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演講者根據幾條原則性的提綱進行演講,比較靈活,便于臨場發揮,真實感強,又具有照讀式演講和背誦式演講的長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感動在身邊演講稿篇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如流水一般飛快的消逝著,很多記憶已經伴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褪色,一點一點的被我淡忘。
即便這樣,但還有一件事情烙印在我心中,這份愛讓我久久不能忘記,一直記在心里,感動不已,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仿佛回到了過去。這一天是格外的炎熱,太陽把火辣辣的的陽光照向大地。熱得花兒低下了頭,熱的小狗伸出啦舌頭,還熱的大樹彎下了腰。我剛上完奧數課,準備和奶奶一起乘坐公交車回家。奶奶的頭上出現了細密的汗珠。
過了一會車終于來了,剛上車就有一個空座位,奶奶連忙叫我過去。并為我擋著陽光,奶奶頭上的汗珠更密了。
沒等我答應,奶奶就拉著我的手換了座位。看到奶奶坐到了那暴曬的陽光下,那陽光仿佛像針刺痛了我的心,又仿太陽更毒了,汗水浸濕了奶奶的衣裳。可是現在做什么也于事無補了。我是那么的懺悔、無奈。
佛嘲笑我一般。我恨不得馬上換回來。可是,奶奶說什么也不肯,固執的坐在那里。
時光苒荏,白駒過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可這件事我一直銘記在心永生不忘。
感動在身邊演講稿篇二
感動是一種發現,于人于自然;感動是一種感激,于理解于關懷;感動更是一種動力,于思想于志向于行動。總之,我們的生命少不了感動,是感動讓我們記住過去,體味現在,憧憬未來。
其實,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去發現,會看到我們身邊有很多感動著我們的人。他們有學生,有老師,有父母……他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感動著我們。今天我就從中選取一位典型,與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他是一位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擔任過村小教導主任職務,曾經長年擔任畢業班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現在已經成功轉型,成為我校科學學科的領頭人,說到這里相信大家應該已經猜出他是誰,對了,他就是熊干才老師。從語文學科轉軌到科學學科,站在新起點上,他知道其實要想上好科學課并不容易,科學學科不是所謂的“小兒科”,科學學科知識包羅萬象,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的基本常識。他沒有在過去的成績上停滯不前,而是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教學上他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鉆研業務,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經常見到他在三樓辦公室與李維忠校長、馬軍老師等討論學生作業中的難題。他善于學習,總是抓住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通過幾年的積累,現在對科學學科教學應該已經是輕車熟路了,熊老師對科學學科的熱情,也深深地影響了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他和學生一起做實驗,走近大自然,近兩年,他輔導學生撰寫的科學小論文和制作的科學小發明等頻頻獲獎。此外,他自己撰寫的科學教學設計榮獲姜堰市小學科學設計二等獎。
他還能夠出色地完成科學實驗室管理員工作,能夠協助熊劍文主任做好科學學科的相關工作。記得在去年創建教育現代化的時候,有一次,我們校務會成員利用雙休日在校加班整理資料,學校沒有通知他到校加班,但是他卻一個人默默地來校錄入科學實驗室管理軟件中的相關數據,作為一名老教師,電腦操作并沒有年輕教師那么得心應手,完全靠的是持久戰,靠充足的時間做保證。要不是我們去食堂吃飯時聽見后教學樓上的聲音上去查看,還真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熊老師是位多面手,不僅寫得一手好字,而且文學功底深厚。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搞到活動時經常邀請他寫標語,寫獎狀,做評委,出板報,這時他總是笑臉相迎。他還積極參與文學創作,已有多篇作品發表在姜堰文聯的相關刊物上。還經常受邀去鎮里參加相關文體活動。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對他應該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了吧,一位即將離開教師工作崗位的老同志都能始終牢記“活到老,學到老”這樣的古訓,作為我們年輕教師有什么理由不“愛崗愛生,敬業精業”呢?請時刻牢記:永遠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要付諸于實際行動。讓我們借即將成立的葉甸中心小學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俱樂部這一平臺,助推自身的專業成長,也為學校添一份感動,添一份精彩吧!
