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向日葵詩歌創作篇一
這些年,由于個人的愛好,學著寫了一些類似詩一樣的東西,也從中抒發了一些積淀起來的情感,得到了一些滿足。但回過頭來總結,怎麼寫詩?怎樣寫好詩?真的未知其然。也從來沒有系統地思考過這個問題。現在想起剛剛寫詩的時候,不但不懂韻律,甚至連一首完整的唐詩和宋詞都背不下來,真是汗顏至極,愧對詩圣、詩仙。當時只是非常的癡迷和一時的沖動。
1、童心;
2、激情;
3、跳躍性思維。
這是詩歌創造的原動力。
1、哲學知識。要懂點哲學,這一點很重要。沒有哲學,就沒有詩的深度。
2、文學和美學知識。是詩作者主要的修養之一。
3、自然和歷史知識。也是詩作者應具備的必要知識。
4、音樂、繪畫、攝影知識。主要是懂和會欣賞。掌握更有優勢。
1、遣詞能力。用詞:一要準;二要美;三要凝練。
2、造句。也很重要。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主觀世界中的意象相融合,提煉出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佳句。造句的過程,也是詩歌創作的過程。因此,詩人的手中永遠沒有詞典。
3、比喻。是詩人離不開的修辭手法。好的比喻,能深刻詩的內容。讓人震撼。如:我把余生聚在筆上/那燃燒的紙/是我最后的灰燼。引自老石頭《我愿為你毀滅自己》。
4、聯想。以豐富詩的內涵。詩的語言,應該是飽蘸情感聯想豐富的語言。好詩可以在讀者面前展現廣闊的畫卷。
5、恰當的形式。為滿足內容而量體裁衣的書寫格式。以實現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好的書寫格式,看起來更新穎、貼切和舒服。
6、標點符號的運用。不要忽略標點符號的運用,用得好,也可畫龍點睛。
7、詩人的.手里,永遠要有一本字典。因為了解漢字的意義,是精彩地運用語言的前提;而精彩地運用語言,是文學作者永遠追求的一種境界。
這樣寫詩更自由,更輕松。不要看太多關于怎樣寫詩的書;也不要看太多的古詩。不要背太多的包袱。最好是一張白紙,按著自己的意圖作畫,只有走自己的路,才有自己的風格。
詩抒發的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一定要有感而發。詩是要打動人的,要用你的感受和讀者溝通,產生共鳴。所以寫詩要有沖動,順其自然。不要硬憋。
就創作過程而言,我認為要有以下要素:
1、要有感人的素材。要有強烈的感受或有生動的故事。
2、要找出為之感動的要點。我把它叫做“燃燒點”。
3、構思和分段。就像寫文章,要有提綱。尤其是長詩和組詩,更為重要。
4、選擇獨特的視角和恰當的表現形式。即切入點。
5、運用聯想,挖掘感受的深度。尋求詩人和讀者的共鳴。
6、運用語言功力表現感受。
通過語言和技巧,把感受精美地表達出來,這樣的詩才會有嚼頭。
我認為文如其人。個性決定詩風。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風格,而不是別人的風格。因此切忌不要跟風和東施效顰。
一般說來,詩風大體上分寫實和寫意兩類,其他都屬派生。寫實的典型風格是:敘事詩;寫意的極端風格是:“朦朧”詩。意向詩是現代詩歌的一個潮流。
觀察了一下,當前活躍在詩壇上的絕大多數作者的詩,是寫實和寫意兼而有之的詩。但雷同和東施效顰者眾。
一般地說,情感豐富,浪漫、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思維跨度較大的人,比較適合寫詩。
向日葵詩歌創作篇二
⑴ 艾青抗戰爆發前的詩歌創作:當“新月派”、“現代派”的詩風(后期走向頹廢)彌漫詩壇的時候,艾青、田間、臧克家等青年詩人為詩壇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流。1932年,他在獄中創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其他八首詩,后來結成他的第一個詩集《大堰河》。除此而外,在早期,詩人還寫了許多短詩,其中《太陽》、《春》、《黎明》等構成了一組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詩篇。
艾青早期的詩作初步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帶著深沉的憂郁,語言樸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發了自己對舊世界的詛咒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對革命和光明的向往。
