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一
1、熟悉歌曲的旋律,嘗試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
2、初步創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3、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與歌曲有關的茶壺圖片四幅,鋼琴伴奏
一。觀察圖片,理解歌詞。
1.分段學習歌詞
(1)今天老師帶來一件東西,我們來看看它是誰?它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說出茶壺是“矮矮的”,“胖胖的”)
學習歌詞:我是一只茶壺矮又胖。
(2)看一看這個是茶壺身體上的什么?有什么用處?(引導幼兒說出茶壺的“把手”和“嘴”)
學習歌詞:這是我的把手這是我的嘴
(3)看小茶壺怎么了?燒好水茶壺會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燒好水茶壺會叫)
學習歌詞:當我燒好開水我就叫
(4)水燒好了,我們可以干什么了?(引導幼兒說出可以倒茶喝了)
學習歌詞:拎起我倒杯茶
2、集體連貫的念一遍歌詞。
二、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1、小朋友念得真棒,我們休息一下,現在來安靜的聽一段音樂
2、音樂好聽嗎?我們把剛才的歌詞跟音樂拼起來變成一首歌曲,想不想聽一聽?教師范唱。
3、幼兒分段學唱。
4、集體連貫唱一遍。
三、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四、表演。
1、小朋友表現的真棒,老師給大家泡杯茶,大家來做好杯子的動作。老師邊唱邊表演。
2、小朋友分組,互相倒茶。
3、給客人老師倒茶。
這個活動內容相當多,要求小班幼兒在一課時內完成學習內容,難度有點大。在時間上沒能把握好,活動前半部分,為了讓幼兒理解歌詞,所以花費的時間比較多??紤]到小班幼兒對某些字詞難以理解,所以在歌詞方面我稍微有點改動。比如把“矮又肥”改成“矮又胖”,“提起我”改成“拎起我”。效果是比較好的,幼兒基本都能理解歌詞的內容。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活動的設計方面,還有待改進,如果把這個活動設計成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新授歌曲,第二課時在編排動作。這樣的話更適合小班幼兒的接受特點。在創編動作這個環節也能夠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表現。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師帶著幼兒邊哼音樂邊進入場地,告訴幼兒來到了非洲草原上,和現場的老師一起哼唱。
1、非洲草原上生活著一群小勇士,他們每天都去森林里狩獵,你們想不想去,今天首領正好給我一張作戰圖,我們一起來看看,作戰需要哪些動作?
2、出示圖片,請你看看說說需要哪些動作,并帶領幼兒做一做。
(1)呼喊
(2)加油)
(3)包圍
(4)嚇唬
那我們先來看看非洲勇士是怎樣呼喊朋友,相互加油的。
1、播放第一段音樂,教師聽音樂做動作
(1)做了哪些動作,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各個動作。
(2)集體聽音樂,跟著老師學習第一段動作,提醒幼兒加油時嘴里喊出:“嘿嘿”的聲音
2、小勇士們發現獵物以后還會做什么事:包圍和嚇唬,他們會做什么動作,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1)教師邊師范第二段動作,請個別幼兒來說說、做做,剛才看見了什么動作?
(2)剛才兇猛的獅子做了幾次動作,是怎么做的?
(3)集體跟學第二段動作
3、創編動作:
(1)。草原上除了有獅子以外還有什么兇猛的動物,請個別幼兒來師范一下動作,集體練習一遍
(2)根據幼兒的講述創編老鷹、鱷魚、老鷹等等兇猛動物的動作
4、完整練習
請幼兒用自己創編的動作加入到音樂中。
(1)請你加上喊聲和動作,聽到指令變時馬上用自己的動作編出不同的兇猛動物。
(2)起立集體再次練習一次
(3)圍成圓圈加上喊聲練習兩次
1、播放慶功音樂,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武士,然后帶上勇士手鈴,一起圍成圓圈練習圓圈變大變小動作。
2、集體聽音樂變化隊形完整舞蹈一次。
3、帶領幼兒扛上獵物出活動室。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三
1、初步熟悉樂曲旋律,學習有節奏的利用彩綢進行開花和捉迷藏的動作,在游戲中感受律動歡快的情緒。
2、借助彩綢,學習初步創編動作,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跟隨音樂表現自己的歡快。
3、喜歡用彩綢跳舞,初步感知道具在活動中的作用。
用人手一份彩綢制作的一朵大花、音樂磁帶、錄音機
開場:聽樂曲《紅綢舞》入場圍成一圓圈
一、賞花:
(1)看花:引導幼兒發現中間的“花”,“花在哪里?喜歡嗎?為什么?”
(2)聞花:“請你來聞一聞,感覺怎么樣?”
