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一
我讀過家喻戶曉的《小紅帽》《狼和七只小羊》《狼來了》……在成語中,好像沒有贊美狼的詞語,都是這樣的: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狽為奸、狼子野心……這些故事和成語都是在寫狼如何如何的壞,如何如何地狡詐。在故事中,狼永遠是壞人,貪婪的化身,不折不扣的魔鬼。羊永遠是好人,善良的化身,不折不扣的天使。我是在這些故事中“泡”大的,所以說,我一直非常的厭惡狼,喜歡羊。然而,讀了《狼圖騰》之后,我越發越明白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無知,那些故事和成語有多么的愚昧。
現在,在我心目中……
狼是聰慧的'
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處處都體現著草原狼的威猛、智慧,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是那么的出乎意料,不愧是神的寵兒。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如果那個國家用“狼子兵法”的話,我想那個國家的勝仗一定不少。在狼與人的激烈爭斗中,狼的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暴露狼群,被人發現的獨立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這種可貴的精神下,狼群,沒有叛徒。
現在,在我心目中……
狼是勇猛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每一只狼都是烈士。它們為了消滅馬群,每一只狼都不惜生命地與壯馬同歸于盡。與草原狗的爭斗,狼更是不顧生死,所有狼都是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每一只狼都是先烈。每一只狼都拿生命當賭注,戰斗到最后一刻。在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真真實實的王者。
現在,在我心目中……
狼是團結的
它們狼是群居動物,很少獨來獨往。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指揮和調動下進行的。即使面臨著生死危機,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團團包圍,它們也神情自若,臨危不懼。
在草原上,人類就是狼的學生。人從狼那里學來了打獵的技巧和勇敢。于是有了不畏艱險的蒙古騎兵,威猛的兒馬子……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二
從自然歷史的進化來看,狼也是世界上發育最完善、最成功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它具有超常的速度、精力和能量,有豐富的嚎叫信息和體態語言,還有非常敏銳的嗅覺。并且它們能夠友好地相處。
許多人都覺得狼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人人都知道狼,但并不了解狼。其實狼是很可愛的動物,關鍵在于我們要去了解和研究。人和狼一直有著一種密切的聯系:
蒙古族的狼崇拜
布爾貼·川(蒼狼)是成吉思汗的祖先。到后來蒙古族將蒼狼視為自己的圖騰。圖騰是某個民族的崇拜物。就像漢民族的圖騰是龍一樣,蒙古部落自古是游牧民族,認為狼是草原上萬物之靈,是一種力量的象征。因為狼面對強者從不退縮、毫不畏懼、有著堅韌的毅力、沖天的斗志。
哈薩克族的狼崇拜
歷的古代烏孫人被認為是哈薩克的族源。漢文史籍曾記有狼救助烏孫幼主的傳說。這種對狼的圖騰崇拜又同對騰格里的信仰結合在一起。于是在哈薩克民間又把狼看作是騰格里神的寵物,由此時至今日仍沿襲著一些相關的習俗。
維吾爾族的狼崇拜
古代維吾爾人有一種狼圖騰的崇拜。在維吾爾古典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狼被視為能給人以生機、維護安寧、驅邪降福的吉祥物,是人們的護身符和民族的守護神,已經不再有往日的兇殘,成為揚良懲惡的動物。
朝花夕拾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向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边@是怎樣一種灑脫,人們的生活在覺悟人眼里,就如同一場大夢。那么夢中又何必與人相爭?對人間是非斤斤計較呢?
