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慶祝人民警察節(jié)的心得體會 人民警察節(jié)的心得體會篇一
忠誠。《荀子·堯問》“忠誠盛於內,賁於外,行於四海”。簡言之:真心誠意,無二心。廣義上的忠誠是指對所發(fā)誓效忠的對象真心誠意,無二心。如:國家、人民、信仰、事業(yè)等。狹義上的忠誠講的是對盟友、朋友、情人、愛人、家人等真心誠意、盡心盡力、無二心。
我們入黨時的宣誓,就是對黨和信仰的忠誠;我們入警時的宣誓,就是對警察這個職業(yè),對法律的忠誠;當我們步入婚姻殿堂時的誓言,就是對愛情和家庭的忠誠……
忠誠是一種態(tài)度,是發(fā)自內心、源于靈魂的操守;忠誠還是一種堅持,當你遇到困難、挫折、委屈甚至是不公時,依然堅守著當初的誓言和承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難事看擔當”。擔當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一種不辱使命的氣概。敢于擔當是一種精神,要扛重擔、打硬仗、能推動,敢攬過;甘于擔當是一種情操,要懂感恩、懂珍惜、能吃虧、能吃苦;樂于擔當是一種態(tài)度,不混日子、不守攤子、不盯著干、等著干;勤于擔當是一種習慣,不拖延、不推諉、不散漫、不應付;嚴于擔當是一種要求,要定準位,換好位、補對位;善于擔當是一種能力,要講實話,干實事;精于擔當是一種素質,要處處學、事事學、人人學、善謀大、善謀遠、善謀深。
善謀。《管子·霸言》“智者善謀”。《論權者謀·謀事篇》“謀事之道似若博弈,善謀者謀勢,不善謀者謀子”。因此,善謀就是樹立大局意識,全局意識,就是要把握大局,審時度勢,善于從全局的高度認識問題,按照全局的要求統(tǒng)一思想,服從大局,服務大局,自覺地把本部門的工作放到全局和全市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明確自己職責和方向,才能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清代陳澹然說過:“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敦行。《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強調動手的能力,實踐的作風和對道德的踐履。坐而論道,光說不做,只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敦行是貫徹“三嚴三實”最基本的要求和體現。敦行者不光要志存高遠,而且還要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展現自己的知識與品格,遠大抱負只有通過腳踏實地去行動才能實現。只有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行動并在行動中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只有將知和行、理論和實踐、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才能算是完美主義上的人,才能算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忠誠、擔當、善謀、敦行”。忠誠是衡量標準,擔當是政治品質,善謀是核心能力,敦行是行為規(guī)范。
<
慶祝人民警察節(jié)的心得體會 人民警察節(jié)的心得體會篇二
自2014年起,紅河州公安局黨委圍繞意識形態(tài)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旨在以“文化、公關、宣傳、訓練”為箭,搭載公安改革之弦,命中隊伍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紅心。從頂層設計看,州公安局黨委以3年為期,從“警察職業(yè)文化、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力、服務群眾親和力、執(zhí)法規(guī)范公信力、警務實戰(zhàn)制勝力、警察職業(yè)教育訓練、警察公共關系”7個方面規(guī)劃制定了實施意見;從主題內容看,晉位升級成為主流,從“警營文化”到“警察職業(yè)文化”,從“和諧警民關系”到“警察公共關系”,從“傳統(tǒng)警務宣傳”到“公安大宣傳格局”,從“常規(guī)晉職培訓”到“警察職業(yè)教育訓練”四維一體高位推進成效明顯;從主次層級看,州局與縣市互補存異,雙方角色定位準確,權責條塊清晰,在警察職業(yè)文化、教育訓練、大宣傳格局等領域已形成“一家領騎,多者并驅”的良好態(tài)勢;從建警主線看,在公安部“四項建設”暨州公安局“1151”工作思路統(tǒng)領下,全州公安隊伍已將“忠誠、擔當、善謀、敦行”的紅河公安精神,上升為行事做人之準則,隊伍形象、素質大幅提升。立足全局之大,著眼地域之小。