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該回答問題明確、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讓讀者一目了然。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感受作者對于生活、人物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一
xx-x一帶是嚴重的沙漠化地區,空氣干燥,植被稀少,生態環境十分糟糕.只有加大森林建設,才能改善這里的環境.美麗的生活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殷切希望的.然而當下太原,樹木稀少,人們整日沐浴在”風土“之中,飽感”沙漠風情“.究其原因,除了地理位置本身,還在于xx的森林太少了,樹木貧瘠,阻擋不了風沙,若多植樹,定能翻新面目.而林業局的同志們,應當加強工作力度.誰都不管不顧的話,太原地區遲早被黃土隱埋.為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1.將荒廢的土地全部利用到植樹上.
2.對城市綠化帶進行拓寬,重點保護.
3.多多宣傳植樹愛樹.
4.為市民免費發放小樹苗,全民參與森林建設.
為了我們的家園,趕快加入到植樹大軍中來吧!讓”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不再重演!
1、全球變暖與城市“熱島”
全球變暖會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與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中緯度地區將會因氣候變暖使蒸發強烈而變得干旱,現在農業發達的地區將退化成草原;高緯度地區則會因變暖而增加降水,溫帶作物將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來看,氣候變暖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主要的,得到好處的僅是局部某些地區。
城市的氣溫比近郊要高得多,猶如一座溫暖的島嶼。我國最大的城市“熱島”北京,比郊區溫度高出9.6度,上海與郊區的最大溫差也達6.8度。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斷增多,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汽車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還有一個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磚瓦堆砌成的建筑群與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鋪設的路面、人行道、廣場,代替了原為植被、作物覆蓋的自然地面。它們反射率小,熱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陽能。
2、物種迅速滅絕。
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人們亂伐森林、濫墾草原,以及環境污染,造成了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或生長地的喪失和生活環境的惡化,再加上人們濫捕濫獵野生動物,使世界上許多種野生動植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國際保護自然聯盟1996年發表的瀕危物種《紅色警報名單》顯示,世界現存4500種哺乳動物中,面臨絕種的已占24%,而現存約9500種鳥類中,有12%即將滅絕。在已知的大約1萬種木本植物中,瀕臨絕種的約占6%,其中1000種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時就有150~200種生物物種永遠告別地球,據資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萬倍。中國是野生動植物十分豐富的國家,但是,中國生物的多樣性正面臨嚴重的威脅。被子植物中,瀕危種有1000種,極危種28種;裸子植物瀕危種63種,極危種14種,已有1種滅絕;脊椎動物受威脅的'有433種。
3、世界水資源嚴重不足。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嚴重,使許多本來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遭到破壞。目前世界上60%的地區面臨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難以得到清潔水,50%的人口無法得到衛生用水。許多國家用水緊張,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東歐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甚至連淡水資源比較豐富的俄羅斯與加拿大,有些地區也受到缺水的威脅。非洲的一些國家連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有人預計,水危機將成為21世紀城市里“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問題”。
4、環境問題的全球性。
環境問題不僅是某個國家或某個區域的問題,目前已經發展成全球性的問題了。一個地區發生環境問題,影響的范圍往往會大大超過該地區。例如,酸雨隨著大氣的運動,能影響到很遠的地區;國際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將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響……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廢氣、廢水甚至固體廢棄物都可以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有些環境問題甚至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例如,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的破壞,會對全球的氣候產生影響;大氣中co2濃度的升高和臭氧層的破壞,更是威脅著全人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二
做一位環保小衛士,是要靠世界上的每一位同胞共同宣傳“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我看見我們附近有些人開始使用環保袋,但是有些人依然無動于衷,有些人還在大工廠里濫用化學品,弄得湖里的水不干凈,魚兒本來是在湖里安居樂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現在他們濫用化學品,使魚兒無家可歸,而且出來的時候,還要撐著一把保護傘。還有最可惡的是小鳥原本可以在大樹上安居樂業,無憂無慮地生活,但是只要小鳥們出來找食物,回來的時候,就不停地尋找自己的家園,在尋找的路上他們還聽到刺耳的大電鋸,把一棵棵蒼天大樹殘忍地砍下來,更可惡的還有人們亂扔垃圾,到處都可以看見牌上寫著“保護環境”四個金文大字,難道他們不懂得這四個大字嗎?這四個大字連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都會,難帶他們不會嗎?不是,而是他們的品質太低了。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三
“世界森林日”,又譯為“世界林業節”,英文是“worldforestday”。
這個紀念日是1971年由西班牙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里弗島大會上,提出倡議并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予以確認。1972年3月21日為首次“世界森林日”。
森林可以美化我們生活,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風沙,保護我們免遭災害。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從早期的農業耕種到近現代對木材及林產品的消耗猛增,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森林品質不斷下降,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因此“世界森林日”的誕生,標志著人們對森林問題的警醒。
