就把它曬干,頓蘑菇湯喝,可香了;夏天,綠樹成陰,基本上都見不到太陽,我們就帶著石子、彈弓上山,因為夏天林子里有許多鳥,我們就打下來玩,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遇到一些山雞什么的,我們便會拼命地去捉,有時還能找到山雞的窩,偷出幾個山雞蛋來呢;秋天嘛,東西是最多的時候,有好多種野果子、野菜、蘑菇等等,每次去都能摘回來一大筐呢,不過很容易會遇到蛇,所以長輩們都不讓我們單獨行動;冬天,白茫茫的一片,我們都不被允許上山,因為在深山里,尤其是南面那座大山,會有許多黑瞎子出沒,人遇見它就沒命了,。……”媽媽滔滔不絕地講著,不時還加上自己的一些肢體語言,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從前,又回到了那個饑餓困苦所覆蓋下的歡樂活潑的童年,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鄉。
是的,就是這種情懷,想回又不能回,能回卻又不想回,怕是的物是人非,怕的是回憶起一生的顛沛流離,怕的是將自己的心赤裸裸地暴露在痛苦之中,于是便將這份情掩埋,掩埋進自己內心深處,只有在黑夜、在大醉、在將死時才將這份情打開,品味苦澀。
故鄉的雪散文摘抄故鄉的雪散文隨筆實用篇二
故鄉的雪似乎要比別的雪要來的急,去的慢,我的家鄉位于秦嶺山腳下,海拔在2000米左右,大大小小的山峰緊密環繞著這個不過3000平方公里的小縣城,山上生長著許多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稀有,瀕危的動植物等,這里的空氣清新,風景優美!但這里的冬天來的也特別的早,去的也很晚。
。但每年的雪都會不同尋常的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每逢清晨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感覺的意外的冷,那么沒錯,那一定是下雪了。
我喜歡家鄉的初雪,溫柔,細膩,在我眼里,它并不是那么那么的冷 。雪原本是由高山飄來的,一路經過了山丘,平原,樹梢,然后飄到了村莊,縣城,最后不期而遇的落到地上,但是到了地上大部分都已化成了雨水。只有在枝頭,草坪上,屋檐上,墻角處會有斑斑白色的雪花,但又不那么的厚,只是薄薄的一層白沙 ,看起來格外的細膩,溫和。而只有遠處的高山上是厚厚的一片白,白的讓你歡喜,讓你留戀,這片白蓋住了所有山林,樹木,最后一直延伸到了天邊,與天處相接,形成了天然的一道屏障,將天與地緊緊的鏈接在了一起,沒有絲毫漏洞與縫隙。這種美超過了一切美的傳說,或許我無法將這些美景用語言來描述與展現給大家,但請你們相信,這真的很美!
初雪的`清晨是最為美麗的,俗話說得好:一天之際在于辰的卻每天的早上都是一天中最為重要的,它不僅是我們迎來新的一天的開始,更是是我們鍛煉工作,學習的開始。不過這個清晨卻不復尋常,它比起以往的秋日,夏日的清晨要顯得更加的暗淡 ,低沉和寒冷,如果在此時觀雪景,那么你就要保證你穿的夠暖和,厚實 ,才不會被這種寒冷所懼怕。在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時,白花花的一片,遠處更是一片白,白的徹底,嚴實,猶如一張白紙,沒有了文字,語言的存在,只有情與景的交匯,雖無言,但卻有情!
在飄揚的雪花中間還夾雜著絲絲縷縷般的煙霧,這就是晨霧 ,它們不期而遇的環繞著飄雪,從雪的縫隙中來回旋轉,飄揚,但雪也毫不吝嗇的從它的身體上串過,仿佛間它們已經交融到了一起,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相擁在一起,是哪么的和諧,親密,友好!
在遠處,更是一片朦朧,一片安靜,偶爾也會有風的出現,發出細微 ,輕妙的沙沙聲來陪襯這寂靜的辰!