解讀以“忠誠、擔當、善謀、敦行”為主線的紅河公安精神,不應停留在嘴上喊喊口號,心中猜猜啞謎、眼前冷冷旁觀、手里空空無物,投機式地拆字釋意,用取巧手段來代替身體力行的學習領悟。如果說,紅河州公安局在情報偵察、指揮調度、反恐維穩(wěn)、風險防控等業(yè)務領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是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那事關民警思想認識、能力素質、紀律作風的隊伍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則是緊扣“人”這一決定性因素的穿針引線。主線的存在,得以讓散落的珠璣顆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忠誠、擔當、善謀、敦行”的紅河公安精神便是在此環(huán)境下孕育而出的智慧結晶、職業(yè)坐標和行為操守。
“抓關鍵少數”既是抓龐大隊伍中的重要集體,也是抓重要集體中的關鍵個人。但這并不意味著警隊“精英式培訓”將束之高閣,遠離基層。紅河州13縣市人文、風俗、地貌、環(huán)境各異,人數龐大的公安隊伍長期扎根在形勢復雜嚴峻的基層一線,肩負著紀律部隊攻堅克難保一方平安的使命及榮耀。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將廣大公安民警置于共有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中,不斷提升民警職業(yè)認同感、警隊歸屬感、警察榮譽感,有效調動隊伍中“先知先覺”的人,進而帶動“后知后覺”的人,最終撬動“不知不覺”的人?結合個人職責崗位和實際經歷,我談幾點粗淺感受:
一、紅河公安精神,對外是一張名片,對內是一把標尺
工業(yè)時代的奧秘是分工,互聯(lián)網時代的奧秘則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社會合作。在“互聯(lián)網+”盛行的當下,數字虛擬空間中,廣大民眾對于“誠信”的依賴日益加重。對于一個擁有5000余名公安民警,轄區(qū)面積3.3萬平方公里,管轄848公里邊境線的州(市)一級公安機關來說,對外良好職業(yè)形象的塑造,是“突發(fā)事件應對、先進人物涌現、典型事跡宣傳”為代表的傳統(tǒng)套路所無法滿足的。加之,微博、微信、微視、微直播、微電臺等新興媒介的產生,更讓自媒體時代的民眾可以自由隨性地評價所見、所聞、所感,公安機關作為行政執(zhí)法部門亦在其效能輻射范圍內。
為此,公安機關需要預先設立好一個“模型”,該模型既要承載廣大公安民警普遍擁有的精神特質,也是結合公安實際對社會期盼的提煉升華與形象展示。而“忠誠、擔當、善謀、敦行”的紅河公安精神無疑便是該模型的中心柱和承重墻,只需加以宣傳引導,紅河公安精神便能作為一種標識成功置換民眾心中的期待。“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紅河公安精神一抓長效,就像一間溫室會孕育大量先進典型,催化差異個體多維度豐富主體內涵,但營盤的根基卻始終不會因個體的流轉而被撼動。
同理,紅河州在對外宣傳時對“千年哈尼梯田、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開埠通商、百年云錫礦業(yè)、百年過橋米線”進行的歸納,得以讓“三千四百年”的提煉,成為對紅河州人文歷史的總結。這也是紅河公安精神對外所追求的“名片效應”。
與“名片效應”相對,紅河公安精神對內標尺示范作用顯著。與既已成文的規(guī)章制度相比,“忠誠、擔當、善謀、敦行”在精神行為上帶有更強指向性,從思想上、責任上、素質上、行為上為民警勾勒出發(fā)展方向和努力目標。“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基層民警的培養(yǎng)和塑造,更多地應是在方向、平臺、措施上的引航開道,是民警個體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一步步完善自我、健全自我、展示自我的歷練與蛻變。進程中,社會民眾對公安隊伍提出新要求、滿懷新期待,而公安機關回應的方式,便是全力打造具有“堅定的職業(yè)操守、專業(yè)的職業(yè)素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形象”的一流警隊,紅河公安精神便恰似橫跨在兩地的一座橋梁,溝通了南北,融合了雙方。
二、紅河公安精神,定義標準內化于心,執(zhí)行落地外塑于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法隊伍建設,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第一位,按照政治過硬、業(yè)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加強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zhí)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