有人推崇狼,有人憎恨狼,就讓他推崇憎恨好了,這些都不會影響狼的本性,因此又何必一定要判斷狼的善惡呢?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三
在暑假里,我讀了《狼圖騰》這本書。狼,被認為是最難以馴服的。人,被認為是最聰明的生物,但是大自然是我們唯一無法征服的東西;圖騰,是一個民族信仰的具化形象。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身臨其境,深入了解了狼的習性和狼與人的相處,更是明白了自然的至高無上。它不僅充實了我的暑假生活,還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更改變了狼在我心中的看法。
《狼圖騰》這本書講述的是北京知青陳陣與其他幾個知青來到蒙古大草原,他們從怕狼,到掏狼窩,再到養狼,最后到崇拜狼這樣一個變化的過程。陳陣養狼后讓他變得更懂狼、愛狼。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狼算是所有動物中最兇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關于狼的貶義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狽不堪等等。還聽了大人講的許多狼的故事,故事中不是提到‘狼外婆’,就是提到‘邪惡的狼吃人’。直到我讀了《狼圖騰》這本書后,那《狼圖騰》故事中的狼聰明、勇敢、不屈、善戰的精神徹底改變了我對狼的看法,我一下子也喜歡上了狼。
狼是蒙古族心中的神,蒙古人死后都要依靠狼把自己的靈魂送上天。狼善于打近戰、遠戰、夜襲戰,‘三十六計’就是從狼身上得到啟發而創作的。狼重視自由,同時也熱愛生命。從狼身上,我明白了狼是“不自由,毋寧死”的動物。蒙古人也因此發現了狼的性格而崇拜狼,蒙古族成為了世界上的堅強民族??梢哉f,狼是人類的老師。看了這本書,讓我還明白了其它許多道理:不能再讓環境遭到破壞;不能過度屠殺野生動物;不能違背自然規律。
在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些情節莫過于“狼馬大戰”了,在狼群與馬群的斗智斗勇的過程中,表現出的聰明、協作、團隊意識,讓人看了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狼圖騰》告訴我:狼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給狼拴上鐵鏈,剝奪狼的自由,等于讓狼送死。狼死后,它那勇敢、自由、智慧化成了狼圖騰——蒙古人崇拜的圖騰。我要學習狼的那種勇敢、智慧、獨立、團結的品質。還有我們人類自以為可以改變自然環境,缺不知碰觸了任何一環,大自然會給你嚴厲的懲罰。大自然是神奇而脆弱的。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四
這本《狼圖騰》書剛到手,我立刻就被封面上一對深邃的狼眼吸引住了,溜圓呈碧綠色,顯得十分神秘,而那小小的眸子卻是那么耐人尋味。
這是一本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小說,通過北京知青陣陣與楊克一行人到草原上去插隊,從對狼的無知到對狼的保護及至對狼投入情感的過程。
此書讓我看了有悲有喜,喜的是知青們在與狼的接觸中,不斷地認識狼,懂狼;悲的是結局草原狼從此銷聲匿跡,草原也因為狼打絕了而開始一點兒一點兒沙化.....生態失去了平衡。
千百年來,漢文化中存在太多對狼的誤解和偏見,畏狼如虎,憎狼為災,就連那做了壞事的人,也離不開狼字,什么“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等等數不勝數,其實他們都不了解狼。
狼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比如說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成吉思汗,他那一身的文韜武略是模擬狼戰術而揣摩出來的,而在兩軍對壘中,更是把狼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成吉思汗的功圍、埋伏、打持久,基本上都無往不勝,從而早就了一代“天驕”,這與狡黠的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此可以看出狼功不可沒,
蒙古人“拜狼”、“敬狼”,甚至作為民族的圖騰,表面上看似乎在遵循騰格里的指示,實際上他們比我們現代人更懂得什么叫生態平衡。
狼貪婪成性,但從不趕盡殺絕,狼的狡黠和智慧,以及它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狼對蒙古鐵騎的訓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這些種種,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步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為止懸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鐵騎為什們能橫掃歐洲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國還存在著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
我喜歡《狼圖騰》,剛開始是被它的故事所吸引,再細細讀了幾遍,才領悟到書中的真正涵義,也豁然明白了老師贈書的用意。草原狼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它的智慧和頑強不屈的性格,學習狼圖騰的精神,尤其它對生態平衡的保護,狼尚能做到如此,何況我們人呢。我們在享受地球母親的贈予時,更需要保護她,尊敬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自然和諧相處。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五
“蒙古草原從來都是戰場,只有那些最強壯的,最聰明,最能吃能打,吃飽的時候記得住饑餓滋味的狼,才能頑強地活下來。
“狼會打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運動戰;狼還會打地道戰和青紗帳戰,狼是天下第一兵家。
“熊可牽,虎可牽,獅可牽,大象也可以牽。蒙古草原狼,不可牽。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的自由剛毅之魂?!?/p>
書中的扉頁中,便藏著這四段話。
品讀,品味……《狼圖騰》讓我回味無窮。在字典里,“狼”只比“狠”多丁一點,但含義卻更兇殘、更遭人厭惡。對于狼,我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早已在小時候就已被灌輸了“狼是邪惡的、是兇殘的,是不惹人喜歡的”思想。但是,狼雖然抓捕獵物時會兇惡殘忍,卻不主動襲擊人類。而且,狼對于對自己有過恩惠的動物很有感情,甚至愿意用自已的生命來報答。
請,不要在討厭狼了。
人,是草原上的精靈,是不羈得生靈。
“靜靜的草原上,只有一條拴著的鐵鏈的小狼在長嗥,嗥得喉管發腫發啞,幾乎嗥出了血。但是它嗥出的長句,更加混亂不堪,更加不可理喻。群狼在也不做任何試探和努力,再也不理睬小狼的痛苦呼救??蓱z的小狼,永遠錯過了在狼群中牙牙學語的時光和機會。這一次,小狼和狼群的對話失敗得無可挽救。”
細細品讀這一段話,令人無比心寒。那只狼,那只小狼,那只被栓著鐵鏈的小狼。只因從小便被人抓去,從此失去了自由。自由,是狼的天性。失去了自由的狼,永遠也不會快樂。文中的小狼,不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狼群的保護,多么可憐!
