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一
家書是家人之間所通的書信,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讀過《傅雷家書》后,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二
去年9月27日在省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由傅雷次子付敏編的《傅雷家書》,歷時一年時間,今早方才讀完。買此書的初衷是為了學習傅雷教子經驗,為自己教育孩子提供借鑒,不想在讀書過程中卻使自己頗受教育。
書中大多內容都是在和兒子談論藝術,字里行間雖不乏愛子之情,但更像是兩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探討。他們談音樂、談文學、談美術、談雕塑,古今中外無所不談。
讀傅雷家書,常常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覺得自己和傅雷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他比我更優秀,更善于表達。自己曾經有過的感覺,他都能用很精煉的語言表述出來。
全書富含哲理的語句很多,讀時我常會想起自己前幾年所寫的《與弟書》,那里面有我對人生的看法。但我的思想遠不及傅雷的那樣深刻、博大。家書中這么多飽含哲理的語句,若不是自身修為極高,定時用了很多的心力。
傅雷夫婦對孩子的愛之深切,感覺有時近乎病態,但若想象他們當時的處境,就不足為奇了。兒子只身異國,而且常常不知或無暇寫信,牽掛孩子到如此程度也在情理之中。
家屬中設計編者傅聰的地方不多,但我覺得對我卻受益很大。傅聰畢業后在北京的中學教書,他不畏艱苦,不怕寂寞,對工作兢兢業業,鉆研教法,總結自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他的這種工作態度,正是最值得我學習的。
我之所以覺得《傅雷家書》讓我從中頗受教育,是因為文中教導傅聰夫妻相處之道,持家理財之法,都是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和妻能早些讀讀此書,在相處和理財方面會少走很多彎路。
我很佩服傅雷的才思,他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一年時間只是匆匆讀完了此書,以后還要慢慢的細讀,認真的記好筆記和反思。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三
在這一封封家書中,傅雷先生仿佛已經不是那個藝術家傅雷,而是一個父親,作為一個父親,在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藝術上的,都是——心靈的溝通!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這一切!
合上書,抬眼望云天,天空那么藍,我分明沐浴在親情的溫度中……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四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著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后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
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舍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后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于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之口。
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并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余的問候,而傅雷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五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是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是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發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六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編入了家書180多封,它不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傅聰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滿著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作為文學翻譯家的傅雷, 他寫給家人的書信以其真摯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獨到的藝術見解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傅雷不忘對其兒子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系自然只能依靠書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么都無可代替的。掩卷后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于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書中不僅論及音樂,同時涉及教育、文學、愛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淺嘗輒止,很多都是極有深度的見解。在這本書信集里,隨處可見一個父親的慈愛、對孩子的厚望及驕傲,深厚的藝術造詣、淵博的學識涵養在書中各個角落閃光,所有的這些無不體現著作者的博學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這么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受其陶冶與教導,使傅聰在海外的孤獨環境中,汲取到勇氣和力量。父母的鼓勵鞭策更讓他明確藝術道路上的前進方向。傅聰在異國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而今,七旬的傅聰已是聞名世界的音樂家,藝術造詣舉世公認。被寓為鋼琴詩人的他應該也會時常地想念父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吧。傅雷把培養孩子同樣當作他對社會、對國家所應盡的一項神圣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上升到這種認識層次,但對于孩子的關愛和培養,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閱讀的過程中,看著傅雷的諄諄教導,遠方的父親輪廓漸漸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觸手可及,時常想念、時常感動。
《傅雷家書》是老師的教導,是長者的叮囑,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詩人對生活的熱愛。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同書中人物的距離,給予我心靈的蕩滌,思想的啟發。我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七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做于1945~1966經歷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后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文革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余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于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贊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彌漫著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游玩,他把孩子關在家里,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著琴,突然來了靈感,彈著彈著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并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后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著他。傅聰在外艱苦奮斗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著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后,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于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踏上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于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八
在這個假期我閱讀了一本名叫《傅雷家書》,書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對一位愛孩子的愛。
每個人都有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或是知識淵博,或是大有作為,但不論他是什么樣的一個身份,他們都是自己孩子心目中的超人,也正是有了他們,家才變得可靠。
在閱讀傅雷家書時,能從字里行間中讀出父親平時說不出來的話,處處皆是濃濃的親情。從文中的句子中可以看出父親那種不同于母親那深沉的愛: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因為傅雷渴望自己的孩子十分的優秀,所以在他的孩子小的時候,傅雷是又打又罵,從而造成了一種父子之間的隔閡,而這句話也說出了許多父親的心聲。
在書里,那位父親對兒子的學業和興趣愛好了如指掌,看得出來其實傅雷是十分關心自己的兒子的,還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向導。
從這些語句中我也有所收獲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它告訴了我凡事要有一個度;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坦,工作反而會順利。它告訴了我怎么應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讀完這本書后,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平時對我無微不至,雖然我們的話不算很多,我卻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我的愛,他的話語很少,一張嘴就是人生大道理,這難免會讓我感到厭煩,可每當這時,他總是十分耐心的說一句都是為了你好呀。父親這深沉的愛怎么能用普普通通的文字來表達呢,有些事情不能用眼,而應該用心。希望等你閑下來時,認真看看這本書,再仔細想想自己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九
“一個人對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誨,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里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沖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于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實用篇十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