(3)親花:“花兒真美麗,用你的小臉蛋來親親花吧”
(4)學花:“你會開一朵美麗的花嗎?”(指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
二、學習律動第一段
1、創編“開花動作”
(1)發彩綢:教師邊唱改編的“找朋友”的歌曲,邊發幼兒人手一塊彩綢。
(2)觀察彩綢的顏色,形狀。
(3)玩開花游戲,指導幼兒用彩綢開成一朵花:“請讓彩綢在你的手心中開成一朵美麗的花。”
(4)指導幼兒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開花,并結合音樂有節奏的做開花動作。
2、學習跳轉、揮彩綢動作
利用風爺爺的情節引導,幫助幼兒理解并學習此動作。
3、學習揮彩綢轉一圈,結束時用身體動作開一朵花定格。
4、聽音樂嘗試表演第一段。
三、創編律動第二段
1、幼兒自由用彩綢創編動作。
彩綢真美麗,你還想怎么玩呢?請你聽著音樂玩一玩。
教師發現有創意的動作提取并集體學習。
2、玩捉迷藏游戲。
“彩綢怎么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
指導幼兒蓋在頭上做新娘子及蒙住臉躲貓貓等捉迷藏的的動作。
3、聽音樂嘗試表演第二段
加入幼兒自創的動作及捉迷藏的動作。
四、完整表演律動。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四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
2、用手表現各種不同的物體和動作。
3、嘗試創編新歌詞。
1、雨點、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小圖片
2、音樂磁帶
(一)激發興趣
1、教師用手來模仿小動物。
(教師將兩手指相對做出小雞的尖嘴巴)師:嘰嘰嘰,你們好!
(教師將兩手心朝內撐開做小貓狀)師:喵喵喵,你們好!
師:剛才,我用小手做出誰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學學看。(幼兒跟隨教師用手模仿小動物)
師:小手還能做出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小手歌》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放歌曲磁帶,幼兒安靜欣賞音樂一遍。
師:這首歌里用兩只小手做出了什么?(幼兒回憶剛才聽到的歌詞)當幼兒說出一種事物之后,教師就展示出相應的物體圖片。(按照幼兒講述的順序將雨點、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圖片逐步展示出來,幫助幼兒更好地記住歌詞內容)
(三)動作表演
1、師:怎樣用手來表示“雨點”呢?(請幼兒來編動作)
教師采用“怎樣用手來表示什么?”的提問形式,引導幼兒大膽用小手分別模仿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形象。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3、再次帶領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在每一段的最后六小節,教師引導幼兒用稍快的速度做動作。
(四)創編小手歌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的小手還能做出什么樣子來?(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創編出與歌曲中不一樣的`物體。)
幼兒做出動作后,教師把它編成歌詞,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五
為了讓幼兒明顯的感受到節奏的變換,我特選擇此音樂。結合“光頭強”的故事,讓幼兒更容易進入情景,能更好的感受到音樂節奏的變換。光頭強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角色,孩子們看到光頭強就會有想躲避的感覺,為此,我請幼兒大膽偽裝,給幼兒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音樂游戲的快樂,從而使幼兒在玩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指南》中指出,“喜歡傾聽各種好聽的聲音,感知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變化。”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實際情況為依據,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并采用整合的形式表現出來。具體活動目標為:
1、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律動,體會躲避光頭強時的快樂。
2、在游戲中,能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大膽扮演木頭人,躲避光頭強。
活動中我的重點是所有幼兒能隨音樂變換做律動,從而表現出鼠小弟在不同情況時的反應所作出的動作,這其中包括音樂中高低的變化、長短的變化、強弱的變化等?;顒与y點是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大膽偽裝并躲避光頭強,活動中讓每名幼兒富有創造性的表現,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為此我重點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現,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表現力。
