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自由的演講詞篇一
西哲說:“自由乃是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限。”我認為最能用來詮釋自由的真諦。不管做了什么事,遵循國家法規,尊重社會倫理,不僅是負起了社會責任,心中更握有道德感。
但在今天,年輕人的想法是:“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不,當然不可以。你可以犧牲你的睡眠,但不能徹夜飆車制造問題;你可以享受音樂,但不能大聲喧嘩妨礙安寧。自己的快樂不可以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曾經到過一處風景區,爬到最高處的木制涼亭休息時,發現柱子上,椅面全刻滿了:“xxx我愛你或xxx到此一游。”這里的木頭飄出一種道德淪喪的氣味。不是任何事都能隨心所欲,不是任何事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
我想不只是這個地方,很多風景區也是如此。你可以吟詩作畫,表白心意,但不能破壞美麗的福爾摩沙啊!這是屬于我們的家,又有誰愿意自己的家給涂鴉呢?斯米茨:“道德是自由的保衛者。”自由不只伴隨著道德而來,更不能逾矩!
自由的演講詞篇二
大家好!
“人生而自由,卻處處被枷鎖束縛”,一個響徹歐洲的聲音來自盧梭。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人在自然狀態下是自由的;第二,自由人一旦進入社會狀態,自然自由就受到社會的束縛。簡而言之,在當今社會,我們都是自由的人,但我們必須在道德、制度和法律的秩序規則下行使自由權利。
最初的規則是在自然中產生的,自然中的規則讓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幫助生物優勝劣汰,讓物種適應環境,變得更快更強,不適應規則的生物會被自然法則無情淘汰。
由此可見,自由和規則絕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種相互支持的關系。當我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規則時,我們自然學會了如何享受自由,如何適應規則的僵化。這時,我們的創造力來了。
自由的演講詞篇三
大家好!
也許你曾抱怨過上帝是捉弄人的,他對你吝嗇幸福,卻讓痛苦折磨你,日日夜夜,疲憊不堪,換來的只是滾燙的淚珠。但苦盡甘來后,當你揭開那沉重的幕紗,你會看清,上帝是公平的,磨難也是一種財富。
以前有人做了一個試驗。他點清了一座山林中的紅羊后,把山中的狼全部捕捉起來,讓紅羊沒有敵人。照理說,紅羊就應是悠閑自得、快樂地生活了,但事與愿違,紅羊為了爭奪一小片土地、甚至一棵青草而搏斗,由原先一支整齊的隊伍變為一盤散沙。經過搏斗的紅羊一只只疲憊不堪,過去那種矯健、奔跑如飛的紅羊在這座山林中再未曾出現過,而且,紅羊的數量也在逐漸減少。是什么原因呢?因為人們捕獲了狼,紅羊沒有了給它們造成生命威脅的動物,而自相殘殺直至消亡,失去了危機,同時也失去了生機。可見,在生態環境中,沒有磨難就不會有生態平衡的系統。
張海迪胸部以下失去知覺,但這些困難反而使她有了更為遠大的目標,學習掌握了德語、日語、英語。她為什么能取得常人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呢?因為她在承受巨大挫折的同時,也將挫折化為了動力,讓挫折成為自己的奴隸,再一次戰勝了磨難。
人生如一塊璞玉,這是上帝賜予你的財富,這塊璞玉中有酸甜苦辣,也許痛苦過后便是幸福,這是上帝給予你的機遇。只有自己努力來雕琢這塊璞玉,才能使它成為完美無瑕的藝術品。
謝謝大家!
自由的演講詞篇四
大家好:
我想做一個歡樂的人,想鳥兒一樣在空中飛翔;我想做一個自由的人,像海鷗一樣在大海上飛翔;我想做一個無憂無慮的人,像魚兒一樣在水中游來游去。
自由,一個充滿歡樂,充滿幸福的詞,它代表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代表著人生中的坎坎坷坷,自由可謂是人的靈魂。從小我就渴望自由,渴望家長防守,可是,從小到大,家長從來都不會給我自由的空間,把我的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我似乎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
任務越來越重,時間越來越緊,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好不容易挨到了周末,先好好休息一下,卻得上家長安排的輔導班……當我抬頭仰望天空時,總覺得自我是籠子里的“囚鳥”,沒有屬于自我的天空,沒有歡樂,更沒有自由。
蟋蟀的歡樂是能夠盡情的歌唱,泥土的歡樂是能夠滋養花草樹木,花兒的歡樂是能夠裝點蒼茫的大地,而我的歡樂就是能擁有屬于自我的一片樂土,凈土。
我真的渴望自由,我理解父母那望子成龍的夢想,但他們應當給我們自由,放開我們的手讓我們自我去搏,自我去闖,僅有真正的放手,才能讓自我的孩子成長起來。
我渴望我的自由,要是我擁有它,我就要變成一只鷹,在蔚藍的天空中飛翔,去世界上最遠,最高的地方,去實現我的夢,在風雨中,我會傲然飛翔,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去做最好的自我!
