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通過豐富的事例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閱讀欲望。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節選,不妨一讀,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寫作的新思路。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一
5月22日,一位年齡高達91歲的爺爺去世了。他,就是我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上午時,微博官博號散布了虛假信息,只因袁爺爺去了醫院,就為了蹭熱度說袁爺爺去世了。但當下午一點半時再次看到這個信息時,我不知道是應該怎么辦,手足無措。
袁隆平爺爺一直有兩個夢,第一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高產更高產的夢。爺爺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爺爺始終都還在努力追求著他的兩個夢。
袁爺爺說:“年紀大沒關系,但是自己還沒有癡呆,今后要向1300公斤沖刺。”爺爺最大的夢想就是把這個飯碗牢牢的端在中國人的手中。
為什么要立下這個夢呢?他1930年出生,那時很多人還吃不上飯,每天都要忍饑挨餓。“我真的見過滿大街餓死人的情景”——于是,袁爺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農業。袁爺爺從一開始就把讓更多人吃上飯作為自己的終身理想。
他在研究雜交水稻這十幾年,他經歷了失敗,經歷了人為破壞,經歷了外界的質疑,也經歷過田間山野的極端氣候。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袁爺爺31歲的那一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了。這一年,也是中國雜交水稻元年。
這幾年袁隆平爺爺也拯救了幾千萬人吃飯的問題。袁爺爺的夢想之路從未停過,袁爺爺他一生奮斗在田野。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雜交水稻產量甚至達到了1100公斤。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就在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時代的楷模、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華民族的拓荒人——袁隆平爺爺,與世長辭了,享年91歲。這是一代巨星隕落,但民族的梁永生。
我們要永遠記住袁爺爺,能讓十幾萬人吃上飯的袁爺爺。我們也一定要原爺爺那種精神,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為沖向目標而努力!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二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關袁隆平的電影。就覺得袁隆平給了我很多啟發。
還記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著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無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細心栽培的水稻瞬間化為烏有,雖然當時受損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卻痛在袁隆平的心里呀!過了一會兒,袁隆平的心情開始緩緩地平靜了下來,因為他在一污濁中找到一株幼苗,這真是燃燒的希望,生命的奇跡啊!此時的袁隆平心里又充滿了自信與希望,因為他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永不放棄,自己的愿望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電影漸漸地接近尾聲,時間在慢慢地流逝。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堅強的偉人。他的堅決感動了我。每當他遇到挫折時他總會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并且吸取給多的教訓與經驗。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三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荒。”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饑荒,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降,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饑荒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翼這依然是一條假新聞,多希翼再辟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大,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進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么珍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勛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久懷念您、永久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四
在一個陽光明麗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采訪。
安江農校坐降在雪峰山下,氣候溫柔,土地胖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里古樹參天、風景秀媚、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峻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
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愿望,希翼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于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并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預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后,將是全國重點文物愛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后,帶領我們在學校里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么能從一名一般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
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興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于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五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銳命題。“依賴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人問題。