⑵ 抗戰時期是詩人創作的高潮期。這一時期,詩人的視野擴大了,詩的主題開掘更深了。短詩集有《北方》、《獻給鄉村的詩》、《曠野》、《黎明的通知》等等;這一時期,詩人將對祖國苦難的憂郁和對光明、對理想的歡愉結合在一起,對祖國苦難的認識更深沉,對光明的認識逐步深化。
抗戰時期是艾青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新時期以來,是他創作的第二高峰期,代表作《光的贊歌》。
⑴ 艾青詩歌當中的意象:
① “雪與霧”,這組意象是作為黑暗社會與險惡環境的象征物而出現在艾青的詩作中的。
② “土地和曠野”,這組意象有著多重含義:首先是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的最深沉的愛;其次是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沉的憂患意識;另外,還凝聚著詩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和對他們的命運的關切與探索。
③ “黎明和太陽”,艾青始終如一地熱情歌頌著太陽、朝霞、黎明、曙光、春天、火焰、生命、紅旗和勝利。這組意象是艾青詩中出現最多的意象。首先,它們是中國光明前途的象征;其次,也是對革命戰斗者精神源泉和其前進動力的解釋;第三,這組意象也是寄寓著詩人追求真理,挑戰舊社會,向黑暗勢力搏擊,向美好明天進發的思想趨向。
④ “生與死”,這組意象是對英勇戰斗和不畏犧牲的戰士品格的寫照。
⑶ 艾青詩歌的總體藝術特征:
① 對現實主義傳統的堅持和發展。 艾青的詩始終堅持“忠于現實,用自己的全部智能去和現實結合,隨著發展和變化”,而同時他也注意到了詩的主體性和藝術性,從而把詩歌現實主義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② 吞吐容納中外古今的氣度。 艾青的詩歌表現出詩人對中國古代文化和文學的繼承,同時也明顯的留有西方象征主義、印象派詩歌藝術的影響痕跡。
③ 對形象、形式和語言方式的重建。在詩歌形象上,艾青避免了當時存在的概念化公式化的傾向,保證了詩的整體質量;艾青創造了別具一格的“艾青體敘事長詩”,他的長詩代表了當時長詩所達到的藝術高度,特點是:通過人物特寫揭示人物靈魂,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始終保持著抒情性、詩意化的特征,在總體上有著雍容的風度和浩蕩的氣勢;語言上,艾青的詩歌是具有散文美的自由體詩,他的詩樸素、嚴謹、語言深入淺出,具有生活實感,因此能夠走向民眾。
“七月派”詩人群:在艾青的影響下誕生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發軔以1937年《七月》雜志的誕生為標志,這群詩人以胡風、綠原、阿垅、孫鈿、鄒荻帆、冀汸、魯藜、牛漢等為代表,追求對待生活與創作的關系要持一種“突進”與“結合”的態度,強調詩歌的現實性和、個性、藝術性。他們的詩氣質狂放、勇敢自信,詩歌內容以描寫“憂患、郁憤、苦難、苦斗”,抒情風格是噴發型的,明朗、樸實、激越、豪放。
向日葵詩歌創作篇三
窗內燈火晝白。
指尖在鍵盤上指點,
構思在心腔中成形。
淙淙的溪流處,
我問流水索句。
咆哮的江河旁,
我收回蕩的力量。
通幽的小徑內我在不住地沉吟,
寂靜的竹林里我捕捉一閃的靈光。
微風輕拂,
我多了一絲暖暖的情意。
晶瑩的'珠露翠綠,
又煸動了我戀戀不舍的情懷。
雨絲灑落我的心間,
撩起了我深深的思念和淡淡的憂愁。
黃葉飄落在心頭,
那是葉子對根的情意。
秋日里,
我邀萬里奔程的飛雁詠吟。
春日中,
我與黃果樹瀑布在放歌。
靜悄悄的午后,
我與陽光用心與心地交流。
朝陽下,
奕奕的神采掛在歡悅的臉上,
透露出舒心和寫意。
夜闌珊,
思路挽著指尖在鍵盤上親呢。
隨著鍵盤的敲擊聲,
夜的疲憊也被激怒。
眼睛在抗議著,
上眼皮與下眼皮要撲近來肉搏。
連連的哈欠把眼睛嚇出了眼淚,
并警告著,
將要進入睡眠狀態。
美麗的夜小姐在身邊嘲笑著,
嘲笑著我與那睡魔搏斗的丑態。
是什么東西使你是如此的執著?
是什么寶貝使你是如此的向往?
夜闌靜為什么把眼睛來折磨?
寶貴的睡眠時間為什么將它耗費在夜空里?
因為,
我愛你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