當今世界各國都特別重視,通過“植樹節”的`全民植樹造林以彌補日趨減少的森林面積,通過紀念“世界森林日”來引導人們更加關注森林、保護森林。從而喚醒人民加倍珍惜森林資源,加倍愛護森林樹木;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林業技術等;同時還可利用國際立法的方式來規范林業活動特別是伐木行為。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業。這4個地區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中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3.9%,森林覆蓋率14%。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積0.6公頃,發展中國家人均占有0.5公頃,發達國家人均占有1.07公頃。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四
這個紀念日是于1971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里弗島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并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予以確認。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972年3月21日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植樹節;有的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境和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中國的植樹節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樹,“世界森林日”廣泛關注森林與民生的更深層次的本質問題。
森林資源減少主要原因。
森林面積減少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人口增加、當地環境因素、政府發展農業開發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災損失亦不可低估。但導致森林面積減少最主要的因素則是開發森林生產木材及林產品。由于消費國大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積的減少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毫無疑問,發達國家是木材消耗最大的群體。當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對木材的消耗亦不可忽視。
非法砍伐森林是導致森林銳減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4大木村生產國(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所生產的木材有相當比重來自非法木材——保護森林資源的措施建議筆者認為,為了扭轉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趨勢,國際社會有必要采取下列若干措施:
締結國際森林公約。眾所周知,森林在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國際社會對森林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在政治高度上卻遠遠不夠。雖然自1992年在巴西里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森林問題原則聲明》以來,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下分別于1994和成立了政府間森林工作組和政府間森林論壇,聯合國成立了聯合國森林論壇,但成效十分有限。
締結森林公約既可喚醒各國人民更加珍惜彌足珍貴的森林資源,加倍愛護森林愛護樹木;又可強化各國對林業工作的重視,加大對林業的投資,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林業技術等;同時還可利用國際立法的方式來規范林業活動特別是伐木行為,以拯救日益減少的森林資源。
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森林雖具可再生特點,但也經不起人類的大肆掠奪。來,森林資源銳減的一個重要原因即是發達國家與可持續發展相悖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從上述數字即可看出,發達國家是國際木材市場的最大買家,亦即最大的消費源;如果按人均計算,發達國家更高出發展中國家的若干倍。當然,發展中國家也有必要逐漸改變非持續的生產與消費方式。比如,發達國家風行、發展中國家存在的一次性筷子消費現象每天就消耗掉無以數計的木材。
多管齊下。多管齊下是拯救森林資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要立法執法,大力植樹造林和保護森林資源:嚴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絕非法伐木行為。二要規范國際木材交易行為,在國際和國家兩個層次上建立木材認讓和標識制度,從而達到國際市場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續經營的森林的目標。三來開發研究木材產品的替代品,這樣也可減少森林的消耗,從而達到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五
1、保護森林,造福子孫。
2、保護森林,捍衛家園。
3、保護森林,人人有責。
4、建設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環境。
5、加快造林綠化,改善生態條件。
6、改善投資環境造林綠化先行。
7、今天你吃了森林,明天沙漠就會吃了你。
8、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
9、讓呼吸在綠色中流暢,讓土地在根系間凝聚!
10、人人當好護林員,保護綠色大家園。
11、讓天空永遠湛藍,讓綠蔭擁護家園。
12、保護一片綠地,撐起一片藍天。
13、保護樹木,人人有責。樹林是我們的家園。
14、保護森林資源,共建綠色家園。
15、保護森林仿木代木環保綠色美化生活。
16、保護森林,就是在保護自己。
17、強化科教興林,堅持依法治林。
18、加快造林綠化,促進生態平衡。
19、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20、植樹造林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21、義務植樹,利國利民。
22、造林愛林護林重現碧水藍天。
23、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一項基本國策。
24、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
25、人受傷時,你會流下淚水。樹受傷時,天將再不會哭。
26、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生態效益優先。
27、保護地球上有限的森林資源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28、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森林資源。
29、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
30、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31、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32、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選擇選擇綠色生活健康適度消費。
33、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同舟共濟。
34、讓呼吸在綠色中流暢,讓土地在根系間凝聚!