狼目前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由于人們對狼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所以狼的日子不好過,雖然它們盡量選擇在遠離人類的地方居住,但是仍舊免不了被追捕和獵殺的命運。
狼,不是無惡不赦,請不要再捕殺它們了。
狼,不羈的生靈,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光彩。每一種生物都是平等的,請不要再讓狼受到殺害了……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六
說起草原,你的腦海里是否浮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如果我問你?是誰在世代維護著草原生態平衡?是人類嗎?我要告訴你,狼,才是草原生態平衡的守護者,你會相信嗎?
如果你看完姜戎的《狼圖騰》這本書后,也會像我一樣感到震撼并且深信不疑。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通過細致的描寫刻畫出狼的形象,比如“在雷電和黑暗的掩護下,狼群以飛箭的速度直插馬群中央,隨即中心開花,然后急轉掉頭,又沖向四周的馬群,把馬群沖的七零八落,沖成了最有利于狼群各個擊破的一盤散沙。”從這段描寫中可以看出狼群在狼王的統一指揮下,有組織、有紀律、有章法、有配合,協同作戰、共同進退、無往不利。
草原狼在冬季漫長、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學會了在冰窖雪、窖中儲存食物;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群,能借白毛風勢全殲軍馬群,能利用地形給小狼崽選擇最安全的洞穴。
它們捕殺大批黃羊、旱獺、老鼠,從而保護了草原上最珍貴的草資源。但它們殺黃羊不殺絕,打旱獺打大不打小,又維護了草原生態平衡。
《狼圖騰》就是以狼為主題,寫了幾十個這樣環環相扣的“狼故事”,通過這些“狼故事”,我看到了草原狼的團隊精神,危機意識,以及對草原生態平衡的維護;我學到了很多我應該具備的品格——那就是發揮團隊精神,以集體利益為重;堅韌向上、積極進取;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狼圖騰精神,是你、我、他,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精神,讓我們都與這樣的書交朋友,讓我們在閱讀中享受精神盛宴!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七
聽了狼圖騰名字我會想到兇猛的狼,你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呢?但是,看了電影《狼圖騰》后,我才知道了狼不但有兇猛的一面,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狼聰明,善于組織,還更有團結精神。因為我們人類破壞了它們美好家園和襲擊了它們的同伴,所以它們才會反過來襲擊我們的。狼的報復心和記憶力是非常強大,也說明狼對同伴是非常忠誠的。
電影題目的意思一開始我還沒明白,后來我問了媽媽以后才明白原來圖騰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象征。草原上的人和草原上的狼其實是一樣的,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所以草原上的人把狼設為圖騰,蒙古族的人會把死去的狼高掛在自己的蒙古包上,因為他們崇拜狼。
草原上的一些人會打狼,把狼皮剝下來賣給貴婦人做衣服。狼會吃破壞草原的黃羊和野兔,甚至還會吃掉牧民養的家羊。但是,它們把破壞草原的黃羊和野兔吃掉,也是對牧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電影主要內容是:來自北京的陳陣和他的另外一個好朋友來到了內蒙古他們認識了畢力格老人一家。有一天陳陣去放牧遇到了強大的狼群,幸虧他想起了畢力格老人跟他說過狼怕敲鐵器的聲音,所以他敲打著馬胺,然后狼害怕地逃跑了。這才使得陳陣逃過一劫。
后來,陳陣對狼產生了興趣,他不畏艱險去偷了一只小狼,每天精心養護著它。在這過程中,陳陣親眼目睹了貪婪的人類對狼的殘暴。人類把剛出生的狼崽子殺掉,母狼痛苦地哀嚎。人類把狼辛苦捕殺的黃養偷走,使得狼在一個冬天都挨餓。狼慢慢開始了對人類的還擊報復,草原上陷入了一種人狼戰爭,陳陣又一次次目睹了狼的頑強和傲性……
日復一日,小狼漸漸長大。畢力格老人告訴陳陣,狼需要驕傲地活著,人類不應該把狼的本性抹殺掉。讓狼面對兇險的大自然環境和自己捕殺獵物,這是對狼的一種尊重。
可是,小狼在陳陣的保護下失去了狼的能力,它既不會捕食獵物也不會單獨生存,所以陳陣開始對小狼訓練……后來有一天,小狼終于被放回大自然中。
我的電影觀后感是:我們人類不能毀壞地球上的生態鏈,也要尊重世上的任何一種生命的存在。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八
這幾天沒有電視可以看,就開始讀書了。
被大家傳為曠世奇書的《狼圖騰》就這樣成了我的精神食糧,顯然,這次我「吃」得很飽!