于此你可以隱約的看到遠處的房子,湖楊柳,山丘,但此時我想遠處的景色與眼前的景色大概一樣的美吧!不過這種美景也不會延續的太長,在太陽透出頭頂時,晨霧已經漸漸的消散,離去,但雪依然在飄揚。當一道金黃色的強光斜穿于天地時,在山的東頭到山的西頭形成了一條不規則的似如彩虹似的拋物線,透過這道光,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東山頭到西山頭的所有美好景象,這道光線也將山與雪,雪與霧,霧與風,風與大地分成了七個不同的顏色,赤,橙,黃綠 ,藍,靛,紫:但每種色都有它們獨特的美,獨特的溫柔!
在太陽到半山腰時,晨霧已經散去,眼前已經光亮,清晰,但雪依然在飛揚,但沒有了晨霧陪伴的雪花仿佛已經感到了孤獨,寂寞,似乎已經沒有剛才下的那么倉促,溫柔了!
在整個太陽漏出山頭時,光亮,溫暖,朗朗晴空都屬于了大地,在這時地上的雪漸漸的已經融化成水,而天空里的雪花也漸漸的消散,離去!它們有的融化成了水散落下來,而有的則隨著微風的吹拂散開,蒸發于空氣當中。這也正因為它們無法承受這種光與溫暖,更不能吸收這般溫暖,所以它們選擇消失,離開。我想,此時也沒有幾個人能體會到雪的悲涼與無私,偉大!或許只因我們是人,無法親身繪到它們內心深處的想法,更不能體驗到它們生活的慘痛經厲與消散的過程!
再過不久,雪也停了,屋檐上,地上都已經成你的化身水,的確你已經化成了水,順著大地,流向了河流,流向了湖泊,大海,也流向了我們心中。雖然你們已經消散,但你們依然在,在大山的深處,在你滋潤過的我們心中!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初雪的你!你用你的溫暖,溫柔,細膩哺育了我的成長,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比翼鳥,陪你浪跡天涯海角!
故鄉的雪散文摘抄故鄉的雪散文隨筆實用篇三
鄉中有湖,名曰西湖。此湖非彼湖,卻因與杭州西湖名諱相同而令人聞之不忘,在蜀中頗具盛名。春秋宜人時節,不乏有三兩慕名而至的旅客湖邊漫步,佳茗閑品或是留張影像。
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順西湖甲四川。鄉處川西南,屬丘陵地貌。城依水建,水為沱江。江自九華山穿過成都平原,經內江涌入縣境。卻被城廓周遭起伏山巒阻擋,似勒韁駿馬,收縮成一束急流,自東向西勾成一彎弧形,半個縣城便被擁在懷里。而恰是這彎江水在歲月的漫漶中,歷經滄海桑田,不經意遺落下一座天然湖泊處于城中,那便是富順西湖。
杭州西子湖,取古代四美西施稱謂。將一潭清幽碧水比作妙女子,水是眼波,山是眉峰,微風過處,水若雪肌,聞其名便令人浮想聯翩,騁馳思緒。而富順西湖,名字由來卻簡單,即方位命名。《富順縣治》記載,古時城廓周邊有四湖:東湖、西湖、南湖與北湖。經歷代屯湖造田,四湖中的三個湖泊業已黃鶴緲影,僅在地標注名與百姓口傳相誦中得知大概方位。即便西湖幸免,亦是屢遭瘦身,昔時風韻難覓,只可面對波光斂影、水淼山幽尋找到過往的點滴記憶。
天賜一湖清涼地,可令城市鮮活起來。在充斥著強烈時代氣息的今天,富順西湖無疑是給縣城注入一縷暗香,在欣賞絕妙風景同時,令人感受這方水土濃厚的人文歷史底韻。自隋因鹽興縣,富順千年走來文風頗盛,四百余名舉人、進士就是從這里懷揣著一抔鄉井土,踉踉蹌蹌步出秀壤蜀天,散入歷史的宦海浮沉。