35、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
36、保護地球上有限的森林資源,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37、保護森林,人人有責。
38、保護森林仿木代木環保綠色美化生活。
39、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40、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41、讓天空永遠湛藍讓綠蔭擁護家園。
42、保護一片綠地撐起一片藍天。
43、森林是地球的肺,我們要保護森林。
44、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45、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46、幸福生活不只在于豐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藍天。
47、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48、地球一份情,兩岸綠林四季清。
49、地球清,天下平。
50、保護森林,捍衛家園。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六
世界環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并采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污染越來越嚴重,地球已“不堪重負”。江河湖海失去了以往的顏色,多種多樣的動物日益減少,人類的生存環境越發惡劣。面對這一問題,1972年,聯合國將每年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個日子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隨著人們對環保的日益關心,6月5日成為了各環保組織乃至市民關注的焦點。然而,世界環境日的由來以及“前世今生”是怎樣的呢?本期將由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向各位一一介紹。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出席會議的有113個國家共1300多名代表。會議討論了當代世界的環境問題,制定了對策和措施。這次會議還提出了響徹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還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簡稱《人類環境宣言》),以及包含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吁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后代而共同努力。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大確立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
2015年“環境日”主題:踐行綠色生活。
把今年“環境日”主題確定為“踐行綠色生活”,旨在通過“環境日”的集中宣傳,廣泛傳播和弘揚“生活方式綠色化”理念,提升人們對“生活方式綠色化”的認識和理解,并自覺轉化為實際行動;呼吁人人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減少超前消費、炫耀性消費、奢侈性消費和鋪張浪費現象,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呼應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的世界環境日主題,形成宣傳合力。
據了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可持續消費和生產”,口號為“七十億人的夢想:一個星球關愛型消費”。
“環境日”期間,環境保護部將舉辦一系列宣傳紀念活動,各地也將圍繞“環境日”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紀念活動,匯聚全社會的力量,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七
在第44個“世界森林日”到來之際,為增強環保意識,創造美好社區,3月18日上午,哈達街道鐘樓社區組織開展了“世界森林日”環保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社區志愿者通過懸掛宣傳標語、分發傳單的'形式講解“世界森林日”的由來、樹木和森林的重要功能以及我國森林的概況,讓參加本次活動的志愿者和居民們受益匪淺。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居民群眾護樹、惜樹、愛樹的自覺性,更增強了他們保護樹木的責任感。
今后,社區還將積極圍繞“綠色生態”的概念,針對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生態主題日,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強化社區居民的綠化意識、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美麗社區創造良好的氛圍。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八
“世界森林日”,又被譯為“世界林業節”,英文是“worldforestday”。這個紀念日是于1971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里弗島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并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予以確認。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972年3月21日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植樹節;有的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境和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中國的植樹節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樹,“世界森林日”廣泛關注森林與民生的更深層次的本質問題。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九
