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一
人死后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會去哪里?遇見什么人?有生之年,大概每個人都會想過,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因果輪回這么回事。讀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引起我們的思考,關于親情,關于愛情,關于生命。
生來便是擺渡人的崔斯坦他沒有活過,沒人知道他原來的樣貌,他會以一種讓靈魂信任的樣子存在,直到遇見下一個靈魂,他的存在只是因為靈魂的需要。
天真善良的迪倫在十五歲火車遇難,她成為了唯一沒有逃生的人。生命的結束突如其來,使她意識不到自己的死亡,她天真地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以為自己還能見到陌生的父親,嘮叨的媽媽以及討厭的同學。
一路上顛沛流離,崔斯坦竭盡全力護送迪倫到天堂彼岸,而他又要回到荒原擺渡下一個靈魂。迪倫呢?她愛上了無微不至的崔斯坦,所以她毅然離開極樂地回到起點與崔斯坦在一起。
單親女孩迪倫15歲了,然而她的世界一片狼藉。在學校受到同學的欺負,與母親缺乏溝通,唯一的知心好友轉學離開……這一切讓她痛苦不已,她決定去看看素未謀面的父親。然而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當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與火車附近的男孩崔斯坦結伴,跟隨他以為可以回家,他們穿越荒原、沼澤……在經歷了怪物襲擊、看見鬼魂等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后,崔斯坦告訴她“你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每個人死后都會有一個擺渡人,引導靈魂穿過荒原,送他們去要去的地方。一路上,崔斯坦極力保護天真的迪倫,將她護送到天堂彼岸,可是迪倫卻愛上了崔斯坦,不忍與他分離,她決定冒險回到荒原和他在一起。
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那心靈的擺渡人,是親人,是朋友,沒有他們的陪伴,或許我們很難完成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為有他們,內心的荒原,才會開花。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二
用兩天時間終于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結尾兩人的對話——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
真的是千帆過后的感慨~~兩人從荒原到結界,迪倫從結界的世界又返回荒原,獨自尋找崔斯坦,兩人攜手返回人界,終于找到屬于兩人的未來。一切的努力在那一刻有了意義。現在也只能在這種心靈救贖的小說中尋找當初以為真愛的影子了嗎?哈哈,不過現在我的確是不相信,所謂愛情是真實存在的了我們會長大,會知道,現實從來殘酷,戴上虛偽的面具,去迎合外界,得到自己想要的權利金錢。這才是生活,這才是生存。生在一個競爭強烈的社會注定這一生或者前半生必須要摸爬滾打啊。(好吧,又跑偏題了)
最近剛好看了三集的鬼怪,總覺得鬼怪當中有不少地方和擺渡人相似——主角的心情會影響天氣(迪倫和鬼怪大叔的超能力^o^);永無終結的生命終于等到所愛之人得到了改變(崔斯坦擺渡人的使命~鬼怪大叔等到他的新娘才能終其一生?ps:阿加西,我也能看到那把劍(╥╯^╰╥)不過我是不會愛你的);還有就是心情的變化引起的天氣變化總會被另一方拿來調侃,哈哈哈~~心的距離也在這每一次中不斷的靠近啊。
在他們互相調侃試探,天氣變化無常時,我腦中總會想起那一句——跟你在一起的時光全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
小細節是真的有點甜啊~~我始終記得,崔斯坦緊緊抱著迪倫說,第一次說情話我的小天使沒事了。還有在結界時,回應迪倫的那句我愛你。
緣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是命運冥冥注定了一切嗎?崔斯坦擺渡人的義務在到迪倫時終于快要結束,迪倫堅信自己對他的愛,不看家人的名冊,反而看了崔斯坦的名冊,冒著魂飛魄散的危險再返回去找他。
但是一本被評為心靈救贖的小說,這種存在本就會有漏洞的吧。作為閑暇時,治愈自己疲憊的心靈也算聊勝于無吧,至于去推薦他人再看這本書,我倒不會很樂衷。
兩人情愫初生時,一個眼神一句話更近一步肢體的接觸時,真的描寫的恰到好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崔斯坦劃船時的描寫剛剛好的肌肉真的好有吸引力啊!