自由的演講詞篇五
霧,蹲在水面上方,使水蒸氣變白。一只藍鳥騎在云層之上。這種清脆響亮的聲音在頭部和耳朵中。它不帶有“幸福鳥”。
尖尖的筆尖埋在小頭上,色彩斑斕的圖案就像水墨畫一樣,有一個幻覺點,卻不失其意境之美。人們也可能只這樣做。美麗令人窒息。
盡管藍鳥很漂亮,但可以用作人類的手。我看過一只藍鳥。在金色的籠子里,鋒利的尖端隨著時間而變鈍,這對翅膀已經馴化了,不再用于飛行,而是供人們觀看。外套的顏色比以前漂亮得多,比野鳥漂亮得多。多音不如野生鳥好,聽起來像鮮血。
我近距離觀察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藍鳥從未打開過翅膀。它只是用爪子抓住了“樹枝”,但那是假木材。看來我的到來并沒有驚動它,或者說它不想忽略它。
在這幾天里,藍鳥還是一如既往,沒有什么異常。當有很多人時,這只聰明的藍鳥還會大喊“呼呼”兩次,而且頭會扭曲,使每個人都笑,就像輸了一樣。自尊自重的跳小丑令人著迷,這時它不再美麗,而是謙虛,荒謬和自欺欺人。
我從沒想到玉鳥會采取任何行動。它長期以來的嫉妒表明,渴望在囚禁中自由的火力團體早已被金籠子摧毀。但是,在我們離開的那天早晨,我有一段空隙,我的阿姨在早晨還沒醒來就離開了沙發,給那只鳥一個模糊的感覺,卻忘記了籠子。當我離開沙發時,我發現了這一幕。很著急。我想過這個問題。我記得那只藍鳥不會飛。吃完后我能找到它。沒有翅膀,肥胖的身體和退化的爪子也不允許它們走得太遠。
因此,早餐后,我們每個人都在房子旁邊的花園里,車道上和路上尋找它。我去了屋子后面的小巷,但我看到了一群破爛的血肉,還有幾根綠色的羽毛,在一個黑暗的角落里,抱著一只黑貓,它似乎咬了口。它是什么?我認為那是“幸福愛情鳥”。
突然,我想起那就像一個流血的“丈夫”和一個久違的鈍器……事實證明,它從未放棄追求自由。只是意識到:它無法逃離金籠,只能等待時間的流逝。
霧,在夢中,綠鳥依然美麗。美麗令人窒息。
自由的演講詞篇六
每個家長、老師都愛自己的孩子,那愛到底是什么?尤其值得我們幼兒教師去深思,看了《愛和自由》,感受很多。書中是這樣定義“愛”的“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受到這些文字的啟迪,我感覺:愛是尊重,愛是珍視尊嚴。
《愛和自由》以蒙特梭利、盧梭、皮亞杰等經典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在18年高度專注教育實踐和科學研究中完善了她自己獨特的兒童成長與發展的教育教學系。并創辦了多家國際幼兒教育機構。這本書是她一次演講的記錄。被許多讀者廣為流傳。
從事幼教工作四年以來,我自認為是一名認真負責的教師,每天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時,我最多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注意安全,一定要小心”,我也是要求孩子必須像我這樣做,我發現孩做的與我不一樣,或者危險的動作時,我會很快過去阻止他,告訴他,這個不能,這個危險,我想把孩子安排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玩區角活動時,我也是生怕孩子不回取玩具,不會玩,總是忍不住要去告訴孩子:“寶貝你可以玩這個呀,這個這樣玩,你看多好玩呀”我覺得孩子就是孩子,總是喜歡把我們的意愿強加于孩子。我一直以為這樣就是愛孩子,保護孩子,殊不知,我們已經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遏制了孩子的探究欲望,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這樣做恰恰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
直到看完《愛和自由》,我突然領悟到,我們的愛對于兒童就是束縛,我們成人有太多的規矩,太多的不可以,在幼兒園我們總是讓幼兒事事都聽從我們安排,總想著駕馭孩子的思想,其實這樣并不是愛孩子,愛孩子就是不僅僅要蹲下身來看孩子,更要蹲下心來看孩子,去仔細觀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大膽的放手,這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在愛和自由里健康成長的孩子。如果兒童要創造自己,必須生活在愛和自由中,他必須擁有時間空間,必須擁有愛的照顧和支持,這樣他才有創造自己的機會,他才可以創造獨特的自己。