感動在身邊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發現身邊的感動”。首先,我很高興在這里和大家一起討論“感動”這個話題。感動是一種情感,發于心,成于行。它不僅像莊稼,先播種,然后澆水施肥,然后生根。
也不只像一棵樹,先種苗,再移栽,經過防蟲、防風而參天,它需要我們的感情和感悟,我們需要敞開心扉去迎接生活。
我們都知道,一小塊明礬在水中可以沉淀所有的渣滓:所以如果我們培養一顆感恩的心態,我們可以沉淀很多的煩躁不安,化解很多的不滿和不幸。感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感動就像一滴水,能反射出一種自然。一朵美麗的山花,一條溪流的追求,一片落葉的瀟灑,都會讓我們感動。春天陶醉了,萬物復蘇,世界上到處呼吸著的鮮花,燕子撲騰著翅膀歸來尋找那個遺落的花衣……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會感動。
感動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緩緩升騰開了。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溫暖的,是偉大的。
母親愿意為孩子的生命做任何事。就像那位母親發現自己5歲的孩子從窗臺上摔下來,奇跡般地把孩子接住,不顧自己的生命,穿過層層障礙,越過四五十米的街道,你們說,是什么力量能夠有如此的境界?正是母愛的力量,驅使她不顧強烈的沖擊所造成的傷害,去拯救自己的心頭肉;正是澎湃的情感,驅使她毫不猶豫地去拯救愛子唯一的生存機會!我們感動她的那份愛,那份勇氣。
感動能搭起一座舞臺,任我們展示風采。《千手觀音》就在這樣的舞臺上感動了千千萬萬個人。那是一個年輕的聾啞青年,在她們風華正茂的時候,用她們動人的舞姿舞出了生命的意義,照亮了我們的心房,她們用纖細的手繪出了人生最美的弧線。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愛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主題。“神州”騰飛,舉國歡騰。“神舟遨太空,舉國心相系!”你曾被這些感動過嗎?可曾自豪?感動,連接著億萬顆心一起跳動,去迎接新的挑戰!
讓青春的心寫滿純真,讓純真的思想化作云彩,讓云彩瑰麗飄向真誠,讓真誠的感動早日來臨!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感動在身邊演講稿篇四
在我的記憶里,能令我感動的事不多,但兩年前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卻瀝瀝在目,記憶猶新。
一個炎熱的暑假,由于連續高溫,每天必不可少的是開空調。表弟素來弱不禁風,大熱天居然感冒發燒,我們給他吃了退燒藥。外婆一直不停地給他喝水降溫,我陪著他乖乖在家靜養。
中午,我忽然發現表弟臉色發青,嘴唇發紫,翻白眼,身體還不停地抽畜,我急忙告訴外婆,外婆一看:“糟了,他又抽筋了。”就馬上抱著弟弟,沖向樓下,我頓時反應過來了,奪門而出。一路上,只聽外婆大喊“救命啊!救命啊!”炎熱的小區,只有寥寥幾人在聊天,他們視若無睹,漠不關心。外婆大汗淋漓,跑到小區保安處求助:“救命,救命,快救我孫子,快打120!”保安理沒理我們。我又氣又急,情急之下,指揮外婆,去最近的衛生院。
外婆一邊狂喊“救命!”,一邊淚流滿面地朝衛生院飛奔,只見迎面跑來一個卷發的阿姨,她急切問:“老奶奶,怎么了?”外婆說:“快救我孫子,他抽筋了,快!快!”那阿姨一個箭步用手接住弟弟,說:“別急,老奶奶,我剛下班,是醫院的護士,你先掐住他的人中,我帶你們去衛生院,要給他趕快吸氧。”一下子我們那懸著的心,有了些寬慰。外婆激動萬分、語無倫次地直喊:“好人,好人啊!”接著,阿姨緊抱著弟弟,飛快地沖向衛生院。剛到門口外婆又大喊:“醫生,醫生,救命啊!”醫生聞聲出來,迅速接過弟弟,翻開眼睛看了看,立刻拖出氧氣瓶,讓弟弟吸氧。幾分鐘后,弟弟的臉色慢慢紅潤起來,有了反應,并張開了眼睛,我們全都松了口氣。這時,那個阿姨對外婆說:“老奶奶,在醫院里,您就別擔心了,醫生們一定會把您孫子治好的!”這時,外婆情不自禁地抓住她的手說:“好人啊,你住在哪里啊,我一定讓我兒子來好好謝謝你!”阿姨微笑著說:“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應該的,孩子要緊。”短短幾句話,震撼了我的心靈。直至今天,想起那一瞬間,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今天拿起筆,我毫不猶豫地想到那位阿姨,感謝她雪中送炭,助人為樂。這個社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關愛需要幫助的人,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感動在身邊演講稿篇五
