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心樹讀后感20字 愛心樹讀后感600字篇一
童年時代,一棵蘋果樹是主人公的天堂。孩子在樹上、樹下盡情地娛樂。大樹,也深深地愛著孩子。
青年時代,大樹為了滿足主人公的需求,奉獻出所有果實,讓他換錢,維持生計,并為著他的快樂而快樂。
中年時代,大樹奉獻出所有樹枝,讓他蓋房,并為他的安居而快樂。
老年時代,大樹奉獻出整個樹干,為了他做一條船,去遠航。
大樹此時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老樹墩,但依舊為了主人公的快樂而快樂。
大樹為能夠為主人公付出,而一直感到快樂。而主人公的一生,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斷向大樹伸手。直到有一天,主人公已至垂暮之年,此時已沒有其他需求,只想安靜地坐在老樹墩上,靜靜地與老樹墩相伴,而老樹墩,仍以能夠為他提供一個休息的地方,能夠陪伴他而快樂。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其實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人的一生,與家庭、父母、親人的故事。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直到青年、中年、老年,父母都在無微不至、盡心盡力地呵護我們,為了我們的成長、為了我們的生活、為了我們的婚姻家庭……為了我們不斷變化的需求而想盡辦法去滿足,為了我們的點點滴滴而付出,不管自己有多辛苦,也無怨無悔。家,是我們永遠的港灣。
我們應該感恩,不能只讓父母、親人們付出愛心,我們也要有愛心:我們應該早一點能夠自理,讓父母少些操勞;自主完成課業,取得成就,讓親人感到欣慰;早日自立,讓親人少些付出,不再無盡的從親人身上獲取,轉而能夠做親人們的依靠和支撐。
因此我決定: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快樂生活,早日成才,早日自立。
愛心樹讀后感20字 愛心樹讀后感600字篇二
讀了《愛心樹》我的心里非常感動,我很喜歡這本書。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樹,他喜歡上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跑到大樹下來玩。孩子用樹枝給自己做王冠,他經常來爬樹,還在樹枝上蕩秋千,吃樹上的蘋果,和大樹捉迷藏。小男孩累了就樹蔭下睡覺,小男孩愛這棵樹,就在這棵樹上刻了了一個桃心表示我愛你。
小男孩慢慢地長大了,有一天來看大樹,問大樹:“你有錢嗎?”大樹說:“我沒有錢,你可以拿我樹上的蘋果買成錢。”大樹很快樂……
很久很久男孩沒來看望大樹,大樹很難過。后來有一天男孩又來了。大樹非常高興。男孩說:“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給我一幢房子嗎?”大樹說:“我沒有房子你把我的樹枝砍了,用它們蓋一幢房子”。大樹很快樂。
男孩又慢慢地長大了,他又碰到了大樹,男孩說:“你有船嗎?”大樹說:“我沒有船。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去做船”。大樹很快樂……但是心坎里卻有些疼痛……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大樹像男孩的媽媽和爸爸。我每天在爸爸媽媽身邊要東西我要報答他們。我們要像大樹一樣愛幫助別人關愛他人,這樣才能取得奉獻。大樹很喜歡這個小男孩,為了小男孩把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大樹給了小男孩很多的愛,愛得比世界大、比天還要高、比月亮大、比大海深的這種感覺。
我們以后不能再為難爸爸媽媽了。
愛心樹讀后感20字 愛心樹讀后感600字篇三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幼酷愛讀書,最近,一本名叫《愛心樹》的書深深感動了我。
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書,但讀過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一棵大樹與一個小男孩兒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小男孩經常去和樹玩兒,樹很快樂,但是,男孩兒漸漸長大了,不再去和樹玩兒了,樹很孤獨。之后,男孩兒向大樹要錢,要房子,要船,大樹都給了男孩兒,但她很快樂,最后,大樹只剩下樹根。
啊!這棵大樹不正像我們的父母嗎?他們含辛茹苦的將我們養大,不求一點回報。我們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是父母給我們買,我們想要什么東西,他們都盡量滿足。他們只求我們有出息,長大后不要向他們一樣,吃苦受累。
這棵大樹不正像我們的老師嗎?他們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我們的身上,將汗水揮灑在講臺上。面對我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們毫不吝嗇的將知識傳授給我們,帶我們在“知識海”遨游。他們同樣不求回報,只要我們取的好成績,老師們就非常開心。
這棵大樹不正像我們的朋友嗎?他們會在你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你最誠摯的幫助;他們會在你不開心時,使出渾身解數,只為博你一笑。他們也不求回報。
在日常生活中,“愛心樹”的身影經常出現,我們要感謝他們為我們的付出。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和老師,用誠摯的幫助與笑容,來感恩自己的朋友。
同學們,我們也可以做一顆小小的愛心樹,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求回報。“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行動起來吧!