而恰是這班儒家學子在骨子里尚流淌著的晉唐之風,在半城山水半城湖的讀易洞求學之時,便把陶淵明心中那株千年清馨的荷蓮植在西湖當中。在朝晚誦讀《子曰》疲乏時,略微仰頭,面對那田田荷蓮,便可凈心養目,若茶香嘖口,縈脾怡心,稍收思緒又沉浸于書中自有車簇簇的苦讀。“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面對清末政權的風雨飄飖,在夙夜憂嘆中,許是故鄉那籠煙月給予他一絲慰藉,讓他在客旅京城的寓所中寫道:“縣有湖山高蜀國,夢隨煙月落杭州。兩峰蒼翠一孤艇,五里荷花十二樓。”如今荷蓮依舊,似衣袂揚拂的凌波仙子,回眸一瞥玉生香,未曾沾惹世俗半點塵煙。而那斯人卻已湮沒于歲月無,在紙墨間只遺下馬蹄聲遠、塔影鎖江與文字間透露出的一份煢孑落寞。
西湖形似葫蘆,緊束處筑有石拱橋一座,橋身兩側各鏤雕龍鳳,栩栩欲飛,故曰龍鳳橋。湖內建有湖心亭,陸亭間以曲折便橋相連。春光時節,湖若止水,光潔如鏡,僅湖岸柳樹催春色,紛紛吐芽抽綠。待初夏時分,蘇醒的荷葉才爭相探出水面,層層疊疊的托起翠色玉盤,那粉色的`荷花便點綴其間,在微風搖曳中送出一股幽淡香味,給予炎熱以清涼,浮躁以凈心。那湖中覓食的錦鯉與金魚,在沉寂了一個冬季后,亦三三兩兩悠閑地浮游在荷蓮間那清澈的水中,即便是樹葉跌落水面的驚擾,也會令它膽小地卷起一絲漣漪深潛水底。湖植荷蓮本為觀賞,并不采食。故江南水鄉采蓮景象在湖中不見,但那中國傳統魚戲荷葉間的水墨畫,許就取材于這般景致,惹來不斷遐想,勾起心隅幾分詩情畫意。
湖光映山色,方構絕妙畫圖。湖水東依五府,西倚鐘秀,北擁瑪瑙,三山林木茂郁綠意盎然,環銜而聳峙,將西湖緊緊地裹挾于腹隅。拾階而登五府山,烈士陵園就座落在蒼松翠柏之中,劉光第先生的墳冢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遷移至此。看淡生死的英雄與英雄作伴,每日里共聽湖水拍岸的琴音,似是歷史刻意安排,不由令人憶得青山有幸的句子。瑪瑙山,山色似瑪瑙,依山建有一寺,名千佛寺。唐時佛教盛行,不知哪位行腳僧人遠游至此,不經意被這一池湖水羈絆,便歇住欲去的屐履,選中瑪瑙山巨大的巖石,八方結善緣,成就工匠的夢想,用一鑿一釬在歲月漶漫中將虔誠鏤刻成慈悲的雕像。而千年的晨鐘與低緩誦經聲業已令這座千年古縣習慣于每日里梵唄繚繞,凈化蕓蕓眾生。湖若深閨少女,掩窗遮面。若賞湖全景,則須登臨鐘秀山。沿青石所砌小徑,伴著泉音鳥嗚,穿梭于草蔓與柯枝盤旋而上,佇立峰巔縱目,一軸絕妙畫幅便呈現眼底,雖無五百里滇池之壯觀,卻有云蒸霞蔚波煙浩渺之感覺。令人不禁幻想租借一舟或憩坐葦叢亭中,持壺濁酒,攤卷詩文,將剩余歲月付與清幽湖水,湖面月波,波中山色。
一池荷蓮添雅韻,三分月色溢清香。這頃湖水,不再是簡單的水。更多的是標記富順印象,承載游子故鄉。那些闖蕩天南地北或是遠走域外的鄉人,每當提及故鄉景致,大多脫口便指西湖。是的,那不僅意含對富順西湖景色的眷戀,更多的許是西湖曾經作伴自己一路成長。城市拓展,湖居城中,走讀城內學校皆要沿繞湖堤,年年柳綠,歲歲荷開,人亦伴著亙古未變的青山與綠水,在歲月的瘋長中亦步亦趨邁向未知的廣袤。美不美,鄉中水。而這水,便是游子心底深處那一汪淺綠的西湖水,在夜深人寂涌上心坎,勾起濃得化不開的情結。
而我,便是那離鄉游子中的一員。
故鄉的雪散文摘抄故鄉的雪散文隨筆實用篇四
2、是什么晶瑩了露珠的笑容,是初暖悄悄的染映;是什么常常漣漪心律,是相識縈繞著輕輕的微風。天涯里的咫尺,行過了千山和萬水濃縮了一次注定;悠遠里的緣分,總能牽出雁字與春迅簇花的相逢。
3、、自古只羨鴛鴦不羨仙,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愛的人能夠相扶到老,才是最快樂的。愛情故事很多,如梁山伯與祝英臺,賈寶玉與林黛玉,牛郎與織女,哪一對不是令人羨慕的情侶,而他們最終的結局又將如何。她們也渴望幸福,她們也渴望平淡的生活,而他們往往卻得不到這樣的生活。