在三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是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又稱為世界林業節,英語是worldforestday。
隨著人類的發展從早期的農業耕種到近現代對木材及林產品的消耗猛增,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急速減少,森林品質不斷下降,生態環境逐漸惡化。“世界森林日”的誕生,標志著人們對森林問題的警醒。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業。這4個地區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7年的報告,全球森林從1990年的39.6公頃下降到2017年的38.億公頃。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
樹的作用非常的大,它能造紙,吸收二氧化碳等等,可是因為人類過度的砍伐樹木,導致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如果,人類少砍伐點樹木,多種點樹的話,就不會導致今天這樣的結果。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
今天,是四年一度的森林節日,公雞用“喔喔喔”的叫聲把森林里的動物全叫醒了。棕熊大聲地說:“大清早的叫什么叫,害得俺們都沒睡好呢!”公雞委屈的說:“難道你們都忘了嗎?今天可是森林節日啊!”猴子說:“我們給森林媽媽準備一份有新意的禮物吧!”棕熊說:“不然俺們準備一場演唱會吧!”公雞點點頭說:“好吧,這份禮物不錯。”
這個世界有很多聲音,只要你用心去聽,就會發現他們其中的美妙。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一
按照目前流行的說法,人類起源于非洲的叢林。大約1000萬年前,整個非洲大陸覆蓋著連綿不斷的森林。后來,大裂谷的形成改變了非洲的地貌和氣候,森林喪失了生存的條件,連續的森林碎片化使得東西部動物群的交往受到了阻礙。環境改變后,人猿的共同祖先發生了分離。西邊較大居群的后裔適應濕潤的森林環境,成為兩種大猿;而東邊較小居群共同祖先的后裔則相反,出現了一種對空曠環境適應的新成員,即人類的祖先。從這個高度簡化的人類起源故事看,人類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森林有了不解之緣。
森林的功能。
關于森林的功能,許多教科書上都有詳細的介紹。這里不妨再看看一組枯燥的數據:每公頃森林可年吸收灰塵330~900噸,這是說森林是很好的空氣過濾器;有林地比無林地每公頃多蓄水20噸,即森林是“綠色水庫”;每公頃防護林可保護100多公頃農田免受風災,是說森林是農田的“呵護神”;每公頃森林放出的氧氣可供900多人呼吸,因此森林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每公頃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殺死肺結核、白喉、傷寒、痢疾等細菌,所以森林還是我們的“保健醫生”;噪聲通過40米林帶可減噪10~15分貝,即森林還可以讓人安靜下來;林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葉層覆蓋,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減少94%,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44倍。還有,森林冬暖夏涼,夏季日平均氣溫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氣溫高2℃左右。因此,適宜的人居環境里應當有森林。
森林的作用遠不止這些。森林為人類提供了工業原料、燃料、飼料、肥料及油料;森林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森林是生態良好的標志。從全球環境看,森林生態系統還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森林對減少全球變暖的貢獻率約占30%~50%。反過來講,要控制全球變化,減少日益增加的空氣二氧化碳,在適宜的地區大量發展森林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人們將熱帶雨林形象地比喻成“地球之肺”。
森林還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除了人類起源于森林外,世界上90%以上的物種跟森林有關;熱帶雨林更是生物多樣性的巨大寶庫,它擁有200萬物種,至少是地球上動植物種類的50%。僅在巴西rordonia地區1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中,就有1200種蝴蝶,是美國和加拿大蝴蝶種類總和的2倍。
一刻也沒有停止的毀林運動。
然而,盡管人類從大森林里走出,人類對于養育他的“母親”并不是呵護有加,而是處于不斷的砍伐與掠奪之中。森林蒙受災難的原因正是由于它的各項用途。砍伐造成的破壞不僅僅是森林本身,棲息在其中的動物、微生物也遭到了滅頂之災。這個災難之后的受害者就是人類本身了,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加、大氣溫度的不斷升高、全球性降水分配不均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大肆砍伐森林造成的不良后果。
毀林的例子比比皆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估計還有550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處于未受破壞的狀態,保留的面積只有原來的50%,相當于美國國土的三分之二。即使這些剩余的熱帶雨林,每年也以16萬平方公里的速度被砍伐;同時有等量的雨林由于耕種、采樵和放牧受到嚴重影響。照此速度,全球熱帶雨林將在30年內徹底消失。熱帶雨林破壞多發生在經濟落后的非洲,如委內瑞拉每分鐘消失熱帶雨林達30公頃。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有生之年,世界上將有1/4的物種隨著熱帶雨林一起消失。
