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牛首山旅游日記篇一
早春時節(jié)游覽牛首山,是最?意的了。之所以說“春牛首”,我理解是,牛首山的春味更加明顯一些!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遠(yuǎn)處有一頭巨大的牛矗立在那兒的時候,那就是告訴你,前方就是牛首山的地界了。那就請睜大你的雙眼、放松你的心情來領(lǐng)略這鬼斧神工的自然風(fēng)光吧!
在蜿蜒的登山途中,那數(shù)不清的花花草草,紅的、黃的、不知道姓甚名誰的無名小花……一簇簇、一團(tuán)團(tuán),相互依偎著,摟著,有的像小嬰兒般膽小的探出個小腦袋來,羞答答地;有的則開放的很張揚,展示著她婀娜的身姿,亦像是在歡迎你的來到!
看遠(yuǎn)處那成片的綠樹叢,一陣風(fēng)刮過,那枝頭就像鐵扇公主的大芭蕉扇一樣橫掃過去,威力強大啊!看那樹下,熙熙攘攘的人們似乎并沒有感覺到有風(fēng)刮過,人們?nèi)宄扇旱淖诘叵拢蛱芍⒒蜃⒒虼蚺啤⒒蚵犚魳贰⒒虺灾闶场⒒蚨盒『ⅰ⒒蚶页#屓擞蟹N“這就是天底下最簡單地幸福”的感覺啊!
“擺好pos!ok了”,著聲音找過去,原來是牛首塔下,游客們紛紛在拍照留念呢!我總覺得,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寶塔總會有一種神秘的感覺!這不,塔內(nèi)螺旋形狀的樓梯,倒“u”形的門,弧形的塔尖,形態(tài)各異的邊角裝飾……。當(dāng)你進(jìn)入塔內(nèi),摸著那墻壁,還真的有些凹凸不平的感覺,是古人留下的墨寶嗎?如果你深吸一口氣,閉上雙眼,你就會覺得自己變成了古代文人墨客,一首詩即將脫口而出的感覺!來到塔頂,從高處往下俯瞰,一片綠色映入眼簾,我不由的張開雙臂,體會一下想要飛翔的感覺!
這就是牛首山,融人文和風(fēng)景為一體的牛首山!
春來了!去牛首山吧,去放飛你的心情吧!聽我的,沒錯的!
牛首山旅游日記篇二
清明節(jié)到了,是一個踏青旅游的好時候,在這個小長假里去尋找春天的美麗。作為一個南京人,你知道哪里春意最濃嗎?在我看來,那非得牛首山莫屬。俗話說“春游牛首,秋游棲霞”嘛!這是南京人最經(jīng)典的春季游玩線路。
清明小長假的最后一天,我們幾家人決定去牛首山踏青。車窗外,馬路旁邊青青的柳樹,如同綠色的綢緞,在春風(fēng)里飄來蕩去;粉色的桃花和海棠宛如明麗的云霞;碧綠的小草、金色的油菜花映襯著藍(lán)藍(lán)的天空……車在其中走,就像開進(jìn)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最美人間四月天”,視覺的春天繽紛多彩,五彩斑斕,美得讓蟲蟲都忍不住集體出動。它們在花叢中、在草地里歡快地扭來扭去,飛去飛來,非常得熱鬧。春天就是盛開,春天就是蓬勃!