愛心樹讀后感20字 愛心樹讀后感600字篇四
謝爾·希爾弗斯坦用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節奏,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這是個什么樣的故事呀!
我請10歲的女兒一起來讀這本不同凡響的書,女兒的直覺反應是這本書有太多太多的內涵,多得有些她都讀得不太懂。是什么讓她費解呢?女兒說,她不理解大樹為什么對男孩這么好?男孩為什么老是不高興?不理解大樹什么都不需要,大樹自己什么都沒有了,連最后剩下的樹墩也會挺直身子讓男孩坐下來休息。
我突然明白了,這正是天才的謝爾大叔的高明之處!閱讀的理解需要人生體驗來支持。我自己就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更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那份愛心,才更加理解“給予”二字的崇高含義。
我要在下次孩子生日的時候,鄭重地送給她一本,讓她用成長的經歷,用“心”來讀懂這本書;我還要在下次回家的時候,給自己的父母獻上這么一本,我要告訴二老,自己早就讀懂了這份愛心,只是從來也沒有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在這篇大作里,天才謝爾大叔用足了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表現手法。美國鄉村音樂的特點是風格純樸直白,如平常說話的形式,帶有敘述性;它的曲調簡單重復、多半沒有旋律,節奏平穩,有很多低音線條和有力的節奏,而且還略帶有幾分淡淡的憂郁氣息。
天才謝爾大叔的作品雖然簡潔,但給人留出廣闊的想象空間;雖然平白,但因其顫動的心弦給人以心靈的沖擊;雖然憂傷,但卻填充了心中那份微微的缺憾。
心有多重,人生就有多重,愛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讓我們記住這位撼動人們心靈之樹的大師——謝爾·希爾弗斯坦。
愛心樹讀后感20字 愛心樹讀后感600字篇五
讀過許許多多的書,但有一本最讓我難忘,就是《愛心樹》。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一棵樹的故事。小男孩經常到一棵蘋果樹下玩,樹很喜歡小男孩,每次小男孩來它都很高興。可是男孩慢慢長大,很久沒來大樹下玩了,大樹很想念男孩。后來小男孩終于來了,但是它不再爬到大樹身上玩,他說他需要一些錢,于是大樹讓男孩摘下它的果子去賣,男孩摘下果子走了。之后很久沒來,每當他來時,都會向大樹索取一些東西。把大樹的枝葉、樹干砍了,最后只剩下一個樹墩。最后小男孩老了,來到大樹下,樹抱歉地說什么都不能給他了,自己只剩下樹墩了,小男孩說自己什么也不需要了,只想找個地方坐下來,于是樹盡量挺直它的樹墩,男孩坐下了。
看了這本書,有點傷感,有點感動。傷感的是男孩一味地向大樹索取,感動的是大樹不計條件的付出。這個故事仿佛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就是那小男孩,父母就相當于故事里的大樹。小的時候,我們總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長大以后,離開了父母,卻只有在遇到麻煩或者有求于父母時才會回家。無論什么時候,父母總是有求必應,沒有任何條件的給予我們一切,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開心。雖然有時也會感到孤獨,但還是很開心。
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放學后都要買一根烤腸吃,夏天放學就買一根冰棒或雪糕吃。每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就沒想到過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點事,只知道問他們要東西。今后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的孩子,少索取,多奉獻,也為父母做點事。
看了這本書,收獲很多,希望所有的人都看看《愛心樹》,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夠對父母多一點愛,少一點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