活動中我分別使用了示范法、游戲法、提問法、引導法等。在示范中,請幼兒了解了如何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讓幼兒對音樂游戲的情節有所了解。當幼兒熟悉了音樂了解了音樂游戲后,我避免幼兒過多的模仿教師動作,鼓勵幼兒進行創新,積極思考,能做出與他人不同的動作。孩子們在游戲中,各有各的特點,均體現了現在教育的個性化。在游戲中,我結合幼兒的實際游戲情況,發現了問題,并第一時間做出梳理。讓幼兒在接下來的環節,思路更清晰。同時也讓不遵守規則的幼兒在游戲中逐漸過渡到遵守規則和玩法。最終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能跟隨音樂的變化做出反應,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充分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
本次活動中,幼兒在音樂的感知上有了很好的體驗與感知,通過游戲情節的互動,更好的理解了每個變化的特點。聲音的快慢、高低、強弱等在這首音樂中,有了充分的體驗。結合游戲情景,幼兒玩得意猶未盡,在今后的活動中,可將此音樂放在表演區,供幼兒繼續表演、改編等。通過游戲情節中的規則,孩子對規則的意識也更加增強了,對于今后其他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鋪墊。最重要的是,每個孩子在音樂中個性化表達方面,都有了自己獨特的一面,與他人不同,每個孩子都獲得了自信,創造力獲得了良好的發展!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六
小白兔
1、傾聽歌曲,感受曲式的簡單變化,并能根據樂曲舒緩的節奏進行鏡面游戲。
2、能大膽參與游戲,樂于表達自己的游戲感受。
3、體驗韻律游戲帶來的樂趣?;顒訙蕚涓鞣N樂器
一、朗誦童謠小白兔,引入主題
二、嘗試為童謠編排不同的節奏型
1、共同討論,用什么節奏型使童謠變的與眾不同。
2、篩選結果,全體共同演繹。
3、在此基礎上,改變出第二種不同的節奏型。
4、全體討論,選出適合的節奏型演繹。
5、分聲部,保留一個主聲部,節奏不變,其他兩個聲部,改為兩種不同節奏的襯詞,嘗試合。
6、再次鞏固練習三聲部的融合。
三、嘗試用聲勢代替口說的節奏
1、教師簡單介紹什么是聲勢。
2、集體討論,用什么聲勢來分別表現三個聲部。
3、嘗試討論結果,找出不合適的地方重新替換。
4、再次分聲部展示。
5、三聲部用聲勢進行合奏。
四、嘗試用樂曲來表現
1、出示多種樂器,幼兒分組討論適合自己聲部的樂曲。
2、嘗試合奏,討論不合適的地方,改善。
3、再次合奏。
五、嘗試串聯,感受成功的喜悅
1、將前面的三部分,分別取一段,嘗試串聯。
2、發現問題,進行改善,再次演奏。
3、整理樂曲。活動效果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七
1、在教師語調、體態動作的暗示下,嘗試一邊唱一邊按歌詞內容做動作,學習按樂句變化動作。
2、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知道“小花狗”叫過“汪汪”后,“肉骨頭”才逃回自己座位。
“小花狗”頭飾2--3件,“肉骨頭”和幼兒人數相等。
1、教師出示頭飾,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清唱,幼兒聽歌曲。
“剛才歌曲里面唱到的是什么小動物?”“小花狗想干什么?”
3、再次范唱。
“你們想一想小花狗是什么樣子的?”“蹲在大門口怎么做呢?”“兩眼黑黝黝又怎么做呢?”“誰來學一學想吃肉骨頭?”幼兒逐句的進行動作創編。
4、教師邊唱和幼兒邊做動作。
教師用語調、體態暗示幼兒,每一樂句的開頭變化動作。
5、鋼琴伴奏下進行一邊唱歌一邊動作表演。
6、玩音樂游戲《小花狗》。
游戲玩法:教師扮演“小花狗”,幼兒扮演“肉骨頭”站在場地中間,“小花狗”唱過“汪汪”后,“肉骨頭”迅速的跑回自己的座位上
7、戴頭飾分角色表演。
可以請幼兒扮演“小花狗”,教師和別的幼兒扮演“肉骨頭”玩2--3次后,幼兒互換角色。
8、結束:我們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
小班律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篇八
1、通過故事情境和兒歌學習律動《愛吃巧克力的老鼠》。
2、通過夸張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小老鼠的形象。
3、活動中情緒愉快,體驗與同伴共同律動的快樂。
老鼠頭飾、音樂磁帶、地墊、巧克力、
一、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導語:這是什么?(巧克力)小朋友們喜歡吃嗎?有一只小動物也很喜歡呦。
1、讓我們來聽一聽小老鼠吃巧克力的故事。
二、完整欣賞音樂,感受老鼠的音樂形象。
教師導語:“有一首音樂也會講小老鼠的故事,我們來聽一聽,音樂的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吃巧克力;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跳舞;什么地方是用手添巧克力的?!?/p>
三、利用兒歌學習律動《愛吃巧克力的老鼠》
1、學習小老鼠吃巧克力的動作
教師導語:“小老鼠是怎么吃巧克力的時候可開心呢。那他是怎么吃的呢?吃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呢?”
2、學習小老鼠跳舞的動作。教師導語:“小老鼠吃的開心還跳起了舞呢,我們一起學學看吧!”
3、學習小老鼠添手的動作
教師導語:“小老鼠可喜歡吃巧克力啦,連化在手上的也不放過奧?!?/p>
四、配樂完整律動
1、鼓勵幼兒表演律動
教師導語:“比一比誰最愛吃巧克力。”
2、邀請客人老師表演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