“忠誠、擔當、善謀、敦行”的紅河公安精神不是刻板成見的固化思維,它們是一粒粒種子,執(zhí)行落地根植于警隊,不同的土壤氣候、培育手段、實際運用,都會讓其衍生出多種多樣的具象表現,“血性、理性、陽光、陽剛”便是其中之一,我認為:
(一)忠誠,既是思想前沿,也是道德底線。忠誠是人生的本色,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行為準則,是對黨、國家、人民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質。它既是思想認識的前沿,也是道德行為的底線。小到一家,大至一國,不“忠”則如履薄冰、十面埋伏,無“誠”則信用危機、寸步難行。上到政壇領袖、行業(yè)翹楚,“忠誠”是其人格魅力形成的基石,也是其網絡英才、謀事成事的保障;下到臨街商販、尋常百姓,“忠誠”是其安身立命的前提,也是其家庭幸福、友鄰和睦的紐帶。對于公安民警來說,“忠誠”則是思想上始終保持與黨中央高度一致,對公安事業(yè)和同事戰(zhàn)友忠誠忠實,代表著誠信、盡職、服從。身在紀律部隊,作為和平年代傷亡最嚴重的群體,公安民警要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事業(yè),要誠于信用、誠于群眾、誠于親朋。紅河公安精神中的“忠誠”,既是面對組織時“還有我”的呼喊,也是回到家中“有我在”的承諾。大國連小家,忠誠讓一份家國情懷深深根治民警心中。
(二)擔當,既是能為善為,也是果敢履職。真正的價值不在人生舞臺,卻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對于警察,威信的建立首先體現在責任心上,只有俯下身、彎下腰、沉下肩將職責和任務擔起,敢于決策、勇于擔責、不計得失,敢承擔別人不敢承擔的事,包容一切并對其負責,在危險面前不退縮,風險面前不避讓,利益面前不爭功,才能完成“人”向“社會人”的蛻變,“社會人”向“職業(yè)人”的轉變。擔當,不是呈匹夫之勇、一時之好,憑三板斧做虎頭蛇尾之事,而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個人德行長期連貫的顯現;它既表現在今日事今日畢的細微之處,更在大事、難事、急事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這里的“擔當”有兩層意思,一是敢于擔,血性不等于熱血,不是不分對象、能力、效果,以一了百了的態(tài)度,將自己當作炮灰,開出空頭支票,提出沒有任何操作性的承諾來抵擋責罰;二是擔得住,對決策結果要進行理性評估,著眼在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著手在“如何去做,怎么做好”的關鍵點,讓敢擔當、能擔當的底氣來源于不斷摸索、已成常態(tài)的工作機制和制度辦法。
(三)善謀,既是辨勢識勢,也是精耕細作。智是謀之本,有智才有謀,所以智比謀更重要。“善謀”,代表著智慧、謀劃和創(chuàng)新,是善于謀劃、善于謀略、不盲目蠻干,是面對工作緊貼形勢、與時俱進、開拓思路、謀劃舉措。但實際工作中,不少民警仍然缺乏危機意識,加之培訓深造機會有限、學習提升欲望不高、思維眼光局限禁錮,使得“智”的提升尤為緩慢,而難以達到“謀”的境界。如果說“智”是一個人擁有的完備知識體系,那“謀”便是辨勢識勢、見縫插針的敏銳和精耕細作、謀劃全盤的態(tài)度。這里的善謀,不是領導將工作和盤托出給一個聰明人,讓他獨自揣摩,而后拿來主義;更不是下級接到部署安排后一味抱怨、得過且過,最終草草交差。善謀的本質,是由把控航向之人,審時度勢、解讀全局,集眾人之智慧,在a、b、c三種甚至更多的選擇中進行預判、權衡與評估,最終走出一條科學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道路。勤動腦、善謀劃,是一種工作生活的處世態(tài)度,但沒有最根本的智力支撐,是無從談起的。所以,善謀應先尚智,要讓每一位民警都崇尚學習,在不斷的學習中以職業(yè)的角度更加敏銳地解讀審視局勢,謀而善做才能得以真正實現。
(四)敦行,既是身體力行,也是知行合一。執(zhí)行力不講如果,只講結果。“敦行”代表著務實、執(zhí)行、勤勉,是身體力行、知行合一、腳踏實地,強調動手能力、實踐作風、道德踐履。三分部署,七分落實。藍圖謀劃得再遠大,沒有執(zhí)行落地中的“小積跬步”結果也難“致達千里”。警令的上傳下達,基層民警是執(zhí)行落地的基點,是公安機關這部機器正常運轉的必要零件,任何錯裝松動都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影響全局,造成事故。敦行,是作風養(yǎng)成中的令行禁止,形象良好舉止文明;是執(zhí)法辦案中的照章辦事,處置規(guī)范應對得當;是突發(fā)事件中的果敢擔當,警令如山執(zhí)行高效;是知行合一后的身體力行,思路清晰勤于實踐。敦行,是“忠誠、擔當、善謀”前三者最終極表現形式,集中體現了個人(集體)在解讀實施上級方針政策、安排部署時所展現出的智慧力與行動力,遇到挫折困難時的抗壓性與應變性。同樣,正是行動讓所有意識形態(tài)得以鮮活地呈現在眾人面前,被人銘記。