這確實是一本很好很難得的好書。細致的刻劃了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巨大性格差異,深深的剖析了狼性的堅韌團結與偉大,更說出了農耕民族的略根性與「羊」性,現在,中國絕大多數后代都是農耕民族的血統,所以,這本書更顯出了他的珍貴與蓉智。所以,強烈建議大家有時間一定要仔細認真耐心完整的讀一下這本書。
游牧民族英勇善戰,都是狼教官練出來的,如果我們能有狼智慧的一半,就一定不會被美國日本等國家欺負了;如果我們有狼的團結與靈活,就一定不會在早年間變成殖民地,變成奴隸了;如果我們有狼的遠見,這個地球就不會變暖,不會有那麼多人為的沙漠,就是一個和諧的大花園了。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可是聰明的人雖然早就明白這些規律,卻蓄意破壞,這樣下去,騰格里會生氣的,所有的人都會得到報復。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才是永恒的定律。
堅韌的狼,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英勇善戰,讓自己集中最強的體力,即使是身為囚徒照樣吃得香睡的足,他們是在等待時機逃跑呢,這種堅韌與聰明是來自原始的力量,沒有同類會先教給他們要怎麼做。勝不驕敗不餒,永遠堅強,永遠向上,永遠不服輸,永遠是騰格里的守護神,中國的龍圖騰定要再加上狼的精神才會騰飛,才會是這個世界的頭狼!
像狼一樣,加油!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九
這是一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這本書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
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后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里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十
蒙古草原狼可以讓我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用我稚嫩的文筆來寫《狼圖騰》的讀后感很難寫出草原狼的那種粗獷與滄桑。正如騰格爾說的:“它讓我讀出了深沉、豪放、憂郁而綿長的蒙古長調與草原蒼狼幽怨、孤獨、固執于情親呼喚的仰天哭嗥。”
這本書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才將它讀完,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草原,對狼,對游牧生活的回憶和難忘,開篇首先將觀察狼和蒙古老人給他講狼開始,一步步把讀者帶入那歷史悠久的內蒙草原,使讀者感受到草原的遼闊,草原生活的惡略環境,草原人的勤奮,草原人與動物與大自然的戰斗中,然后將幾個知青在草原的生活工作,詳細的寫在了里面,并使人們更清楚的更近距離的了解狼,了解了狼的團隊精神狼對生活的積極拼搏,及對草原生態平衡的作用,了解狼的桀驁不馴,追求自由的精神,并寫出了他們養小狼,觀察小狼,對小狼的感情,草原游牧民族對狼的崇敬,對狼圖騰的向往,最后,講述了草原動物的減少,直至銷聲匿跡,人對草原的過度使用,對動物的過度捕殺,使草原生態環境的惡化,當幾十年后幾個知青再回到草原,草原已經面目全非,沒有了當年的美景,沒有豐美的草場,沒有執掌草原的狼,沒有了旱獺,沒有了天鵝湖,沒有了馬群,沒有了蒙古包,沒有了游牧生活;增多的是摩托,汽車,圈起來的草場,固定的住所,人口和過度放養的牛羊,沙化了的草場。
作者也在文章中討論了人性,并闡述了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區別,民族的性格特點。書中更多的是寫草原環境的變化,人性的弱點,狼的精神,也將游牧人民和農耕人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游牧人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信仰,他們信仰狼圖騰,更加崇拜騰格里,將騰格里視為上帝,而狼就是上帝的手下,配合上帝來管理這篇草原,游牧人名的智慧完全符合生態的發展規律。然而農耕人民只知道掠奪,狼吃羊,就把狼認為是十惡不赦的,將狼趕盡殺絕,為了自己的前途與發展不斷的向草原索取,拼命的殺狼取狼皮來討好上司,一副冠冕堂皇的樣子。游牧人民將狼視為老師,是狼教會了他們堅強,更教會了他們該如何在生存,逆境才能出人才。
