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一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zhuǎn)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取笑同學(xué)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dāng)今廊廟具,構(gòu)廈豈云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jié)。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fēng)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fā)。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圣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zhàn)栗。況聞內(nèi)金盤,盡在衛(wèi)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zhì)。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fēng)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二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其詩作細膩而深入人心,對于人生苦難、社會現(xiàn)實等問題有著獨特而深刻的把握。通過閱讀杜甫的詩詞作品,不僅能夠領(lǐng)略到其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造詣,更能夠從中汲取到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在杜甫的詩歌中,常常能夠感受到他對于人生苦難的深刻思考。他雖然生活在亂世之中,卻依然保持著對于真善美的向往。例如在《登高》一詩中,杜甫以登高為喻,表達了他不畏艱險、追求卓越的人生態(tài)度。他的詩作常常流露出對于人生困境的憂傷,然而在憂傷之中卻蘊含著希望與力量。這使得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也能夠繼續(xù)堅持下去,發(fā)掘生活中的美好與向往。
除此之外,杜甫的詩詞作品中還展現(xiàn)了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關(guān)切。他通過對于時代風(fēng)云的觀察和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將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與對社會的關(guān)懷相融合。如《秋日登吳公臺歌》一詩,杜甫通過描繪吳王的棄市之舉,表達了對于社會黑暗和貪婪現(xiàn)象的憤慨之情。這使得我們在閱讀杜甫的詩詞時,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背景下的社會現(xiàn)實,反思人類社會的道德和倫理問題。
杜甫的詩詞作品中還展現(xiàn)了對于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出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例如在《登高》一詩中,杜甫通過描繪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于自然美的贊美和向往。這使得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通過欣賞自然美景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重新審視自然世界的神奇之處。
另外,在杜甫的詩歌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一種對于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的關(guān)注。他常常通過引用古代史書和傳說故事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悲莫悲于心傷時》一詩中,杜甫通過描繪殺家之事,表達了對于歷史悲劇的悲傷和對于社會的反思。這使得我們在欣賞他的詩詞時,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文化的底蘊,感受到古代智慧的啟示。
總之,通過閱讀杜甫的詩詞作品,我們能夠體會到他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造詣,并從中汲取到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他對于人生苦難的思考和追求卓越的人生態(tài)度,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關(guān)切和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以及對于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的關(guān)注,都讓我們在欣賞他的詩詞時產(chǎn)生共鳴與啟發(fā)。因此,閱讀杜甫的詩詞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提升文學(xué)素養(yǎng),更能夠啟迪我們對于生活、社會和歷史的思考,促使我們拓展自己的思維視野,提升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三
1、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2、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3、畏途隨長江,渡口下絕岸。
4、青冥亦自守,軟弱強扶持。
5、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6、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7、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fù)春從沙際歸。
8、步屟隨春風(fēng),村村自花柳。
9、寒食江村路,風(fēng)花高下飛。
10、此別應(yīng)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1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1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13、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14、葉潤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15、百草競春華,麗春應(yīng)最勝。少須好顏色,多漫枝條剩。
16、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17、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18、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19、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0、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zhàn)場利。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四