三、紅河公安精神,當前以隊伍正規(guī)化為切入點,未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展示面
以解讀紅河公安精神為契機,一場自下而上的思考正在全州公安機關中悄然興起,警種地域的差異讓每位民警對“忠誠、擔當、善謀、敦行”都懷有不同的見解,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精神的存在,需要手段措施的支撐保障。事實上,從為期3年的7大實施意見頒布,到以警察職業(yè)文化為抓手助推隊伍正規(guī)化,以警察公共關系建設塑造警隊良好形象,以公安大宣傳格局構建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以警察職業(yè)教育訓練強化警務實戰(zhàn)能力的層疊推進,便是紅河州公安局黨委立足州情、把控時局、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大舉措。解讀精神,不能停留在“只見山丘不見峰”的層面,更應以強烈的代入感,將自己置身于這場變革中,切實踐行“忠誠、擔當、善謀、敦行”的紅河公安精神,參與打造具有“堅定職業(yè)操守、專業(yè)職業(yè)素養(yǎng)、良好職業(yè)形象”的一流警隊,從而習得警察榮譽感、警隊歸屬感、職業(yè)認同感。不難預見,紅河州公安局這場發(fā)源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加之對應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的頒布實施、州縣兩級反恐訓練基地等配套硬件設施的竣工,必將催化加速全警隊伍正規(guī)化進程;而未來,以點帶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效應定會賦予紅河公安精神更加豐富多元的時代意義。
慶祝人民警察節(jié)的心得體會 人民警察節(jié)的心得體會篇三
2019年10月,90后的他們懷揣著對警察夢的美好憧憬,光榮加入了敦煌公安這個朝氣蓬勃、團結奮進的大家庭。一年來,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揮灑青春、追逐夢想,用使命和責任守護著一方祥和與安寧!無奮斗,不青春!這一年,總有一些人,陪伴著他們成長;這一年,總有一些事,讓他們難以忘懷;這一年,總有一個瞬間,讓他們感受從警的光榮與艱辛。
2020年,入警一年,青春正當時,他們這樣說……刑偵大隊民警宋承磊光陰荏苒,轉瞬即逝,轉眼來到敦煌市公安局工作已有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年我成長了很多,工作的點點滴滴豐富了我矢志不渝的堅持;與同事一起同甘共苦的日日夜夜,漸漸定格為兵鋒所指的屢屢情絲,積淀為職責所在的向往,凝固成了我自豪的警察情結。
隨時做好去勘驗現場的準備,這是勘查民警的工作常態(tài),無論白天黑夜,寒冬酷暑,只要發(fā)生了刑事案件,我們都得第一時間到達案件現場。在刑偵大隊工作的這一年,我也跟著老民警出了不少案件現場,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勘驗一起盜掘古墓的現場。因為路途遙遠,那天我們很早就出發(fā)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現場。到達現場找到被盜的墓洞后,我與老民警立即跟隨文物局工作人員一起下墓洞查看情況,我在墓洞周圍仔細搜找有沒有遺留下的痕跡物證,經過對四周一番細致的勘驗,我們提取到了有效生物檢材物證,通過送檢比對,鎖定了嫌疑人,才使得嫌疑人對盜掘古墓案件供認不諱。也是這一次難忘的經歷,使我明白,作為一名現場勘驗人員,到達現場后不僅僅是對現場進行簡單的拍照,更重要的是對現場進行細致勘查,分析研判,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只要是在現場提取到的任何東西,哪怕是一根雜草,都可能對日后偵破案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勘查人員除了需要細心之外還要有極強的耐心,有時候一枚指紋可能需要長達一天的時間去進行反復比對,才能確定是否為嫌疑人所留。
擇一事,終一生,對我而言,從警之路才剛開始,今后幾十載,我將全力以赴、奮力拼搏,學好理論知識,提高政治素養(yǎng),向經驗豐富的老民警學習,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忘從警初心,永遠奮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