從知青的時代跳轉到現在,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松,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氨乘粦稹?,“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斗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說到這里,我確實佩服姜戎先生,敢與狼搏斗,同時也敢在眾人的反對下養小狼,對小狼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的,不斷觀察,不斷學習,來研究小狼的習性。不管如何苦如何累,也從來都不哭喊一句,可是他在看到小狼將死之際,看到草原將毀之時,他哭了,觸摸到真正屬于他自己內心的狼圖騰。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一
讀完長篇《狼圖騰》,這是一部令人欲罷不能的優秀作品,開闊視野,發人深思,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值得大家去欣賞、研讀。該書是為了獻給卓絕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獻給曾經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作者愿借此書在國人的心里樹立起狼圖騰的精神圖騰柱。
不為我們漢人所熟知的內蒙古大草原,就像蒙古人的長調一樣深沉、豪放、憂郁而綿長,永遠是那樣的神秘,又像騰格爾在《天堂》里唱的那樣讓人們無盡向往,而《狼圖騰》的作者用有藝術魅力的語言帶我們走進了那片古老、蒼茫的大地。
狼,千百年來與儒家正統思想格格不入,人們畏狼如虎、憎狼為災,對狼有許多誤解與偏見,作者姜戎用他在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十一年的親身經歷為我們細細講述了幾十個精彩的狼故事,使我們有機會深入到狼圖騰腹地完整了解到有關狼的一些細節,如書中寫到每次狼群要圍獵時,都會嚴密組織、耐心埋伏、麻痹獵物、神速出擊,處處顯示出軍事組織才能和嚴謹的團隊精神。圍獵黃羊群、羊群、馬群時狼的成功與勝利都令我們在恐懼之余感受到它們的狡黠與智慧,對狼有了全新的認識,感受到了狼的神奇魔力。
書中那純凈無垠的上天騰格里永遠撫慰著牧人的心靈,賜予他們需要的勇氣與力量,是人愿意將生與死相與托付的天堂。在四季變幻多姿的美麗草原上曾經收獲過多少次溫馨、幸福,又上演過多少回驚心動魄的人狼大戰。智慧的老牧人畢利格在常年的人狼較量中練就了高超的本領,多次帶領眾牧人與狼斗智斗勇,令人難忘,就連那些個別的漢人干部的愚蠢行徑作者也細寫出來,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的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狼圖騰》寫出了那里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紛爭,發出了自然與人復雜關系的古老拷問。我最難忘文中那個被踐踏、毀滅了的天鵝湖,何時想起仙境的消失,何時都要心痛得滴血。書中的那對天鵝夫婦相繼成了“癩蛤蟆”們的口中美食,看“一個年輕女人對準那高貴的天鵝頭澆了半瓶廉價醬油”。我想在震人心魄的沙塵中該會有多少來自狼圖騰的圣地,來自那曾經美麗的天鵝湖。一想到這些,心中不禁隱隱作痛了,對此作者也感慨:“狼群已成為歷史,草原已成為回憶,游牧文明徹底終結,就連蒙古草原狼留下的最后一點痕跡——那個古老的小狼故洞也將被黃沙埋沒?!?/p>
《狼圖騰》在無形中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如天鵝湖一樣的純美的自然生態,是人類的責任與義務,這項事業需要我們的行動。在陸川的電影《可可西里》中的人們就以他們的自覺意識頑強地支撐著,完成了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于他們的努力,在那一方圣潔的雪域,創造了保護藏羚羊的奇跡。在《狼圖騰》中也有如“我”、“楊克”這些知青,曾經盡力對破壞草原、殘害生靈的行為進行過阻止。
由此看來在目前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中,人為因素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長期以來人類的自私與無知和對“人定勝天”一詞的曲解,已對自然進行了掠奪式的索取與開發。中國是從50年代開始,在“以糧為綱”的口號下盲目開荒,破壞了生態平衡?!独菆D騰》一書中就寫了一個牧區干部包順貴的形象,他便是將農區耕作制度用到管理草原工作上,他確實是雄心勃勃又干勁十足,而他的可恨之處就在于此,他越努力推行他的政策,草原就會越快地走向毀滅。
