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化教學課件比賽篇一
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和老師,大家好!
下面就總體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和特色創新向大家作一個匯報。
一、總體設計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主流軟件開發平臺和程序設計語言,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觸類旁通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c#方向重要的基礎課。其前修課程為《計算機應用基礎》、《c++程序設計》;后續課程為《winform應用程序開發》、《》等。它旨在學習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編程思想與方法,為隨后進一步軟件開發學習奠定基礎。
本課程通過“貪食蛇游戲項目的設計與開發”案例的學習與實踐,培養學生應用c#語言和面向對象程序思想進行軟件項目開發。方向一年級學生。他們具有《c語言》慕課學習經驗;沒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大部分學生有畏難情緒;學生進校時學習狀態不佳,興趣不高。自主學習時,容易受游戲、手機等干擾。
本次信息化教學設計主題是《c#程序設計》的項目八多態——利用覆寫減少游戲程序耦合。本項目是基于“貪吃蛇”游戲大案例的第八部分。一共6學時,含2節理論和4節實踐課。其中2節理論在多媒體教室;4節實踐在多媒體機房進行。
“項目八 多態”是學習編譯時多態和運行時多態。并通過“貪吃蛇游戲”項目實訓,通過覆寫減少游戲程序耦合,提高程序的健壯性。
其知識目標如下:
1.理解多態、重載、虛方法的概念; 2.學會如何定義和實現重載方法; 3.學會如何定義和覆寫虛方法; 其技能目標如下:
1.掌握用多態減小程序耦合的設計模式。
2.掌握用覆寫實現多態,在“貪吃蛇”游戲項目的派生類food和barrier中覆寫initialize(),實現工廠設計模式。
其素養目標:
1.提升合作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2.加強溝通能力,提升表達與分享能力; 3.加強職業道德素養。
項目八的教學重點是:掌握編譯時多態和運行時多態的原理和作用,很抽象。教學難點是:掌握用多態減小程序耦合的設計模式。
參考教材是我們自己主編由清華大學出版守出版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c#程序設計案例教程》。
信息化教學資源主要是超星平臺的《c#程序設計》慕課,該慕課含12個動畫開場白微課視頻、82個任務點、34個小案例微課視頻、12個大案例分解實訓微課視頻、12章課后在線測驗、5套(每套45題)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工程師(c#)真題測驗。2014年湖南信息職業技術立項建設項目,驗收合格;2015年第一屆泛雅杯全國慕課教學大賽,一等獎;2016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名師空間課堂項目,入圍。
針對重點、難點和學生學習狀態不佳的因素,信息化教學的解決方案如下:
1、針對重點
利用慕課平臺中的“阿凡達”動畫微課視頻解決重點的抽象性
2、針對難點 2016年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c#程序設計》說課稿
利用慕課平臺中的大案例“貪吃蛇游戲”分解視頻、通過做中學讓學生深入理解多態;
3、學習狀態
一是通過團隊建設(慕課平臺的pbl);二是利用手機app教學,變劣勢為優勢。教學方法主要是翻轉課堂教學,包含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和移動教學。主要的信息化教學工具為兩個:一是超星慕課平臺;二是與超星慕課平臺配套的學習通app。
借助這兩個教學工具,針對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環節,充分發揮翻轉課堂教學的優勢。具體流程如下:
通過慕課平臺發布任務書;學生在慕課中借助三種視頻實現知識內化,期間通過pbl小組學習和討論實現自主學習;老師通過慕課平臺學習記錄了解學生學習過程;平臺自動實現過程性評價。
理論課前,老師可利用app控件備課;通過app簽到,進行學習情況調查和問題收集;同時組織討論并利用app進行一次相關知識搶答。
實踐課時,利用app簽到完畢后,學生邊看慕課邊完成任務;小組討論;老師參與解決;老師對組長進行過程性評價;組長對組員進行過程性評價。
因此,基于慕課與學習通app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分為課前、課中與課后,具體設計圖如下。
二、教學過程
1、知識傳遞
首先通過慕課平臺發放任務,然后通過app隨時了解五項統計反映的學情、通過最幾天班級訪問曲線、多態的整體完成情況、5個任務點完成情況、pbl小組學習情況和在線成績管理了解學情。
同時,老師通過app控件備課,用學習通設計好多態相關知識競賽題;通過慕課討論學習區收集問題,學生通過慕課pbl進行組內任務發放和初步討論。
2、理論課知識內化
借助app簽到、調查學習狀況;小組分享學習成效;提出問題,討論;借助app知識競賽;
3、實踐技能內化
學生借助慕課輔助學習,實現“做”中學;評價;根據案例完成情況先對組長評分;然后組長給組員評分;同時,app得分記錄學生平時成績,用顏色不一的小花顯示學習狀態。
三、教學效果
1、項目完成情況 41%左右的學生能完成大案例“貪吃蛇”多態環節。83%左右的學生能完成任務書中的小案例。
2、學生學習狀態
周末隊長組織在圖書館集體學習
3、一位學生提前5周完成任務
4、征文比賽:兩班學生團隊策劃、籌集贊助、成功組織“基于團隊的慕課學習”征文比賽
5、社會責任:學校網費與網速調查
四、特色創新