杜甫被譽為“詩圣”,他的詩詞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藝術(shù)魅力而聞名于世。閱讀和研究杜甫的詩詞,我深深被他的感慨與悲涼所觸動,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切和對人性的深刻思考。通過與杜甫詩詞的交流與親近,我逐漸體會到了他的詩詞藝術(shù)的魅力,并從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首先,杜甫的詩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象。他的詩詞作品表達了他對時代變遷和人生命運的反思,使我深入思考社會現(xiàn)實與人生的意義。杜甫筆下的風(fēng)云變幻、滄海桑田,無不道出了自己的痛苦和對人類命運的擔(dān)憂。例如《登高》一詩中,他筆調(diào)激昂地揭示了自己對官場腐敗的批判,通過大自然的壯美景色與官場黑暗的對比,表達了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憤慨。他的思想深度和獨特性,讓我對他的作品深感欽佩。
其次,杜甫的詩詞作品給我?guī)砹瞬┐蟮乃囆g(shù)享受。杜甫的詩詞以其深沉的意境、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而聞名,他的作品有著豐富的詞藻和獨到的形象描繪,給人以美的享受。例如《月夜憶舍弟》一詩中,他用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夜晚的靜謐和自己兄弟之間的思念之情,使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杜甫的詩詞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令人陶醉其中。
同時,杜甫的詩詞讓我看到了他對人性的深刻思考。他通過詩詞表達了對人性的探索與思考,使我深受啟發(fā)。他的作品道出了世間的冷暖人情,道出了人們的悲歡離合,使我對人生的復(fù)雜多變和人性的善惡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例如《月夜憶舍弟》中的“西施捧心無二價,落日滿船明月彎”,表達了他對人心的理解和痛惜。通過閱讀他的作品,我學(xué)到了關(guān)于人性的智慧,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和他人。
與此同時,杜甫的詩詞也讓我感受到了他堅持真實的追求和對詩人職責(zé)的認同。杜甫的詩詞充滿了對真實和真實感的追求,他秉持著詩人的責(zé)任感,用真實的詩詞去記錄并呈現(xiàn)社會和人生的真實面貌。例如《月夜憶舍弟》中的“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描繪了北方戰(zhàn)亂與南方生活的對比,展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的真實描繪。他的真實感和對詩人職責(zé)的認同,讓我深深被其堅持所打動。
綜上所述,閱讀和研究杜甫的詩詞,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甫的詩詞藝術(shù)深入人心,讓我思考社會現(xiàn)實與人生的意義,帶給我博大的藝術(shù)享受,啟發(fā)我對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他對真實的追求和對詩人職責(zé)的認同。通過與杜甫詩詞的交流與親近,我收獲了豐富的心靈滋養(yǎng),也汲取了許多有益的啟示。杜甫的詩詞藝術(shù)在我心中難以磨滅,我將繼續(xù)研讀他的作品,希望從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與靈感。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五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此詩是杜甫飄泊西南時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書寫作花驚定。他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東川節(jié)度副使段子璋謀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斬殺段子璋后將其首級親自擲獻給崔光遠。隨后,花敬定率部奏凱而旋。當(dāng)時,杜甫有關(guān)寫花敬定的詩歌還有一首七言古詩《戲作花卿歌》,較詳細地描寫了這次平叛。在那首詩中,杜甫稱花敬定為猛將,并說“學(xué)語小兒知姓名”,可見花敬定當(dāng)時在成都的影響。卿,是古代對男子的敬稱,也作夫妻之間或朋友之間的愛稱。在這里,無論是敬稱或愛稱,都是杜甫出于對花敬定的尊重。從詩的題目看,花敬定應(yīng)該算作杜甫的朋友。
錦城,又稱錦官城,古為主管織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錦城的另一層含義是景物華美的城邑。在此代指成都。絲管,是指代兩種樂器。絲,指可彈奏的弦樂器;管,指可吹奏的管樂器,如蕭、笛之類。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此指各種樂曲相互糅和,和諧動聽。“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字面的解釋是,一半樂聲隨江風(fēng)飄蕩,一半樂聲升入云霄。這里是寫詩,是詩人的想象,當(dāng)然不是科學(xué)的計量。音樂無形,眼睛是看不見的。但是詩人在此借助于風(fēng)和云,將抽象的音樂描繪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讓人看得見。前兩句寫音樂之美,是實寫。但這里須指出的是,實寫與虛寫,只是相對而言。如果第二句與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實寫,第二句屬虛寫。如果將前兩句合起來,再與后兩句相比較,三四兩句為虛寫,一二句全成了實寫。從這一點來看,對詩的表現(xiàn)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醫(yī)辨證論治一樣,須具體問題具休分析。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用反問作結(jié),極贊音樂之美。美到什么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會有,而人間極難聽到,詩人通過夸張,使詩意得以升華到一個暫新的高度,給人以無限暇想。
對于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生于杜甫之后數(shù)百年的明代楊慎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義、禮儀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須治罪。大約楊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禮樂,杜甫寫詩來諷刺他。另一種觀點則以為杜甫只是贊美樂曲之妙,并無嘲諷之意。不少學(xué)者即持此說。筆者也認為此詩之意即屬后者。這首詩是一篇贈言,就是杜甫與花敬定分別時寫給對方的話。我們可以就此詩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平叛之后,肯定興奮異常,一些社會名流前去為其祝捷,花敬定歡喜不盡,盛情款待。在宴會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音樂,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從“贈”和“卿”兩個字都不能認定此為譏諷之作。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后,再費盡心機寫一首名傳千古的諷刺佳作!這于理于情都說不通!是否楊慎將“天上”誤認作“天子”了也很難說。