20世紀上半期,在波羅的海諸國和前蘇聯西部的交界處發生了森林大規模砍伐。二戰以后,在工業伐木的同時,許多造林工程開始實施,但是造林的速度趕不上砍林的速度。由于非法采伐,蘇聯損失了約8。5億公頃溫帶森林和泰加林,所毀森林占世界林地總面積的22%,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最大的森林面積。工業污染也導致森林嚴重退化,是一把看不見的巨型“斧頭”。東歐和中歐大面積的林地遭到了酸雨的危害,在蘇聯的工業中心烏拉爾、科拉半島和西伯利亞都發生了森林退化,僅在西伯利亞的諾里爾斯克就有50多萬公頃林地受到破壞。在地中海地區,由于過度放牧和樹木砍伐,目前不受干擾的森林面積已經非常之少。受氣候條件(空氣干燥,風力強大)影響,火災和植被的可燃性是地中海地區林地的主要敵人。據估計,每年平均有50萬公頃的林地被燒毀。火災主要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在傳統牧區,“牧火”非常頻繁,尤其是在灌叢林地,其他絕大部分火災是由于疏忽引起的,而非犯罪意圖。在干旱年份,火災發生的次數急劇上升,尤其是在旅游區。一向安靜的森林受到了來自人類的最大破壞,而人類是在森林的搖籃里長大的。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二
今天三月二十一日,是“世界森林日”。
“世界森林日”,又譯為“世界林業節”,英文是“worldforestday”。
這個紀念日是1971年由西班牙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里弗島大會上,提出倡議并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予以確認。1972年3月21日為首次“世界森林日”。
森林可以美化我們生活,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風沙,保護我們免遭災害。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從早期的農業耕種到近現代對木材及林產品的消耗猛增,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森林品質不斷下降,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因此“世界森林日”的誕生,標志著人們對森林問題的.警醒。
當今世界各國都特別重視,通過“植樹節”的全民植樹造林以彌補日趨減少的森林面積,通過紀念“世界森林日”來引導人們更加關注森林、保護森林。從而喚醒人民加倍珍惜森林資源,加倍愛護森林樹木;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林業技術等;同時還可利用國際立法的方式來規范林業活動特別是伐木行為。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業。這4個地區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中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3.9%,森林覆蓋率14%。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積0.6公頃,發展中國家人均占有0.5公頃,發達國家人均占有1.07公頃。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三
按照目前流行的說法,人類起源于非洲的叢林。大約1000萬年前,整個非洲大陸覆蓋著連綿不斷的森林。后來,大裂谷的形成改變了非洲的地貌和氣候,森林喪失了生存的條件,連續的森林碎片化使得東西部動物群的交往受到了阻礙。環境改變后,人猿的共同祖先發生了分離。西邊較大居群的后裔適應濕潤的森林環境,成為兩種大猿;而東邊較小居群共同祖先的后裔則相反,出現了一種對空曠環境適應的新成員,即人類的祖先。從這個高度簡化的人類起源故事看,人類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森林有了不解之緣。
森林的功能。
關于森林的功能,許多教科書上都有詳細的介紹。這里不妨再看看一組枯燥的數據:每公頃森林可年吸收灰塵330~900噸,這是說森林是很好的空氣過濾器;有林地比無林地每公頃多蓄水20噸,即森林是“綠色水庫”;每公頃防護林可保護100多公頃農田免受風災,是說森林是農田的“呵護神”;每公頃森林放出的氧氣可供900多人呼吸,因此森林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每公頃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殺死肺結核、白喉、傷寒、痢疾等細菌,所以森林還是我們的“保健醫生”;噪聲通過40米林帶可減噪10~15分貝,即森林還可以讓人安靜下來;林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葉層覆蓋,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減少94%,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44倍。還有,森林冬暖夏涼,夏季日平均氣溫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氣溫高2℃左右。因此,適宜的人居環境里應當有森林。
森林的作用遠不止這些。森林為人類提供了工業原料、燃料、飼料、肥料及油料;森林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森林是生態良好的標志。從全球環境看,森林生態系統還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森林對減少全球變暖的貢獻率約占30%~50%。反過來講,要控制全球變化,減少日益增加的空氣二氧化碳,在適宜的地區大量發展森林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人們將熱帶雨林形象地比喻成“地球之肺”。
森林還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除了人類起源于森林外,世界上90%以上的物種跟森林有關;熱帶雨林更是生物多樣性的巨大寶庫,它擁有200萬物種,至少是地球上動植物種類的50%。僅在巴西rordonia地區1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中,就有1200種蝴蝶,是美國和加拿大蝴蝶種類總和的2倍。
一刻也沒有停止的毀林運動。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四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worldforestday)。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風沙,保護人類。