到了牛首山,爸爸媽媽們決定搞一次野炊,讓我們“嘗一嘗春天”。在山腰處的一個農(nóng)家小院里,我們大展身手,譜寫鍋碗瓢盆交響曲:爸爸們搭起了帳篷和吊床,媽媽們在理菜。炒菜的炒菜,燒火的燒火,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四個孩子也被分配了任務(wù),在山上“探險”的同時,需要拾撿樹枝,作為生火的柴禾。廚房里,煙熏火燎,炒菜的香味混合著裊裊的炊煙飄散在空氣里,那種香味在我們家里并未有過。媽媽說,這就是鄉(xiāng)土的氣味。菜陸續(xù)端上了桌,牛首山的馬蘭頭、菊花腦、枸杞頭、木杞頭……匯聚成了別具風(fēng)味的野菜宴席。我們小孩子手里的筷子飛快地在菜盤里夾來夾去,迫不及待地塞進(jìn)嘴里,啊,春天的味道原來是青青澀澀的呀。
嘗過了春天,我們繼續(xù)爬山,大家沒走柏油大道,為了增加趣味,特地選了一條小道走。這條山道沒有石階,有的只是人們踩出來的高高低低的腳印,撥開竹條,拉過樹枝,大手小手互拉互拽,我們終于到達(dá)了山頂!牛首山的標(biāo)志性建筑——弘覺寺和七層塔展現(xiàn)在眼前。遙想前人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如今的弘覺寺不再香煙繚繞,燦爛的黃色外墻在如織的游人中顯得靜穆而寂寞。大人孩子競相奔逐于寺外溫暖的春光里。
下山時,路過一條小溪,我?guī)ь^沖了過去,發(fā)現(xiàn)水里有小魚和小蝦在游動,我們伸手去捉,有蝌蚪搖擺著滑過手指,春天的感覺我摸到了——涼涼的,滑滑的,就是抓不住。
我喜歡牛首山的春天。
牛首山旅游日記篇三
我和爸爸去南京探親,共在那里待了三天,牛首山是我們第三天去的,離大伯家不遠(yuǎn)。
我們開車去大約十分鐘就到了山腳。那里有一個小亭,我們下車歇歇。眼前的路是由石板鋪成,路旁種了些竹子和喬木。坐在亭子中賞心悅目,宛如人間仙境,不時傳來幾聲鳥鳴,亭子顯得更加幽靜了。
這附近有許多的景點,什么舍身崖、羅漢泉。可是要全游一遍,恐怕一天是不夠的,于是我們選擇了兩個景點:唐塔和鄭和墓。
我們先到了唐塔,花了十元錢門票。可里面卻只有三樣?xùn)|西,一位高僧的雕像、鐘樓和“著名”的唐塔。高僧的雕像倒是沒什么意思,我們只和它合了個影。鐘樓卻很好玩,里面有一個大鐘,我不知道撞了多少次。但有一次,我撞著撞著,鐘里忽然走出一個人來,嚇我一跳。原來是爸爸啊,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鉆進(jìn)去的。不過這個唐塔據(jù)說來頭不小,一共造了三次,毀了兩次。唐朝的時候造了起來,后來不知道被誰一把火燒了。明朝時重新造了起來,抗戰(zhàn)時又被日本人搞塌了,1994年再次重修,才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們上到塔里,感覺真不是滋味,因為塔的圍欄很矮,所以禁止我們游客出塔到外面,這就不能從塔上看外面的風(fēng)景,一點游塔的感覺也沒有。
找鄭和墓可花費了一翻周折,我們找到了獻(xiàn)花崖,不對,找到了隱龍湖,也不對,找到了宏覺寺,更不對了。找來找去,繞了一大圈,好不容易找到了鄭和墓。
到了鄭和墓,我滿懷期待,在門口一共交了二十元,誰知里面也是冷冷清清的,鄭和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航海家,有記載是七下西洋,但實際上下西洋的次數(shù)遠(yuǎn)遠(yuǎn)超過這個數(shù)。可是關(guān)于鄭和下西洋的記載被火燒了,資料也就這樣被毀了。鄭和紀(jì)念館里還陣列著許多出土的物品,可惜這些光榮的歷史已經(jīng)“腐爛”,等待我們?nèi)ブ匦聠拘阉鼈儭U麄€墓園倒是十分的干凈整潔,基本上沒有雜物。我們在這里逗留了一會兒,便返程回家。
我們原路返回,一路上我們一直在說:“鄭和呀,你這么偉大,可留下的東西卻那么少,為什么不多留點,好讓我們紀(jì)念紀(jì)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