只顧經濟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如80年代開始的亂挖甘草與發菜就破壞了植被,森林、草場的破壞,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土地退化、沙漠化。
想起一位令我尊敬的日本女性,1992年10月,家住東京都千葉市的普通婦女星惠美子參加了另一位日本人組織的中國沙漠綠化協力隊,來到內蒙古庫布齊沙漠,她立即被沙漠和人們在沙漠中造出的綠洲震驚了,回國后她組織起包括職員、教師、家庭婦女等在內的日本婦女植樹團數次來到中國綠化沙漠。她并不富裕,需要一個人兼兩份工作才能攢夠每年來內蒙古植樹的費用,有人問她,自己拿著錢,卻來買罪受,圖什么?她坦然地說:“我們都在一個地球。”她的行動和所倡導的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未來的希望。
《狼圖騰》蘊涵的思想讓人心頭一震,本就脆弱的草原生態遭到致命破壞的全過程完全展現在人眼前,最后讀者眼睜睜地看著以狼、天鵝、旱獺為代表的草原生靈漸漸人為地消失,很想沖進書中與濫殺生靈、傷害草原的人們撕打、理論。
一部《狼圖騰》使我們觸目驚心,掩卷反思,悟出了此書的豐滿與厚重。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二
今年暑假,我懷著深深的感動讀了《狼圖騰》一書,我被狼的智慧和精神震撼了,而我對狼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以前我認為狼只可是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能捕捉一些小動物,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趕不上獅虎,速度比不了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只能去欺負狐貍。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在電影中,它永遠只能做配角一樣。然而,讀了《狼圖騰》時,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我,保全群體。這絕不是一般的聰明,而是大智慧。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視死如歸,即便是戰斗到最終一刻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里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于是有了成吉思汗,于是有了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
今日,我們不能不為《狼圖騰》中狼的精神而感動,不能不去學習狼的智慧和精神。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有時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有時做事只想自我,沒有團體觀念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去克服改善的。我期望大家也能消除對狼的偏見,學習狼的精神,做事有頭腦,不屈不撓,勇敢頑強,團結協作,讓《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像烈火一樣在我們的胸中燃燒,永不停息!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三
暑假剛剛開始,當警察的老爸就強烈推薦我一定要看看《狼圖騰.小狼小狼》,雖然我特別愛看書,可是一聽這書名,我立刻就心生反感,有什么好看的?我搜腸刮肚窮盡我有限的知識,想不出一個詞是贊美狼的,從《吃了小紅帽的大灰狼》,到成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鬼哭狼嗥”,再到媽媽最愛唱的歌:“朋友來了有美酒,要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看看,極度厭惡狼的不是只有我一個吧?