4、那時的冬季,在飄飄灑灑的雪花下,那個如白色風信子一般的女子與我一起去看雪,她的笑,凝固了一些細碎的,零散的雪花。因為有她的笑,所以溫暖了這個季節,溫柔了流年。但這份埋藏于心的情感,或許就像白色風信子,純潔清新而不敢表露。
5、勸人上進不必直言,使人覺悟不必耳提面命,與人智慧無需喋喋不休。
6、友誼有兩面,一面燦若云霞朗若皎月,閃爍的是真誠的光華,灑下的是關切的嫵媚,不因距離阻隔,經得起時間的淘慮;繞到友誼的另一面,那各式各樣的花花綠綠,或旋轉著或搖晃著,乃至讓人眼花繚亂的全是幌子。
7、今天陽光很好,坐在窗前,看窗外如此晴朗的天感覺特別舒心,雨過天晴后的世界總給人一種明媚,仿佛陽光照耀在“心田”上空,讓前些天被風雨踐踏的花朵重新得到愛的關懷,重現生命的活力!
8、我走了,卻并不如你那般走得灑脫,荏苒的歲月,依然以芥末的姿態,旖旎在那段唯美里,只是,已然凝固,來年,芥末花開時,那一抹回眸與紀念,依然綻放在芥末花間,揉碎在芥末花粉里,只是,寂寞簇擁在花間,花色常粉在人間。
9、顛沛流離的青春,那些糾纏歲月的溫柔,成就出最美的邂逅。我想,每個少年都應是一朵花,溫柔而浪漫,而我是最華麗,也是最寂寞的那朵,只愿以最優雅的姿態,在塵世中開出最美的花來。
14、所有不屬于我的,都將一去不返,只留下在回首時,深深淺淺的悲傷,作為我款待自己的最后一杯美酒,人世間有些路必須單獨去跋涉。
19、快樂在于付出,快樂在于欣賞,快樂在于奉獻,快樂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種在過程中得到的享受。讓我們一起付出真情,感受快樂;欣賞美德,尋求快樂;奉獻愛心,享受快樂。
20、生活這本書,就是如此,會有甜蜜的一頁,也會有傷痛的一頁,享受著甜蜜,那么就應該也接受悲傷;而愛情本身也摻雜著悲傷與甜蜜,一面明媚一面憂傷,我在你給的愛里沉醉,久久,長長,為你把夢編織,為你把心鎖緊。
22、被荊棘刺得滿身是傷,但卻沒有危及生命;在外出游玩時,東西被人搶了,但是自己沒有被搶匪傷害;在爬山時,名貴的相機不小心落入山谷里,但慶幸的是人沒事;在工作時,某個項目搞砸了,但是沒被領導職責,也沒被炒魷魚;這些應該慶幸的事,細細品味,就像快樂在撥動著我們的心弦。
23、當情感失意的人,有了一絲安慰,他便會感覺快樂;當行走在沙漠中的人,看到一絲綠洲,他便會感覺快樂;當一個落寞孤單的人,有了他人的呵護,他便會感覺到快樂;當一個事業挫敗的人,有了半句鼓勵和指點,他便會感覺快樂。快樂總是在不經意間油然而生,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或是一件小小的事,就能讓人綻放笑容。
24、安靜歲月,輕拾一段寧靜時光,安之若素的度過一段溫柔的流年。在那唯美的童話里,也曾有過淡淡的憂郁,也曾有過淡淡歡喜,還有那莫名的期許。那浮世里流動的時光盛宴,但在這熱夏的紛擾里,確被遺忘成水晶,美麗而易碎。
25、幸福就是這么簡單,簡單的讓你覺得不可思議,經歷過分離之后,我想再次相聚時,我們都會用心去收藏,用愛來理解,兩個人之間不可能沒有摩擦,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風順,我們要學會包容,只有包容他人的錯誤,才會讓自己更開心。
27、生活與生命真正的分野也許就在這里吧:前者只是一種我們經歷過的無法逃避的,在有一天終于都會過去的分分秒秒,而后者都是我們執著的,不斷地想要珍惜地記起來的那些人和事的總和。