1、實施基于小組合作+pbl的翻轉課堂教學:將拓拓展訓練引入小組合作學習。
2、智能手機移動教學:有機地將超星學習通app融入到翻轉課堂教學
謝謝各位!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信息化教學課件比賽篇二
信息化教學優質課比賽指南
一、賽項說明
信息化教學優質課比賽是為全面提高我市教師教育技術應用水平,促進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從業技能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探討交互式電子白板、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創客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交流分享經驗,促進教學改革。
開展此賽項的宗旨是以比賽促應用,重視交流和參與,突出設計創新,展示教師風采,發揮典型輻射作用,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深層次融合的水平。
二、賽項具體要求
(一)項目設置 1.移動終端類; 2.智慧黑板類; 3.創客教育類;
4.云課堂多媒體計算機教室類;
(注:本次比賽不接收常規多媒體課例和把電子白板、智慧黑板當成ppt使用的課例。如評審時出現此類課例,直接取消參賽資格。)
(二)課例征集范圍
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的所有學科。
(三)教學設計及反思的基本要求
1.貫徹新課程標準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把握學科教學特點,注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要對
所選教材的地位、內容和要求(包括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對象進行分析,闡述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明示教學中所用資源(教學平臺、學習工具或軟件)。
2.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體現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的創新的學與教的模式和方法,體現生生交互、生機交互的協作學習氛圍。
3.教學總結與反思要包括應用信息技術前后教學效果的比較,解決的關鍵問題、教學資源的應用、對交互過程和結果的思考等。
(四)課例要求
1.必須是完整的一個標準課時的課。
2.網絡上傳信息和資料包含課例信息,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課堂實錄及相關資源(包括:說課用ppt、上課用ppt、說課視頻等,以上所有文件打成zip壓縮包上傳,文件大小不超過450m)。
3.有政治原則性錯誤和學科概念性錯誤的作品,取消參加資格。
4.杜絕弄虛作假行為。一經發現,取消參加資格。
三、作品數量
報送以校為單位,作品數量符合各校給定指標。每位參賽教師只能報送一個課例。
四、報送具體要求及聯系方式
由各學校負責人將本學校收集上來的信息匯總后上報到蘇家屯區教育信息中心,不接收個人報送。
截止日期為2018年3月22日。
五、參賽所需報送的材料 1.以校為單位報送材料:
? 組織單位及聯系人信息表(附件4); ? 校作品信息匯總表(附件5)。
作品信息務必核對準確,獲獎證書以此信息為依據制作,出現錯誤后果自負。
? 教學設計(模板見附件1),教學總結與反思(模板見附件2),課堂實錄及相關資源(包括:說課用ppt、上課用ppt、說課視頻等,以上所有文件打成zip壓縮包上傳,文件大小不超過450m。)等。附件
附件1:教學設計模板及要求 附件2:教學總結與反思模板 附件3:教學資源技術規范 附件4:組織單位及聯系人信息表 附件5:校作品信息匯總表
信息化教學課件比賽篇三
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方案
一、比賽時間及地點
時間:2014年5月13日(周二下午); 地點:多媒體教室
二、組織機構 組
長:曲東陽 副組長:曲蕾艷、鹿偉麗
成員:郝成強、解偉杰、鄒振樂及教研組長
評委會
考核委員會成員及教研組長
三、參賽說明
此項目考核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或者完成指定教學任務的能力,要求教師現場講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預期效果。
1、教學設計應基于信息化環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針對1-2課時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2、教學設計可以選擇課堂教學、實訓教學及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教學單元,也可以是某一個教學單元中的部分內容,但須保證其教學的完整性。
3、教學設計含教案以及現場講解演示的ppt(含供演示用的多媒體教學資源)。
4、信息化教學設計必須是參賽教師原創。
5、賽前完成教學設計,比賽采用現場演示的形式,時間為10分鐘。
四、具體安排
1、參賽人員的產生:全校教師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上報參賽教師名單。
2、分數匯總:現場公示成績,匯總時分別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
3、獎項設置:一等獎2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6人。
教導處
2014年5月
附件:比賽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