近年來,由于消費國大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明顯減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這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1971年第七屆世界森林大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五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又稱“世界森林節”,為切實引起全縣各族人民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xx縣林業局采取措施認真搞好森林日宣傳活動。此次活動主要采取板報宣傳、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入村入戶面對面宣講等形式進行,共出動車輛5臺,途經九鄉一鎮、兩個馬場,重點宣傳地點在鄉鎮、市場、廣場等人員密集區域。
森林,不僅美化社會環境,而且對二氧化碳、鞏固土壤等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人類一筆最珍貴的“綠色財富”。加快林業發展,是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在廣場現場咨詢會上工作人員向老百姓講述森林的重要性以及森林與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等方面,提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資源,拒絕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等,倡導低碳,保護森林。通過發放森林知識宣傳資料、森林防火宣傳單等,號召廣大群眾愛綠、植綠、護綠,主動參與到昭蘇綠化建設中來,共同構建美好的生活環境,推進造林綠化和森林可持續發展,為構建綠色昭蘇作出貢獻。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六
沒有了森林的呵護,我們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價。6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奪去了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中心小學88名小學生的幼小生命。如果從表面上看,那些小生命是被那平時看似柔弱的水“變暴”而奪去的,但是,,水為什么會變暴呢?這與森林生態環境的退化有著直接的關系。
雨降落到地面上形成徑流。地面上如果沒有任何的覆蓋物,像城市的水泥地面那樣,那么雨水將很快聚集成大水;如果這個沒有覆蓋物的地面變成了坡面,即山坡上,那么聚成大水的速度將更快,“洪水猛獸”的形成就是這個簡單道理。相反,如果地面上有植被,植被下面有枯枝落葉層,枯枝落葉層下面有土壤,那么,再暴的雨變成“洪水猛獸”之前都需要一定的緩沖時間。因為,暴雨的力量被山上的森林、灌木、草本、枯枝落葉、土壤五道“衛士”大大地減弱了。從茂密森林里流下來的是“涓涓溪流”而非急流或者泥石流。失去了上述五道“衛士”保護,暴雨直接從裸露的有一定坡度的巖石面上滾下,其勢如猛虎下山。
陜西佛坪一場大水奪去了237多人的生命3103人無家可歸10564間房屋被毀垮。洪水形成的原因與上面分析的一樣只不過來勢更猛:一是24小時內的降水超過了400毫米;二是大量的小如籃球大如磨盤的石頭在水里滾動殺傷力更大。而這些大石頭是從山上沖下來的因為山上的樹木遭到了嚴重砍伐土石裸露遇暴雨成災。
其實,森林涵養水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功能早就被美國科學家證實了。1965年,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將胡伯德-布盧克森林地區一條河流上游38英畝的森林全部砍光,并用除草劑將新長出的小草也全部殺死,觀察水土和養分流失情況。沒有了森林保護,流出峽谷的水量增加了40%;鈣的流失量增加了10倍;氮由原來每公頃吸收2公斤到釋放120公斤,河水硝酸鹽含量超過安全飲用水標準。被砍伐后的峽谷肥沃程度急劇下降,暴發洪水的危險大大增加了。由涓涓溪流到“洪水猛獸”,起關鍵作用的是上游的森林植被。
美國的實驗在我國得到了更加慘重、更加觸目驚心的驗證。由于上游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我國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都暴發了特大洪災。僅長江水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就達3000億元,如果加上災后重建的開支,則經濟“付費”的數額就更驚人了。因此,對于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
寫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的由來及范文(17篇)篇十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
全球森林分布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亞。這4個地區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年的報告,全球森林從1990年的39.6公頃下降到2017年的38.億公頃。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
雖然從1990年至2017年的2017年間,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萬公頃,但熱帶和非熱帶天然林卻年均減少1250萬公頃。
世界森林日南美洲共擁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熱帶森林。僅巴西一國就占有世界熱帶森林的30%,該國每年喪失的森林高達230萬公頃。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巴西僅2017年就生產了1.03億立方米的原木。
又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俄羅斯2017年時擁有8.5億公頃森林,占全球總量的22%,占全世界溫帶林的43%.俄羅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森林面積保持穩定,幾乎沒有變化,2017年生產工業用原木1.05億立方米。
中部非洲共擁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熱帶森林的16%.1990年森林總面積達3.3億公頃,2017年森林總面積3.11億公頃,2017年間年均減少190萬公頃。
東南亞擁有世界熱帶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積為2.35億公頃,2017年森林面積為2.12億公頃,2017年間年均減少面積233萬公頃。與世界其它地區相比,該地區的森林資源消失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