可是,當我在書店里老大不情愿地翻開這本書,眼睛就沒有再離開過,小狼小狼,我由衷地喜歡上了它!可別說我立場不堅定容易叛變哦,小狼的智慧、尊嚴、獨立、堅忍、強悍、頑強、勇猛、不屈的精神幾乎在一瞬間就吸引了我。
開始我理解不了草原人與狼之間的關系,為什么他們打狼殺狼的同時卻愛狼護狼與狼為友,拜狼為師甚至于死后還要把自己的肉體奉獻給狼?他們從來不恨狼,不把狼趕盡殺絕,相反還將狼作為圖騰來敬仰。不像我所想像那樣,恨狼、罵狼、打狼、殺狼,絕不肯“與狼共舞”。
狼是草原上最驍勇善戰的動物,有速度,有武力,有組織,足智多謀,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團結友愛親情真的很讓我感動,盡管它們之間的語言交流及感情傳遞都是用我一直鄙視的詞語:狼嗥,當我在第26節讀到:吃飽馬駒肉的小狼,從天還沒有黑,就繃緊鐵鏈,蹲坐在狼圈的西北邊緣,伸長脖子,直直地豎著耳朵,全神貫注,一動不動,緊張地等待著它所期盼的聲音。狼眼炯炯,望眼欲穿,力透山背,比孤兒院的孤兒盼望親人的眼神,還要讓人心酸。午夜剛過,狼嗥準時響起。狼群又發動聲音疲勞戰,三面山坡,嗥聲一片。我的眼淚當時就就掉下來了,為小狼的對母狼深情纏綿的思念而感動。再說說狼媽,我以前看過一本書《狼孩》,狼的母愛可以超越自己同類的范圍,它可以去用自己有限的奶汁喂養最可怕的敵人——人類的孤兒。把狼孩養大的母狼最后還是慘死在獵人的槍口下,與偉大的母愛相比,母狼的兇殘后面,還有著世上最不可思議,最感人的博愛。
狼的天性“不自由,毋寧死”最終決定了小狼悲慘的命運,在我看到悲憤的小狼為了自由而受屈辱,最后好在陳陣給了小狼最后的尊嚴:猛烈的西北風,將小狼的長長皮筒吹得橫在天空,把它的戰袍梳理得干凈流暢,如同上天赴宴的盛裝。蒙古包煙筒冒出的白煙,在小狼身下飄動,小狼猶如騰云駕霧,在云煙中自由快樂地翻滾飛舞。此時,它的脖子上再沒有鐵鏈枷鎖,它的腳下再沒有狹小的牢地。 陳陣迷茫的目光追隨著小狼調皮而生動的舞姿,那是它留在世上不散的外形。那美麗威武的戰袍里,仍然包裹著小狼自由和不屈的魂靈。 突然,小狼長長的筒形身體和長長的毛茸茸大尾巴,像游龍一樣地拱動了幾下。陳陣心里暗暗一驚,他似乎看到了飛云飛雪里的狼首龍身的飛龍。小狼的長身又像海豚似的,上下起伏地拱動了幾下,像是在用力游動加速……風聲呼嘯、白毛狂飛,小狼像一條金色的飛龍,騰云駕霧,載雪乘風,快樂飛翔。飛向騰格里、飛向天狼星、飛向自由的太空宇宙、飛向千萬年來所有戰死的蒙古草原狼的靈魂集聚之地……那一剎,陳陣相信,他已見到了真正屬于自己內心的狼圖騰。
這一刻,我理解了小狼,理解了狼圖騰??上Р菰显僖部床坏嚼侨簨山“詺獾目v橫馳騁了。否則,我一定去看看額侖草原上的小狼。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十四
狠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兇惡、殘忍、堅決、嚴厲、厲害”,而“狼”字,僅在“狠”字上多了一點。在我看來,這一點真是太妙了,因為它使得狼狠,狼的有智慧,狼的有原則。
翻開《狼圖騰》,我所看到的是游牧民族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我所感受到的是草原人民的淳樸、智慧,而真正觸及我靈魂的是狼性。這是一頓狼的精神盛宴。
我們可以這樣說,是狼造就草原人民的性格,是狼塑造了草原民族的靈魂,是狼書寫了游牧民族的歷史。在草原上,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和狼戰斗,而狼是強大的。在書中講述了幾次狼與人之間的大戰,曾對狼群的進攻有著這樣描述:“在草原中嗖嗖飛奔的狼群,像幾十枚破浪高速潛行的魚雷運載這最鋒利、最刺心、刺膽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羊群沖去”。狼是戰神,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頑強和尊嚴,狼的視死如歸、不屈不撓。令人倍受震撼。為了生存,草原人民與狼戰斗,在不斷的戰斗過程中,草原人民進化了。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用區區幾十萬就能橫掃歐亞?消滅西夏幾十萬鐵騎,大金國百萬大軍,南宋百多萬水師和步騎,俄羅斯欽察聯軍,羅馬條頓騎士團,攻占中亞匈牙利、波蘭、整個俄羅斯,并打垮波斯、伊朗、中國、印度等文明大國?還迫使東羅皇帝采取和親政策,將瑪麗公主嫁給了成吉思汗的曾孫。蒙古人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這個一開始連自己的文字和鐵箭頭都還沒有,用獸骨做箭頭的原始落后的游牧小民族,怎么會有那么強大的軍事能量和軍事智慧?我想成吉思汗的軍事奇跡就在狼的身上。戰爭是群體與群體的武力行為,戰爭與打獵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打獵不是戰爭,人人從打獵中并不能學到真正的實戰技能。教科書上說,游牧民族的實戰技能來源于打獵,現在看來,結論并非如此,更準確的結論應該是游牧民族卓越的軍事才能來源與草原民族與草原狼長期的殘酷的不間斷的生存斗爭。蒙古的草原民族絕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農業民族或其他游牧民族更善戰、更懂戰、更具有先天的軍事優勢。