關于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對將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翼雜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六
20xx年5月22日下午,一輛靈車從醫院里緩緩駛出。周圍的車輛都滴著喇叭以此表示致敬。許多人們涌上街頭,齊聲高喊,袁老一路走好。
雜交水稻之父袁爺爺,為了讓全國14億人吃飽飯。他就開始研究水稻,讓全國14人都可以吃飽。是他把這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研究水稻上,也因此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有兩個夢,一個是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臨走前說過這樣一句話,看到大家吃好午飯,我就可以安心的走了。他這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研究雜交水稻上,就是為了讓全國14億人都吃飽飯。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班同學浪費糧食這件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原本以為食物飯菜是很容易就得來的,直到后來我才明白,我們現在吃飽飽飯都是袁爺爺換來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為艱。是袁爺爺從原來我們的吃不飽飯到現在每一頓飯都吃飽。都是因為他。
袁爺爺,您雖然走了,但是我會學習你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把這種精神給傳遞下去,我也抱著我會吃好每一頓飯,不浪費糧食。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我也會好好珍惜,用這一件事來紀念您。
袁爺爺,您不求回報,當國家為您頒發勛章時,你卻還是在實驗室里研究著雜交水稻,你這種精神一定會發揚下去,不斷的傳遞。您的這種精神讓我們銘記于心。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珍惜糧食,好好吃飯。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七
袁隆平爺爺是我們祖國的“水稻之父”。但是最近,也就是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號下午一點,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袁隆平爺爺二十多歲的時候,新中國才剛剛成立,那時的國家,因為清朝的時候簽了外國的無數條約,所以就相當于欠了無數外國的債。所以我們要必須進展起來了,農村里的許多人都去大城市里邊進展去了。就導致農村里的人減少,那農村里的人都沒了,田從哪里來呢?而且那幾年還有自然災難,許多糧食都沒有收成。就導致了饑餓,袁隆平爺爺就看到過這一幕:許多人都餓死的景象。
所以袁隆平爺爺那時候做了一個夢:每一個稻谷都像高粱一樣高。每一粒大米都比花生仁還大。這下面腳夠有一個人乘涼吧?袁隆平爺爺就把這場夢起名叫做“河邊乘涼圖”所以袁隆平爺爺就想參加研究稻谷的行業。不想再看見餓死人的情景。他的愿望就是能讓全球的人都吃上飯。
那時候他報名了農業大學,畢業后他當了一個農村的教師。每天都會去田里看那些稻谷。發覺到我有的愛有的高,有的'飽滿,有的干癟。于是他就想:假如把這些麥子的優點結合成一個雜交性水稻,不就完美了嗎?于是他就尋這完美的水稻,這可不是說著玩的,袁隆平爺爺尋了六年才尋到這一株!
袁隆平爺爺最后又發明了可以種在海水里面的稻谷。以前一畝地只能弄五十袋大米,現在就可以弄一千袋!
袁隆平爺爺為我們的祖國救活了多少人呢!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八
在今天下午大概1點左右的時候,我們整個中國迎來了一個比不幸還更不幸的一個日子,因為被我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去世了,對,沒錯,就在今天下午1:07左右的時候,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走了,他一生只活了91歲。
袁隆平爺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幾乎貢獻給了中國,自己只留下了短暫的幾分鐘來讓自己歇一會兒。
袁隆平爺爺他有一個非常偉大的夢想,他希望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能吃上一口飯,這幾乎是他一生中最希望實現的夢想了,袁隆平爺爺說過:他等待的是考試。
而考生就是水稻,分數就是畝產,通過這句話,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袁隆平爺爺是多么厲害啊,袁隆平爺爺也希望能夠活到100歲,這樣,他就有足夠的力量來研究了,可是他卻只活了91歲。袁隆平爺爺還有最后一個夢想,那么他就是希望大家也都能吃上飽滿的米飯,全國77億人都不再因為沒有飯而感到挨餓了。
袁隆平先后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并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發現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發表了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七十年代中期,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這就是我們中國為什么偏偏把袁隆平被給評為雜交水稻之父,就是因為他很厲害,為中國做了很多貢獻,這就是我們中國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九
今天課上,語文老師為我們講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故事。
故事開始了:在1930年的初秋,袁爺爺出生在北京的一家醫院里。
袁爺爺小的時候很調皮,有時候提出的問題連老師都無法回答,如果沒有找到答案他就自己去找,我認為袁爺爺喜歡追根究底。
六歲時袁爺爺和同學一起去了園藝場,從那時起,袁爺爺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田園夢,我也覺得袁爺爺會成功的。
長大后袁爺爺圓了小時的學農夢,一九五三年八月從農學校畢業,在湖南的一所農校,在這里邊教學邊做實驗,有一次竟種出了長達一米左右的紅薯。我想:“有努力就會有收獲!”在1959年到1961年的困難時期,袁爺爺看著全國人民忍饑挨餓,就想專心研究水稻,讓大家都吃飽飯。袁爺爺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科學家。
今天,在這里我要感謝袁爺爺,謝謝他為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袁爺爺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一起學習。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十