我們中班有一個孩子,他總是偷偷吃小朋友的吃的,剛開始我有點生氣,我教育他,不能隨便吃別人的東西,可是這個孩子有時還會繼續偷吃別人的東西,看了《愛和自由》我才明白,兒童偷吃東西,在我們成人眼里這是偷吃別人的食物,但是在兒童看來,他不是偷,他就是覺得那里有好吃的,為什么不給我吃,以后只要這個孩子再拿其他小朋友的食物時,我會走過去對他說來我幫你拿,剛開始他會尷尬,會撒謊說他幫其他小朋友拿的,每一次都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這個孩子再也不吃別人的東西了,他已經知道控制自己的行為了。這個結果就是自由與尊重的結果。的確,幸福和快樂感一定要在童年經歷,經歷了,體驗了,感覺了,就會對幸福和快樂有了認識,將來就會成為這樣,這正是幸福成長的內涵,幸福也是要成長的,所以之前所說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并不是我們以往認為的想做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識,執行自己的計劃,你的計劃不被任何人破壞。
但在現實中,兒童的這種自由常因各種原因被遏制了。比如,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做不好一些事情,或者做了一些事情后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于是就阻止孩子或者代孩子去完成。再比如,父母總是從自己的一些固有觀念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事情,會因為自己的想當然而去干涉孩子的選擇,也就是所謂的“上帝姿態”。
而這一切對兒童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掠奪。
為什么說要給兒童自由?因為很多時候,如果大人可以理解兒童的做法,他就可能會給兒童這么做的自由。而如果他不能理解,甚至誤解的時候,他就會阻止、會干涉。而兒童依照精神胚胎所進行的活動,一直都是自發而有意義的,它不應受大人的理解程度左右。因此在你理解不了的時候,相信孩子這么做總是有他的理由,相信孩子,給孩子自由,就是正確的選擇。
給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放羊式的放養,相反,父母和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更大的耐心。
自由的演講詞篇七
大家好!
窗外的天空中沒有一點云彩,藍藍的一片像一面平靜的湖泊,又像一面被洗滌明鏡,照映著大地上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在這美好時光時似乎少了些什么——是那些陽光下的歡樂的笑聲。
而窗內的我正被作業之海壓得喘不氣了,我感覺我就像大海中的一條小魚整天都被海水壓著。有時需要浮上去喘口氣。于是我就放下了手中的筆,那些笑聲忽然傳來耳畔。
小時候在奶奶家,我們幾個小伙伴最喜歡一起跑到田野里在一片金黃的稻子中用稻草搭一個小窩,這種小窩四周由稻草堆成,不透風十風暖和,里面可以坐四五個人,外面看不到里面,但里面可以看到外面。若有人從外面經過也看不出一點蛛絲馬跡。有時我們干了“壞事”都會跑來躲一躲。有幾次到天黑以后我們還在田野里小聲地說著話,四處都飄蕩著歡樂的笑聲。
一天午后我們幾個小伙伴決定去田里摘甜瓜回來吃,我們這幾個小賊看中李大爺的甜瓜。李大爺的瓜又大又圓,而且村上人都對他種的瓜和種瓜的技術贊不絕口。我們的“頭兒”先輕輕地貼著河灘上岸,爬到瓜田邊,左看看右看看,不久就發現目標,一只最大最圓的瓜,把它小心的摘了下來。我們排成一排,像傳接力棒似的把甜瓜沿著河灘向下滾。我在最下面接應,可能因為心虛,竟然沒接住,“撲通……”河里濺起一些水花。小伙伴們聽見“撲通”一聲以為李大爺來了,嚇的一下子四處亂跑,好似打了敗仗的士兵一樣。我們跑回小窩看看四周沒人,才知道是虛驚一場于是我們都不約而同的笑了,邊笑還邊回憶這件偷瓜傻事。
突然間我的回憶像鏡子一般裂了,我的神思一下又回來了。拿起筆看著身邊的作業嘆了口氣。想到現在兒童的童年已經沒有了,要么就被作業之山壓著像五百年前五行山下的孫悟空;要么就沉浸在游戲之中無法自拔;要么就是被父母這個不放心那個不放心地關進了所謂的安全世界里。他們將來對于童年的回憶將是作業于游戲,沒有應當的笑聲,沒有自由的快樂。
窗外的天空還是那么的藍,一切都好像什么都沒發生但又好像發生了什么。我一頭扎進了那深不見底的作業之海。
自由的演講詞篇八
大家好!