然而,同時我們也因該思考,為什么中國在近代會遭到列強的凌辱?華夏的小農經濟是害怕競爭的和平勞動?儒家的綱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強調的是上尊下卑,論資排輩,無條件服從,以專制暴力消滅競爭,來維護皇權和農業的和平。華夏的小農經濟和儒家文化,從存在和意識兩個方面,軟化了華夏民族的性格,華夏民族雖然也曾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那是以犧牲民族性格為代價的,也就犧牲了民族發展的后勁,當世界歷史超過農業文明的低級階段,中國注定了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一個民族因該有一種狼性,不斷的開拓進取,這樣才能使整個民族不斷優化。最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整個民族應當有狼性而民族中的個體呢?答案是肯定的。
事實上,作為高中生,我們也應該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了。幾年大學之后,我們就要踏入社會,去闖蕩、去拼搏。說的現實一點,現在的社會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它有著一種自我淘汰機制,每個人都可能被淘汰。在這里能力才是一切。所以,你想要生存下去,要想在社會上闖出一番事業,就有必要保持一顆堅毅、競爭的心,保持一股狼性,努力去打拼,靠實力說話。再將目光放近一些放到我們平時的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競爭無處不在,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為了將來能過的舒服一點兒,每位學子都不斷的去努力。所以,在學習中,也保持一股狼性,一種超越一切的野心,有了這種野心,你便有了動力,知道自己應該去干什么?!皀othing is difficult for a willing heart”。(心之所愿,無所不成。)
事物不只一面,這是《狼圖騰》給我的又一重要啟示。在草原上,生活著許多動物,而狼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一方面,狼吃羊,在我們看來很可惡,我們會恨狼入骨。但反過來我們應該思考,如果沒有狼,那么羊的數量將急劇增長,草原還能承受嗎?到那時,草原所剩下的只是光禿禿的沙地了。所以,狼在吃羊的同時實際上也維持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其實,生活也是如此,在生活中,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它們或好或壞、或悲或喜,但這是我們人主觀地認為它是好還是壞,其實事物遠不只一面。“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待事物,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眼去審視它,那樣會使我們懂得更多,我們也會更加的明智。狼在我們現代人的腦海中已變得非??稍髁?,對于狼,我們所剩下的除了咒罵還是咒罵。然而,翻開《狼圖騰》,我們所發現的事我們未知的世界,我們所享受的事有關狼的精神盛宴。
狼圖騰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五
狼是草原上孤獨的游者。
頭狼在月光下的巖石上仰天長嘯,于是銀裝素裹的群狼沖下山峰,象一個個訓練有素的戰士,令人聞風喪膽。圍殲,追擊,消耗敵人體力;猛撲,撕咬,嚇破敵人膽囊。前進,前進,大獲全勝。
幾百年前,草原上的鐵木真親眼目睹了這一壯觀的景象,后來訓練出了他的“狼兵”。橫掃歐亞大陸,箭射蒙古草原。鐵騎突破敵人的防線,氣勢摧毀敵人的野蠻。開拓疆土,成吉思汗,天之驕子,完成了他的夙愿。
很少有人了解狼。人們眼中狼是故事中的“狼外婆”,是“東郭救的忘恩負義的東西”。狼代表邪惡,代表兇殘,可誰又能懂得狼的好處?惟有草原上的人懂得。
在狼爪之下,草原馬更加健壯,奔跑如飛;草原上的狗更加警惕,盡職盡責;草原上的牧民更加睿智,強悍,在惡劣、多變的環境中繁衍、生息……
狼依舊在嚎,但我們很難再聽到。人們拓荒的足跡已深入草原,愚昧的槍口下怎容得狼來破壞他們的“文明”?碧綠、清澈的天鵝湖成為“野蠻”拓荒者生存的地盤,高雅、尊貴的天鵝成為他們的鍋中肉。騰格里的保護消逝,昔日的草原將化做人們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