唉,那句話真的是在腦中揮之不去,第一次聽是因為致列說過,哈哈哈,因為擺渡人,更加喜歡這句話,跟你在一起的時光都很閃耀,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美好。大愛啊這句!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三
荒原之旅,就好似人生的另一段奇特旅程。而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斐然文采,不僅把穿越的過程寫得跌宕起伏,情節描寫也非常驚心動魄、引人入勝。拍成電影,我承認我不敢走進電影院。但讓人欲罷不能的是驚險甚至驚悚的情節里不斷推進的那份靈魂與擺渡人之間的感情,心理刻畫和動作描寫都非常細膩生動,引人共鳴,牽動著讀者的每一根神經,它曾讓我在深夜為之失聲痛哭。如果每個靈魂都必須穿越地獄之上的荒原,但有崔斯坦這樣的良人相伴,大抵也不枉死一場了。
其實生而為人,不易,連死了,也不易。如果死亡后,人類的靈魂能穿越一片美景進入繁花似錦的天堂,而不是危險重重穿越荒原而進入未知世界,那么死亡也許不是件糟糕的事。
可是,連脫離肉體的靈魂也必須經歷惡魔的追殺,還不知僥幸擺脫惡魔的追殺后將進入怎樣一個世界,如此不測的死亡和靈魂之旅,終究太驚心動魄了些。死亡這件事看起來的確不太美妙。
但所幸有無私的擺渡人指引和保護著靈魂穿越荒原去到靈魂該去的地方。而擺渡人,他們并非人類,而是光。他們用光球“照亮道路,指引靈魂們前行,保護他們的安全”。
是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都需要擺渡人。他們也許本身就是我們的朋友或熟人,也許根本就素不相識,但是他們卻是雪中送炭的人,能溫暖我們靈魂的人,他們是愛的使者,是生命之光。
正如《擺渡人》所告訴我們的,每一個充滿善意和愛的靈魂,都是我們生命的擺渡人。
愿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個靈魂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四
《擺渡人》是一部關于心靈探索的小說,我認為《擺渡人》表達得更多是迪倫內心的探索。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對我有教導意義。
荒原是迪倫的心靈世界,烏云等阻礙是迪倫內心的恐懼。在迪倫意識到荒原的天氣,隨自己的心情改變的時候,她勇敢面對,以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再加上崔斯坦的幫助,迪倫走出荒原,即迪倫真正認識自己。迪倫映射的是我們自己。就像封面那幅畫一樣,黑暗籠罩大地光明,光明堅強透過烏云,困境不是絕對的。只要有一絲生機,我們就要勇敢克服困境。
擺渡是什么?我認為擺渡是自己憑借勇氣克服困難,探索自我認清自我的過程。
誰是真正的擺渡人?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因為崔斯坦幫助迪倫走出荒原。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因為迪倫幫助崔斯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與此同時,迪倫和崔斯坦又是他們自己的擺渡人。迪倫認清自我,重回荒原;崔斯坦也是如此,擺脫束縛與迪倫在一起。所以真正的擺渡人,人人皆可為之,拯救他人,拯救自己。
同時我也在思考著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是什么?我想這大概是描繪作者內心渴望的社會。就像陶淵明的桃花源,古人所渴望的大同社會一樣。作者內心渴望的社會,每個人都堅強、勇敢,同時也樂于助人、不求回報,社會充滿了愛。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但現實很殘酷,這種理想社會很難實現。可我內心和作者的內心一樣,同樣渴望一個充滿愛的社會。愿人皆為擺渡人,愿社會和諧發展。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五
這個假期我讀了擺渡人這本書,這是一個很動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在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時,遭遇了火車事故,她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當她的靈魂跑出來時,世界已變成了一片荒原,而山坡上坐著的,是他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她穿過荒原,到另一個世界去。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他們互生情愫,難舍難分。最終迪倫違反規則,歷經艱辛和她的擺渡人成功回到了她原的世界。