29、善良的心是波瀾不驚的心,像津津細流一樣緩緩流淌,懂得順應,懂得舍得。內心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一旦失去了,你的心靈就不得安寧,身體也像行尸走肉一般,好像生活總是缺了些什么。
30、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男人習慣于把眼淚藏在心底,讓它在血液里流動,這是文化傳統的影響。偽裝出來的堅強總會有崩潰的一天,當男人真正要哭的時候,一定要當心,那可真實決堤的海一發不可收拾。但大多數男人都會選擇在無人的角落或者最親近的女人面前傷心欲絕地哭一場的,大部分時間里他用笑容掩飾著淚水。
31、無論是和親人、愛人還是朋友之間,我們都清楚的知道,親情、友情、愛情是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財富,沒有親人的關心與愛護,沒有愛人的相濡以沫,沒有朋友間的情真意切,我們怎么去體會愛的存在,這些就是幸福。
33、假如春已不在,我將回到認識的單行道上,獨自一個人寂寞地走著。
39、生命總是在自己的啼哭中開始,于別人的淚水里抵達終點。醫學上認為,眼淚有清潔眼球的作用,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應激性反映,從胎兒時開始,就有了基礎淚。于是,淚水就給生命打上了烙印,直到生命結束后,或許還有淚水在記憶你已經飄逝的靈魂。
41、當浮華給予了我們過多欺騙,現實中的虛假幾乎讓我們忘卻了真的存在,是真情換回了迷離的心,是真情帶給了我們最純、最真的感覺,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滲透的是永恒執著的真愛。
42、一杯清茶,一顆靜心:“茶”字拆開即“人在草木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幾度冷暖,幾許紛繁,人與茶之間有著禪意的相聯,以茶為媒。人生沉浮,如一盞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43、其實,真正的愛情無關考驗,也無關折磨,可是,現實中的我們往往太缺乏安全感,有了自己喜歡的人,就會不停的問自己,他是真心喜歡我嗎?他會變心嗎?然后,我們會去試探、去考驗、去折磨,最后,弄巧成拙。
44、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樂,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成長的痕跡給了我們很多的感悟與啟迪,別讓自己的心太累。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45、生命一直徘徊在破碎與完美的邊緣,可心里卻還是充滿了希望。也許是天生的,總是不愿屈服,不甘平凡,看到那些任命運擺布卻很滿足的靈魂,一邊羨慕他們的無知,一邊卻感到失望的可悲。實在寫不出多么浮華的文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無論多么深切的感受,變成文字,便猶如沙漠一樣的空洞,蒼涼。
46、失敗也有失敗的價值啊,因為它是階梯,不然我們又怎能爬到生命的高度。如何爬起,我的重心在何處?畢竟血肉的身體,怎堪承受暴風雨的負荷,學會愛惜自己,給自己減壓,不先清空心靈的垃圾,又怎能裝滿閃閃發光的珍珠鉆石。