你知道袁隆平爺爺為什么這么受歡迎嗎?世間歡迎嗎?因為袁隆平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生前有兩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和下乘涼夢意思是他希望水稻長得跟人一樣高,甚至比人還高這時候,人們就可以到水的下乘涼了第二個夢想,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這個意思就是他希望水稻會把全球覆蓋這樣,人們就永遠不會在饑餓了,袁隆平爺爺還說過一句話:“中國人的飯碗要永遠的捧在自己的手里,不要接受任何人的施舍,要看自己吃飽飯。”
袁隆平爺爺在19歲的那時候開始研究水稻那一天,他走在水東里水袁隆平爺爺在19歲的那那時候開始研究水稻那一天,他走在水到田里,他發現了一顆水稻,每科都很大。
我也想要對袁隆平爺爺說:“是您使我們吃飽了飯是你讓我們遠離了饑餓,我們應該向你好好學習。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十一
天陰沉沉的,窗外的雨水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坐在房間里正上著網課,突然,電腦上彈出一條新聞:默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逝世。
這個消息如同雷電直擊我的心坎,腦袋里“轟”的一下,整個人都僵住了,大腦里一片空白。就在這一剎那,“金豆豆”噼里啪啦地掉落下來,淚水打濕了書本上的字。
袁隆平爺爺年輕時收了幾個徒弟,每天,田園里都看得到他們的身影。這天上午,袁隆平爺爺和他的弟子在干活的時候,突然,大地劇烈搖晃,整個人重心往下倒,房屋也向他們壓過來。袁隆平爺爺心里喊了一聲:不好!便大聲的對附近的人們說:“鄉親們!快跑啊!地震了!”喊完馬上轉過頭對他的弟子說:“快,你們先跑,帶上鋤頭和其他工具!”弟子也著急了:“老師,可您……”“不用管我的,我拿完種子馬上就來。”話音剛落,袁隆平爺爺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房間,翻箱倒柜的找種子。終于,在床頭柜上找到了那包種子。
家具可都碎了,玻璃渣片一堆,一不小心就會刮到流血,房屋也在倒塌,很可能就在一瞬間,這條生命就會飛灰煙散。可袁隆平爺爺不顧一切,拿起了那包“珍貴”的種子。
他曾說:“假如我不在家,那么就一定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那也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十二
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煙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我對這位袁隆平爺爺還不太認識,我是通過新聞認識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在西南學院農學系,學習了四年,他說:“很多人對學農有想法,可我從來沒有后悔過學農。”
袁隆平爺爺對很多人講過他的兩個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另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他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十三
20xx年5月22日是個平凡的日子,但也是個悲傷的日子,我們親愛的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袁隆平爺爺出生于1930年,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是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袁隆平爺爺看到了太多吃不飽飯的人,與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農業,他把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做了終生理想。他在31歲那年在湖南田間工作時,偶然和同學一起發現了一株特殊的水稻,她想如果能把這株水稻作為種子去培育,那是不是第二年也也能如此飽滿呢?從此他便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科學研究,在這幾十年里,他經歷了人為的破壞,經歷了外界的質疑,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1973年的十月,袁隆平43歲那年,先行的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了,這一年也是中國雜交水稻的元年,在袁隆平的帶領,畝產普遍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十幾年間,中國的產量就增加了上億噸,解決了幾千萬人吃飯的問題,也讓整個世界為之一振,憑借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1/5的人口,中國的雜交水稻遍布了世界,每一個角落,為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我們敬愛的袁隆平也成為了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雜交水稻之父。
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致敬我們敬愛的袁隆平爺爺。我能和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驕傲。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長憶袁爺爺。
致敬英雄袁隆平爺爺(實用14篇)篇十四
袁爺爺,一路走好!
天下最感動的是國之脊梁獻出重大貢獻,而最悲痛的是悼念國家之脊梁!
世界可以沒有蓋茨,不可以沒有袁隆平!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另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因此,為了他百年夢想,袁爺爺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在稻田里,經過半個世紀的水稻研究,成為稻田的忠實守望者。可是,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經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他不僅是成功秈型水稻培育的第一人,而且始終走在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前沿。他為了解決人民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仰之彌高,稱為交雜交水稻之父。
今天上午剛剛看了課本93頁,又看見了那張春風十里微笑的臉,感受著他發出來的脊柱精神,為他驕傲。但下午才2點,卻得知了袁爺爺已經走了。當時我已不知道在想什么了,國家的棟梁,袁爺爺,健康美好的,怎么……晚上再次看到袁爺爺的慈祥的臉是,他的臉上,眼睛里,面容,心里,都有一種感情。
一窮二白時,他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名滿天下時,他卻淡泊名利只愛守望稻田!如今,他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卻帶著糧食的種子,創新與奮斗的種子,留給了國家的希望。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英雄人物總屹立在眼前!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更好看!
功在當代,惠澤千秋。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爺爺,一路走好。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