小時候想過自由就是沒有人管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畢達哥拉斯曾經說過“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人。”直到現在自己也慢慢明白自由是在自己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且要學會制約自己這樣我們才真正擁有自由。
我們常常說著渴望自由,坐在教室里的學生吶喊著作業真多,老師管的真多,學不學又不是她的事情,去了學校就沒有了自由。呆在牢房里的人群呼喊著我雖然犯了錯但是你們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啊,人生的自由你去哪里了?在工作的工人卻不想干活就在工作時間里休息了,老板的責罵,他卻說自己沒了自由被老板管著。
自由啊!你是多么美好的東西,可我要怎樣才能得到你呢?我想要尋找自由了解自由到底是什么。于是我好奇學生為什么要學習?讀了七八年的書我們也懂了吧!讀書學習就是我們走向自由的一扇門,只有讀書我們才可以學習到這個社會需要什么從而我們就能找到生存的出路,有了生存我們才有自由。讀書學習也不僅僅是為了生存,還能讓你在世界上更自由的尋找生活的美妙世界的神奇。
這個世界是有制度的如果你犯了錯誤那么就必須受到懲罰,在牢房里的人你可以說他失去了自由嗎?如果說他失去了自由那么這也是他自找的結果,開始他的自由并沒有消失只要他能悔改世界總愿意給人改正的機會,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只要認真改正那么就并不恐怖,可怕的是知錯不改的人。所有要想得到自由那么我們就要能管住自己。有時候我們犯錯就是因為一時的情緒問題所以學會控制情緒,是可以避免犯錯的。
工作的人你可以說他沒有了自由嗎?就算是工作時間他的自由同樣存在,因為工作是你自己找的要做什么是你自己選擇的,這就是屬于你的自由。既然自己已經選擇了那條路那么就自信的走下去,以前總不會太差的。我們的工作是自己的選擇所以我們是有自由的。
如何有自由?學生告訴我自由的一扇門是學習,犯錯者告訴我走向自由就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工作的人說自由就是你選擇的路你就要好好的走下去,如果錯誤那么就請不斷改正讓我們更好的走向自由。
自由的演講詞篇九
大家好!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失敗,陷入各種意料之外的困境之中,這時,請不要自卑,不要輕易就說:我不行了。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勇于給自己鼓勁,敢于對自己說:太好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父親因兒子成績平平,家中整日“戰火不斷”,在打罵聲中,兒子的成績一落再落,最終成了倒數第一名。父親想,反正打罵沒用,干脆換一種心態試試。于是,他看著兒子的試卷笑著說:“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兒子吃了一驚,父親說:“你想,一個跑在最后的人,不必擔心別人會超過自己,而只要你一努力就一定能超過別人。”兒子聽了,恍然大悟,以后的學習,他特別努力,幾次考試后,兒子的成績升到了前幾名。從這個故事看我們的學習,我們應從中受到啟發:考試不理想,沮喪中,我們也不妨來一句“太好了!”因為考試指出了我們學習中的弱點,告訴了我們努力的方向。
現在發現問題總比中考時栽跟頭再醒悟要好得多呀。失敗為昨天畫上了句號,新的生活從這里開始,成功從這里起飛。讓我們在面對挫折時對自己說“太好了”。對于成長中的我們,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挫折是人生的大學。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對自己說“太好了”,在克服困難中,我們不斷成熟。
只要我們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父輩,讓我們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不斷努力進取,譜寫人生燦爛的樂章!
謝謝大家!
自由的演講詞篇十
大家好!
有一次,一位科學家畫了一個形狀,他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學生的想象能力。首先,他把畫帶到一個小學一年級的教室里,問他們圖上畫的是什么,同學們為此爭論不休:有的說那是香蕉,有的說那是月亮,還有的說那是切開的西瓜……隨后,他又把畫拿到初中生的教室,問了同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是月亮,科學家聽后很懊喪。
我想科學家懊惱是因為那些孩子的心靈被塵封,沒有得到自由。就如同八股一樣,只有廢除了它,才可能有進步,有新的發現,新的精神的誕生。
我們永遠都無法忘記秦始皇焚書坑儒給社會文明造成的嚴重后果。禁錮的心靈,就好像斷線的風箏,永遠也不可能飛到更高的天空。
我喜歡看人痛哭失聲,喜歡聽人狂聲怒吼,喜歡酒后失態吐出一些埋在心底發酵的往事。我喜歡素日沉靜安然的人喋喋不休的訴說苦難,我喜歡明星失寵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時忍痛回首,官場失意者獨品清茶。因為這些東西是發自內心的吶喊,是一份真誠,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小草要想獲得自由,就要積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一瞬間;脫僵的野馬有放蕩不羈的自由也是由于它的努力;心靈要想獲得自由,就要經過一番努力,一番勤奮,等待“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時刻。
青春歲月里,我們應該像舞蹈家一樣,盡情舒展自己的情懷,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心靈最閃亮的部分獻給觀眾。
青春歲月里,我們應該向鋼琴家一樣,借助動聽的旋律來釋放自己的心靈,將生命中最響亮的一刻獻給有愛心的人。
拋棄世俗的觀念,忘卻世俗的冷落,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讓自己的心靈徹徹底底、清清楚楚、完完全全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