詩人這樣寫,只是為了夸張。正如大思想家王充在《論衡·藝增》中所云:“譽人不增其美,聞?wù)卟豢炱湟猓粴瞬灰嫫鋹海犝卟粣苡谛摹!笨鋸埵窃娙说膽T用手法,杜甫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如贊譽章彝為“指揮能事回天地,訓(xùn)練強兵動鬼神”。贊譽蘇渙詩時更是極盡夸張之能事,如讀蘇詩的感覺是“乾坤幾反復(fù)”,“勝食齋房芝”,“余喜發(fā)卻變,白間生黑絲”等等。在贊譽李白時不僅用了“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而且夸他“斗酒詩百篇”。別的不說,但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就夠夸張了。李白說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寫實的話,李白一天該寫多少詩?一生又該是多少呢?因此,楊慎所說杜甫用詩諷刺花卿之事,純屬臆斷。我們只把這首《贈花卿》當(dāng)作贊美音樂的妙詩來讀就行了。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六
西山白雪三奇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唯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釋:
三城:在成都西部,指當(dāng)時的松(今四川省松潘縣)、維(今四川省理縣西)、保(今四川省理縣新保關(guān)西北)三洲。
賞析:
詩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潛藏在下面的卻是海內(nèi)風(fēng)塵。憂國傷時,想起諸弟們流離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來就更見艱危,表現(xiàn)出一種沉痛的感情。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七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舊址在南京雞鳴山南,原為三國時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自此至南朝結(jié)束,一直作為朝廷臺省(即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南朝消逝后,臺城也就隨之衰敗,到晚唐詩人韋莊出現(xiàn)在它面前的時候,早已破敗不堪了。
但詩歌并沒有直接向讀者展示臺城的破敗情狀,相反倒是呈現(xiàn)出了一幅頗具江南風(fēng)味的圖景:江雨霏霏,江岸小草細長,鳥在清亮鳴叫,江堤楊柳茂密如同煙籠。這四樣景物的組合,便是典型的“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了。然而當(dāng)我們細細品味,注意到幾個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態(tài)度的“關(guān)鍵詞”,就會發(fā)現(xiàn)本詩的內(nèi)蘊并非“點染風(fēng)景”可盡。
先看“空”。最容易使我們想起詩圣杜甫《蜀相》里的“隔葉黃鸝空好音”。為什么“空”?杜甫言“空”,是因為丞相祠堂無人來拜,黃鸝啼聲雖美,卻無人來聽,進而叩出:諸葛武侯功業(yè)雖著,卻已為人所忘。韋莊言“空”,則是因六朝繁華早已“如夢”消逝,人事不再,啼聲雖美,同樣無人來聽。此一“空”字,立時點出了臺城的不勝蕭瑟之狀。再是“無情”,草木本就無情,又何故指責(zé)它無情?可見詩人實際上是把臺城柳當(dāng)成有情之物來寫的。而從傳統(tǒng)的物象運用上來看,“柳”也的確與人情相關(guān):在離別時分折柳相贈(蘊一“留”字),離別后睹柳傷情(如柳永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而“六朝”的衰亡正是一個時代的告別,近人毛澤東有詞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在韋莊眼中,為六朝的離別作見證的柳也該“老去”才是,但卻“依舊煙籠十里堤”,一片枝繁葉茂。要注意此句中“依舊”兩字,它使人油然想起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中的“還”字,它們都形成了今昔對比,并在里面蘊含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深沉感喟。恐也正因為“柳”在傳統(tǒng)物象中的特殊功用,才會使詩人用上了“最是”一詞。“無情最是”的正常語序是“最無情是”,倒裝的用意不言而喻,在強化臺城柳“無情”的同時,又凸現(xiàn)了一個回顧歷史帶點“怨”氣的詩人的形象。
而如果考慮到詩人生活在晚唐,則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人與其說是在感喟“臺城”,還不如說在感喟自己這個與當(dāng)年六朝越來越相像的朝代;與其說柳對六朝“無情”,還不如說柳還將“無情”地見證又一個時代的消逝。
杜甫詩詞心得體會篇八
杜甫唐樂府:《后出塞五首》原文:
(一)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dāng)封侯。
戰(zhàn)伐有功業(yè),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
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shù)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三)
古人重守邊,今人重高勛。
豈知英雄主,出師亙長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軍。
遂使貔虎士,奮身勇所聞。
拔劍擊大荒,日收胡馬群。
誓開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四)
獻凱日繼踵,兩蕃靜無虞。
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云帆轉(zhuǎn)遼海,粳稻來東吳。
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
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
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五)
我本良家子,出師亦多門。
將驕益愁思,身貴不足論。
躍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見幽州騎,長驅(qū)河洛昏。
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
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
《后出塞五首》參考注釋:
杜甫唐樂府:《后出塞五首》賞析:
第一首寫的是男兒志在軍旅,備裝待征;
第二首寫的是轟轟烈烈,悲壯而行;
第三首寫的是拼死征殺,邀功報君;
第四首寫的'是邊靖國安后將帥驕氣凌人,有敢議者慘遭宰殺;
第五首寫的是征者不堪連續(xù)20年的窮兵黷武,悄開小差匿于已是空曠無人的家鄉(xiāng)小村中,終生沒娶、到老孤獨。
從這《后出塞》五首的內(nèi)容可知,這個時候朝廷的拓邊好戰(zhàn)已使百姓士卒疲于奔命,有的連年征殺已疲怠于無可忍受之中,以至于開小差的現(xiàn)象成為普遍且已被社會及文人同情和認可。據(jù)史記載,唐玄宗在開元初曾為靖邊安民做出了重大貢獻,徹底改變了此前邊防廢弛的狀況,在必要的戍邊之戰(zhàn)后,多與境外族群部落達成了和平協(xié)議,此后邊防無事,國泰民安。但隨著他奢侈安逸思想的不斷增生,邊防建設(shè)漸乏于冷靜和謀略,從開元25年至天寶10年這十五、六年間,接連不斷的對境外黷武用兵,而且敗仗頗多。杜甫的諸多詩就是對這個時期徭役和戰(zhàn)事的實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