歲末年初,人們最易感嘆時光的流逝;冬去春來,人們最易沉思生命的價值,這表明:人是一個時間性的存在。
人,首先存在于物理的時間之中,人類有文字的歷史7000年,人類的全部歷史175萬年,文明史只相當于人類歷史的萬分之四,如果把7000外文明史轉化為宙宇日歷則不到“1秒鐘”。美國的著名思想家富蘭克林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蜉蝣……人生的一個象征》。蜉蝣是壽命極短的生物,一日之內生生死死好幾代就過去了,用蜉蝣比喻人生,實在是在恰當不過了。
人的生命的價值正在于她是有限的。因有限而不可重復,因有限而無比珍貴,因有限而需要超越。
超越的途徑之一在于社會時間里。人,還存在于社會的時間之中。最近,香港大學頒發名譽院士的名單中,出現了一位,沒有接受過教育,來自基層的食堂服務員。這位被學生們尊稱為“三嫂”的82歲婆婆袁蘇妹,曾與香港大學食堂服務44年,服務員及廚師。她對住宿生的照顧無微不至,除起居飲食,也關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宿舍靈魂人物”。這所大學用“名譽院士”的頭銜,表達出對她這位“杰出人物”的尊重。學校頒獎詞說,“他以自己的生命,影響了大學住宿生的生命。”她的生命同樣不至于82歲,她活在成百上千學子的心中。奉獻,讓生命的社會時間得以延長。
人,還存在于心靈的時間之中,生命的本質是愛,是創造,不是冷漠,不是復制,不是物理時間的單純延續,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做《燃亮蠟燭而不只是詛咒黑暗》,是的,面對綿延不絕的冷漠和虛無,我們需要的不是詛咒,而是點燃我們心中的燭光,以心靈之燭照亮我們彼此前行的路。冷漠會封閉心靈的空間,復制會衰減生命的能量,會失卻生命之愛的幸福,會失去生命創造的快樂。
海地地震,全球捐助,從加勒比海到四川盆地,萬里的距離,只因同樣的災難,化為咫尺。一顆愛心,帶來了千千萬萬雙手,匯成抗擊災難的力量。我們也曾經無助,也曾經迷失在回家的路上,然而,從過去到現在,甚至到未來,我們絕不孤單,那曾經幫助我們的千萬雙手,早已化為一顆感恩的心,一顆奉獻的心,而這樣的感動將成為幫助他人的力量,成為心靈的永恒。
生活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目光,生活不是沒有創造,而是缺少心靈的感應。“讓我們珍惜生命的每一次感動”,感動是淚水盈眶,感動是心頭一熱,感動是新思想的透徹,感動是心靈的震撼。感動能讓生活的瞬間變為靈魂房屋的記憶。我們不應只甘于做一名觀眾,一名看客,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主角!
感動在身邊演講稿篇六
作為一名普通的90后,從小就崇尚英雄,一直被英雄的精神感染著、激勵著。血雨腥風中,為拯救苦難的中國而舍生忘死的志士,“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喊出了多少共產黨員的英雄氣節,也激勵著中華兒女前仆后繼地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和平時期,為了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孜孜不倦、無私奉獻的先鋒楷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執著的信念中閃耀著黨性中最崇高的光輝,感動著無數共產黨人堅定信仰,勤勉為民。走上工作崗位,我才發現,就在基層,就在我身邊,也不乏優秀的黨員,“我是黨員,我先行”,他們用一件件小事詮釋了黨員的宗旨,他們在最平凡的崗位上,給了我最不平凡的感動。
現在我在看莊鎮服務大廳工作,服務大廳窗口,是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18個窗口每天前來辦業務的村民絡繹不絕。就是這些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同事,向我展示了新時期基層黨員干部的風采。我的鄰居窗口民眾辦,經常會來一些詢問低保的村民,沒有通過申請的村民就有些情緒激動、言語激烈,認為村里開會通過了,就能批下來,批不下來就是鎮上沒給辦。面對這種誤會、指責,民政辦的同事也總是微笑面對、耐心的為他們講解原因、相關的政策。安撫他們的情緒,解答他們的疑惑,消除心中的不滿,將信訪的不安定因素扼殺在萌芽狀態,私下聊天問起“為群眾辦事、還被責罵,你覺得委屈不委屈”民政辦的同事回答讓我為之感動“沒啥委屈的,為人民服務嘛,我是黨員就得能吃苦。”這就是這些最可愛的同事們,最普通的共產黨員,內心真實的想法。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跡,做好崗位的本職工作,時刻都在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