47、不要停止努力,不要懼怕風風雨雨。不經歷風雨,那得見彩虹!好的生活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好的生活就真的結束了。
50、感情再深,你不去呵護,慢慢就淡了,許多熟悉的事,你不去回味,漸漸就忘了。微笑,因一個人而起;痛苦,因一個人而生。一次冷落,會悶悶不樂;一句想你,會倍感幸福。所以,當愛在時,就要好好去珍惜。
51、心,彼此溫暖,不是你的甜言蜜語,也不是你的阿諛奉承。而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寂寞和孤獨,你可否送上幾句溫暖的話語,可否與他(她)促膝談心,朋友似的以誠相待,也不管你的職位高低。溫暖常在。
55、有一顆感動的心,我們用淚水滋潤世間的真善美;有一顆憐憫的心,我們用淚水去祭奠痛苦和哀傷;有一顆真誠的心,我們用淚水去溫暖苦痛的靈魂。
故鄉的雪散文摘抄故鄉的雪散文隨筆實用篇五
故鄉的春,像迷人的彩色板,有人認為是色彩斑藍,有人認為雜亂無章.故鄉的春像山水畫,有人認為山青水秀,有人認為是窮山惡水。
故鄉的春是忙碌的,天微明,茶農們已經上山采茶去了,中午也不回家吃飯,有時讓人送來或者拿著炊具到山上去煮,為了節約來回奔波時間,一般的人家多這么做。因為有標準/一芽兩葉初展,大了只能賤賣了。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天山共色,我于小妹背著蟹簍,帶上一些炒米糖和山芋干,到茶園去采茶,茶園錯落有致,嫩葉生機勃勃,充滿朝氣,茶園邊的松樹蓊蓊蔥蔥,采回我于小妹各自稱出自己的斤兩,比一比,看誰采的多,有獎勵。嫩葉采回,手工炒制,火紅的大鍋,熱氣升騰。柴火作響,茶香四溢,茶農滿臉汗水,晶瑩如珠。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有的在殺青,有的在揉捻,有的在烘干,一幅忙碌的場景。這時,你走在村間的石板路上,只聽見有人在輕聲的說話,談的好象是今年的價格和品質,有時采茶工也幫忙。那時每家每戶多請上好幾個采茶工,包吃包住,每天工資50元,村上采茶的季節是最熱鬧,村上一下多出好幾百人,有時,采茶工與本村的小伙子談上朋友,成了一樁美事。
細雨天也要去采茶葉,云霧迷漫,微風吹拂,陣陣花香迎面撲來,使人心曠神怡,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時有這種意境。霧散時,朝四周的群山奔去,緩緩地升上天空。一輪暖陽普照,一切而醒目,樹上墜著晶瑩的水珠,望去像鉆石項鏈。
故鄉的春,古樸而不呆板;故鄉的春,繁忙而不凌亂;故鄉的春,艷而不俗,麗而不妖,婀娜而不嫵媚。我喜歡故鄉忙碌的春,那是茶農們豐收地季節。
故鄉的雪散文摘抄故鄉的雪散文隨筆實用篇六
我記憶中的故鄉,是在我8歲以前。故鄉如夢如幻,夢與現實,界線不清。
我的故鄉在山西介休,村子在城的東北方,距縣城7里地。叫南張家莊。南面是山,北面是平原。村子四周高,中間低,多雨時,村中內澇,道路泥濘。
老家人說方言,特土,出了介休,沒多少人能聽懂。如;“介意——姥爺,斑斑——姥姥,羅——狼,夜來呀——昨天,見見地——剛才,害不哈——不知道,個就——蹲,花呀——白菜,嗎決子——辣椒...... ”土語很多,許多只有口頭流傳,沒有文字。語言貼近生活,盡可能準確表達生活狀態。