“他聳聳肩,聲音聽起來很不安:‘我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在每個靈魂面前。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我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個靈魂之前是什么模樣。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為你們的需要。’”這是崔斯坦說的話。我讀到這里真的想為他打抱不平。沒有自己的身份,甚至連自己的相貌都不清楚,是為了別人而活,只能重復一件無聊的事。引導,引導,還是引導,上天對他如此不公。我們應該慶幸,自己還是自己,不為誰而存在,可以隨心所欲。
“她轉身就開始朝門沖去,她渾身熱血沸騰,決心壓過了恐懼感,只要分散惡魔幾秒鐘,他們就得救了。她可以辦到。”“她”是迪倫。迪倫為了素不相識的小孩兒不被惡魔所抓到,竟然以身試險,小孩兒成功得救。迪倫的這種精神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的話,“舍己為人”實在恰當不過了,這點令我十分敬佩。
“一天,他的長官命令他槍殺一個老人。那個老人沒有做什么,只是在摔倒時不小心蹭了這位長官一下。這個士兵不愿意殺人,于是跟他的長官爭吵了起來,他對長官說自己不能那樣做。所以長官先槍殺了老人,然后在同一天把他也槍斃了。”這是一位德國士兵。據書中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他負責看管猶太人。我非常同情這位士兵,不管他是不是一位德國士兵,我認為他是最可敬,最高貴的人。
這本書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跌宕起伏,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應該由自己做主,別人沒有干涉的權利,我們應該要為自己所愛的而努力拼搏,為自己想要的而挑戰權威,不要害怕前方等待著你的是什么,一定要去試一試,不要怕,不要悔。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見解,只是膚淺的,或許還擁有更高深的說法。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這是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故事,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回歸人性、引人深思。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六
從昨日早上翻開書以后,就一向看到停不下來,這本書描述畫面細致真實,代入感極強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經歷了整個動人的故事。
這不是靈魂鬼怪魔幻之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正待擺渡的靈魂,各色各樣,也許像迪倫一樣人世間過得并不開心,也許是喬納斯,是一個個戰爭的犧牲品,也許是重病過早離開人世的小男孩……但當生命中擺渡人出現,ta可能是你的愛人,親人,朋友,或許根本不是一個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內心中一個夢想……ta幻化你喜歡的樣貌帶你擊退魔鬼的追趕,走進一所所安全屋,最終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當然我們也是保護靈魂的擺渡人,在愛一個人的時,我們強大,擔負職責,安慰著愛人的靈魂,引導ta做一個全新的自我。那時的我們如同崔斯坦般,是溫柔的模樣,卻有寬大的臂膀。
也許我們還是荒原中湖水里漂浮的魔鬼,侵蝕那些不夠堅強脆弱的靈魂,我們伸手去抓ta,讓ta也墮進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么的富于變化,看書時我時而恐懼,恐懼被魔鬼吃掉一不細心就墮落;時而溫暖,因為我明白總有我的擺渡人會保護我;也時而激奮,因為我就是引導愛人的擺渡人,是ta生命中的一束光。
當然,書的結局就正如初陽一般晴朗,引導無數的擺渡人,也是被靈魂們渡化,感知著完美人世間的情感,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愛。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七
我看完《擺渡人》已經大半年了,甚至連第二部也看完了,讀后感卻是一直沒動筆,或許是因為恰巧觸碰了心靈深處,所以我不敢動筆吧。
這本書和梁朝偉主演的同名電影倒是完全兩碼事,雖然都是“擺渡人”的故事,但說的意蘊卻深遠很多。當我看完第二部的時候,才恍然發現,這已然成為了愛情小說。今天我重點談的自然是第一部,那個生命終結后的異域的故事。
書中女主迪倫是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父母離異后隨母親生活,對父親幾乎沒有印象。想著自己已經長大了,就策劃了一次去往父親城市的旅行,一心與父親團聚。在旅行途中,搭乘的火車在隧道中爆炸,她不幸身亡。隨即進入了時空隧道的模型,一位擺渡人進入了她的世界,帶著她徒步荒原。