我每天的工作都要和村里的會計打交道,就是這些最普通的村會計向我展示了基層黨員干部的風采,39名會計中普通的一員——楊列龍,他是李白村的會計兼民生代辦員,在這個崗位上,他一干就是28年,風雨無阻的往返于李白村與看莊鎮之間,這條路/他走了幾萬個來回,路上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任勞任怨、勤懇工作的見證。他工作中兢兢業業不曾少給村民一分錢,為村民代辦事項達一萬余件。就在去年他查出了身患肺癌,領導同事們都多次勸說他放下工作、好好養病,但他卻放心不下,看病之余,一面堅持工作、一面培養新會計。直到今年6月份,他才放下手頭的工作、安心在家養病,不幸的是,他離開自己心愛的崗位不到兩個月,就永遠離開了我們。噩耗傳來,同事們都悲痛不已,我們失去了一名好同事,失去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彰顯了新時期基層黨員干部的崇高風范。
今年年初,我被選派為看莊鎮西八里村的駐村干部,邁入了農村這個大舞臺,我既激動又緊張,我想用青春去標注一個基層干部的服務宗旨,卻不知道該如何走入一個陌生的村子,該如何融入不曾相識的群眾。是他們,那些最普通的駐村干部,那些最平凡的共產黨員,教會我要以一個村民的角色,以最樸實的情懷,用真誠和真心去關注群眾的每一件小事。每次了解到村民的訴求和困難,我都會在第一時間,想辦法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就咨詢同事、匯報給領導,最終給村民一個滿意的答復。
記得剛入村走訪的時候,了解到村民白仕國身患肺結核,被病痛折磨,喪失勞動能力,多年前,他的妻子不堪忍受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棄他而去,徒留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女兒的大學學費、高昂的藥費像兩座大山壓在這個病弱的身體上。我回到鎮上,向多個部門的領導同事打聽,希望可以有方法減輕他的重擔。直到向市肺結核防疫站了解到,部分治療肺結核的日常藥物是免費的,這個消息讓我欣喜若狂。我問清相關的政策、程序,希望第一時間減輕他的負擔。我此時此刻的欣喜、滿足感,是從未體會過的。能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即使是一點一滴的小事,也會獲得莫大的幸福。
走訪時最令我揪心、難以釋懷的,是村民趙西軍家。一進家門,家徒四壁一點都不夸張,家里沒有像樣的家具,隨處都是藥瓶藥盒子,這個家僅僅能遮風避雨而已,不用言語,這個家庭的貧困是我難以想象的,以前知道會有貧困的村民,沒想到竟然會這么貧困,打破了我往常的認知。趙西軍于2013年外出打工時突發腦溢血,此后這個家庭的頂梁柱倒下了,半個身子無法動彈,走路都很困難。父親,也是一名腦血栓患者,喪失勞動能力,一家三口兩個殘疾人,家庭的重擔全都壓在了母親身上,這個年老體弱的婦女成了這個苦難家庭的唯一支撐。談起母親,趙西軍,這個正值壯年的農村漢子,不禁失聲痛哭。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我,心如刀割。通過向民政辦的同事了解,他這種情況可以申請低保,但是需要先辦理殘疾證。刻不容緩,經過多次努力,先是為他和父親兩人辦理了殘疾證,緊接著就提交了低保申請,相信很快就可以批下來,好為這個苦難的家庭帶來一些慰藉。即使我為他們做一點點的事情,他們都很滿足很感激,村民們真摯的情感感動了我,我視自己為村民的傳聲筒,視自己為村民的跑腿人。鄰里之間發生矛盾,我就成了和事佬,解決大大小小的糾紛;村里成立廣場舞隊,我就成了后備隊員,和村里的婦女同志一起舞蹈;將村里的老人視作自己的長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經常去獨住的老人家坐坐,跟她們聊聊天,給她們解解悶。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真正踐行“我是黨員我先行”,時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
這就是我來到基層一年的所見、所學、所做、所感,時刻謹記黨員身份,時刻想著頭頂的黨旗,一言一行代表黨,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奉獻于人民的心。雖然我還不是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但我會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