母親說我出生在老院。山西有許多四合老院,訴說著晉商曾經的輝煌。張藝謀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院落是山西老院的真實寫照。多數人家,不可能像喬家大院一般氣派,但一定要將四合院蓋的像模像樣。山西人曾經富有,富的殷實。老院有正房,朝南。東西有偏房。房頂多是平頂,方便涼曬谷物。西南是茅廁,土話叫“后樓”,文雅又突出文化內涵。東南角是大門,門頭有翹角,裝飾著虎、龍圖案的瓦。大門分兩扇,門板很厚。大門中間插門檻,門檻很高,顯示權力與富貴。插上門檻,行走不便,多是將自家人拌來拌去,尤其是讓孩子翻來翻去。
我一歲多時,全家搬到新院,我對出生的老院沒有記憶,是照貓畫虎。我以為,母親說的老院就是這個樣子。在故鄉,這樣的老院隨處可見。爺爺是地道的農民,不會有如此豪華的大院。
我記住的是新院,一排四間房,大大的院子,“后樓”仍在西北角。沒有高貴的.門和門檻。新院體現出爺爺一窮二白的本色。我家住東頭,爺爺,奶奶住西頭。爺爺高大,帥氣。奶奶小巧,干練。新婚的三嬸住中間。另一間是過道,也是放雜物的地方。
三嬸結婚時,來了許多人,三嬸蹲在炕上,不敢下炕。夜深,三嬸大叫,說有“鬼”。一只巨大的手從無玻璃、紙糊的窗框中探進來。于是我記住了,三嬸屋中愛鬧鬼。
夏天,燕子在過道銜泥,筑巢,喂小燕子。看小燕子出窩,飛走,我也在成長。
我只穿背心,沒穿褲子,就到外玩耍。下身光著,很害羞。一個盡地拉背心,想蓋住屁股,卻怎么也蓋不住。
小姑比我只大兩月,是長輩也是玩伴。房前屋后,都留下我們的足跡。
新院在村的北門,屋后是麥田、水渠,渠中流水時會有蛇,花皮,園頭,無毒,多在一米多長。水中有水螞蚱,長腿,漂在水上。
出西門,向西走是縣城。一直記得去縣城的路上有井,井上沒有蓋。我自小怕井,每次路過井邊我都擔心掉到井里,而每次,我都走的離井很近。從小到大愛做關于井的夢;天空布滿了烏云,像是要下雨的樣子。每次就我一人,沒有家人,媽媽也不在。沒有伙伴。我走在去縣城的路上,一腳踩空,掉到了井里,周圍一片漆黑,沒有聲響,我在驚叫,但發不出聲音。我在下落,沒有盡頭。我不知未來,只是驚恐,如黑夜里快速行進的列車,風在吹,頭發在飄。多數時侯,我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努力讓自己醒來。醒來時一身冷汗。
我愛進城,城里有好玩、好吃的。我總是癡迷于土話叫“牛鈴咯嘣”的玩具。由玻璃燒制,長管底端帶一個啦叭。底薄,吹細管時底部發出“咯嘣、咯嘣”的聲響。清脆,悅耳。有兒歌曰;“牛鈴咯嘣,只吹一陣,時間大了,‘咯嘣’一聲”。底部爛了。回村路上,我一路吹著,沒等回到家,就“咯嘣”了。
在城里能買到土話叫“醋哩”,一串串,桔紅色。形狀像寧夏枸杞子。醋哩味酸甜,多汁。得慢慢吃,枝上有刺,扎嘴。吃后糊得滿嘴桔紅。
春天,我拿小鏟到剛解凍的田里挖蔥。剛冒出新芽的小蔥下面有一根長長的、去年遺漏的大蔥。
夏天,在玉米地里發現一顆剛結果的甜瓜。隔幾天去看一次,期望瓜熟時摘走,但那顆生瓜還是被別人摘走。
秋天,在收獲過的紅薯地里一遍遍尋找,順著紅薯根系,總能找到被遺漏的紅薯。
冬天,和伙伴背框去挖高粱根,當柴燒。正挖柴,大風起,我和伙伴向家狂奔,伙伴嚎啕大哭,被我笑。
姥爺家距我家20里,母親回娘家,多是姥爺來接。姥爺挑著筐,一頭是二弟,一頭是我,母親跟在后面走。
我8歲時,我們全家隨父親遷到甘肅796礦。自15歲起,我幾次回到故鄉。兒時的記憶,有的早已失去。那如夢幻般的記憶無處找尋。比如那井,早已不見。我懷疑,那井從來就沒有存在過,是我在夢中臆造。多年來,我常夢故鄉,夢中的場景多是8歲以前的記憶。
哦!我夢中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