作者筆下的荒原是逝者腦中的人生與迷茫,天空是心境,惡魔是心魔,途中行經的泥沼、山川、城市、湖泊大多是逝者所熟悉的,擺渡人主要是陪同前行,安排安全屋以及對抗惡魔。女主和擺渡人男主就是在逃命荒原的過程中產生了感情,讓成功穿越荒原的女主勢要把荊棘滿布的荒原在次穿越,并帶著男主返回人間。
按從前的說法,老人只要熬過了農歷新年的正月十五就又長一歲了,扛過了,就走過了,就可以好好地開始新的一年。但最近這幾天,離開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上周我最敬愛的爺爺走了。前幾天,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走了。今天,知名的華人作家李敖也走了。高壽如他們幾位,估計在荒原上可以舒展開手腳,如年輕人一樣健步如飛,也未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記得《擺渡人2》講述了一個病重的老奶奶在擺渡人的陪伴下,平安順利穿越荒原的故事,擺渡人化身為老奶奶的孫女,雖然識破了她,但老奶奶還是享受“孫女”的孝順,一件輕松游玩的快樂。成功穿越荒原后,她還非常滿意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倘若幾位老者在荒原中行走,還望擺渡人多多關照。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八
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的腦海中似乎只回蕩著兩個字“震撼”。
每個人都無法預料明天會發生什么,會遇見什么人或是什么事,就像迪倫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登上的那輛火車會發生事故一樣,甚至更不會知道自己是整輛車上唯一沒有生還的人。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崔斯坦和迪倫之間的溫情,迪倫面前的荒原是她心像的投影,在這段艱險的旅程,崔斯坦處處幫助她,好幾次她差點被魔鬼抓住,但都被崔斯坦救回來了,迪倫也感染了崔斯坦,讓他愛上了她,不再認為把她帶到另一個世界只是執行任務,崔斯坦一路陪伴迪倫給了她溫情,他幫她洗衣服,晚上睡覺時守護著她,并給她講他遇到的一個個靈魂的故事。他們之間的那種溫情讓我感動,更讓我覺得這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講一個女孩的故事,而是兩個人相互救贖的事。正因如此才讓我覺得可能這就是讓那么多讀者都放不下書的原因吧。
合上書本后腦海中仍有不時閃現的各種人物:勇敢的女孩迪倫,擺渡人崔斯坦,不愿殺人的納粹士兵喬納斯,等待丈夫到來的老人伊萊扎。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樸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落幕、曲終人散時心中浮現感動。
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雖然作者用了夸張的手法,但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姑娘的改變,她明白了什么是溫情,親情,也變得堅強起來,她讓崔斯坦走近了她的內心,從而有了溫情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溫情,父母和朋友都能當自己擺渡人,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自己的荒原上才開出了花,這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九
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弱的靈魂,我們借由擺渡人幫助我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歷程,一段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影。
前方的道路艱難恐懼,險象環生,波濤洶涌,惡魔纏身,我們掙扎在內心世界的投影之中,感覺恐懼,感覺不安,感覺緊張,感覺前途未卜,感覺希望渺茫,我們祈盼身邊能有個擺渡人幫助我們度過一路的艱難坎坷,我們總想找到前方的安全屋來暫時躲避恐懼危險!
迪倫是勇敢的,也是幸運的,她終究走出了自己內心的桎梏,走出了別人為我們設置的牢籠,我們看到了一個叫做希望的種子,一種叫不服輸的勇氣。
一路的艱難坎坷,我們為自己內心設置了太多的恐懼和枷鎖,我們不停的在自己的心魔里掙扎。
擺渡人,那個可以帶領我們穿越荒原,到達彼岸的人,然而真正能讓我們戰勝心魔,真正能擺渡我們自己的卻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