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春》讀書心得100字篇一
這是一本表面看起來輕松、喜悅,脫離當代現實社會思想禁錮的故事,但實際上,當你在讀故事的每一個情節時,心里卻總是傷感、郁悶、憤怒的。
特別是當你看到高家四小姐和二小姐的那股軟弱勁兒,真想走進去,一把掐死她們,然后再扔到糞坑里。或許只有看到三小姐的大膽、活潑、天真,琴小姐的善良、好學、樂觀時,緊蹙的雙眉才會稍稍展開一些。
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老媽告訴我,小姑年輕時剪了一個齊肩的短發,而被隔壁老太太罵男不男,女不女的閑話,算來,小姑至今也有40多歲了吧。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女人必須遵守三從四德、包了小腳便有炫耀資本的封建年代,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條件,讓我們這一代人被父母縱容得少了很多對生活的辛酸體會。偶爾聽老人們或者cctv科教頻道里的“探索。發現”講著他們那一代人的生活歷程時,是多么讓人值得敬佩啊!
后話:巴金的小說嵌入了很多四川方言語的成份,比如“揩汗水”(擦汗)、“沖殼子”(吹牛)、“太晏了”(太晚)、“慣使人”(縱容)、“好喪得”(丟人)等等,使人在文字的閱讀上特別輕松和詼諧。但是,這里面偶爾也會出來一些通假字,讓人琢磨半天。當然縱使再好的作家,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
《春》讀書心得100字篇二
沒有哪本書能夠一個故事、一群人把一個民族講的清楚和透徹,《額爾古納河左岸》不能,《我的阿勒泰》不能,《春牧場》也不能。但是這些隨水草而居的牧民,在遲子建和李娟的筆下,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近他們,走近那個與自然關系最為緊密的群族。
在回京的高鐵上,我看完了《我的阿勒泰》,在陰雨連綿的周末,讀完了《春牧場》。當我讀到“這里是荒野,所有的苦難都要承受,所有的挫折都要吞咽”時,列車剛剛駛過濟南市區,到了一片叫不出來名字的地方,高高在上的列車呼嘯而過,橋墩下的植物已經開始枯萎凋謝,有著幾分蒼涼感。
但這樣的蒼涼與阿勒泰的荒野相比,是那么的局限,渺小,甚至有點情緒化。
荒野中的人更多的時候是“看天吃飯”,他們既尊重自然,順從四季規律,又不聽天由命,奮力反抗。不似城市里桀驁不馴年輕人的狂妄宣言“天不尿我,我尿天”,更不似唯唯諾諾只求一切太平的和事佬。
《春牧場》里,卡西救馬的片段從某個角度說明了這一特點。一匹木馬失足掉入沼澤,小馬在旁邊急的團團轉,李娟也急的活蹦亂跳,但是這一人一馬面對這樣的狀況絲毫沒有辦法。卡西回家取了套馬繩子,嘗試了很多次后還是失敗,相比之下,她還太稚嫩,無法準確地套住母馬,更別提有力氣把母馬從沼澤中拽出來。
于是,卡西回家了,撿起牛糞生火,架上鐵鍋準備晚飯,等待家里的男人回來。好在,天黑前,男人們回來了,并且成功營救了母馬,場面看上去“一切都會過去”。整個過程中,一點沒見過卡西擔心的樣子,只見她盡可能地想辦法去營救那馬,最終把馬脫離沼澤的斯馬胡力和阿依恒別克也都是無所謂的笑著好似游戲一般的態度。他們真正的付出努力和善意,甚至沒心力去展示心急,這是一種感情的節制。
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一定無法容下這種:不表現、只真正付出努力和善意的人;不會表演,就沒有亮點。于是所有人都戴上并不喜歡的面具,跳著自己并不擅長的舞,到頭來,誰都不知道起初是誰規定的要成功就一定要會跳舞?難道下棋不可以開心、難道享受美食不可以開心、難道心無旁騖不可以開心?
在豆瓣的影評里,看到有豆友說羨慕游牧民族的生活。不知道她是否只看到了肥沃的水草、清澈的人心、簡明的人際關系,那些頂著風霜雨雪舉家遷徙的日子,面對自然災害無力反抗,在荒野中迷路沒有明燈,只能低頭向前的磨礪,不知道她是否能夠吞咽。
《春》讀書心得100字篇三
李娟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因為自己在那邊生活過,也十分向往那樣的生活,那樣的人文和自然環境,但是這本書在我翻開的那一刻,我就開始罵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良心被狗吃了。
本身書就很短,前面加上三頁,后面加上三頁空白,頁腳縮進了兩行,頁邊距也給左右縮進了兩個字空間。
這些都還勉強,最不能容忍的是標題,為什么要豎著一個字一個字排列呢,明顯就是為了湊空間出來!一頁紙光是標題上就去了五六行~~~~~叔可忍,嬸不可忍啊~~~
你可以說是為了美觀,好,那就算是吧,可是你在標題下面空五六七八行又是什么意思呢??讓我留著寫感想嗎??這編輯以前是個老師吧,最好設計成作文本式樣,邊上留著寫批注才盡興嘛!!
好,接著我們來看文章里面,動不動就空一行又是什么意思呢?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孩啊,那你干脆都標注拼音算了啊,最好是下面還加上注釋。
另外書中還有不少對話,一個兩個字就是一行,有的一行字剛剛好,硬是要加上一個破折號,使之變成兩行,為了湊空間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有這本事,干嘛不直接出版成話劇得了。
最后我再給上海文藝出版社一個建議,還可以在書中插入相關人物的照片,甚至還可以收入當事人的一些感想,或者還可以收入一部分讀者的讀后感,或許也可以在中文后面加入英文版,體現這不不朽的作品的國際范兒,這樣才叫完美嘛。
《春》讀書心得100字篇四
讀了巴金《春》后,其中的體會是:春天是給那些懂得開拓進取的人,能夠沖破一切陳腐的思想和障礙,戰勝困難,戰勝自己生活中的強者。
我在圖書館找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巴金的《春》。沒有看到《家》只有《春》和《秋》。我沒有讀完這三本書,但我知道大致的情況。
沒有過讀《家》,但沒有影響我讀《春》。這本小說很容易讀,它不像其他作品那樣枯燥難懂。相反,我讀得很流暢,書中的內容完全吸引了我。
《春》是一本關于高里。高覺慧離開后,他的妹妹高淑英被迫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
這個人喝酒賭錢抽煙,坑蒙拐騙偷一一俱全。淑英不愿意,再加上她親眼看到婢女婉兒嫁給馮樂山后,每天都挨打挨罵,還不得不伺候馮老夫人。
惠嫁給鄭國光后,被他們折磨致死。淑英打定了主意,到上海去投靠三哥覺慧。
雖然我讀過關于舊社會、舊倫理、舊道德的書籍,特別是關于青年男女的書,但我完全無法理解當時青年的做法、想法和結局。當我讀到《春》的那一刻,就像頓悟一樣,我的不理解完全消失了,我能感覺到他們的無奈,他們的不由自主,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讀了這本小說,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白了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落后思想對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是極其可怕的,是難以抗拒和沖破的枷鎖。
即使在今天,我們的思想仍然有某些方面是被鎖住的,沒有被打破,等待著被打破。
《春》讀書心得100字篇五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
《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景象。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致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象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相比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春風的柔和和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于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我從朱自清寫的《春》中,看到了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人們在努力地工作著、奮斗著,從希望的春天開始,為我們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請大家就從現在做起,憧憬著我們的未來,一起來為明天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